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春季篇(3)
- 二十四節氣與食療
- 望岳
- 4973字
- 2015-12-28 11:51:25
[注意]
黃精與黑豆在一起煮后再用,療效更好。每日1次,堅持食用1個月為佳。中寒泄瀉、痰濕痞滿、氣滯者忌食。
沙參心肺煲
[材料]
沙參15克,川明參20克,玉竹15克,豬心、豬肺各1個,味精適量,雞精適量,姜適量,蔥適量,鹽適量,上湯25升。
[做法]
沙參、川明參、玉竹擇凈后,用清水漂洗凈。
豬心、豬肺用水沖洗干凈,清除血水,與沙參、玉竹放入鍋內同煮,再將姜、蔥洗凈放入鍋內,加入上湯,先用旺火燒沸,再用小火煮至豬心、豬肺熟爛,加入調料即可。
[功效]
潤肺止咳,養胃生津。對于老年肺虛咳嗽、大便燥結、更年期綜合征等甚為有效。
[注意]
每日1次,堅持食用1個月。胃有痰濕、氣滯、陰病內寒者禁用。
蟲草全鴨煲
[材料]
冬蟲夏草10克,老雄鴨1只,紹酒15克,生姜7克,蔥白10克,胡椒粉7克,味精7克,雞精7克,鹽15克,上湯25升。
[做法]
鴨宰殺后洗凈,除去內臟和爪,沖洗干凈,放入沸水中去除血水,撈出用涼水洗凈;冬蟲夏草清洗干凈;生姜、蔥白洗凈切片。
將所有主料一同放沙鍋內,加入上湯及調料,置旺火上燒沸,再用小火燉至鴨肉熟爛即可。
[功效]
補肺腎,益精髓,止咳嗽。適用于虛勞咳喘、自汗、盜汗、陽痿、遺精、腰膝酸軟、久虛不復、更年期綜合征。
[注意]
有表邪者忌食。
冬蟲夏草烹飪前先用酒泡一天,可增強療效,還能除去腥味。
每日1次,堅持食用1個月。
苡仁全鴨煲
[材料]苡仁30克,蓮子50克,芡實30克,白扁豆30克,鴨子1只,鮮蝦仁30克,熟火腿50克,香菇30克,紹酒15克,胡椒粉7克,雞精7克,味精7克,食鹽15克,姜7克,蔥7克,上湯25升。
[做法]
蓮子去皮、心;鴨子宰殺剁去爪和內臟,洗凈;白扁豆煮后去皮,用清水洗凈;苡仁、芡實去雜質,用溫水浸泡15分鐘;蝦仁洗凈;香菇淘盡泥沙,掐去蒂根;火腿洗凈,切塊。
將以上原料瀝干水分,一起放入沙鍋內,加入調料和鴨肉,放入上湯,將鴨肉燉至熟爛,出鍋放入少許味精即可。
[功效]
補脾健胃,滋陰益腎。可治療脾虛嘔逆、腎陰虧損、夜間多夢、骨蒸癆熱、赤白帶下、遺精、更年期綜合征等。
[注意]
便難者及孕婦忌食。蓮子心太苦、太涼,必須除去才可食用。每日1次,連續食用1個月。
銀杏烏雞煲
[材料]
白果200克,烏雞1只,竹蓀20克,杏仁10克,蓮子10克,紹酒7克,姜7克,蔥7克,鹽5克,雞精7克,味精7克,上湯25升。
[做法]烏雞宰殺后,除去毛、內臟及爪,在沸水中焯一下;白果仁用沸水焯后,去皮、心;杏仁去皮;蓮子去皮、心;竹蓀清洗干凈切段;姜切片,蔥切段。
將烏雞放入沙鍋內,加入姜、蔥、紹酒攪拌均勻,然后放入白果、蓮子、杏仁、竹蓀和調料,加入上湯,用小火燉至烏雞肉熟爛即可食用。
[功效]定咳喘,止帶濁。適用于年老咳嗽、哮喘、小便頻數、崩漏帶下、更年期綜合征等。
[注意]
白果心有毒,千萬勿用。
每日1次,堅持食用1個月。
有實邪者忌食。
腰果蝦仁
[材料]
腰果100克,蝦仁250克,鹽、麻油、蔥末各少許,蛋白少許,油30克。
[做法]
腰果炸熟備用;蝦仁洗凈,瀝干水分。將醬油、蔥末、蛋白攪拌均勻。將蝦仁浸泡于麻油中,放入冰箱,冷藏1小時。將油燒熱,將蝦仁中多余的調味料瀝掉,放入油中攪開炸熟。再將油濾掉,與腰果拌勻。
[功效]豐胸、美容。
黃芪枸杞燉甲魚
[材料]
甲魚500克,黃芪50克,枸杞30克。
[做法]
枸杞、黃芪裝入沙袋,甲魚宰殺洗凈,切塊后與藥袋同入沙鍋,燉熟調味。
[功效]補腎壯陽,適用腎虛冷痛等病癥。
肉桂米酒粥
[材料]
肉桂3克,米酒適量,米(酌量)。
[做法]
將肉桂洗凈浸泡,備用。將米放進鍋內加水(濃度自行調整)。將米鍋放至爐上,用文火煮,煮至成粥狀。將肉桂放進粥內,再煮片刻,最后將米酒倒入,攪勻,即可。
[功效]
可溫腎壯陽,溫中祛寒,溫經止痛,行氣活血,通經脈。
肉桂米酒粥溫腎壯陽、祛寒止痛。適用夜多小便、四肢冰冷、腎虛、腰膝冷痛等病癥。
[注意]
孕婦不宜。
槐花米清新湯
[材料]
槐花16克,豬大腸250克。
[做法]
槐花米沖凈,浸泡備用;豬大腸洗凈,切成小段,備用。將槐花米塞進大腸內,再把大腸兩頭用線扎緊。然后將其放進鍋內,加水(酌量),用小火熬煮,約3個小時,即可。
[功效]
此湯潤腸,清大腸濕熱等。適用便秘、痔瘡、痔瘡出血、痔瘡脫肛等病癥。
香菇茶
[材料]
香菇100克。
[做法]
香菇洗凈,浸泡至軟,備用。將香菇切成絲狀,然后放進茶壺內,沖入沸水,加蓋,泡5~10分鐘,聞到香菇味,即可。
[功效]此茶美容、治癌、降血壓、健身等。
天門冬酒
[材料]
天門冬12克,甘味料2克,米酒1升,密封容器。
[做法]
將天門冬、甘味料、米酒一同放進容器內,密封住。放在陰涼通風處,過2~3個月,即可。
[功效]
美容、止咳、強身等。
[注意]
飲用時間為晚飯前與睡前。須將藥渣去掉飲用。每日2杯,每杯約15毫升。男女均適用。
雞蛋三味湯
[材料]雞蛋1個,去心蓮子、芡實、淮山藥各9克,白糖適量。
[制法]將蓮子、芡實、淮山藥熬煎成藥湯,再將雞蛋煮熟,湯內加入白糖適量,即可。
[用法]吃蛋喝湯,每日1次。
[功效]補脾,益腎,固精安神。
[宜忌]適用于腎虛遺精。
熘炒黃花豬腰
[材料]黃花菜50克,豬腰500克,素油、蔥、姜、蒜、鹽、糖各適量。
[制法]將豬腰切開,剔去筋膜、臊腺,洗凈,切成腰花塊;黃花菜用水泡發,撕成小條。
炒鍋內放素油燒熱,先煸炒蔥、姜、蒜,再爆炒豬腰,至變色熟透時,加黃花菜、食鹽、糖,煸炒片刻,加芡粉,至湯汁透明即可。
[用法]頓食或分頓食。
[功效]養血平肝,補腎通乳。
[宜忌]適用于腎虛腰痛、耳鳴、產婦乳少等癥。
枸杞蒸蛋
[材料]雞蛋2個,枸杞15克,熟豬油40克,調料適量。
[制法]雞蛋破殼入碗中攪散,加精鹽、味精、濕淀粉、冷清湯各適量,調散成蛋糊,枸杞沸水浸漲,蛋糊入籠,沸水武火蒸約10分鐘,撒上枸杞蒸5分鐘;另將熟豬油加醬油同蒸化后,淋在蛋面上。
[用法]每日1次。
[功效]補養陰血。
[宜忌]適用于血虛頭痛、頭暈心悸、神疲乏力、遇勞加重,或血虛發熱,熱勢或高或低,勞則加劇,肌熱煩渴、面色不華等癥。
節令美食
春節,大江南北都有吃年糕的習俗。人們借年糕諧音,而寓“年高”、“年年高”之意。
民間吃年糕也有紀念伍子胥之說。相傳春秋時期,吳王闔閭為防止敵人侵略,便命伍子胥建造闔閭城池。闔閭城建成之后吳王大宴群臣,舉國上下一片歡騰。而建城有功的伍子胥卻悶悶不樂。一日,他對左右部將說:“我若去世后,如果吳國遭難,人民饑苦無著,你們可在東門下掘土數尺,民饑可救。”后伍子胥果然遭讒身亡。越國乘勢對吳發動戰爭。戰爭給百姓帶來了莫大災難,民不聊生,饑民遍野。眾人在危難時忽然想起了伍子胥生前的話,于是部將們便依伍子胥所說率領民眾拆磚挖城。挖下三四尺后竟發現基磚竟是由糯米堆砌而成,眾人大喜,洗凈后蒸食充饑,從而緩和了饑荒。后來,人們為了紀念伍子胥備戰備荒之功績,每逢過年便要蒸年糕紀念。
“千里不同風”。我國幅員遼闊,各地吃年糕的風尚、品種也多種多樣。北京的年糕多為江米所做,有“白年糕”、“紅棗年糕”、“百果年糕”等。北京郊區則喜歡黍米年糕。山東人喜歡“紅棗黃米糕”,泰山腳下的人們則把黃米面年糕叫作“黃面窩窩”。在南方的風味年糕中,又數廣東、蘇州的年糕最為講究。
北京“稻香村”的百果年糕、脂油年糕也是源于蘇州的。現在蘇州的脂油年糕可分為玫瑰、棗蓉、桂花、薄荷四種。不僅外觀艷美,而且香糯潤甜,食而不膩,在海內外都享有盛譽。
海南人一進臘月,便開始制作年糕,這已成為節日的重要食品和禮品。海南年糕含糖量特別高,比例為糯米5千克,砂糖35千克,外加適量紅棗、芝麻。蒸制時用香蕉葉墊屜,風味更加與眾不同。
豫西人過年時吃棗糕。河南人吃棗糕饃。有些地區則喜歡吃咸年糕,以南瓜絲、蘿卜絲為料,將大米浸泡后磨成米漿,再加入配料拌勻,上屜蒸制。配料應提前加工好,加工配料時,先將蘿卜絲與五花豬肉絲、蝦皮等同炒,調以五香料、胡椒面、味精等佐料,炒好后趁熱與米漿拌勻再蒸。
家庭自制年糕一次不要蒸得太多,以防吃不完存放過久從而變質。蒸好的年糕應放在通風處保存。年糕存放時間與其中糖分含量成反比關系,糖分越高則越不易變質。高糖年糕在常溫下一般可存放1~3周。年糕表面出現黑斑即表示已經發霉不能再吃。蒸熱后如果變酸,則也表明已經變質。
制作年糕的糯米、黍米除食用外,還可入藥,有“溫中,令人多熱”之功用。100克糯米產熱約為400千卡,加上糖、棗、果料、脂油,營養更加豐富。醫學上稱糯米為“脾之谷”。著名醫學家孫思邈說:“糯米,脾之谷也,脾病宜食之”。《名醫別錄》中也記載它“能行營衛中血積,解蕪青、斑蝥毒”。《松篁驗方》中講:取糯米1升,浸泡一夜瀝干,用微火炒熟研末,加糖。每日晨起服半盞,有大補滋養之功。久服還能暖精子,可治療男性不育癥。黍米,在中藥中被列入“益氣補中”,可治療杖瘡疼痛以及小兒鵝口瘡等。
但是,這些黏性谷物都為難消化之物,所以不宜過量食用。老人、小孩,消化功能欠佳時更應該少用。心血管病人,血脂過高的人,最好禁食脂油年糕,以防膽固醇、血脂升高。吃年糕后,若出現腹脹膨滿不能消化的癥狀,可喝杯啤酒。這是因為啤酒中的酒花(藥名蛇麻花)酵素酶,可以穿透淀粉團粒,從而對黏性食品起到很好的消化能力。
小雨絲絲欲網春
——雨水話食療
節令特點
雨水節氣在每年陽歷2月19日或20日。它的涵義是降雨開始,雨量逐漸增多,在二十四節氣的起源地黃河流域,雨水之前天氣都比較寒冷,只見雪花紛飛,難聞雨聲淅瀝。
雨水之后氣溫便可升至0℃以上,雪漸少而雨漸多。然而,寒潮仍有入侵的可能,甚至可引起強降溫以及暴風雪,對人體健康危害極大。關于這些,都要特別注意預防。
“一年之計在于春”。人們在這個時節里應該讓生命更加蓬勃旺盛。
天人合一
雨水時節,人體的肝陽、肝火、肝風會隨著春季的陽氣升發也趨于上升,因而更應特別注意肝氣的疏泄條暢。自然界一派生機,尤其是南方地區,萬物欣欣向榮。養生者也應該振奮精神,勃發朝氣,志蓄于心,身有所務了。
滋補原則
中醫學普遍認為,五味入五臟,例如:酸味入肝,甘味入脾,咸味入腎等。多吃酸味食品,可加強肝的功能,從而導致肝氣更旺,這樣便會大大傷害脾胃之氣。鑒于此,春季六節氣在飲食上有一條重要原則,即要少吃點酸味食物,從而防肝氣過于偏亢;肝氣偏亢,則會損害脾胃功能。
滋補食譜
薺菜豆腐羹
[材料]
內酯豆腐1盒,薺菜90克,豬肉絲120克,食鹽、味精少許,水芡粉45克,肉骨湯80克,油45克。
[做法]
把薺菜焯水后切成碎末,豆腐切成方丁形狀放入鍋中,加肉骨湯、豬肉絲劃散后加鹽、味精燒沸,至豆腐開始浮起時,下水芡粉推勻,加熟豬油,盛裝至大湯碗里即可。
[特點]
滾燙味鮮,綠白相互補托,湯汁濃厚而不結粉團,乃時令菜湯。
香腸拌馬蘭
[材料]
嫩馬蘭頭220克,雞汁豆腐干3塊,熟香腸小半根,熟白芝麻6克,食鹽2克,白糖8克,味精少許,香麻油25克,熟清油20克。
[做法]
(1)放清水半鍋燒沸,下熟清油,放入馬蘭頭不停的翻動,等到顏色變了時,撈出倒入篩子里瀝去熱水,用筷子抖涼,擠去水分,切成米粒狀;豆腐干、香腸均也成米粒大小。
(2)將馬蘭加豆腐干、鹽、味精、白糖、香麻油攪拌入味,裝入圓盤里,灑上香腸粒、熟白芝麻,即可食用。
[特點]
色澤碧綠,鮮香嫩脆,爽口開胃。
醬包嫩雞丁
[材料]
上漿嫩雞肉300克,蔥姜末8克,紹酒30克,黃醬30克,白糖25克,味精少許,香麻油8克,熟清油550克(實耗50克),食鹽適量。
[做法]
將炒鍋置旺火上燒熱,用油滑鍋壁后,放熟清油,燒至2~3成熱時,放入雞丁炒至變色,即倒出瀝去油。
在鍋里留油30克,下蔥姜末、黃醬炒香,加入紹酒調成醬汁,加白糖、鹽、味精攪勻,然后將雞丁回鍋,翻炒至醬汁包裹雞丁后,放熟清油、香麻油,盛裝圓盤里,即可。
[特點]
色澤紅潤,汪油包汁,咸中重甜。
菜薹炒臘肉
[材料]
油菜薹250克,熟臘肉片80克,精制鹽2克,味精適量,姜末4克,熟清油80克。
[做法]
將炒鍋置旺火之上,下熟清油燒熱,把油菜薹放入(切3厘米長的段)翻炒,至油菜薹變綠時,加蒸熟的臘肉片、姜末,同炒至酥,加鹽、味精炒入味,盛裝魚形盤里即可。
[特點]
菜薹碧綠、鮮香脆嫩;臘肉味香柔潤。
火腿莼菜湯
[材料]
莼菜1瓶,熟火腿片30克,精制鹽4克,味精1克,肉清湯720克,熟豬油1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