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威還是很認真地說:“這是我的錯誤,因為這是我核準的?!?
老板還是沒有責怪哈威,而是批評起辦公室另外兩個同事。然而,哈威始終都認為自己才是主要的責任人。
最后,老板點了點頭,說:“好吧,這是你的錯誤?,F在你把這個問題解決掉吧?!?
哈威請求分期扣回那位員工多領的薪水,老板答應了。這項錯誤改正之后,老板對哈威更加器重了。
當自己犯了錯的時候,別總是為自己辯護,這是一種傻瓜行為。相反,承認錯誤反而是一種聰明行為,容易獲得支持與重視。
當然,光承認錯誤是不夠的,還要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法,這樣不但向上司坦誠認錯,同時也展現了你處理問題、修正錯誤的能力。上司所欣賞的是那些能夠正確認識自己錯誤,并及時加以補救的下屬。
花旗銀行副總里德·卡爾,因為建立公司的信用卡分部使公司損失慘重。他沒有逃避責任,而是誠懇地向公司承認了錯誤,并立即制訂了彌補錯誤的工作計劃。
經過一番努力,里德·卡爾最終讓公司渡過了難關,使分部扭虧為盈。里德·卡爾的所作所為引起了董事會的注意,他也因此出名并獲得升遷。
當你不小心犯了錯誤時,最好的辦法是積極、坦率地承認和檢討,并盡可能地對事情進行補救。只要處理得當,既能緩和事態的惡化,同時也可以贏得更多人的信任和尊敬。
無論是職場關系的處理,還是工作事務的處理,都需要有勇于認錯的態度以及敢于承擔的行動。為了保護自己而推卸責任的做法是不明智的,殊不知認錯未必是輸,因為認錯不但能表現出個人修養,激勵自己向上,還可以化解沖突,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自作聰明,反被聰明誤
在職場中,你是不是一個自作聰明的人?如果發現自己有自作聰明的毛病,最好趕緊改正過來,以免被自己的聰明所誤。
有個人去人才市場找工作,在招聘現場轉了一圈,看上一家久負盛名的外貿公司,那家公司在招聘一名業務員。盡管在這之前已經有200多人報了名,競爭異常激烈,但他還是投了簡歷。
他有充足的理由相信自己能脫穎而出,因為他工作經驗豐富,專業知識也很扎實,并且以前的成績也不錯。
果然,正如他所料,盡管面試條件近乎苛刻,但他還是以第一名的成績順利通過考核,第二名是一個剛從學校畢業的女孩。公司決定把他們兩人留下,進入終極考核階段——試用期。他們兩個人中最后只有一個人能夠留下。
在試用期期間,他把自己與那名女孩做了一番比較,覺得自己必勝無疑。因為他了解到,那名女孩只是大專畢業,無論專業水平與實踐能力都比自己遜色。
很快,一個月的時間就過去了。很明顯,他的表現要好于那名女孩。似乎誰走誰留已成定局。
然而,就在試用期的最后一天,突然有人通知他:“總經理叫你下午去財務處領工資,領完工資后就可以離開了?!?
他很驚訝,忙問:“那名女孩留下了嗎?”
“不,她和你一樣,總經理也是這樣通知她的?!?
他聽了,心中十分沮喪。來到財務室,他從會計那里領來工資一看,才400元,與之前承諾的800元差了一半。
“這是怎么回事呀?”他有些郁悶地問道。
會計搖了搖頭,說:“我也不知道,這是總經理吩咐的?!?
他一聽很氣憤,暗忖:“這不是欺人太甚嗎?得找經理去理論理論!”
然而,他剛邁出兩步后又猶豫了:“難道這是總經理設的一個局,看我上不上道?再說,有誰愿意招聘一個與單位斤斤計較的人呢?莫非他這是在考驗我們?”
想到這兒,他心情一下子放松了。于是,他便瀟瀟灑灑地離開了公司。一路上,他都很得意,他覺得自己實在太聰明了。他相信,不出明天,公司一定會給自己打電話。
可是,他并沒有等來電話,反而得到了“那位女孩被錄用”的消息。他聽說后直奔公司,憤然走進總經理辦公室,要討個說法。
總經理聽了他一番激烈的言辭之后,示意他坐下,然后用緩慢而沉穩的語調說:“不錯,你在整個試用期內都有很出色的表現,但很遺憾的是,你缺少維護自身權益的勇氣。而那個女孩一發現自己的工資克扣就立刻找到我,甚至還要同我打官司?!?
總經理說到這兒,笑了笑,繼續說:“這種勇氣讓我很欣賞。我們是一家外貿公司,經常要同國外的企業打交道,如果不能維護自身權益,那么就很難將工作做好。試想,一個連自身權益都不敢維護的人,還能指望他為公司挺身而出嗎?”
聽完總經理的解釋,他無言以對。
不要總以為自己優秀,別人都不如自己,更不要自作聰明,自以為是地揣測別人的想法與做法。自作聰明不是真聰明,自以為是是真愚蠢。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一個聰明的人,而多數人總希望能夠在眾人面前表現自己的聰明才智,以獲得別人的認可。然而,世上真正聰明的人往往很少,而自作聰明的人,卻隨處可見。
孔融的名氣很大,是名門之后,因此他養成了一種狂傲的性格。事實上,他并不懂軍事,然而對于軍事卻喜歡大發議論,其中不乏自以為是的論調。對于曹操的主張,孔融經常持反對意見。
公元200年,曹操欲與袁紹大戰,孔融堅決反對。后來,曹操準備發兵討伐劉表時,孔融又持反對意見。然而,事實證明,孔融的意見并不高明。
軍旅之事如此,日常之事也同樣如此。曹操為節約糧食,頒布了禁酒令??兹趨s給曹操寫了一封信,專講飲酒的益處。
孔融很少有建設性意見,偶然出點主意也沒有給曹操帶來什么好處。最后,孔融還是被曹操給殺了。
像曹操這樣的領導,他需要的是能為軍國大事出謀劃策的人,若能有用于實際事務,即使有點差池,他也能容忍,而對于那些只耍嘴皮子賣弄聰明,又不能務實的人,他是深惡痛絕的。對一個政治家來說,不能為己所用的人才純屬多余,如果還要以此賣弄的話,其下場就不妙了。
然而,在職場中,卻有類似孔融一般自作聰明的人,他們喜歡四處賣弄,結果不僅沒有好前途,連同事關系也搞不好。自作聰明的一個常見行為就是插手他人的事務,他們總喜歡“幫助”他人解決問題,以顯示自己的聰明才智,證明自己的能耐。無論出現什么問題,他們都要過來插一手,像行家一樣指手畫腳,但最終問題還是不能解決,對于這樣的人,又有幾個人能不心生厭惡呢?
如果你真想表現得比別人聰明,那么你就應該有自知之明,沒有必要向他人強調自己的聰明,更沒必要向眾人表現你的聰明。
在職場上,真正的聰明體現在對本職工作的完成情況,對自己生活的把握。這要求人們充分地認識自己,明確自己的能力,面對問題冷靜地分析,量力而行,而不是去做那些自作聰明的事。只有認識到自己的長處與短處,消除自以為是,才能稱其為真正的聰明人。
聽人勸,吃飽飯
民間有句俗語:“聽人勸,吃飽飯?!边@句話表明聽人勸的重要性。在生活中,誰都免不了有失去理智與耐性的時候,也有考慮不周的時候,聽勸是十分必要的。正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有人指點,有助于解開謎團。在職場中,同樣也要聽人勸,不能蠻橫不講理,也不能自以為是。
人就怕不聽勸,壞的不聽倒也罷了,連好言相勸也不管不顧,那就說不過去了。可事實上偏偏有些人不識好歹,就是不聽勸,結果白白丟了性命。
在《三國演義》中,張飛就是一個不聽勸的人。他嗜酒如命,別人屢勸不聽。更糟糕的是,張飛喝醉酒后脾氣很不好,動不動就鞭撻士卒。為此,劉備多次告誡、勸慰他:“軍中醉酒,必禍戰事。”同時,對于他鞭撻士兵的行為也諸多規勸。
但是,張飛不以為然,他根本就不聽,依然大飲狂飲,依然鞭撻士卒。最后,他喝酒醉倒在帳中,被自己鞭撻過的士卒殺害了。
在張飛臨死的當天晚上,兩名刺客密謀:“若飛當死,則他醉于床上;若不當死,則他不醉?!?
張飛是一個逢酒必喝、喝酒必醉的人,豈有不喝醉的道理?結果,被刺客取了首級,投降東吳去了。
如果張飛肯聽勸,三國的歷史就要改寫了??上У氖?,張飛不聽勸,不僅無緣繼續建功立業,還為自己惹來了殺身之禍。
正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泵總€人都有缺點,這需要別人的指正;每個人做事都有考慮不到的地方,這需要他人提建議。事情不能做到十全十美,難免有缺陷,甚至出錯,如果能夠多聽人勸,就能多避免一些失誤,少犯一些錯誤。
一個人若想少出錯,就要考慮周全,這種境界不易達到,這就要求我們要善于吸取別人的長處,善于聽取別人的意見,而不能固守己見,自以為是。
縱觀蕓蕓眾生,凡不接受別人意見的人都難免失敗。歷代固執不肯納諫的帝王,王位沒有坐長的。盡管人們都知道虛心聽人勸的道理,但并不是每個人都能虛懷若谷,接受別人的意見。正所謂“忠言逆耳”、“良藥苦口”,他們不知道,一個善于聽取別人意見的人,才能把工作做得出色。
為了多出色少出錯,應該放下自己的架子、面子,認真接受別人的意見,這樣才能成就自己。
唐太宗李世民不僅愿意聽人勸,還是個善于納諫的皇帝,唐太宗時代人才濟濟絕非偶然,這與他善于用人與納諫是分不開的。
魏征原來是李建成手下有名的謀士,曾經多次建議李建成除掉李世民,算得上是李世民的大仇人。不過,魏征這個人性格耿直,又富有才干?!靶溟T之變”后,李世民不計前仇,任用他為諫議大夫。
魏征不斷向李世民提出好的建議,使李世民對他十分佩服,經常將魏征請入居室,詢問得失。有一次,唐太宗想去南山打獵,車馬都準備好了,最后還是沒敢去。魏征問他為什么沒有出去,唐太宗說:“我起初是想去打獵,可又怕被你責備,就不敢出去了?!币粋€皇帝自愿向一個臣子低頭,這在歷史上是很少見的。
魏征和唐太宗相處17年,一個以直言進諫著稱,一個以虛懷納諫出名,盡管有時爭論激烈,互不相讓,最后唐太宗也能按治道而納諫。
唐太宗聽人勸,虛心納諫,才有了后來的“貞觀之治”。由此可見,聽人勸之重要。
身為職場人士,若想成就一番事業,就應該懂得聽人勸的道理,不能做一頭往前亂撞的倔驢。旁觀者及時勸慰、提醒,能讓被勸者少受損失、少走彎路、少遇挫折,毫無疑問,能聽勸的人顯然要比不聽勸者更加受益。
“聽人勸,吃飽飯”,這是樸實的道理。一個人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接受他人的批評指正,能促使自己更加全面地認識事物,獲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