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8章 成公卷第十四(起九年盡十八年)(2)

【譯文】

宋國的華元逃到晉國。

經宋華元自晉歸于宋。

【譯文】

宋國華元從晉返回宋國。

經宋殺其大夫山。

【譯文】

宋國殺了自己的大夫山。

經宋魚石出奔楚。

【譯文】

宋國的魚石跑到楚國避難。

經冬,十有一月,叔孫僑如會晉士燮、齊高無咎、宋華元、衛孫林父、鄭公子鰌、邾人,會吳于鍾離。

【譯文】

冬季,十一月,叔孫僑如和晉國的士燮、齊國的高無咎,宋國的華元、衛國的孫林父、鄭公子鰌、邾人等在鐘離會盟吳國。

傳會又會,外之也。

【譯文】

用了會字又用會字,是把吳國視為諸侯之外的國家了。經許遷于葉。

【譯文】

許國遷到葉地。

傳遷者,猶得其國家以往者也。其地,許復見也。

【譯文】

用遷字,就像是得到封地往那去似的。記遷往的地點,許國又出現了。

成公十六年

(公元前五百七十五年)

經十有六年,春,王正月,雨,木冰。

【譯文】

十六年春,周歷正月,下雨,樹上結了冰掛兒。

傳雨而木冰,志異也。傳曰,根枝折。

【譯文】

下雨后樹上結了冰掛,記載這種怪異現象。解釋說,樹枝都折斷了。

經夏,四月,辛未,滕子卒。

【譯文】

夏季,四月辛未日,滕國國君去世。

經鄭公子喜帥師侵宋。

【譯文】

鄭國公子喜領兵侵略宋國。

經六月,丙寅,朔,日有食之。

【譯文】

六月,丙寅日,初一,出現日蝕。

經甲午,晦,晉侯及楚子、鄭伯,戰于鄢陵。楚子、鄭師敗績。

【譯文】

甲午日,初一,晉國跟楚國、鄭伯在鄢陵作戰,楚鄭戰敗。

傳日事遇晦曰晦,四體偏斷曰敗,此其敗則目也。楚不言師,君重于師也。

【譯文】

記事遇到晦日就記下晦日。傷一只胳膊或腿叫敗。這次記敗是指眼睛受傷。不稱楚師,稱楚子比稱楚師顯得重。

經楚殺其大夫公子側。

【譯文】

楚國殺了自己的大夫公子側。

經秋,公會晉侯、齊侯、衛侯、宋華元、邾人于沙隨,不見公。

【譯文】

秋天,成公在沙隨會見晉侯、齊侯、衛侯、宋國的華元、邾人。晉侯不見魯成公。

傳不見公者,可以見公也??梢砸姽灰姽I在諸侯也。

【譯文】

不見公,是說可以見公??梢砸妳s不見,是譏斥諸侯不幫忙。

經公至自會。

【譯文】

成公從開會處回國,告祭祖廟。

經公會尹子、晉侯、齊國佐、邾人伐鄭。

【譯文】

成公會合尹子、晉侯、齊卿、和邾人,攻伐鄭國。

經曹伯歸自京師。

【譯文】

曹伯從京師回國。

傳不言所歸,歸之善者也。出入不名,以為不失其國也。歸為善,自某歸次之。

【譯文】

不記歸的地方,讓他歸是好事。離國回國不記名字,因為他沒失掉國家?;貒呛檬?,從哪兒回是次要的。

經九月,晉人執季孫行父,舍之于苕丘。

【譯文】

九月,晉國抓住季孫行父,讓他在苕丘住一宿。

傳執者不舍,而舍公所也。執者致,而不致,公在也。何其執而辭也?猶存公也。存意公亦存也,公存也。

【譯文】

捉人不記留宿,季孫行父留宿在成公的住所。被捉回國后要告祭祖廟。行父回國不告祖,是因為成公還在晉國苕丘。為什么捉住季孫行父又放他回國?因為成公還在晉國。扣留成公,成公留在晉國。

經冬,十月,乙亥,叔孫僑如出奔齊。

【譯文】

冬季,十月乙亥日,叔孫僑如逃到齊國。

經十有二月,乙丑,季孫行父及晉卻犫盟于扈。

【譯文】

十二月乙丑日,魯季孫行父和晉國的卻犫在扈地結盟。經公至自會。

【譯文】

成公從晉回國,告祭祖廟。

經乙酉,刺公子偃。

【譯文】

乙酉日,殺死公子偃。

傳大夫日卒,正也。先刺后名,殺無罪也。

【譯文】

大夫死了記載日期是對的。先記被刺,后記名,表明殺的是無罪的人。

成公十七年

(公元前五百七十四年)

經十有七年,春,衛北宮括帥師侵鄭。

【譯文】

十七年,春天,衛國的北宮括領兵侵略鄭國。

經夏,公會尹子、單子、晉侯、齊侯、宋公、衛侯、曹伯、邾人伐鄭。

【譯文】

夏天,成公會合尹子、單子、晉侯、齊侯、宋公、衛侯、曹伯、邾人攻伐鄭國。

經六月,乙酉,同盟于柯陵。

【譯文】

六月乙酉日,諸侯在柯陵結盟。

傳柯陵之盟,謀復伐鄭也。

【譯文】

柯陵這次會盟,謀劃再一次攻伐鄭國。

經秋,公至自會。

【譯文】

秋季,成公從會盟地回國告祭祖廟。

傳不曰至自伐鄭也,公不周乎伐鄭也。何以知公之不周乎伐鄭?以其以會致也。何以知其盟復伐鄭也?以其后會之人盡盟者也。不周乎伐鄭,則何為日也?言公之不背柯陵之盟也。

【譯文】

不記成公從伐鄭那兒回國,因為成公不是誠心地伐鄭。怎么知道成公對伐鄭不堅定?因為記的是從會盟地回國。怎么知道會盟以后又攻伐鄭國?因為后來參加會的人都是先前參與結盟的人。不誠心伐鄭,為什么還記日子?表明成公不違背柯陵之盟。

經齊高無咎出奔莒。

【譯文】

齊國的高無咎逃到莒國。

經九月,辛丑,用郊。

【譯文】

九月,辛丑日,舉行郊祭。

傳夏之始可以承春,以秋之末,承春之始,蓋不可矣。九月用郊。用者,不宜用也。宮室不設,不可以祭。衣服不脩,不可以祭。車馬器械不備,不可以祭。有司一人不備其職,不可以祭。祭者,薦其時也,薦其敬也,薦其美也,非享味也。

【譯文】

夏季的開頭緊接著春季,還可以。用秋季的末尾,接著春季而舉行郊祭,大概不可以了。九月舉行郊祭。用,是不該用的意思。房屋沒擺設好,不能祭祀。衣服沒準備好,不能祭祀。車馬器具沒有齊備,不能祭祀。假如有一個管事人沒準備好自己的事,也不能祭祀。祭祀是獻上時令,獻上敬意,獻上美好的東西,不是只讓神享受美味。

經晉侯使荀□來乞師。

【譯文】

晉侯派荀□來魯請求援兵。

經冬,公會單子、晉侯、宋公、衛侯、曹伯、齊人、邾人伐鄭。

【譯文】

冬季,成公會盟單子、晉侯、宋公、衛侯、曹伯、齊人、邾人攻伐鄭國。

傳言公不背柯陵之盟也。

【譯文】

記成公不違背柯陵之盟。

經十有一月,公至自伐鄭。

【譯文】

十一月,成公伐鄭歸來,告祭祖廟。

經壬申,公孫嬰齊卒于貍蜃。

【譯文】

壬申日,公孫嬰齊死在貍蜃。

傳十一月無壬申,壬申乃十月也。致公而后録,臣子之義。其地,未逾竟也。

【譯文】

十一月沒有壬申日,壬申日乃是十月。這是因為先記成公回國,后記大夫之死,是根據先君后臣的禮義。記下嬰齊死的地點,沒有越出國境。

經十有二月,丁巳,朔,日有食之。

【譯文】

十二月,丁巳日,初一,出現日蝕。

經邾子貜且卒。

【譯文】

邾定公去世。

經晉殺其大夫卻锜、卻犫、卻至。

【譯文】

晉國殺了大夫卻锜、卻犫、卻至。

傳自禍于是起矣。

【譯文】

晉厲公自己的禍從此起頭了。

經楚人滅舒庸。

【譯文】

楚國滅了舒庸國。

成公十八年

(公元前五百七十三年)

經十有八年,春,王正月,晉殺其大夫胥童。

【譯文】

十八年,春天,周歷正月,晉國殺了大夫胥童。

經庚申,晉弒其君州蒲。

【譯文】

庚申日,晉國殺了國君州蒲。

傳稱國以弒其君,君惡甚矣。

【譯文】

舉出國名(晉)弒自己的君,表明君王太壞了。

經齊殺其大夫國佐。

【譯文】

齊國殺了它的大夫國佐。

經公如晉。

【譯文】

成公到晉國去。

經夏,楚子、鄭伯伐宋。宋魚石復入于彭城。

【譯文】

楚王和鄭伯領兵攻宋,魚石又回國進入彭城。

經公至自晉。

【譯文】

成公從晉國歸來,告祭祖廟。

經晉侯使士匄來騁。

【譯文】

晉侯派士匄來魯國訪問。

經秋,杞伯來朝。

【譯文】

秋天,杞國國君來魯朝見。

經八月,邾子來朝。

【譯文】

八月,邾國國君來魯朝見。

經筑鹿囿。

【譯文】

建筑養鹿場。

傳筑不志,此其志何也?山林藪澤之利,所以與民共也。虞之,非正也。

【譯文】

建筑之類的事不必記載。這次為什么記載?山林湖澤的利益,用以和百姓共享。設置虞官,是不對的。

經己丑,公薨于路寢。

【譯文】

己丑日,成公死在正寢。

傳路寢,正也。男子不絕婦人之手,以齋終也。

【譯文】

死在路寢是合于禮的。男人不能死于女色,要清心潔身而死。

經冬,楚人、鄭人侵宋。

【譯文】

冬天,楚國和鄭國侵略宋國。

經晉侯使士魴來乞師。

【譯文】

晉侯派士魴來魯請求援兵。

經十有二月,仲孫蔑會見晉侯、宋公、衛侯、邾子、齊崔杼,同盟于虛朾。

【譯文】

十二月,仲孫蔑會見晉侯、宋公、衛侯、邾子、齊大夫崔杼,在虛朾共同結盟。

經丁未,葬我君成公。

【譯文】

丁未日,安葬魯君成公。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家渠市| 濮阳县| 塔城市| 新郑市| 台东市| 马公市| 揭东县| 文登市| 石渠县| 赤峰市| 黔西县| 嘉兴市| 余庆县| 阿拉善右旗| 都江堰市| 凤冈县| 抚州市| 噶尔县| 岳阳市| 怀柔区| 河西区| 开阳县| 巢湖市| 兰溪市| 涟源市| 安乡县| 尼勒克县| 松溪县| 会东县| 镶黄旗| 阜阳市| 玉山县| 舞阳县| 威信县| 蓝田县| 荥经县| 曲松县| 无锡市| 建昌县| 寿阳县| 卢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