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腹瀉 艾灸天樞穴10分鐘

腹瀉分為急性腹瀉和慢性腹瀉。一般來說,腹瀉連續(xù)1個月以上就是慢性腹瀉。脾胃天生不足、久病氣虛,或腎氣虧虛的人,體寒不足以溫脾助運,往往易患慢性腹瀉。假如是飲食不節(jié),吃了一些生冷或不干凈的食物后,損傷脾胃;或脾受濕困,氣機不暢,腸胃的運化和傳導功能失常,清濁一同瀉下,則會引起急性腹瀉。

腹瀉雖不是什么大病,但次數(shù)過多,體內(nèi)大量的電解質及水分會隨糞便流失,很快就會出現(xiàn)周身乏力等癥狀,也會嚴重影響正常的工作及生活,因此大家應給予足夠重視。

基本治療方

主要癥狀:腹瀉、腹痛腸鳴。

穴位方

①用手指指腹依次按摩天樞穴、大橫穴、足三里穴,每日堅持按摩,可治腹瀉。

②一般來說,長期腹瀉的患者體質都偏寒,這時候就可以用艾條溫和灸上述穴位,每次選2~3個穴位,每個穴位灸5~10分鐘,每日1次或隔日1次。

食療方

取大蔥3根,生姜5片,茯苓20克,粳米250克。將上述各材料洗凈,大蔥去葉,生姜去皮,將二者切碎。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水煮粥,起鍋時放鹽調(diào)味。此粥可以溫脾祛寒,適合腹瀉患者。

胃熱者不宜食用。

濕邪侵襲:藿香正氣軟膠囊來幫忙

分型癥狀:腹痛即瀉、大便黏膩不爽。

穴位方

①取等量的藿香正氣軟膠囊中藥粉和生姜,將二者搗爛,敷在肚臍上。每日1次,適合濕熱侵襲的腹瀉患者。

②搭配按摩陰陵泉穴、水分穴,每次15分鐘,每日2次,可健脾益氣、化濕止瀉。

飲食所傷:公孫穴可以消食

分型癥狀:瀉下便臭、瀉后痛減。

穴位方

按壓公孫穴,力量可稍大,能和胃降逆、化食滯除腹脹。

食療方

根據(jù)腹瀉的程度,可考慮適當禁食1天。禁食期間,可飲用淡鹽水,防止水分、鹽分缺失。如無需禁食,也應食清淡之品,如粥類等。

也可用果汁代替。

脾胃虛弱:山藥、粟米糊溫補脾胃

分型癥狀:大便溏薄、完谷不化。

穴位方

按壓脾俞穴、胃俞穴時,力量應輕柔,以患者舒適為度,也可使用灸法或用紅外線燈照射。

食療方

粟米、山藥各100克,白糖適量。將粟米、山藥用小火炒至焦黃,研為細粉,每次取30克,加水200毫升,煮熬成糊,加白糖調(diào)勻即可。每日服用,不拘時,有健脾強胃的作用。

此款米糊與杏仁同食,會引起嘔吐、泄瀉。

脾腎陽虛:灸脾俞穴、腎俞穴

分型癥狀:常黎明前瀉、下肢不溫。

穴位方

此型患者,腹瀉常遷延日久,宜對脾俞穴、腎俞穴用灸法施治,以溫補脾腎陽氣。

食療方

平時注意飲食,不吃生冷。可多吃韭菜、大蒜等補陽的蔬菜。冬天可多食用羊肉等肉類以補助陽氣。平時可以多用杜仲、巴戟天、鎖陽等補陽藥煲湯,增強治療效果。

有眼疾的人不宜吃大蒜。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杭县| 梅河口市| 尤溪县| 眉山市| 龙游县| 都匀市| 海原县| 全南县| 廊坊市| 平原县| 峨眉山市| 永济市| 焦作市| 红安县| 天等县| 勐海县| 周至县| 永昌县| 武邑县| 凉山| 桓仁| 富川| 儋州市| 兴宁市| 郓城县| 乌拉特前旗| 康定县| 天等县| 辽宁省| 白水县| 都安| 自贡市| 临邑县| 永德县| 临武县| 沈阳市| 阳新县| 井陉县| 大邑县| 皋兰县| 朝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