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67章 誅羋勝葉公定楚滅夫差越王稱霸(2)

  • 東周列國志
  • (明)馮夢龍
  • 5582字
  • 2016-01-06 16:59:37

這年,越王勾踐探聽到吳王自從越國退軍后,繼續沉溺酒色,荒廢朝政,吳國連年饑荒,百姓怨氣沖天,便決定再次出兵攻打吳國。越王領兵剛出都城,就見路上有一只大蛙腹漲目瞪,似有怒氣,句踐肅然起敬,把著車扶手站起,隨從問道:“大王對它為何如此敬重?”勾踐答道:“我看他怒目圓睜,如同一個善戰的勇士,因此敬重它。”越軍將士聞聽此言,紛紛說道:“大王對這只大蛙都如此敬重,我等受到多年教導訓練,難道反不如一只大蛙嗎?”于是彼此相互勉勵,要為國事而死。城中百姓將自己的子弟送到郊外邊境,流淚告別說:“此行若不能將吳國滅掉,不要回來見我們!”句踐又向軍中下令:“父子都在軍中的,父親不要出征,兄弟都在軍中的,哥哥不要出征,有父母沒有兄弟的,回去敬養父母,有疾病不能參戰的,可以回去。由國家供應藥膳。越軍士卒感激越王仁慈有德,三軍歡聲如雷。行到三江口,句踐下令將有罪之人斬首,申明軍紀,越軍將士深感大王軍令如山,無不肅然遵從。吳王夫差聽說越軍再次來攻,慌忙調集軍隊,準備在大江口上迎擊越軍。越軍駐扎江南,吳軍駐扎江北。句踐將大軍分為左右兩陣,范蠡指揮右軍,文種指揮左軍,六千越國勇士隨句踐坐鎮中軍大營。第二日黃昏時分,句踐下令左軍銜枚沿江而上,秘密行進五里布陣,又令右軍銜枚悄悄過江,只等左軍與敵交鋒后上前夾攻,并要求各軍準備下大鼓,作戰則時要把鼓聲擂得山響,以此震懾敵軍。吳軍在半夜聽到鼓聲大作,知道有越軍來襲,倉惶迎戰,尚未看清正面敵人,遠處又有戰鼓擂響,越軍分兩路將吳軍合圍。夫差大驚失色,急令吳軍分兵抗擊,沒想到越王句踐卻親自率領六千勇士,偃旗息鼓,在黑暗中沖入吳軍中軍大營。這時天還未大亮,吳軍只覺前后左右中央都是越兵,不由斗志全消,大敗逃走。句踐率領三軍緊緊追趕,將吳軍逼到了笠澤。兩軍再次交戰,吳軍又被擊敗。吳軍三戰皆敗,名將王子姑曹、胥門巢陣亡。夫差連夜逃回都城,堅守不戰,句踐從橫山發兵,直逼吳國都城姑蘇,句踐下令在城下胥門外修筑一城,名叫“越城”,想以此來困死夫差。越軍將吳都一圍數月,吳國糧草斷絕,相國伯嚭托病不出,夫差于是便讓王孫駱肉袒負荊,跪行到越王句踐面前,代己請罪求和說:“賤臣夫差,過去在會稽得罪大王,后來送大王返回越國,如今大王興兵伐吳,賤臣夫差也想讓大王赦免一次。”句踐心中不忍,打算答應和解。范蠡一旁勸阻道:“我王早起晚息,苦心經營二十年,怎能功敗垂成,半途而廢呢?”句踐于是拒不答應和解。吳國使臣往返七次,都被文種、范蠡駁回。句踐下令攻城,文種、范蠡商議讓越軍搗毀胥門入城。這天夜里,吳都城南出現了伍子胥的人頭,其頭大如車輪,雙目如電,越軍將士無不畏懼,緊接著南門外風雨交加,電閃雷鳴,更有飛沙走石鋪天蓋地而來,越軍死傷無數,亂作一團。文種、范蠡見情形危急,急忙冒雨出營,向著南門叩頭謝罪。過了很久,風雨才漸漸平息。文種、范蠡坐在營帳中小睡,等待天亮,兩人夢見伍子胥乘坐白馬素車飄然而來,伍子胥見到兩人開口道:“我知道越國軍隊必來,臨死前請求將我的人頭懸掛在東門,吳王卻將我的人頭放在南門,我忠心未絕,不忍讓你們從我的頭下攻入,所以作風喚雨將你們的士卒嚇退。但越國滅吳實屬天意,我無法阻攔,你們如改從東門攻入,我愿為你們開道。”文、范二人將夢中之事告訴句踐,句踐下令越軍從城南移兵城東,越軍剛行到蛇、匠兩門之間,就見太湖水突然暴漲,波濤洶涌,把城墻沖開一個大洞,范蠡大喜道:“這是伍子胥在為我軍開道!”急令士卒入城,越國軍隊遂攻占了吳國都城。

夫差聽說越軍攻入城中,相國伯嚭已降,連忙和王孫駱以及三個兒子一道逃奔陽山。夫差晝夜狂奔,腹中饑渴難耐,隨從采生稻去殼獻給夫差,夫差大口吃掉,又俯身去喝溝里的生水,然后問隨從:“剛才吃的是什么東西?”隨從答是生稻,夫差長嘆道:“‘倉惶逃奔,吃不上熟飯’,公孫圣的話終于應驗了。”王孫駱說:“前面有深谷,可以躲避越兵。’夫差說道:“夢中之事已經應驗,早晚都是一死,還躲避什么?”一行人遂停在陽山。夫差對王孫駱說:“我以前殺死公孫圣,把他的尸首拋在陽山之下,不知他會不會顯靈?”王孫駱說:“大王可以呼喚他的名字試試。”夫差于是大呼道:“公孫圣!”山中也有回聲應道:“公孫圣!”三呼三應,夫差心中害怕,率領一行人逃到干隧。勾踐領一千兵馬追來,將夫差君臣重重包圍。夫差寫下一信,讓人用箭把它射到越軍中,越軍士卒將它拾起,交給文種、范蠡,兩人讀道:“人們常說‘狡兔死而良犬烹’,敵國若被攻滅,功臣也將身亡,兩位大夫何不放過吳國,也給自己留下一點余地呢?”文種也寫信讓人用箭射給夫差,信中說道:“吳國有六大罪狀,一、殺死忠臣伍子胥;二、殺死直言敢諫的賢士公孫圣;三、重用奸佞小人伯嚭;四、幾次無故派兵攻打齊國;五、侵犯近鄰越國;六、越國殺死吳國先王,吳國不思報仇,反而縱敵貽患。有這六條大罪,怎能不身死國亡?過去上天將越國賜給吳國,吳國不肯接受,現在上天又將吳國賜給越國,越國怎敢違逆天命!”夫差得信,讀到第六條大罪時,垂淚說道:“我不殺勾踐,忘記先王之仇,是不孝之子,因此上天要讓吳國滅亡。”王孫駱說“臣再去向越王哀求。”王孫駱來到越軍營前,文種、范蠡不許他進入。勾踐見吳國使者痛哭而去,心中不忍,便派人對吳王說:“寡人顧念昔日之情,想把君封在甬東,食邑五百家。”夫差含淚說:“君王要毀掉吳國社稷宗廟,賜給臣五百家又有何用?臣老邁孤苦,只愿一死。”勾踐見吳王不肯歸降,對文、范二人說:“你們為何不去將他捉來處死?”文、范答道:“臣子不敢誅殺君王,請主公親自去處置吳王吧。”勾踐于是手握“步光”寶劍,來到軍前,讓人向吳王傳話說:“世上沒有千秋萬歲之君,終歸一死,吳王何必非等我動手呢?”夫差長嘆數聲,哭道:“我殺害忠臣伍子胥、公孫圣,現在自盡也已經晚了。”又對左右隨從說:“如果死者有知,我實在無臉面去見伍子胥和公孫圣,我死之后,要用三幅羅帕將我的面目遮住。說罷拔劍自刎而死。王孫駱解下衣服,將吳王尸首蓋好,然后用衣帶將自己吊死在吳王身旁。句踐命人以諸侯之禮將夫差葬在陽山,又令士卒每人背土一筐,堆成一座大墳。后人張羽有詩嘆道:

荒臺獨占故城西,輦路凄涼草木悲。

廢墓已無金虎臥,壞墻時有夜烏啼。

采香徑斷來麋鹿,響屧廊空變黍離。

欲吊伍員何處所?淡煙斜月不堪題!越王進入姑蘇城,占據吳王宮殿,接受百姓官朝拜。伯嚭也站在人群中,他倚仗昔日對越王有恩,臉上甚是得意,句踐把他叫到跟前,說:“你是吳王的太宰,我怎敢委屈你?你們國君在陽山,你為何不追隨他而去?”命令武士將他處死,并下令將其全家抄斬,說:“我以此來報答伍子胥的忠心。”句踐安撫吳國百姓后,率軍北渡長江、準河,與齊、晉、宋、魯四國諸侯在舒州會盟,并派人前去向周朝進貢。這時周敬王已去世,太子仁繼位,稱周元王。元王派人封賞句踐,命他為東方諸侯盟主,句踐接受周天子之命,各國諸侯紛紛派使者前來祝賀,楚國剛攻滅陳國,害怕越國軍威,也主動派人來與越國修好。句踐割淮上土地給楚國,割泗水以東土地百里給魯國,又把吳國侵占的宋國土地還給宋國,天下諸侯紛紛歸附,共奉越王句踐為諸侯霸主。句踐領兵返回吳國,先派人在會稽修筑“賀臺”,以掩蓋昔日被俘之恥,又在吳宮的文臺之上大擺酒席,與群臣飲酒共樂。句踐命樂師作《伐吳》之曲,樂師撫琴唱道:吾王神武蓄兵威,欲誅無道當何時?大夫種蠡前致詞:吳殺忠臣伍子胥,今不伐吳又何須?良臣集謀迎天禧,一戰開疆千里余。恢恢功業勒常彝,賞無所吝罰不違。君臣同樂酒盈巵。

臺上群臣歡聲大笑,只有勾踐一人面無喜色。范蠡偷偷嘆道:“越王不想將功勞落在大臣名下,猜忌之心已露端倪。”第二日,范蠡上朝向勾踐道別說:“臣常聽人說‘主君受辱臣當死’,從前大王在會稽受辱,臣所以不死,就是為了助大王報仇雪恥。現在吳國已亡,大王倘若肯寬恕臣在會稽的不死之罪,臣愿辭官離朝,老死江湖。”勾踐心中感傷,淚流滿面地說:“我全憑你盡力相助,才有今日的成功,正想報答你的忠心,你怎么卻要離我而去?你若肯留下,我愿與你共享富貴,若執意要走,我定將你的妻兒一并處死。”范蠡答道:“大王盡可以殺臣,臣的妻兒又有何罪?他們是生是死,全由大王一人掌握,臣也顧不上許多了。”當夜,范蠡便乘著小舟出了齊女門,渡過三江:進入了太湖之中。第二日,越王派人去召范蠡,范蠡早已出走。句踐臉上變色,向文種問道:“范蠡還可以追回來嗎?”文種答道:“范蠡為人機智,鬼神莫測,恐怕追不上了。”文種剛出朝堂,就有人將一封書信丟給他,文種打開一看,發現是范蠡的親筆信,信上寫道:你不記得吳王的話了嗎?“狡兔死,走狗烹,敵國破,謀臣亡”。

越王為人,長頸鳥喙,能忍辱發奮,但又天性忌妒多疑,可與他共患難,不可與他共安樂。你現在如不速速逃去,他日必遭殺身之禍。

文種看完信,心中不由得怏怏不樂,但對范蠡的話卻也不太相信,暗暗嘆道:“范蠡也太多慮了。”幾日后,勾踐率軍返越,西施隨越王同行,越王夫人暗中讓人把西施帶出,用大石綁在她身上,將她沉入江中,說道:“這是亡國之物,留著她干什么?”后人不了解事情真相,誤認為是范蠡臨行前將西施帶走,于是就有了“載去西施豈無意?恐留傾國誤君王”之句。唐人羅隱有詩為西施辯冤道:家國興亡自有時,時人何苦咎西施!西施若解亡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越王顧念范蠡的滅吳大功,收恤其妻兒,將百里土地封給他們母子,又讓良工巧匠依照范蠡的形像面貌,鑄成一座金像,將它放在座旁,如同范蠡仍舊在身邊一樣。范蠡從太湖入海,有一日忽派人把其妻兒從越國帶出,夫妻父子一同來到齊國,范蠡改名叫鴟夷子皮,在齊國被封為上卿不久,范蠡再次辭官到陶山隱居,以飼養六畜為生,獲利千金,自號陶朱公。

句踐滅吳成功,不僅不封賞有功之臣,反而與老臣們日漸疏遠。太史計倪假裝瘋癲,辭去官職,曳庸等人也都紛紛告老還鄉,文種心念范蠡的臨行之言,假托有病在身,不再上朝。越王的左右有忌恨文種的人,向句踐進讒言說:“文種自認為功高蓋世,現在大王不封賞他,他心中十分不滿,所以才不上朝。”越王了解文種的才干,覺得吳國既滅,他對自己已經無用,更害怕他有朝一日謀反作亂,無人能制,因而心中想把他除掉,只是苦于找不到借口。這時魯哀公與季、孟、仲三家大夫矛盾加深,哀公想借越兵除掉三家,便借朝拜越王為名,親自來到越國求援。句踐心中顧忌文種,不肯發兵,魯哀公遂病死在越國。

越王句踐有一日突然到文種家探病,文種裝出重病纏身的樣了,起身迎接越王,句踐隨手解下寶劍坐下,對文種說:“我聽人常說:志士仁人不怕身死,只怕自己的抱負才干無法施展。你自翊七項謀略,我只用了其中三項,就已將吳國滅掉,剩下四項還能干什么呢?”文種答道:“臣不知道還能干什么。”越王說:“請相國用這四項才干,替我到地下去見見吳國的前人如何?”句踐說完,登車回朝。文種將句踐留在座上的寶劍取出,見上面刻有“屬鏤”二字,認出它正是吳王賜給伍子胥自殺用的那把寶劍。文種見此,撫劍仰天長嘆道:“我不聽范蠡的話,今日終于被越王殺死,我真是愚蠢啊!”接著大笑道:“百世之后,人們必會拿我與伍子胥相提并論,我還有什么遺憾的呢?”說完舉劍自刎而死。句踐聽說文種已死,心中暗喜,命人將他葬在臥龍山上,后人于是便改稱其山為種山。文種入葬一年后,海水大漲,穿過山崗,文種墳墓突然崩裂,有人看見他與伍子胥先后隨浪而去。至今錢塘江上海潮重疊,前面浪頭是伍子胥,后面就是文種。后來詩人有《文種贊》:忠哉文種,治國之杰!三術亡吳,一身殉越。不共蠡行,寧同胥滅,千載生氣,海潮疊疊。

句踐掌位二十七年后死去,此年是周元王七年。

卻說晉國六卿,自范、中行兩家滅后,只留智、趙、魏、韓四卿。智氏、荀氏因與范氏同出于荀家,想與范氏分宗獨立,便依照智窯舊例,改稱智氏,此時智瑤執掌晉國政務,號稱智伯。智、趙、魏、韓四家聞聽田氏弒君篡國,諸侯卻不加以討伐,便私下商議,各自占去大片土地作為自己的封地,晉出公的封地反而比四卿還小。單說趙簡子名鞅,生子數人,長子名叫伯魯,最小的兒子是婢女所生,名叫無恤。有一個善相的人復姓姑布,名叫子卿,他來到晉國,趙鞅請他為幾位兒子相面。子卿端詳幾人一番,搖頭說道:“沒人能出將拜相。”趙鞅長嘆道:“趙氏將滅啊!”子卿說:“我來時在路上遇到一位少年,隨從都是貴府中的人,難道他不是大夫的兒子嗎?”趙鞅說:“那是我的小兒子,他是我家婢女所生,不值一提。”子卿連連搖頭說:“上天想將他廢棄,雖出身顯貴,將來必賤;上天想要他發達,雖出身低賤,將來必貴。此子骨相,與幾位公子有異,在路上我未曾仔細端詳,請大夫將他召來。”趙鞅派人將無恤召來,子卿遠遠看見,慌忙站起,向趙鞅賀道:“這是一位真將軍!”趙鞅笑而不答。過了幾日,趙鞅將幾個兒子叫來,詢問他們的學業,無恤有問必答,言談條理分明。趙鞅贊賞無恤的賢能,便廢掉長子伯魯改立無恤為爵位繼承人。一日,智伯惱怒鄭國不來朝拜,便想與趙鞅一同領兵伐鄭,趙鞅偶染疾病,不能出征,便讓無恤代自己前往。智伯用酒灌無恤,無恤不能多飲,智伯大醉發怒,用酒杯將無恤臉部擊傷。趙氏家兵大怒,想圍攻智伯,無恤將他們攔住說:“這點小小的恥辱,我們姑且忍耐一下吧!”智伯領兵回晉,反而數說無恤有錯,想讓趙鞅將他廢掉,趙鞅不肯答應。從此無恤便與智伯結下冤仇。趙鞅病重,臨死前將無恤召來說:“以后晉國有難,只有晉陽可以依憑,你一定要牢牢記住。”趙鞅說完就死了。

無恤代父繼立,稱趙襄子。——這是周貞定王十一年的事。這時晉出公憤恨四卿專權,私下派人去向齊國、魯國請兵,討伐四卿。齊國田氏,魯國三家反將此事告訴智伯。智伯大怒,于是便和韓康子、魏桓子、趙襄子合兵,討伐出公,出公被迫逃亡齊國。智伯扶立晉昭公的曾孫驕繼位為君,稱晉哀公。

從此晉國大權全部落入智伯之手。智伯產生了代晉自立之心,于是便把眾家臣找來商議。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体育| 隆德县| 汾西县| 秦安县| 汕头市| 揭阳市| 永德县| 东莞市| 高淳县| 宜兰市| 云阳县| 灵宝市| 桓台县| 天津市| 左贡县| 濮阳县| 土默特右旗| 芷江| 慈利县| 苏尼特左旗| 杭州市| 读书| 全州县| 梅河口市| 乌什县| 萍乡市| 昭觉县| 亚东县| 乌拉特后旗| 潍坊市| 胶南市| 扎囊县| 桐梓县| 金平| SHOW| 奉节县| 乐至县| 宁强县| 大名县| 肥乡县| 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