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打贏心理暗戰,一眼看透顧客心(3)
- 每天學一點銷售心理學
- 墨墨
- 3982字
- 2015-12-28 14:18:26
如果一個人承受的壓力太大,那么他可能會繼續堅持自己的想法,而不會輕易地改變,這時候如果另一個人想要他改變想法,他就會在無意識的狀態下對這個不想改變想法的人產生反感。這種心理會使得這個人做什么事情都與對方形成“敵對”的狀態,這樣的行為我們稱之為“別扭心理”,“別扭心理”的表現就是當別人告訴你“不許看”“不許干”的時候,你“偏要看”“偏要干”,被禁止的程度愈強烈,所產生的抗拒心理也就愈大。
如果在一個房間的墻壁上貼上“不準進入”的紙條,也許會有更多的人想進到房間里看看是怎么回事。同樣,在推銷活動中,如果推銷員適時地告訴客戶“我不賣”,那么客戶購買的欲望也許會更大。
在日常的推銷活動中,碰到態度惡劣的客戶時,推銷員應該試著態度強硬一些,因為客戶有挑選的理由,而作為推銷員,也應該有選擇的權利。推銷員應該學會說“不”,推銷產品是我們的工作,但是我們的工作也是需要一定的尊重和理解的。
如果推銷員只是單純地向客戶一再妥協,那么你推銷的意義何在?有些客戶對于產品的挑剔簡直讓人無法想象,特別是某些采購師和工程師,對產品質量的要求高得離譜,在要求高質量的基礎上,還希望能有很低的價格。推銷員此時要做的就是,告訴客戶你的產品價高是因為有質量保證,并且幫助客戶分析一下為什么你的產品是這個價格。如果他們還猶豫不決,對你的產品挑三揀四,那么就直接告訴他們,如果他不能接受你現在的價格,那么你就不賣了,希望下次能有機會合作。
有這么一位推銷員,推銷的業績很好,她一個人的工作效率抵得上兩個人,很多時候,別人賣不出的產品,她都能很順利地推銷出去。在被問到為什么能這么容易地完成銷售時,她說了這樣一段話:“事情其實說起來也沒有那么難,在推銷過程中,合作的雙方地位應該是平等的,很多推銷員都把自己的地位降得很低,面對客戶就是服從、服從再服從,他們從來都沒有想過,單純地讓客戶買你的產品,大多數客戶心理就會產生‘逆反心理’,這樣的推銷方式肯定不行。你只有站在平等的基礎上,介紹給客戶一個合理的價格時,適時地傳達出‘超過這個價格范圍我就不賣’的意思,那么客戶的逆反心理就會被矯正過來,對于產品,他們可能會欣然接受?!?
從這位推銷員的話里我們不難看出,適當地向客戶傳達“我不賣”的意思是很重要的,當大多數的推銷員普遍說“是”的時候,由于你給客戶留下的這般特異的印象,你被選擇的可能性也許會更大。
客戶都有“上帝”的心理
可以說是客戶創造了市場,因為一個企業的產品只有迎合了客戶的需求,才能符合市場的需求,所以說客戶是上帝。
客戶為你創造了利潤,只有你的產品被客戶購買了,你才有利可得,所以說客戶是上帝。
客戶對產品的要求越來越嚴格,所以你手中的產品也不得不跟著客戶的眼光升級,換句話說,是客戶造就了產品的質量,所以說客戶是上帝。
作為一個合格的推銷員,你要明白一點,無論是從價值鏈還是市場和企業生存的角度去看,客戶都是上帝。
想要客戶把一擲千金的勁頭用在你身上,你就要先想法博得客戶一笑,把客戶當成上帝一樣侍候。要伺候好上帝,就要先明白上帝的想法——不僅你認為客戶是上帝,他自己也這么認為。
A先生在一家銷售型企業總部工作,主要客戶在北京、上海和天津。一次,總部讓他發一批白色包裝袋去天津。為了讓客戶滿意,他把包裝袋的規格修正了5次。但客戶仍然苛刻地刁難他。當時,他意識到這是一個“釘子戶”,這種客戶不是關心問題怎樣解決,而是為了刁難而刁難,他們的人生信條是“我是客戶,所以我是對的,你是錯的”。
A先生了解了客戶的想法,并沒有采取過激的行動,他領導手下的人按照客戶的要求很謹慎地重新設計包裝袋樣本。剛剛要完成的時候,客戶又來電話了,說是包裝袋的規格還沒確定下來,A先生并沒有因此和對方爭執,而是用很禮貌的聲音告訴對方現在包裝袋已經快設計完了,并準備給他們寄樣品,如果可能的話,希望不做變動。客戶當時的回答是考慮一下,3天后,客戶終于有了反饋信息,說是規格就照A先生設計的方案定下來,20天后,把15萬個包裝袋寄過去。
每個客戶都認為自己是你的上帝,他們提出各種很挑剔的問題有時并不是不想要你的產品,而是為了滿足自己是上帝的想法。有這種心理的客戶,在推銷員向他們推銷產品時,大多是一副居高臨下的模樣:
我不認識你是誰。
你們的信譽好嗎?
我不知道你的產品。
你們公司客戶不多吧?
你直接說吧,要我買什么東西?
當然,如果你推銷的產品是知名企業生產的,那客戶也許早有耳聞,并對你所推銷的產品有一定的了解,自然不會用信譽問題刁難你;可是如果你推銷的不是知名企業的產品,就要想出其他方法讓客戶買你的產品。
產品沒有十全十美的,所以客戶總能挑出毛病。他們存在的一種心理就是以自我為中心,如本來已經確認的項目,說不準哪天腦袋一熱,就又從產品中挑出點新問題大做文章。此時,他們考慮不到你的難處,想怎么修改合同就怎么修改,如果你稍有微詞,他們就會投訴或者轉身就走,他們覺得你應該滿足他們的一切要求。如果客戶的要求合理,你當然應該照做,但如果對方的要求有不合理之處,就需要你使用一些推銷的技巧來應對。
一般否定客戶的結果有兩種:一種是使客戶冷靜下來和你協商怎樣解決問題;一種是使客戶怒氣沖天,使雙方關系惡化,針對這種客戶,多數人因為忍受不了“上帝”的刁難而采取直奔主題的錯誤方式,也許你沒想激起客戶的怒火,但錯誤的方式會讓你流失一個客戶。所以,讓抱有上帝心理的客戶購買你的產品是對你實力的考驗。面對這樣的客戶,不妨試試以下技巧:
(1)聽完客戶要求后再回答問題。當客戶提出問題時,你必須認真地聽他說,哪怕客戶說到一半的時候你就知道不可能按照他的意思做,也得用心聽完。只有這樣,客戶才能感受到被尊重,即使你下一步是委婉地拒絕,客戶也不會覺得你是在敷衍他,而是實在不能做出讓步。
一些沒有經驗的推銷員在和客戶溝通的時候,總是不自覺地當場否定客戶的說辭,這種做法是極為不妥的。因為這樣做會讓客戶覺得他沒有受到應有的尊重,沒有做上帝的感覺。因此在否定客戶要求的時候,應該對客戶的要求進行考慮,讓客戶感到他對你是很重要的,而你拒絕的是他提出的要求,而不是否定他這個人。
(2)即使否定客戶,態度也要謙虛。推銷員時刻記住尊重客戶,在和客戶溝通的過程中,要用謙虛的心態和禮貌讓客戶覺得你不但是推銷產品的專家,還是一個有修養的人,這樣客戶才能產生與你進一步溝通的想法,你提出的意見客戶也就比較容易接受。如果你覺得自己是專家,客戶無理取鬧,客戶的發言是完全錯誤的,所以就與之針鋒相對,那你們的合作關系勢必惡化,你的據理力爭只會讓客戶反感,最終讓你的推銷計劃失敗。
當客戶認定并盡力證明自己是正確,而你是錯誤的時候,不要否定客戶,你可以用你的服務征服客戶。要記住,沒有不可溝通的客戶,有的只是不恰當的銷售方法。你的客戶之所以對你的產品挑剔(要確保你的產品沒有問題)或者百般刁難,甚至讓你顏面無存,首先就是因為你沒有了解客戶的想法,沒有找到攻克客戶的角度。你完全可以利用客戶自認為是上帝的心理,“伺候”好你的上帝。
填補客戶的“安全感”
有沒有看見過這樣的場景:在某個大型商場內的某個專柜前,人們擠在一起,爭著搶著購買同一種產品,他們購買的產品未必就是必須要購買的,價格也未必是最便宜的,原因不過是因為別人也買了該項產品,這讓他們產生了安全感,于是,他們也產生了購買該產品的欲望。這么說來,保證客戶購買產品時的“安全感”很重要,但是怎么才能保證客戶的安全感呢?
推銷員首先必須要學會的就是懂得分辨顧客。一般來說,客戶的類型不外乎三種:第一種是知道自己買什么的客戶,這類客戶的特征是面對推銷員可以直接提出自己的購買要求。第二種客戶是知道自己買什么產品,但沒有確定這種產品的類型,他們的特征是看產品的時間比較長,與推銷員溝通的時間很少。最后一種就是只是來看產品的顧客,這類客戶根本沒有打算要買產品。對于這三種客戶,要采取不同的方式予以對待。
對于購買目標明確的客戶,方法比較簡單,就是給予其細心的解說,除了介紹產品的相關性能之外,還要及時地解答客戶提出的各項問題,這樣的做法是最佳的填補“安全感”的做法。對于第二種目標不是很明確的客戶來說,最好的方法就是告訴他們很多人都買了這個產品。推銷員要巧妙地利用這類客戶的從眾心理,填補其“安全感”,然后順利地完成推銷。其實,“很多人”是否都真的購買了你的產品,這是很難用眼睛衡量的事情,但是如果你用了“很多人”,客戶就會覺得很有安全感,購買產品時也會變得很積極。對于第三類客戶,營銷員應該采取的方式是用真誠的態度對待他們,他們想看產品,給他們看,想試用,就給他們試用。這部分沒有購買目標的客戶,其實屬于潛在客戶,如果你的服務夠好,“安全措施”萬無一失,那么這部分潛在客戶有可能就會變成你真正的客戶。
在填補“安全感”的過程中,有些行為是有效的,但有些行為如果運用不當,也會適得其反。請看以下正面的推銷行為:
(1)產品擺放的位置以及擺放的方式可以吸引顧客的注意力,延長顧客的觀看時間。
(2)產品擺放場地要有吸引力,這樣才會引來更多“廣告型”的客戶。
(3)推銷員要表現出很專業的樣子,工作時要表現得很專注,因為推銷員本身的素質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影響顧客對產品的判斷,如果推銷員表現得很從容,客戶就會很放心。
(4)在客戶觀看產品時,推銷員要適時地裝作沒有注意的樣子,等到客戶主動詢問時,再熱情地介紹產品。
有些行為是會打消客戶的“安全感”的,因此推銷員要注意。
(1)推銷員面無表情地站在客戶面前,仿佛“冷面殺手”一般。
(2)推銷員表現得很鄭重,主人意識表現得很明顯,銷售期待表現得過于強烈,這樣也會嚇跑客戶。
(3)太過熱情,客戶一來就圍著客戶轉個不停,這樣的做法客戶會不勝其煩。
總之,推銷員應學會填補客戶的“安全感”,這樣才能順利地完成推銷。
永遠不要以拒絕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