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讓心靈像花兒一樣快樂地盛開(4)

人們都很納悶,問他為什么能保持這么樂觀的心態,他說:“其實,兒子出車禍時,我的心也痛,但我知道,再難過,也得面對現實,如果我因為難過而垮了,誰來照顧癱瘓的兒子呢?難過不能解決任何問題,所以我只能假裝快樂,我的兒子看到我樂觀的樣子,他痛苦的內心也就慢慢平靜下來了,我們也就真的不再悲痛欲絕了。”

“妻子患重病住院時,我心里也很難過,但我還是告訴自己,我必須快樂起來,因為我的快樂會給予妻子更多康復的信心;遭遇下崗時,我也曾經萬念俱灰,但我又想,下崗后,也許還可以再換一份更適合我的工作,于是我一邊假裝快樂,一邊找工作,別說,后來還真的找到了一份很不錯的工作;工作時負了傷,我告訴自己,既然攤上了,就面對吧,正好還可以趁這個機會好好休息休息。”

“就這樣,我一直在佯裝快樂,可是后來我發現,佯裝快樂也是可以讓人感到快樂的,它們一次又一次地伴隨我度過了很多難關。”

可見,壞情緒可以改變,好心情也可以“佯裝”。只要你不失去信心,常常激勵自己,你就能將好情緒留在身邊,壞情緒自然也就不再來攪擾你了。你可以試一試:早上醒來的時候,第一件事就是拿起鏡子對著里面的自己微笑,并在心里告訴自己,今天又將是美好的一天,于是美好的一天便在微笑中開始了。這是調節情緒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我們常說“快樂是一天,痛苦也是一天”,當困境對我們的身心進行攻擊的時候,我們何必還要折磨自己、往自己的傷口上撒鹽呢?其實,能夠讓自己獲得快樂的心情是一種能力,一個能讓自己在不快樂時依然保持微笑的人,是生活的智者。很多人都喜歡阿慶嫂,卻很少有人喜歡祥林嫂,這就是因為,生活需要一種陽光的心態。生活不可能永遠波瀾不驚,不如意事常會出現,只要我們懂得讓失落成為過去,調整自己的心情,就會讓自己快樂如初。只要你能養成快樂的習慣,你就會成為幸福生活的主宰。快樂像陽光,能夠照亮心靈、溫暖身體。所以,親愛的朋友,請你盡量快樂地生活吧,如果生活真的給了你太多的不快樂,那就不妨“窮開心”“假裝好心情”吧!

情緒是個多面體,轉一下就是快樂

當生活不盡如人意時,不妨換一個角度看,痛苦的旋律中也能演奏出快樂的音符。其實,那些能用快樂的姿態詮釋人生的人們,并不是命運青睞他們,而是他們懂得如何面對困境、如何從困境中解脫,并積極地苦中求樂。真正的快樂,需要隨時梳理好自己的情緒,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改變自己看問題的角度。

人活在這個世界上,許多煩惱與痛苦是我們無法逃避的,但一味地沉浸在痛苦里,那就是自尋煩惱了。任何事情都有它的兩面性,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生活中,如果用一種積極、樂觀的心態去面對問題,相信事情的結果會好很多。時刻保持好的心情去面對周圍發生的事情,才能發現生活的美妙之處。

一個悶熱的夏天,牧師在一個大教堂里布道,由于悶熱的原因,許多教徒開始變得昏昏欲睡。可是,有一位紳士看上去卻精神抖擻。他腰背挺直,聚精會神地坐在那里聽著牧師講道。

布道結束以后,紳士顯得很開心,有人問這位紳士:“先生,我們都在打瞌睡,你為什么能聽得那么認真呢?而且還那么開心,看來你受益匪淺。”紳士微笑著說:“哪里呀,說實話,聽這樣的講道,我也很想睡覺。可我的想法是,我何不用它來測試一下自己的耐性呢?現在看來,我的耐性很好。我想,以這種耐心去面對工作中的各種困難,任何問題都能得到解決。我因此很開心。”

這位紳士就是英國首相格萊斯頓。一位哲學家曾經說過:“一個人快樂與否,在于他看問題的角度,如果他站在憂郁的角度,就總能看到讓自己憂郁的理由;如果他站在快樂的角度,也總能看到讓自己快樂的理由。”所以,每當我們遇到煩心事時,都應該換一個角度去感受快樂。

宋代詩人趙師秀描寫梅雨時節時,說:“黃梅時節家家雨。”宋代詩人曾幾描寫梅雨時節時,說:“梅子黃時日日晴。”宋代詩人戴敏描寫梅雨時節時,說:“熟梅天氣半陰晴。”面對同樣的事物,三個人的觀點卻不盡相同,源于他們的心態不同:快樂時,清風明月、碧海藍天;悲傷時,烏云密布、陰雨連綿。

古時候,有個考生考完試后做了三個夢。

第一個夢,他夢到自己在城墻上種菜;第二個夢,他夢到自己戴了斗笠還打傘;第三個夢,他夢到自己跟一個女孩躺在一起,但是背靠著背。

第二天一早,考生就讓他的父親為他解夢。

父親一聽,連連嘆氣:“看來,你今年一定考不上了,你看,墻上種菜不是白費勁嗎?戴斗笠打傘不是沒有出頭之日嗎?跟女孩躺在一起卻背靠背,不是沒戲嗎?”考生一聽,一下子心灰意冷了。考生的鄰居看到考生問:“你怎么不高興呀?”考生說出了緣由。鄰居一聽樂了:“我也給你解一下。我倒覺得,你這次一定高中。你想想,墻上種菜不就說明你會高種(中)嗎?戴斗笠又打傘,說明你很保險;你跟女孩背靠背躺著,說明你翻身的時候到了啊!”

考生一聽,覺得很有道理,精神馬上為之一振,開開心心等著放榜的日子。后來,他果然得了個第三名。

面對同一事物,不同的人看法截然不同,這完全是因為他們看問題的角度不同。上面的事例就向我們說明了一個問題:讓人快樂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我們看問題的角度和心態。

其實,那些能用快樂的方式詮釋人生的人們,并不是命運優待他們,總是能讓他們遇到快樂的事,而是他們懂得如何面對困境、擺脫困境,并積極地尋找快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只有這樣,才能從困境中找到快樂。

一塊石頭擺在兩個人面前,第一個人把它當作跨越成功的墊腳石,有了它的鋪墊,人生會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第二個人則把它視為絆腳石,從此停住追求的腳步。

面對困境,生活的愚者會泥足深陷,不知所措;而生活的智者總能在困境中看到充滿希望的一面,并能夠達到“苦中作樂”甚至“以苦為樂”的人生境界。

悲與喜、幸與不幸就像是一個硬幣的兩面,轉換的瞬間就可以改變你的心情。當拿起蠟燭看到只剩下一小截時,快樂的人會想“真好,還有半截可以用來照明呢”;悲觀的人則會想“唉,只剩下半截了,不夠用啊”;當你抱怨手機被偷不能聯系客戶時,不妨想“沒有手機的日子也很不錯啊,至少可以享受不被打擾的生活了”。這就是一種轉換,它同樣可以讓人獲得快樂。學會換個角度看生活,生活就會呈現出更加瀟灑、更加快樂的一面!借你一雙慧眼吧,轉到另一面去看世界,你會發現,原來生活到處都是美好和希望,你還有什么理由讓自己不快樂呢?

為何團團轉,皆因繩未斷

因為繩子的牽絆,風箏再怎么飛也飛不上萬里高空,駿馬再怎么善于奔跑也不能日行千里……只有剪斷束縛自己的那根“繩索”,學會有忙有閑,一張一弛,才能讓自己獲得自由和快樂。

女子對追求她的男子說:“我太忙,沒有時間約會。”老板對員工說:“我太忙,沒有時間聽你的建議。”父親對兒子說:“我太忙,沒有時間陪你去游泳。”丈夫對妻子說:“我太忙,沒有耐心聽你的嘮叨。”……每個人都忙得團團轉,于是,女子錯失了花前月下的浪漫,男子在相思中痛苦;老板繼續著他的忙碌,員工因失意而苦悶;父親多了一份歉意,兒子心中有了埋怨;丈夫多了一份煩躁,妻子又增添了一絲傷感……每個人的不快,都源于一個“忙”字——忙成了世人不快樂的根源。

一個年輕人感覺壓力太大了,為了尋求開脫,就常到禪院里和老禪師談經說道。

一次,在去禪院的路上,他看到路邊拴著一頭牛,于是靈機一動,想借機考考禪院里的老禪師。

來到禪院,他與老禪師一邊品茶,一邊談禪。突然,他問禪師:“為何團團轉?”

“皆因繩未斷。”老禪師隨口答道。聽到老禪師這樣回答,年輕人頓時目瞪口呆。老禪師見狀,問道:“什么讓你如此驚訝?”“師父,我驚訝的是,你怎么知道答案的呢?”年輕人說,“今天在來的路上,我看到一頭牛被拴在樹上,繩子穿過了它的鼻子。這頭牛想吃草,誰知它轉過來轉過去都不得脫身。您沒看見這個情景,卻能夠出口就答對。實在是太高明了。”

老禪師微笑著說:“你問的是事,我答的是理,你問的是牛被繩縛而不得解脫,我答的是心被俗務糾纏而不得超脫,它們的道理是相通的!”

年輕人頓時有所悟:“對呀,我現在知道我為什么整天忙得暈頭轉向了,原來就是被工作、被生活的瑣事所牽引呀。我懂了,想獲得快樂,就要學會擺脫俗務的糾纏。看來,生活處處有禪機呀。”

年輕人和老禪師的對話道出了當下人不快樂的根源:為了錢,大家東西南北團團轉;為了權,大家上下左右轉團團;為了名,大家日日夜夜忙不停。快樂哪去了?幸福哪去了?因為一根繩子,風箏失去了天空;因為一根繩子,牛兒失去了草地;因為一根繩子,大象失去了自由;因為一根繩子,駿馬失去了草原……

人生在世,不能不忙,也不能沒有閑暇。有忙有閑,一張一弛,才不會人為地繃斷生命之弦,加速燃盡生命的膏油,所以,要學會忙里偷閑。

宋代詩人黃庭堅說:“人生政自無閑暇,忙里偷閑得幾回?”這就告訴人們人生是忙碌的,所以要學會忙里偷閑。忙里偷閑既符合文武之道,也符合自然規律。無論是在繁華街道的一隅,還是在窄小胡同的終點,或是在茂密樹林虛掩著的林間小道的拐角處,總會有一兩處悠閑的所在,它們靜靜地在那里等候,黃昏時以一兩盞閃爍的燈光呼喚著人們前去小憩療傷。當你在茶館的角落中呼吸著那帶有龍井清香的空氣時,當你在流水旁的小亭中點燃一支香煙,一天的疲憊和滿腹的煩悶漸漸隨風飄去時,你的心中仿佛唱起了一首牧歌,恬靜淡然的感覺又重新蔓延開來。

既然大多數人不可能有大把時間休閑,那就只能忙里偷閑。忙里偷閑不是偷懶,而是讓緊繃的弦放松,是給滾燙的機器降溫,是為新的沖刺加油,它的好處是無窮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丘吉爾雖然已經60多歲了,但是每天仍然工作長達16個小時,他有什么保持旺盛精力的秘訣?他每天上午在床上工作到11點,他看報告、傳授命令、打電話,甚至在床上召開會議。午飯之后他要睡一個小時。晚上8點的晚餐以前,還要在床上睡兩個小時。他并不是要消除疲勞,因為他根本不用去消除,他事先就預防了。因為他經常休息,所以他能很有精神地一直工作到60多歲。

我們要善于忙中偷閑,在忙中找個機會放松一下自己的心情,并且讓休息方式多樣化。這樣,既可以放松繃得緊緊的神經,又可以讓身心得到徹底的休息,從而享受到生活的樂趣。生活中總有做不完的事,爬不完的坡,善于“忙中偷閑”,在悠閑中享受生活的樂趣,才是聰明的人。

第三屆電信行業高峰會議正在加州的一個度假村舉行。每到會議休息時間,一些公司的老總便回到自己的房間,不是和助手商議方案,就是研究其他公司的資料,忙得團團轉。

然而,令所有人驚奇的是,一到會議休息時間,環球電信公司的老總亨得利總是獨自一人走出會議室,或是沿著度假村的忘憂湖散步,或是到花園中欣賞奇花異草。

剛開始,有的老總還以為亨得利不重視這次峰會,或是貪戀山水美景,而忘了自己公司發展的大事。可出人意料的是,每次會議發言時,亨得利都思路敏捷、精力旺盛、侃侃而談,一直是整個峰會的焦點人物。

會議結束時,有位老總好奇地問他:“平時總見你漫不經心、游手好閑似的,可一到發言時,你就精神百倍,咄咄逼人,你是不是吃了什么靈丹妙藥?”“是的,我的確是吃了靈丹妙藥。我吃的靈丹妙藥就是忙中偷閑,去散步,去賞花,在這段時間里,我的大腦得到了很好的休息,因此,這會議我是越開越精神呀!”亨得利說。

約翰·列儂曾經說過,當我們為生活疲于奔命的時候,生活已經離我們而去。努力工作是為了更好地生活,但是如果我們一味地為了到達目的地而拼命趕路,以致錯過身邊美麗的風景,那我們的辛苦又是為了什么呢?

抱怨像個黑洞,會吞掉你所有的快樂

一顆總是抱怨的心,是永遠無法找到自己的快樂的。因此,千萬留神不要讓自己的心被抱怨的黑洞給吞噬了。面對抱怨時,最有力的回擊就是開心地一笑而過。想要獲得快樂,必須消除抱怨。除此之外,沒有任何一條道路可以通向快樂的伊甸園。

有一個國際研究組織,對25個經濟發達的國家進行了一項“你是否每天都感到快樂”的調查,結果有60%以上的回答都是否定的。尤為有意思的是,隨后有專家對回答不快樂的人當中的大部分做了跟蹤觀察,發現他們常常生活在抱怨之中……一個從早到晚都在抱怨的人,又怎么可能快樂得起來呢?抱怨就像一個無底的黑洞,它會吞噬掉你所有的快樂,甚至把你拖入萬劫不復的深淵。也正是基于此,才有一撥又一撥的心理醫生苦口婆心地告誡那些總是抱怨的人:“要想獲得快樂,你必須消除抱怨。除此之外,沒有其他任何一條道路可以通向真正的快樂。”

有一天,畫家列賓和一位朋友在雪后的園子里散步。在一處石凳的下邊,有一片污漬——顯然是狗留下來的尿跡。

主站蜘蛛池模板: 偏关县| 高陵县| 东辽县| 二连浩特市| 三门县| 胶南市| 桐柏县| 乐清市| 万州区| 太原市| 平邑县| 德惠市| 新沂市| 新余市| 东莞市| 始兴县| 和田县| 芷江| 晋宁县| 杭锦后旗| 建始县| 五指山市| 灌南县| 金华市| 东山县| 调兵山市| 沛县| 芮城县| 枣强县| 黔西| 和顺县| 黑龙江省| 襄汾县| 元谋县| 台东县| 磐石市| 连城县| 五大连池市| 普兰县| 淅川县| 阿拉善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