古語云:“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若愚”,人的才華不可隨意外露,為人應該懂得韜光養晦之道,更要明白“藏露”的哲學。須知,職場形勢多變,人際關系復雜,如果沒有一些“藏露”的手段,只怕難免惹人嫉恨,甚至遭人暗算。
在職場上,人不可張狂自己的實力,更不可到處賣弄自己的聰明,應該把自己藏起來,不僅要藏起自己的笨拙,還要藏好自己的才能。人應該先學會藏起自己,才能進一步學習展露自己。沒有人會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么變故,遭遇什么不測,面對不幸,過早地暴露自己是不明智的。為了自己的安全,為了更好地進取,人應該學會隱藏自己的弱點和的實力。
懂得“藏露”的人,不僅善于隱藏自己的實力,不動聲色,悄然發展,還善于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適時顯露自己的本事,更進一步去獲取成功。一個深通“藏露”之學的人,在不需要聰明的時候就會變得“糊涂”起來,等到需要聰明時,又會及時地利用自己的聰明抓住每一個機會去解決問題,成就大事。
總而言之,在職場生活中,應該中庸處世,圓滑做人,懂得“藏露”的道理。
現實世界紛紜復雜,并不如想象中那么美好。面對坎坷、荊棘橫生,僅憑洋溢的激情與莫名的沖動是做不成事情的。橫沖直撞只會讓你到處碰壁;一味昂首往往會讓你頭破血流。想要出頭,得先學會低頭。
為人處世應該懂得順勢而變,暫時的低頭不意味著卑屈和不顧人格,更不表明失去原則和自尊,而是一種智慧的表現。一時低頭是為了長遠抬頭,正如暫時的退讓是為了更好地前進。學會低頭,能夠免受無謂的傷害,有助于職場成功。
讓上司高你一籌
在現代職場中,有的人想建功立業,而有的人則想獲得賞識,因此,多數人都傾向于表現自己。但是,由于不通職場規則,某些人又常懷急功近利之心,因而在表現自己的時候可能會出現一些不恰當的行為,比如表現太過高明、忽略上司的感受。
表現自己并沒有錯,職場需要表現自己,但是也要有個度,千萬不要忽略了上司的感受。多數上司都希望在很多方面占有優勢,然而事實卻經常與他開玩笑,工作中他會時時發現下屬在某方面有杰出的表現,甚至超過自己。為了不傷上司的面子,明智的下屬應該盡快收斂鋒芒,不刺激上司的自尊。
王欽云在某鋼廠宣傳處工作,有一天,處長交給他一個重要任務——整理一個勞動模范的先進事跡。
王欽云聽人說,這個任務其實是一次考試,將關系到他的職場前途。本來整理這樣的材料并不難,三下兩下就能夠做好,但是因為關系到自己的前途,王欽云就有了無形的壓力,于是便格外用心。
他整整花了一個通宵寫材料,之后,他還逐字逐句地進行了反復推敲,并且把這份材料謄抄得十分工整。
第二天一上班,王欽云便把它送到了處長的桌子上。
處長看到屬下如此的工作速度,很高興。翻開材料,只見每個字都寫得遒勁、悅目,而且材料內容、結構都非常完美。可是,處長看來看去,臉色卻越來越差。
他看了半天,沒有說話,卻把文稿退了回來。王欽云很奇怪,便問:“處長,這個材料有什么問題嗎?”
“啊?”處長停頓了一下,嚴肅地說,“問題不大,有些地方你斟酌斟酌吧。拿回去看看,做這份材料一定要特別認真,知道嗎?”
王欽云聽了有些莫名其妙,又不好再問,只好拿著材料出去了。王欽云拿著那份文稿看了一天,始終都沒找到什么不妥的地方。
到了快下班的時候,處長突然走了過來,對王欽云說:“把材料給我看看。”
王欽云無奈,便把那份文稿原封不動地遞了上去。處長隨意翻了翻,點點頭,說:“嗯,你看看這樣才像話嘛。”
“可是,我……”王欽云想說點什么。
處長擺了擺手,打斷了王欽云的話,接著說:“寫材料不能圖快,還得細心認真才行啊。”
說完,處長拿著材料走了。留下王欽云愣了半天神,最終才回過味來——原來是自己表現太好,讓上司看不過眼了。
在上司面前,愚蠢一點,笨拙一點,才會沒有危險。適當的時候,讓上司高你一籌,勝過你完成艱難的任務。善于處世的人,做事的時候常常會故意在明顯的地方留一點瑕疵,這樣既可以避免遭嫉,又能滿足領導表現自我高明的心理愿望。
事實證明,領導都喜歡有點愚鈍的人,記住這一點是不會錯的。任何上司都有獲得威信的需要,不希望下屬在能力上超過自己。因為如果哪位下屬的能力發揮得過于充分,就會對上司構成威脅。
在人事調動時,如果某個優秀、有實力的人被指派到自己手下,作為上司,常常會憂心忡忡,因為他擔心某一天對方會搶了自己的位置。這是一種正常的心理。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就會發現,上司喜歡提拔那些忠誠可靠但表現并不那么出眾的下屬。上司之所以這樣做,就是為了維護自己的職場地位,免除威脅。
大多數的人對于在運氣、性格和氣質方面被超過并不太介意,但是卻沒有一個人喜歡在智力上被人超過,尤其是領導更不喜歡下屬比自己高明。當領導的總要顯示出比其他人高明。
對此,職場上的聰明人早就有所警惕。有些職場老手會想方設法掩飾自己的實力,以假裝愚笨來反襯上司的高明,力圖以此獲得上司的青睞與賞識。當上司闡述某種觀點后,他們就會裝出恍然大悟的樣子,說自己太笨沒有上司反應快,并且帶頭叫好。當他們對某項工作有了好的、可行的辦法后,不是直接發表意見,而是在私下里或用暗示等辦法及時告知上司,同時,再拋出與之相左的甚至很“愚蠢”的意見。盡管他們在同事的眼中形象不佳,卻受到上司的賞識,因此往往官運亨通。
當然,要達到這樣的境界并不容易,需要很深的厚黑功夫。不過,若想在職場上獲得好前途,少不了要磨煉一下厚黑功夫。工作上,切忌事事都表現得比上司高明,而應該讓上司比自己高明一些,制造機會讓上司指點一二,滿足其權威心理。
無關緊要,要讓一步
每個人都有自尊心、好勝心,若是觸動對方的好勝心,損害了其自尊心,往往不利于彼此關系的發展;而若能聯絡感情,處處重視對方的自尊心,成全對方的好勝心,則能夠創造良好的關系。尤其是在無關緊要的事情上,不妨退讓一步。
在職場中,為了維護良好的關系,應該舍棄一些意氣之爭。對于一些無關緊要的爭斗,應該抱以寬容之心,多以退讓為妙。以免傷了和氣,破壞感情,甚至造成不必要的爭端。
尤其在與上司進行無關緊要的比賽時,更要心存退讓,以理智自持,千萬不能感情沖動,好勝心勃發,不肯讓步。
某位高官喜歡下棋,自以為是國手,有一天,他與自己門下的一名清客對弈。沒想到清客一入手便咄咄逼人,這位高官知是勁敵,便打起十二分精神進行比賽。
可是,無論高官如何努力,依然不是那名清客的對手。比賽到后來,竟逼得這高官心神失常,冷汗直下。那名清客見高官居焦急的神情,格外高興,故意留一個破綻,給高官發現了,立即進攻,滿以為可以轉敗為勝。誰知,清客突然使出殺手锏,一子落盤,很得意地說道:“你還想不死嗎?”
這高官遭此打擊,心中很不高興,立即起身走人。
據說這位顯赫的官員向來著意于修養,胸襟比普通人寬大,但也無法忍受這種刺激,對于那位清客的做法始終不能忘懷。而那位清客還莫名其妙,不懂為何自己的主子不再與自己下棋了?
為了這點不快,那位官員總是不肯提拔清客,最終那名清客只能郁郁不得志,以食客終其一生。
也許故事中的清客會自認命不好,卻根本不知道,實際上這一切都是由于自己耽于意氣之爭所引起的,由于抑制不住自己的好勝心,結果忽略了對方的自尊心,以小過而鑄大錯。這是足以讓每個職場人士引以為戒的。
在無關得失之爭中,總要讓對方一步,即便不為討對方的歡心,作升官發財的階梯,也不應該傷害別人的自尊心,這多少會對自己有些好處。就算不求獲得好感,總不至于太令人反感。
宋太宗很喜歡下圍棋,棋藝水平也不錯,他經常與宮里的待詔們下棋。宮里有一個叫賈玄的待詔,是一個圍棋奇才。在沒入宮之前,賈玄每弈必勝。不過,進宮之后就很少勝過了。
賈玄深知,宮里的那些有權有勢的人專橫跋扈慣了,都有極強的好勝心,即便是弈棋,如果輸得沒面子也會惱羞成怒。因此,他很少去贏別人,尤其是和皇帝弈棋每次都輸。
賈玄把握得很好,既不贏宋太宗,又不讓太宗贏得太多,這樣,宋太宗就看不出自己故意輸棋,既不至于觸怒皇上,也不會落個欺君之罪。這讓宋太宗很高興。
但是,時間長了,宋太宗還是產生了懷疑,他對賈玄說:“我聽人說你的棋天下第一,從沒有輸給過別人,為什么你會盤盤輸給我。”
賈玄聽了忙說:“陛下棋藝高超,取勝不足為奇。愚臣全力以赴,爭取不再輸棋。”
結果,二人再下一盤,賈玄沒有輸棋,卻是一局和棋。宋太宗有些哭笑不得,但又毫無辦法,便故意發怒對賈玄說:“再下一盤,如果你贏了,我重重賞你,但如果你輸了,我把你投到護城河中去。”賈玄點頭稱是。
可棋下完一數子,竟又是一盤和棋,于是,宋太宗啞然失笑,道:“棋王果真是棋王。”
在無關緊要的比斗中,懂得退讓一步是聰明的,而能夠把退讓做得恰到好處,則表現了一種非凡的能力。
要知道,若是在有意無意之間一味退讓,表現不出自己的真實本領,也許就會使對方看不上自己,而產生無足輕重的心理。但又不能直接表露故意讓步的意思,否則會讓對方覺得你看不起他,同樣也會傷害對方的自尊心。而如果能夠把讓步做得恰到好處,對方則會感受到自己被尊重,同時也能領略到你的高明,從而對你重視起來。
因此,在進行這些類似的活動時,應該施展自己的正常水平,先造成一個均勢之局,使對方知道你不是一個弱者;進一步再施小技,把他逼得很緊,使他神情緊張,知道你是個能手;再一步,故意留個破綻,讓他突圍而出。
在安排破綻時,千萬不要直接讓對方明白這是故意的,否則,對方就會覺得你很虛偽,致使他失去興趣。因此,安排破綻必須自然。
如此這般,既不會讓對方沒面子,也不會讓對方感覺被輕視而損害自尊心。因為對方得到這個勝利費過許多心力,最后危而復安,這樣精神一定十分愉快,同時,他也知道你的真實能力,也就會對你產生敬佩之心。
其實,對于無謂的意氣之爭的退讓,不僅是一種策略,更是一種修養。孔子曾說過:“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過于耽于意氣之爭,爭強好勝,對自己的修身是很不利的。
無關緊要之爭,意氣之搏斗,贏了除了可得一時之樂則毫無益處,若是損害了別人的自尊心,反而會引來一世之憂,甚至還可能為此害了前途。靜心想一想,這又是何必呢?
千萬別跟上司搶鏡頭
有人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一個好士兵,不想當船長的水手不是一個好水手。但是很遺憾,只有一個人能當將軍、船長。在職場上也是這樣,掌舵的是你的上司,千萬不能與上司搶鏡頭。
有個公司來了一位新老總,由于高層換人太過倉促,公司還沒有來得及給新老總配秘書,為了能盡快熟悉公司的情況,新老總便決定從公司內部提拔一人。當時有個人的條件很優秀,無論工作能力,還是為人處世都表現得非常好。大家都認為,他就是新上司秘書的第一人選,但結果他卻落選了。
更讓人大跌眼鏡的是,他竟是因為一個非常荒謬的理由而失去了這次機會。
原來他長得身高馬大,而新上司身小力薄,新上司覺得與他走在一起會形成強烈的反差。于是,經過組委會慎重地考慮和權衡,最終只有忍痛割愛,選中了比新上司還矮幾公分的一個員工。
看完這個故事,有人一定會覺得可笑。然而,這是事實。在一場規則比賽中,決定最終結果的往往不是規則,而是潛規則,而潛規則卻是人們難以捉摸的。
某單位里有名職員長得非常體面,高大威猛、面色紅潤,以至于許多人常常誤認為他就是單位的一把手。每逢上級來檢查或者有“外事”活動的時候,本來是搞接待工作的他,常常被對方第一個拉住,然后握手。即使在辦公室里,來訪者也第一個走近他,對他說事。由于這一點,經常讓單位的領導很尷尬。結果,他在那個單位任職不到兩個月就被調走了。
有人會感到奇怪:難道一個人長得好也有罪嗎?
其實,造成他們職場失敗的真正原因并非他們長得好,而是因為他們觸犯了職場的潛規則——搶了上司的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