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說服訓練,要想說服別人先說服自己(3)
- 如何講話有邏輯,怎樣說服有力量
- 郎世榮
- 3895字
- 2015-09-18 12:09:05
(1)對聲音的訓練。
為什么播音員的聲音優美有力,這是因為他們接受過科學的呼吸方法的學習和靈活的氣息變化的訓練。呼吸是發聲的基礎,科學的呼吸方法是胸腹式聯合呼吸法,而平常人們所用的呼吸法都是胸式呼吸,這種呼吸方法發出的聲音比較細,而且不穩。胸腹式聯合呼吸法的要領是吸氣時全身要放松,吸到肺底,然后將兩肋打開,呼氣要穩定、持久并且注意到對空氣的及時補換。除了呼吸方法,還有對共鳴方法的練習。發聲練習主要以口腔、咽腔、喉腔共鳴為主,吸氣要柔和而平緩,提前在丹田處將支點準備好。發聲時,將上腭盡量向上提,放松舌根,后槽牙也要稍微打開,力求聲音達到圓潤、明亮的效果。吐字歸音方面也要做好練習,這樣才能使說話內容連貫,不會出現讓人聽不清、聽不準的現象。而練好吐字歸音需要吐字用力,立字充實,歸音干凈。長時間地練習就會達到字正腔圓的效果。
(2)對表情的訓練。
表情與說話內容的配合最為方便,能夠把人們內心深處的想法像鏡子一樣表現出來。所以,表情能夠成為超越區域與民族的交際手段之一。做表情訓練之前要先認識自己的表情,對鏡做出喜怒哀樂等具有代表性的表情,而能夠做好后要將這幾種表情錄制下來,然后對著視頻觀看你此時的表情是否真切地表現出了你的情感,然后,再對著鏡子做表情的改進。在此過程中要注意臉部肌肉的狀態,以便在日常生活中加以運用。人們的心情不會僅僅只有喜怒哀樂這幾種,所以相應的表情也會因為多種心情而變得豐富。再次對著鏡子做出其他的像驚恐、同情、疑義、理解等不同含義的表情,同樣將它們錄制下來,觀看后再對鏡練習。長此以往,我們的表情就能靈活地變化,準確地表達出我們想要傳遞的信息,使信息更具有真實性和煽動性,也更容易感染到他人。但要注意表情的變化要適度,不要過分夸張,否則就會顯得虛情假意,而且也不雅觀。
(3)態勢語的訓練。
態勢語是一種借助身體動作和表情手勢等配合在一起來達到傳情達意效果的一種特殊化語言。進行態勢語訓練,首先從儀表入手。你的身材、樣貌和穿著都在無形之中體現著你的氣質與風度。留給人們良好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這不僅體現著你個人的形象,還能夠引發人們的關注,調動人們的情緒。
再次是進行姿態的訓練。撐著油紙傘,婀娜地走在小巷中,那丁香一樣的姑娘,是多少人心中的一道靚影。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詩人賦予了她優雅的身姿。她的軀干和肢體之間相互配合與聯系,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動態剪影,引起了我們的向往與憧憬。所以在平常的站姿、坐姿、走姿等方面,我們就要注意保持穩健和輕盈,而不要搖搖晃晃,不斷地抖動。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所以加強眼神的訓練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俯視代表著寵愛和寬容;平視能給人們留下自信與坦率的印象;仰視則散發著尊敬與崇拜的訊息。
在人的五官中,除了眼睛,嘴巴是人們五官之中最能夠傳遞信息的器官。嘴唇開合的變化顯示著不同的信息:咧嘴表高興、撅嘴表不滿、撇嘴表不服。
而手是人的第二張臉,手勢所能夠表達的含義也是非常豐富的。手勢分為三區:上區、中區和下區。上區在人體的肩部以上,手勢在上區時多表激動、昂揚等積極態度;中區則在人的肩膀到腰部的位置,多表和氣、坦誠等中性態度;下區則是人體腰部以下的位置,多表憎惡、鄙夷等消極態度。
加強態勢語的訓練能夠讓我們的形象更加飽滿與美麗,從而更容易使人對我們產生好感與親近感,使我們贏得他人的尊重與喜愛,進而為我們成功地說服他人打下堅實的基礎。
5.通過訓練修辭使你的語言更美麗
說服他人要用語言,想要讓人心服口服就要把話說得漂亮。而修辭就是那個漂亮的外衣,能夠把你的語言裝扮得更加光彩奪目。
“修辭術”的原意是“演說的藝術”,由此可見,一篇生動的、飽滿的、受聽眾喜歡的可稱為“藝術”的演說必然要用到修辭,而常見的修辭包括比喻、夸張、排比、反復、反問等。先要對這些修辭有深刻的認識,才能更好地運用它們。
(1)比喻。
比喻是修辭中一種最基本的也是人們普遍運用的一種修辭。通過運用比喻可以使得兩個看似不相關卻有著內在聯系的事物連接到一起,增加人們對兩種事物的感官印象。也可以用簡單易懂而人們又熟悉的事物對讓人們難懂的事物加以說明,便于人們深入地去了解它。因而,比喻的運用可以讓你的語言更加生動與形象,讓聽者產生身臨其境、感同身受的形象感。例如,丘吉爾在報告敦刻爾克大撤退的時候曾經這樣寫道:德軍大舉進攻,像一把鋒利的鐮刀,插在了聯軍的左翼和后方。這非常形象地描述出了德軍的軍人數量之多,發兵速度之快,對聯軍的打擊之深,所以聯軍不得不撤退暫避德軍鋒芒。
將德軍比喻成鐮刀是明喻的運用,在明喻中經常會出現像、如等詞。比喻不僅有明喻,還有暗喻和借喻之分。運用暗喻時,本體和喻體是一同出現的。如:四合院是一個盒子,將四合院比作盒子,顯示了四合院封閉而私密的特點。“不要讓不良文化殘害我們的幼苗”,這就是明顯地將孩子比作了幼苗。而本體和喻體都沒有出現為借喻。雖然使用比喻能讓我們的語言更生動,但在運用時也要注意:不要用一些千篇一律沒有新意的比喻,這會讓人覺得索然無味。而相對的也不能太過高深,這會讓人理解不了,并且你需要的是說服別人,而不是尋找高山流水的知音。此外,還要注意不同文化不同語境,不能亂用比喻——“狗字”在中國多為貶義,而在美國則為褒義,如果你在美國或者美國人面前就要注意這個問題。
(2)排比。
運用排比給人以一氣呵成的感覺,因為強烈的節奏感而使得你的話語更加具有表現力和感染力。如:欲望,是殖民者緊握在手中鞭笞我們的皮鞭;欲望,是希特勒手中指向我們的指揮棒;欲望,是和珅剝削我們的印章。這些很強烈地說明了欲望的可怕。而運用排比也要注意:不能為了排比而排比,否則只會顯得話語牽強附會。此外,排比時還要注意語句的順序,不能胡亂地使用。
(3)夸張。
夸張是一種將事物的作用、特征等故意進行夸大或縮小進行描繪的常見修辭手法。李白的“飛流直下三千尺”“蜀道難,難于上青天”等都是因為將事物夸張而使人們產生聯想,引起讀者強烈共鳴的不朽詩句。夸張雖好,但也不能亂用,不能與生活脫軌。同時要注意夸張的內容,如果你對科技或者說理性的內容進行夸張則會有歪曲事實之嫌。
(4)反復。
當你想突出某種思想或情感,又不知道接下來還有什么可以進行強調的時候,用反復再好不過了。重復地使用一些語句而不會讓人產生累贅厭煩之感,這就是反復的獨特魅力。當年奧巴馬的那句“YES,WECAN!”,振奮了多少美國人的心,靠這句話拉了多少選票。而他的競職演講顯得技高一籌,也是因為他大膽地使用了反復。真誠、可信賴、有魄力,奧巴馬就是這樣把老內容賦予了新感覺,從而鼓舞了人心,贏得了競選。
(5)反問。
當你做出疑問而不給對方答案時,往往對方會更加清楚地了解到你所想要表達的信息。“打仗難道只是為了殺人么?”就是一句典型的反問。誰都知道如果只是為了殺人而打仗是有多么的愚蠢,用這種反問句不僅使對方能夠深入思考,加深對方的印象,更增強了你的氣勢與說服力,使你的感情更為激昂,對方就更容易被你打動。但用反問時要極為小心,因為當你在不恰當的時機對對方進行反問時,可能會激起對方的逆反心理,從而拉開你們之間的距離。
修辭不僅包括這些方法的使用,還要對詞語進行推敲,對各個語句順序進行調整。古人為了一個字的選擇而捻斷數根胡須,只為達到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效果。而這種“驚人”往往都會有出人意料的作用,能贏得人們的尊重與喜愛。所以,即便是現在,也要注意每一個字的選擇與運用。每個句子之間要如何連接,每個段落之間要如何過渡,前言和后語是否符合邏輯,所說的話是否有一定的層次和結構,這些問題都涉及修辭的運用。了解修辭的方式并進行練習與使用,逐步地提高使用修辭的水平,就能使自己的語言更加美麗,扣人心弦,進而發揮出語言的神奇威力,感染我們要說服的對象,從容地達到我們想要追求的效果。
想要達到這個效果,就要有步驟地進行詞語、句式、辭格方面的練習。
首先要挑選一些名家名作,將這些名作進行熟讀并背誦,對名句名作進行模仿或者改造,使之帶有自己的語言風格。接下來就要自己進行寫作,來對同一樣東西或同一件事情進行描述或寫作,將自己的作品與名篇對比,找到自己的不足,分析并揣摩自己與名篇的差距,再繼續下一輪的寫作與對比。
不管是練習語句、修辭還是其他的東西,歸根結底都在于一個“練”字。文字功底只能通過自己扎扎實實的訓練,才能得到提高。這就要求訓練者要嚴格要求自己,定下長期的訓練計劃,堅持不懈、勤勤勉勉地訓練,這樣才能成為真正的口才大師,在與人談判時成功地說服別人。
在生活中,許多人以為有一張能說會道的嘴就可以打下一片江山。其實,事實并非那樣。任何人的成功都來之不易,如果一個人沒有真正的實力,如同一件產品的質量不過關、價格不合理,一定不會被大眾認可。所以,我們想要說服他人相信我們有能力、有實力,不只是要善于表達,更應該有真實的過硬的本領,這才是說服他人認可你的王道。
不論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中,大多數的人都希望自己比別人強,希望自己能得到更多人的認可和關注。尤其是在職場中,沒有人不希望自己能得到領導的重視,升職,加薪,從而風風光光地做人。可是,卻常聽到一些人在那里抱怨,認為自己所遭受的待遇很不公平。其實,擁有這樣的思維我們就已經誤入歧途了。如果我們想要獲得更好的發展空間,最先要做的不是抱怨,而是勤奮學習、努力工作,掌握真正的本領,用我們的實力證明給領導看。俗話說:“是金子就會發光。”如果你真的有能力就展示給你的領導,不論你運用哪一種方式,PPT或其他什么都好。
相信只要你能用你的本事證明你的實力不凡,你就一定會說服他人,讓其器重你——實力不凡就會打動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