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其日,公也。來聘而求盟。不言及之者,以國與之也。不言其人,亦以國與之也。不言求,兩欲之也。
【譯文】
記具體日期,因為魯公參加了。晉衛來訪問,是為了求得結盟,不記誰跟孫良夫結盟,因為是以國的名義結盟。不記簽盟的人,也是以國的名義。不說他們來求結盟,是因為雙方都想結盟。
經鄭伐許。
【譯文】
鄭國攻伐許國。
成公四年
(公元前五百八十七年)
經四年,春,宋公使華元來聘。
【譯文】
四年,春天,宋公派華元來魯訪問。
經三月,壬申,鄭伯堅卒。
【譯文】
三月,壬申日,鄭襄公去世。
經杞伯來朝。
【譯文】
杞國國君來朝見魯公。
經夏,四月,甲寅,臧孫許卒。
【譯文】
夏天,四月甲寅日,臧孫許去世。
經公如晉。
【譯文】
成公到晉國去。
經葬鄭襄公。
【譯文】
安葬鄭襄公。
經秋,公至自晉。
【譯文】
秋天,成公從晉回國,告祭祖廟。
經城鄆。
【譯文】
在鄆地修城墻。
經鄭伯伐許。
【譯文】
鄭伐攻伐許國。
成公五年
(公元前五百八十六年)
經五年,春,王正月,杞叔姬來歸。
【譯文】
五年春,周歷正月,杞叔姬回魯國。
傳婦人之義,嫁曰歸,反曰來歸。
【譯文】
婦人的禮義,出嫁叫歸,被休棄返回娘家叫來歸。
經仲孫蔑如宋。
【譯文】
仲孫蔑到宋國去。
經夏,叔孫僑如會晉荀首于谷。
【譯文】
夏天,叔孫僑如在谷地會見晉國的荀首。
經梁山崩。
【譯文】
梁山崩塌。
傳不日何也?高者有崩道也。有崩道則何以書也?曰梁山崩,壅遏河,三日不流,晉君召伯尊而問焉。伯尊來遇輦者,輦者不辟,使車右下而鞭之。輦者曰:“所以鞭我者,其取道遠矣”。伯尊下車而問焉,曰:“子有聞乎?”對曰:“梁山崩,壅遏河,三日不流?!辈鹪唬骸熬秊榇苏傥乙?,為之奈何?”輦者曰:“天有山,天崩之。天有河,天壅之,雖召伯尊如之何?”伯尊由忠問焉,輦者曰:“君親素縞,帥群臣而哭之,既而祠焉,斯流矣”。伯尊至,君問之曰:“梁山崩,壅遏河,三日不流,為之奈何?”伯尊曰:“君親素縞,帥群臣而哭之,既而祠焉,斯流矣”??鬃勇勚唬骸安鹌錈o績乎,攘善也?!?
【譯文】
為什么不記載日期?太高的山就會崩塌。高山會崩塌,那為什么還記載?解釋說,梁山崩塌,堵住了黃河,三天水不能流動。晉侯召見伯尊問這件事。伯尊在路上遇到個推車的人,不給他讓路。伯尊讓車右下車鞭打那個推車的人。推車人說:“打我的原因,恐怕是為趕遠道吧”。伯尊下車問他,說:“你聽說什么啦?”回答說:“梁山崩塌,堵住黃河,三天水不能流動?!辈鹫f:“君王為這件事召見我,對此該怎么辦?”推車人說:“老天爺造了山,老天爺又讓它崩塌。老天爺造了河,老天爺又堵住它。即使召見伯尊,又能怎樣?”伯尊誠懇地問他,推車人說:“君王親自穿孝服,領著群臣一起哭,然后祭祀,水就會流動了”。伯尊到了京城,君王問他說:“梁山崩塌,堵住黃河,三天水不能流動,對此怎么辦?”伯尊說:“君王親自穿孝服,領群臣一起哭,然后祭祀,水就會流動了”??鬃勇犝f這件事,說:“伯尊恐怕沒有功勞吧,他盜用了別人的好主意。”
經秋,大水。
【譯文】
秋季,發大水。
經冬,十有一月,己酉,天王崩。
【譯文】
冬季,十一月,己酉日,周定王駕崩。
經十有二月,己丑,公會晉侯、齊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邾子、杞伯同盟于蟲牢。
【譯文】
十二月己丑日,成公和晉侯、齊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邾子、杞伯在蟲牢會盟。
成公六年
(公元前五百八十五年)
經六年,春,王正月,公至自會。
【譯文】
六年,春天,周歷正月,成公從會盟地回國,告祭祖廟。經二月,辛巳,立武宮。
【譯文】
二月辛巳日,建武宮廟。
傳立者,不宜立也。
【譯文】
立武宮,是不應該立的。
經取鄟。
【譯文】
攻取鄟國。
傳鄟,國也。
【譯文】
鄟是個國家。
經衛孫良夫帥師侵宋。
【譯文】
衛國的孫良夫領兵侵略宋國。
經夏,六月,邾子來朝。
【譯文】
夏季,六月,邾國國君來魯朝見。
經公孫嬰齊如晉。
【譯文】
公孫嬰齊到晉國去。
經壬申,鄭伯費卒。
【譯文】
壬申日,鄭悼公去世。
經秋,仲孫蔑。叔孫僑如帥師侵宋。
【譯文】
秋天,仲孫蔑和叔孫僑如領兵侵略宋國。
經楚公子嬰齊帥師伐鄭。
【譯文】
楚國公子嬰齊領兵攻伐鄭國。
經冬,季孫行父如晉。
【譯文】
冬天,季孫行父到晉國去。
經晉欒書帥師救鄭。
【譯文】
晉國欒書領兵援救鄭國。
成公七年
(公元前五百八十四年)
經七年,春,王正月,鼷鼠食郊牛角,改卜牛。鼷鼠又食郊牛角,乃免牛。
【譯文】
七年春,周歷正月,小鼠咬傷郊祭用的牛的角。占卜改用別的牛,牛角又被咬傷,于是不用牛祭祀。
傳不言日,急辭也。過有司也。郊牛,日展斛角而知傷,展道盡矣,其所以備災之道不盡也。又,有繼之辭也。其,緩辭也。曰,亡乎人矣,非人之所能也,所以免有司之過也。乃,亡乎人之辭也。免牲者,為之緇衣纁裳,有司玄端,奉送至于南郊。免牛亦然。免牲不日不郊,免牛亦然。
【譯文】
不記日期,表示急迫的意思。責備管事的人。郊祭用的牛,每天檢查圓乎乎的牛角,知道牛角被(小鼠)咬傷了。全面檢查了,用以防備災患的辦法不完備。又字,是接續的意思。其字,表示舒緩的意思。是沒有賢君哪。(郊牛又被咬傷角)表明不是人所能管得了的,用以免去管事人的罪過。用乃字,表明沒有賢君的意思。免去殺牲祭祀的儀式,給牛披上黑衣黑裳,管事人穿黑色的禮服,把牛送到國都南郊。免去用牛也是這樣做。免去殺牲,不記日期,不舉行郊祭。免去用牛也是這樣。
經吳伐郯。
【譯文】
吳國攻伐郯國。
經夏,五月,曹伯來朝。
【譯文】
夏天,五月,曹國國君來魯朝見。
經不郊,猶三望。
【譯文】
沒舉行郊祭,仍舉行三次望祭。
經秋,楚公子嬰齊帥師伐鄭。
【譯文】
秋天,楚公子嬰齊領兵攻伐鄭國。
經公會晉侯、齊侯、宋公、衛侯、曹伯、莒子、邾子、杞伯救鄭。八月,戊辰,同盟于馬陵。
【譯文】
成公會合晉侯、齊侯、宋公、衛侯、曹伯、莒子、邾子、杞伯、一起救鄭。八月戊辰日,在馬陵會盟。
經公至自會。
【譯文】
成公從會盟地回國告祭祖廟。
經吳入州來。
【譯文】
吳國攻入州來。
經冬,大雩。
【譯文】
冬季,舉行大規模雩祭。
傳雩不月而時,非之也。冬無為雩也。
【譯文】
雩祭,不記載舉行的月份,卻記下季節,是不對的。冬季沒有舉行雩祭的。
經衛孫林父出奔晉。
【譯文】
衛國的孫林父跑到晉國去。
成公八年
(公元前五百八十三年)
經八年,春,晉侯使韓穿來言汶陽之田,歸之于齊。
【譯文】
八年,春天,晉侯派韓穿到魯國商談汶陽土地的事,讓魯把汶陽給齊。
傳于齊,緩辭也。不使盡我也。
【譯文】
給齊,是調和的意思。不讓晉國完全控制魯國。
經晉欒書帥師侵蔡。
【譯文】
晉卿欒書領兵侵略蔡國。
經公孫嬰齊如莒。
【譯文】
公孫嬰齊到莒國去。
經宋公使華元來聘。
【譯文】
宋共公派華元來魯國訪問。
經宋公使公孫壽來納幣。
【譯文】
宋公派公孫壽來魯國送聘禮。
經晉殺其大夫趙同、趙括。
【譯文】
晉國殺了自己的大夫趙同、趙括。
經秋,七月,天子使召伯來錫公命。
【譯文】
秋季,七月,天子派召伯來向成公賜命。
傳禮有受命,無來錫命,錫命,非正也。曰天子何也?曰,見一稱也。
【譯文】
按禮,有(到天子那)接受命令的,沒有來賜予命令的。天子派召伯來魯向成公賜予命令是不對的。為什么稱天子?又見到一種稱呼。
經冬,十月,癸卯,杞叔姬卒。
【譯文】
冬天,十月癸卯日,杞叔姬去世。
經晉侯使士燮來聘。
【譯文】
晉侯派士燮來魯訪問。
經叔孫僑如會晉士□、齊人、邾人伐郯。
【譯文】
叔孫僑如會合晉國的士燮、齊人、邾人,一起攻伐郯國。
經衛人來媵。
【譯文】
衛國送來陪嫁女。
傳媵,淺事也,不志。此其志何也?以伯姬之不得其所,故盡其事也。
【譯文】
送陪嫁女,是不重要的事,不必記載。這次為什么記載?因為魯伯姬沒嫁到好去處,所以詳盡記下她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