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1章 論語公冶長(2)

  • 論語
  • 孔丘
  • 4565字
  • 2015-10-09 17:41:30

【評析】

本章里,孔子在回答子貢提問時講到“不恥下問”的問題。這是孔子治學一貫應用的方法?!懊舳脤W”,就是勤敏而興趣濃厚地發憤學習?!安粣u下問”,就是不僅聽老師、長輩的教導,向老師、長輩求教,而且還求教于一般看來不如自己知識多的一切人,而不以這樣做為可恥??鬃印安粣u下問”的表現:一是就近學習自己的學生們,即邊教邊學,這在《論語》書中有多處記載。二是學于百姓,在他看來,群眾中可以學的東西很多,這同樣可從《論語》書中找到許多根據。他提倡的“不恥下問”的學習態度對后世文人學士產生了深遠影響。

【原文】

5.16 子謂子產①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注釋】

①子產:姓公孫名僑,字子產,鄭國大夫,做過正卿,是鄭穆公的孫子,為春秋時鄭國的賢相。

【譯文】

孔子評論子產說:他有君子的四種道德:“他自己行為莊重,他事奉君主恭敬,他養護百姓有恩惠,他役使百姓有法度?!?

【評析】

本章孔子講的君子之道,就是為政之道。子產在鄭簡公、鄭定公之時執政22年。其時,于晉國當悼公、平公、昭公、頃公、定公五世,于楚國當共王、康王、郟敖、靈王、平王五世,正是兩國爭強、戰亂不息的時候。鄭國地處要沖,而**于這兩大國之間,子產卻能不低聲下氣,也不妄自尊大,使國家得到尊敬和安全,的確是中國古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孔子對子產的評價甚高,認為治國安邦就應當具有子產的這四種道德。

【原文】

5.17 子曰:“晏平仲①善與人交,久而敬之②。”

【注釋】

①晏平仲:齊國的賢大夫,名嬰。《史記》卷六十二有他的傳?!捌健笔撬闹u號。

②久而敬之:“之”在這里指代晏平仲。

【譯文】

孔子說:“晏平仲善于與人交朋友,相識久了,別人仍然尊敬他。”

【評析】

孔子在這里稱贊齊國大夫晏嬰,認為他與人為善,能夠獲得別人對他的尊敬,這是很不容易的??鬃舆@里一方面是對晏嬰的稱贊,另一方面則是希望他的學生,向晏嬰學習,做到“善與人交”,互敬互愛,成為有道德的人。

【原文】

5.18 子曰:“臧文仲①居蔡②,山節藻棁③,何如其知也!”

【注釋】

①臧文仲:姓臧孫名辰,“文”是他的謚號。因不遵守周禮,被孔子指責為“不仁”、“不智”。

②蔡:國君用以占卜的大龜。蔡這個地方產龜,所以把大龜叫做蔡。

③山節藻棁:節,柱上的斗拱。棁,音zhuō,房梁上的短柱。把斗拱雕成山形,在棁上繪以水草花紋。這是古時裝飾天子宗廟的做法。

【譯文】

孔子說:“臧文仲藏了一只大龜,藏龜的屋子斗拱雕成山的形狀,短柱上畫以水草花紋,他這個人怎么能算是有智慧呢?”

【評析】

臧文仲在當時被人們稱為“智者”,但他對禮則并不在意。他不顧周禮的規定,竟然修建了藏龜的大屋子,裝飾成天子宗廟的式樣,這在孔子看來就是“越禮”之舉了。所以,孔子指責他“不仁”、“不智”。

【原文】

5.19 子張問曰:“令尹子文①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②之,無慍色。舊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③弒④齊君⑤,陳子文⑥有馬十乘,棄而違之,至于他邦,則曰:‘猶吾大夫崔子也?!`之。之一邦,則又曰:‘猶吾大夫崔子也。’違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注釋】

①令尹子文:令尹,楚國的官名,相當于宰相。子文是楚國的著名宰相。

②三已:三,指多次。已,罷免。

③崔文:齊國大夫崔杼(音zhù)曾殺死齊莊公,在當時引起極大反應。

④弒:地位在下的人殺了地位在上的人。

⑤齊君:即指被崔杼所殺的齊莊公。

⑥陳文子:陳國的大夫,名須無。

【譯文】

子張問孔子說:“令尹子文幾次做楚國宰相,沒有顯出高興的樣子,幾次被免職,也沒有顯出怨恨的樣了。(他每一次被免職)一定把自己的一切政事全部告訴給來接任的新宰相。你看這個人怎么樣?”孔子說:“可算得是忠了?!弊訌垎枺骸八愕蒙先柿藛幔俊笨鬃诱f:“不知道。這怎么能算得仁呢?”(子張又問:)“崔杼殺了他的君主齊莊公,陳文子家有四十匹馬,都舍棄不要了,離開了齊國,到了另一個國家,他說,這里的執政者也和我們齊國的大夫崔子差不多,就離開了。到了另一個國家,又說,這里的執政者也和我們的大夫崔子差不多,又離開了。這個人你看怎么樣?”孔子說:“可算得上清高了。”子張說:“可說是仁了嗎?”孔子說:“不知道。這怎么能算得仁呢?”

【評析】

孔子認為,令尹子文和陳文子,一個忠于君主,算是盡忠了;一個不與逆臣共事,算是清高了,但他們兩人都還算不上仁。因為在孔子看來,“忠”只是仁的一個方面,“清”則是為維護禮而獻身的殉道精神。所以,僅有忠和清高還是遠遠不夠的。

【原文】

5.20 季文子①三思而后行。子聞之,曰:“再,斯②可矣?!?

【注釋】

①季文子:即季孫行父,魯成公、魯襄公時任正卿,“文”是他的謚號。

②斯:就。

【譯文】

季文子每做一件事都要考慮多次??鬃勇牭搅耍f:“考慮兩次也就行了。”

【評析】

凡事三思,一般總是利多弊少,為什么孔子聽說以后,并不同意季文子的這種做法呢?有人說:“文子生平蓋禍福利害之計太明,故其美惡兩不相掩,皆三思之病也。其思之至三者,特以世故太深,過為謹慎;然其流弊將至利害徇一己之私矣。”(官懋庸:《論語稽》)當時季文子做事過于謹慎,顧慮太多,所以就會發生各種弊病。從某個角度看,孔子的話也不無道理。

【原文】

5.21 子曰:“寧武子①,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②,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注釋】

①寧武子:姓寧名俞,衛國大夫,“武”是他的謚號。

②愚:這里是裝傻的意思。

【譯文】

孔子說:“寧武子這個人,當國家有道時,他就顯得聰明,當國家無道時,他就裝傻。他的那種聰明別人可以做得到,他的那種裝傻別人就做不到了。

【評析】

寧武子是一個處世為官有方的大夫。當形勢好轉,對他有利時,他就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智慧,為衛國的政治竭力盡忠。當形勢惡化,對他不利時,他就退居幕后或處處裝傻,以便等待時機。孔子對寧武子的這種做法,基本取贊許的態度。

【原文】

5.22 子在陳①曰:“歸與!歸與!吾黨之小子②狂簡③,斐然④成章,不知所以裁⑤之?!?

【注釋】

①陳:古國名,大約在今河南東部和安徽北部一帶。

②吾黨之小子:古代以500家一為黨。吾黨意即我的故鄉。小子,指孔子在魯國的學生。

③狂簡:志向遠大但行為粗率簡單。

④斐然:斐,音fěi,有文彩的樣子。

⑤裁:裁剪,節制。

【譯文】

孔子在陳國說:“回去吧!回去吧!家鄉的學生有遠大志向,但行為粗率簡單;有文彩但還不知道怎樣來節制自己?!?

【評析】

孔子說這段話時,正當魯國季康子執政,欲召冉求回去,協助辦理政務。所以,孔子說回去吧,去為官從政,實現他們的抱負。但同時又指出他在魯國的學生尚存在的問題:行為粗率簡單,還不知道怎樣節制自己,這些還有待于他的教養。

【原文】

5.23 子曰:“伯夷叔齊①不念舊惡②,怨是用希③。”

【注釋】

①伯夷、叔齊:殷朝末年孤竹君的兩個兒子。父親死后,二人互相讓位,都逃到周文王那里。周武王起兵伐紂,他們認為這是以臣弒君,是不忠不孝的行為,曾加以攔阻。周滅商統一天下后,他們以吃周朝的糧食為恥,逃進深山中以野草充饑,餓死在首陽山中。

③希:同稀。

【譯文】

孔子說:“伯夷、叔齊兩個人不記人家過去的仇恨,(因此,別人對他們的)怨恨因此也就少了?!?

【評析】

這一章里,孔子主要稱贊的是伯夷叔齊的“不念舊惡”。伯夷、叔齊認為周武王伐紂是“以暴易暴”,既反對周武王,又反對殷紂王,但為了維護君臣之禮,他還是阻攔武王伐紂,最后因不食周粟,而餓死在首陽山上??鬃觿t從伯夷、叔齊不記別人舊怨的角度,對他們加以稱贊,因此別人也就不記他們的舊怨了??鬃佑眠@樣一個故事講述了為人處世應有的態度。

【原文】

5.24 子曰:“孰謂微生高①直?或乞醯②焉,乞諸其鄰而與之。”

【注釋】

①微生高:姓微生名高,魯國人。當時人認為他為直率。

②醯:音xī,即醋。

【譯文】

孔子說:“誰說微生高這個人直率?有人向他討點醋,他(不直說沒有,卻暗地)到他鄰居家里討了點給人家?!?

【評析】

微生高從鄰居家討醋給來討醋的人,并不直說自己沒有,對此,孔子認為他并不直率。但在另外的篇章里孔子卻提出“父為子隱,子為父隱”,而且加以提倡,這在他看來,就不是什么“不直”了。對于這種“不直”,孔子只能用父慈子孝來加以解釋了。

【原文】

5.25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①,左丘明②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

【注釋】

①足恭:一說是兩只腳做出恭敬逢迎的姿態來討好別人;另一說是過分恭敬。這里采用后說。

②左丘明:姓左丘名明,魯國人,相傳是《左傳》一書的作者。

【譯文】

孔子說:“花言巧語,裝出好看的臉色,擺出逢迎的姿式,低三下四地過分恭敬,左丘明認為這種人可恥,我也認為可恥。把怨恨裝在心里,表面上卻裝出友好的樣子,左丘明認為這種人可恥,我也認為可恥?!?

【評析】

孔子反感“巧言令色”的作法,這在《學而》篇中已經提及。他提倡人們正直、坦率、誠實,不要口是心非、表里不一。這符合孔子培養健康人格的基本要求。這種思想在我們今天仍有一定的意義,對那些人前一套、人后一套的人,有很強的針對性。

【原文】

5.26 顏淵、季路侍①。子曰:“盍②各言爾志?!弊勇吩唬骸霸囻R,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鳖仠Y曰:“愿無伐③善,無施勞④?!弊勇吩唬骸霸嘎勛又??!弊釉唬骸袄险甙仓?,朋友信之,少者懷之⑤?!?

【注釋】

①侍:服侍,站在旁邊陪著尊貴者叫侍。

②盍:何不。

③伐:夸耀。

④施勞:施,表白。勞,功勞。

⑤少者懷之:讓少者得到關懷。

【譯文】

顏淵、子路兩人侍立在孔子身邊??鬃诱f:“你們何不各自說說自己的志向?”子路說:“愿意拿出自己的車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壞了也不抱怨。”顏淵說:“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長處,不表白自己的功勞。”子路向孔子說:“愿意聽聽您的志向?!笨鬃诱f:“(我的志向是)讓年老的安心,讓朋友們信任我,讓年輕的子弟們得到關懷?!?

【評析】

在這一章里,孔子及其弟子們自述志向,主要談的還是個人道德修養及人為處世的態度。孔子重視培養“仁”的道德情操,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和學生。從本段里,可以看出,只有孔子的志向最接近于“仁德”。

【原文】

5.27 子曰:“已矣乎!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

【譯文】

孔子說:“完了,我還沒有看見過能夠看到自己的錯誤而又能從內心責備自己的人?!?

【評析】

古往今來,人們往往能夠一眼看到別人的錯誤與缺點,卻看不到自己的錯誤。即使有人明知自己有錯,也因顧及面子或其他原因而拒絕承認錯誤,更談不上從內心去責備自己了。甚至有的人,自己犯了錯誤,不去認真檢查自己,反而把責任推到別人頭上,這是一種十足的偽君子??鬃诱f他沒有見過有自知之明、有錯即改的人。其實,在現實社會生活當中,我們見到的偽君子這種人還少嗎?

【原文】

5.28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

【譯文】

孔子說:“即使只有十戶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這樣講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樣好學罷了?!?

【評析】

孔子是一個十分坦率直爽的人,他認為自己的忠信并不是最突出的,因為在只有10戶人家的小村子里,就有像他那樣講求忠信的人。但他坦言自己非常好學,表明他承認自己的德性和才能都是學來的,并不是“生而知之?!边@就從一個角度了解了孔子的基本精神。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时尚| 进贤县| 固原市| 民勤县| 平和县| 渝北区| 石阡县| 丰台区| 临潭县| 马龙县| 张掖市| 南木林县| 历史| 尼木县| 蕲春县| 东阳市| 札达县| 林周县| 祁东县| 龙南县| 白城市| 文化| 荣成市| 德惠市| 凤山市| 岳阳市| 韩城市| 南昌市| 甘孜县| 苏州市| 雅江县| 平乐县| 黑龙江省| 隆林| 德惠市| 含山县| 云阳县| 凉山| 姜堰市| 古浪县| 鄂托克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