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趙王遷五年,代州中部地震,房屋倒塌大半,平地裂開竟有一百三十步,邯鄲遇到大旱。民間有一首童謠唱道:秦人笑,趙人號,以為不信,視地生毛。
第二年地里果然長出白毛,長有一尺有余。郭開把這些事情都遮隱起來,不讓趙王知道。這時秦王重派大將王翦、楊端和帶領人馬分兩路進攻趙國。
王翦從太原一路進兵,楊端和從常山一路進兵。秦王又派內史騰帶兵十萬駐扎在上黨,作為聲援。這時燕太子丹作為人質正在秦國,見到秦兵大舉進攻趙國,知道這場災禍早晚也會降臨到燕國頭上,于是太子丹暗地派人送信給燕王,讓他做好抵抗秦軍的準備。同時太子丹教燕王以生病為借口,派人請太子回國。燕王按照他的想法派人到了秦國。秦王政說:“燕王不死,太子是不能回國的。要想讓他回國,除非是烏發變成白頭,馬生了角才行。”太子丹絕望地仰天大喊,心中一股怨氣,直沖云霄,滿頭烏發都變成了白色,但秦王仍不準他離開。在無可奈何之下,他更換了自己的服裝,毀了自己的面容,裝扮成別人的仆人,混出了函谷關,星夜兼程逃回了燕國,今天真定府定州的南面有一座叫作聞雞臺的高臺,就是當年太子丹逃離秦國時,聽到雞鳴早早起床出發的地方。秦王正在全力進攻趙國、魏國,暫時還沒有余力去追究太子丹逃回燕國的事。
再說趙國武安君李牧,將兵馬駐扎在灰泉山,營寨相連幾十里路,秦國的兩路人馬都不敢輕易向前行進。秦王聽到報告后,把王敖派到王翦軍中,王敖對王翦說:“李牧是北方的名將,要戰勝他是不容易的。將軍暫時可以和他相通和好,但不要做出什么約定,然后派使來往于秦趙之間,我自有計策。”王翦真的派人去趙營講和,李牧也派人去秦營商議。王敖到了趙國,找到郭開說:“李牧與秦國私自講和,相約到了秦軍占領趙國的時候,把趙國的代郡據為己有。你如果能把這些話講給趙王,讓趙王派別的將軍來替換李牧,那時我向秦王報告,你的功勞可是不小。”郭開已經有了外心,就按照王敖所講的秘密奏給趙王。趙王悄悄派左右人前去灰泉山查看,果然看到李牧和王翦的信史往來頻繁,于是就相信郭開所說是真實的。趙王問郭開應當怎么辦,郭開說:“趙蔥、顏聚現在正在軍營中,大王可以派人帶著兵符到軍中去,就在那里封趙蔥作大將,替回李牧,就說讓他回朝做丞相,李牧一定不會產生懷疑。”趙王同意郭開的建議,派司馬尚持兵符到軍中宣布趙王命令。李牧說:“兩軍對壘,國家安危都擔在一將的身上,雖有君命,我也不能服從。”司馬尚私下里告訴李牧說:“郭開誣陷你要反叛趙國,趙王聽信了他的讒言,所以以用你做丞相的名義召回你。這是在欺騙將軍。”李牧氣憤地說:“郭開先是誣陷廉頗,今天又來誣陷我。我應當帶兵回朝,先把國王身邊的這些惡人翦除掉,然后再來抵抗秦國。”司馬尚說:“如果將軍真的帶兵回朝,知道內情的人認為你是忠心為國,不知內情的人反倒會認為你準備謀反,反倒給那些誣陷人的人授以口實。憑借將軍的才能,到哪里都可以建立自己的功名,何必一定呆在趙國呢?”李牧長嘆說:“我曾經恨樂毅、廉頗不能終生作趙國的大將,沒想到今天又輪到自己。”又說:“趙蔥沒有能力代我作大將,我不能把將印交給他。”于是李牧把將印懸掛在營帳中,到夜深的時候換上平常人的衣服悄悄走出營寨想去魏國。趙蔥深深感激郭開舉薦自己的恩德,惱恨李牧不肯把將印交給自己,所以聽說李收出走,馬上派兵追捕。最后在一個開旅店的人家找到了李牧,乘他酒醉未醒捆起來斬下首級,把首級獻給趙王。可憐李牧這一員名將,被郭開所害,真是冤枉!史臣有詩寫道:卻秦守代著威名,大廈全憑一木撐。
何事郭開貪外市,致令一旦壞長城!司馬尚不敢回朝復命,悄悄接出妻兒乘船出海了。趙蔥于是取代李牧作了大將,顏聚為副將。代州兵馬向來敬服李牧,見到他現在被無辜害死,非常憤怒,一夜間翻山越谷逃得干干凈凈,趙蔥想禁止也禁不住。
秦兵聽說李牧已死,軍卒都飲酒慶賀。王翦、楊端和兩路人馬一齊向前推進。趙蔥與顏聚商議,想分兵去救太原、常山兩個地方,顏聚說:“我們軍中新換大將,軍心尚未安定,我們合兵一處還可以有足夠力量防守,一分兵力量就太薄弱了。”顏聚的話還沒說完,兵卒來報告:“王翦猛烈進攻狼孟,城池很快就要失守。”趙蔥說:“狼孟一旦失守,秦軍就可以長驅井陘,合攻常山,邯鄲就危險了,不能不去救援!”便不聽顏聚的勸告,傳令自己的隊伍立刻出發。王翦把趙蔥的動向探聽得一清二楚,事先就在大谷布下了伏兵,派人在高處瞭望,等到趙蔥的軍兵過了一半的時候,放起號炮,伏兵一齊殺出,將趙兵截為兩段,前后不能相顧。王翦率領大軍像傾江倒海一樣地殺來,趙蔥慌忙應戰,沒打幾下就抵擋不住了。趙軍兵敗如山倒,趙蔥也被王翦殺死。顏聚收拾起殘軍,逃回邯鄲。秦兵占領了狼孟,又由井陘進兵攻破了下邑。楊端和率領秦軍也占領了常山等地,再向前推進包圍了邯鄲。
秦王政聽到兩路人馬都已經得勝,就派內史騰移兵韓國,接受韓國納獻的土地。韓王安聽到秦軍已到,非常害怕,趕忙把自己的所有城池全都獻給了秦國,做了秦國的臣屬。秦王在韓國原來的地域設置了穎川郡。——這一年是韓王安九年,秦王政十七年。韓國自從武子萬在晉接受封地,經過三世到獻子厥,開始執掌晉朝權力。從厥又經過三代相傳到康子虎,滅掉智氏。從康子虎傳到景侯虔,從此韓成為諸侯。從虔開始相傳六代到宣惠王,從此韓開始稱王。又經過四代到了韓王安,韓國為秦國吞并,自韓虎六年到宣惠王九年,韓作為諸侯之一,共經歷了八十年。自宣惠王十年至韓王安九年,韓國稱王共九十四年。自此,六國只剩下了五國。史臣作詩贊嘆說:萬封韓原,賢裔惟厥;計全趙孤,陰功不泄。始偶六卿,終分三穴;從約不守,稽首秦闕。韓非雖使,無救亡滅。
再說秦兵包圍邯鄲,顏聚用全部人馬拼死防守。趙王遷看見秦兵攻勢猛烈,心中十分驚恐,想派使者到鄰邦求救。郭開說:“韓王已到秦國做了屬臣,燕國、魏國也是自顧不暇,哪有能力來救援我們趙國?依我的看法,秦軍勢力強大,不如全城歸順秦國,這樣還可以不失去封侯的地位。”趙王遷想聽從郭開的意見,公子嘉伏在地上痛哭說:“先王把趙國的社稷、宗廟傳到大王你的手里,怎么可以把它拋棄呢?我愿意和顏聚竭力抗敵,拼個你死我活!萬一邯鄲被攻破,還有代郡幾百里是我們的國家,怎么能束手讓秦人把我們俘虜囚禁呢?”郭開說:“城被攻破,國王就會被俘,怎么能到代郡去呢?”公子嘉把寶劍拔了出來,指著郭開說:“敗國的奸臣,若你還敢多說,我就殺了你!”趙王把他們勸解開了。趙王遷回到宮里,思來想去,無計可施,只好借酒取樂。郭開想和秦兵約好獻城,可是公子嘉帶著宗親和手下之人幫助顏聚加意防守,滴水不漏,郭開也無可奈何。這一年邯鄲連遭災荒,城外百姓早都逃走了,秦兵什么東西也搶不到。城里卻積貯了不少糧食,吃用不缺,所以秦軍占領邯鄲的打算一時還難于實現。王翦同楊端和商議,暫時退兵五十里,解決運糧的困難。城中趙軍見秦兵退走,防守也松馳了一些,每天打開城門一次讓人出入。郭開乘此機會,寫好一封密信派親信混出城去送到秦軍營寨。信中大意是:“我早有獻城的想法,只是難于找到合適時機。現在趙王已經十分驚恐,如果秦王能大駕親征,我一定力勸趙王歸降秦國。”王翦接到信,隨即派人騎快馬向秦王報告。秦王于是親自帶領三萬精兵,派大將李信護駕,從太原來到邯鄲,重新包圍了這座城,不分日夜地攻打。城上兵士見秦軍中豎有“秦王”的大旗,便向趙王報告,趙王也更加驚恐。郭開對趙王說:“秦王親自領兵前來,說明秦國已經下定決心不攻破邯鄲決不收兵,請大王不要太相信和倚靠公子嘉、顏聚這些人的力量,您自己心中要有主張。”趙王說:“我想投降秦國,可是他們如果要殺我怎么辦?”郭開說:“秦國沒有殺韓王,怎么會殺你呢?如果把和氏璧和邯鄲地圖獻給秦王,他一定會非常高興。”趙王說:“你如果認為這個辦法可行,就寫一封降書吧。”郭開寫好降書,又對趙王說:“降書雖然寫好,公子嘉一定要阻攔的。聽說秦王大營在西門,大王可以借口巡城,乘車到那里親自打開城門送去,還怕秦王不接待收留嗎?”趙王一向很昏庸,一切聽郭開的,到了這種危急的時候,也就更加沒了主意,同意照郭開說的去做。顏聚正在北門巡視,聽說趙王已從西門出去給秦國送降書,不禁大吃一驚。這時公子嘉也騎馬趕來了,對顏聚說:“城上奉趙王命令已經豎起降旗,秦兵馬上就要進城了!”顏聚說:“我在這里死守北門,你去把親族召集到一起趕快回到這里,我們一塊兒到代郡去,然后再想今后的辦法。”公子嘉同意顏聚的主張,召集起幾百名族親,和顏聚一道沖出北門,連夜奔向代郡。顏聚勸公子嘉自立為代王,用以號令眾人,表彰李牧的功勞,為他恢復官職、爵位,親自設祭,以安定代州的民心軍心。公子嘉派人去和燕國聯合,把軍隊駐扎在上谷,防備秦兵來侵犯。這樣,代國就算初步安定下來。
再說秦王同意趙王遷投降,率秦軍長驅直入,占領了邯鄲,住在趙王宮里。趙王用臣子的禮節叩見秦王,秦王坐在那里接受趙王的拜見。許多趙國老臣都流下了眼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