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生活糊涂經(1)
- 讓所有漂泊迷茫的心靠岸:懂得一點糊涂
- 安然
- 4965字
- 2015-08-20 21:21:06
——裝糊涂者樂悠悠,犯糊涂者愁啊愁
禪語說“腳比路長”,我們說“日子比命長”。一生三萬多個日日夜夜,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更何況,我們逝后還要把日子遺留延續給下一代。俗話說,“遠道無輕載。”行進的路上為什么要把自己弄得那么沉重呢?生活的真諦在于享受快樂。享受快樂的方式很多很多,但會裝糊涂而不犯糊涂則是重要的精髓之一。不堪重負時就放棄一些不必要的東西,太累了就停下來歇一歇,或者裝裝糊涂裝裝病,在床上靜養幾天,養精蓄銳,然后再奔向目標,不也可以嗎?若是犯糊涂硬挺著,身體總有撐不住的一天。因為一個騰不出時間來休息的人,最后必然要騰出時間來生病??傊?,在生活中裝糊涂是曲徑通幽,犯糊涂是走泥潭彎路。
1.對物質生活糊涂一點,別攀比
生活的差距無處不在,而多數人會在差距中不自禁地產生攀比的心理,這種盲目的攀比會讓人們習慣性地將自己所做的貢獻和所得的報酬跟自己周圍的人進行比較。如果比值大致相等,那么自己心里還能接受,可如果另一方的比值大于自己,那么就難免產生心理失衡。如某些政府官員看到與自己同等級別的官員用車比自己高級,住房比自己寬敞,自己甚至還不如比自己級別低的人,心里自然感到不平衡,于是花大價錢換車、建房也就不足為奇。其原因主要就是盲目攀比的心理所導致的。
攀比心理與不滿足心理猶如一胞姐妹,相伴而生。攀比是不滿足的前提和誘因,在沒有原則沒有節制地比安逸、富有、闊氣中心理失衡,越發覺得不滿足。有的人則為自己能在這些毫無實際意義的攀比中占據上風而沾沾自喜,進而無限度地追求個人名利,最終驅使自己不斷走向腐化墮落的深淵。
某機關的公務員王明,原本過著安分守己的平靜生活。有一天,他接到一位高中同學的聚會電話。十多年沒見,王明就帶著重逢的喜悅前往赴會。昔日的老同學經商有道,住著豪宅,開著名車,一副成功者的派頭。王明重返機關上班,好像變了一個人,整天唉聲嘆氣,逢人便訴說心中的煩惱。
“這小子,考試老不及格,憑什么有那么多錢?”他說。
“我們的薪水雖然無法與富豪相比,但不也夠花了嗎?”同事安慰說。
“夠花?我們的薪水攢一輩子也買不起一輛奔馳?!彼f。
“我們是坐辦公室的,有錢我們也犯不著買車?!蓖驴吹煤荛_,但王明卻終日憂郁寡歡,后來重病,臥床不起。
攀比是一把刺向心靈深處的利劍,對人對己毫無益處,傷害的只是自己的快樂和幸福。
巧姐在別人眼里是個名副其實的女強人,她做事干練果斷,為人豪爽直率。她周圍的男同事無不稱贊她是絕無僅有的干凈利落。因而,巧姐和他們稱兄道弟??墒峭蝗挥幸惶?,她無意間聽到其中一位同事說:“巧姐什么都好,就是少了點女人味,你看人家阿美,溫柔閑靜,一看就知道是個好老婆?!鼻山愕男睦砗茈y過,雖然她是別人心中的女強人,但她希望在別人眼中也是水一樣的女人。于是在以后的日子里,她盡量讓自己變得有女人味。走路時“婀娜多姿”,說話時“柔聲柔氣”??墒撬@樣矯揉造作反而在別人眼里顯得不倫不類,讓人覺得怪怪的,女人味變成怪人味,巧姐心里更加委屈,整日憂郁寡歡,工作業績也一落千丈。
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是女強人也好,有女人味也罷,做一個最自然的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巧姐看不得別人的女人味強過自己,所以才導致自己東施效顰,不但沒學來女人味,反倒有了怪人味,讓人覺得虛假、做作、不真實。巧姐在聽同事說她沒有女人味時心里不舒服,當她以不恰當的方式把這種不舒服付諸行動時,就從潛意識發展為了攀比心理。這種攀比心理往往因為不被別人認同而給自己帶來不小的沖擊。如果內心的承受能力強,這種沖擊還不至于影響自己的生活,如果內心承受力弱一些的話,沖擊就會乘虛而入,使你苦悶不堪。
所以,生活中放平心態尤為重要,不要犯糊涂而盲目攀比,如果把攀比心理看作一把利劍的話,最終被刺痛的只能是自己。
2.對鬧心的事糊涂一點,不生氣
生活不可能總是平靜如水,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說的就是這個意思。日常生活中人的情緒出現某些波動這是很自然的事,但有些人遇到不順心的事卻絲毫不能隱忍,更不會裝糊涂,有誰冒犯了自己就火冒三丈,怒不可遏,結果不但無助于問題的解決,反而傷害了彼此感情,弄僵了雙方關系,使本來不如意的事更加雪上加霜。更為惱人的是,因生氣帶來的不良情緒會嚴重損害人們的身心健康,這簡直就等于是自己“摧殘”自己。德國學者康德說:“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鼻迥┪娜嗽鴮戇^一首《不氣歌》,頗為幽默風趣:“他人生氣我不氣,我本無心他來氣。倘若生氣中他計,氣出病來無人替,請來醫生將病治,反說氣病治非易。氣之為害太可懼,誠恐因氣將命廢。我今嘗過氣中味,不氣不氣真不氣!”
中國傳統醫學認為,生氣損害健康。《黃帝內經》明言告誡:“怒傷肝?!庇纱丝梢姡鷼鈱】档奈:κ遣豢珊鲆暤?。
人生氣時,會分泌有毒性的物質;一個人生氣10分鐘所消耗的精力,不亞于參加一次3000米的賽跑。經常生氣的人無法保持心理平衡,自然難以健康長壽,活活氣死者也不罕見。
既然生氣有害于身心健康,那我們就應當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盡量做到遇事不生氣。萬一真的碰到不順心的事,也要學會自己給自己“消氣”,使不良情緒得到及時疏導,而不至于“氣”出病來。古人把責己嚴,待人寬,溫、良、恭、儉、讓視為人際交往的共同準則??鬃釉唬骸叭瞬恢粦C,不亦君子乎?”孟子曰:“行忍情性,然后能修?!边@兩位圣人都把對他人忍讓、克制自己的情緒,當作一種內在的修養,是很有道理的。
養身以戒惱怒為本,要怡養身心,就要下工夫進行品德修養,就要寬厚待人,謙遜處世。要做到不生氣,少生氣,就要思想開朗,心胸開闊,寬宏大量,寬大為懷。凡事要想得遠,想得通,想得開,不要斤斤計較、耿耿于懷于那些細枝末節的區區小事。還要善于控制和調理自己的情緒,學會把怒氣消滅在萌芽狀態。萬萬不可認為生氣是“正直”、“坦率”的表現,甚至是值得炫耀的“豪放”,那樣就會放縱自己,以至使自己的性格像脫韁的野馬,整天都有生不完的氣,發不完的火,害人害己,貽害無窮。
3.對環境糊涂一點,學會圓融
通往成功的道路本來就不好走,如果再不懂得圓融處世,反而處處較真的話,只能讓自己的障礙更多。在現今社會,一個人想要取得大的成就,就必須努力提高自己的處世社交能力,學會圓融變通,學會與別人處好關系。中國有句話叫做“花花轎子人抬人”,意思是說,一個人要成功,靠的是和別人互相抬舉,而不是互相拆臺。如果你的存在能夠使別人的存在更有意義、更快樂,那么別人自然也都樂于來抬舉你,如果你的存在讓別人活不下去,或者活得難受,自然也會有人來踩你。
中國人歷來覺得關羽是最講義氣、最講原則的,可是當初他跟著大哥劉備去打曹操,仗打輸了,劉備跑了,他自己帶著大嫂被曹操包圍了。曹操要勸降關羽,關羽卻說“降漢不降曹”,這實際上屬于妥協,但也是一種圓融,至少沒有把話說死。而到后來也沒人說他做錯了什么,他得了赤兔馬,封了漢壽亭侯,過五關斬六將好不威風。再后來他老糊涂了,開始認死理了,人家孫權好心好意來拍馬屁,要跟他結親家,他說“虎女焉肯嫁犬子!”結果倒霉了,敗走了麥城。
宋太祖趙匡胤那時候,有個人叫李漢超,任關南巡檢使,負責邊防,契丹不敢來犯。但這人是個武夫,做事情不講究法度。老百姓積怨成怒,就一紙訴狀告到了皇帝那里,說他借錢不還,還強娶民女。看到這里,我們不妨想一想,假如你是趙匡胤,你該怎么辦?
咱們看看趙匡胤是怎么辦的,他親自接見了那些人,請他們吃了飯,聽他們說完,然后問他們:“李漢超去了以后,契丹人還有沒有來搶過東西?”眾人答曰:“沒有?!薄叭绻醯砹?,你們的田地婦女還能保全嗎?現在李漢超拿的和契丹人搶的哪個多些?”眾人不語,趙匡胤又問:“你們的女兒,所嫁何人???”老百姓據實以告。趙匡胤一看,說:“都是些村夫嗎,難道你們不想給你們的女兒謀求好一些的前程嗎?漢超是我的重臣,他一定不會虧待你們的女兒的,嫁給他總比嫁給村夫好吧?”老百姓一聽也對,心平氣和地回去了。然后他叫人告訴李漢超,“你要是缺錢,怎么不告訴我,我還能不給你嗎?”又拿了幾百兩銀子給他,說:“你自己去還他們,他們會感激你的?!?
如此處理,既不明確指出下屬過錯,又讓其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還能使他更加死心賣命,老百姓也沒意見了,這種裝糊涂的處理手段,著實高明。要是換了朱元璋,可能會把李漢超下了大獄,搞不好還要剝皮萱草。到時候契丹打來了,誰去守邊?朝廷不還是要花銀子花人命?老百姓不還是要被人搶東西搶女兒?這樣就高明了嗎?
現實社會和神話故事里的社會是不一樣的,現實當中沒有伊甸園,也沒有烏托邦,沒有那種“從此快樂地生活下去”的生活。每個人都要面臨不那么完美的生活環境,雖然這很叫人難過,可事實就是如此。既然改變不了環境,那我們只好改變自己。以前或許是有人認同夸父精神的,至少他追求了他想要追求的,誰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快樂。但是,我們和他不同,我們只是個普通人,不能像他那樣拋開一切不管不顧。
4.對寵辱糊涂一點,豁達些
有一位遭人誣陷的朋友,一起吃飯時他接了個電話,聽的出來是有人要告訴他誣陷他的人是誰。但是那位朋友說你千萬別告訴我,我不想知道。在場的人都有些詫異,朋友解釋說,知道了又怎么樣?有些事不需要知道,有些事需要忘記。
我們很贊賞那位朋友的豁達。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要讓自己快樂,就必須懂得如何給自己減壓,而減壓的最好方法就是學會忘記。人生需要能拿得起,有時候更要放得下。佛經里有個小故事,說小和尚和老和尚一起去化緣,小和尚畢恭畢敬,什么事都看著師父,走到河邊,一個女子要過河,老和尚背起女子過了河,女子道謝后離開了,小和尚心里一直想著,師父怎么可以背那個女子過河呢?但他又不敢問,一直走了20里,他實在憋不住了,就問師父,我們是出家人,你怎么能背那女子過河呢?師父淡淡地說,我把她背過河就放下了,可你卻背了她20里還沒放下。
大和尚的話充滿禪意,仔細想想,也是人生的道理。人的一生就像是一次長途跋涉,不停地行走,沿途會看到各種各樣的風景,歷經許許多多的坎坷,如果把走過去看過去的都牢記心上,就會給自己增加很多額外的負擔,閱歷越豐富,壓力就越大,還不如一路走來一路忘記,永遠保持輕裝上陣。過去的已經過去了,時光不可能倒流,除了記取經驗教訓以外,大可不必耿耿于懷。
樂于忘懷是一種心理平衡,需要坦然真誠面對生活。有些人能夠忘記失意時的尷尬和窘迫,卻對順境時的得意津津樂道,豈不知成功和失敗一樣會留在過去,老是沉湎過去不能釋懷,常常說我年輕那會如何如何,拿明日黃花當眼前美景,讓過眼煙云在心頭永留,沾沾自喜,自鳴得意,陷自己與虛妄之中,便會不思進取,裹足不前。英雄不提當年勇是有道理的。而反復咀嚼過去的痛苦,永遠一臉的苦大仇深就更不足取了。印度詩人泰戈爾說過“如果你為失去太陽而哭泣,你也將失去星星。”為雞毛蒜皮斤斤計較,為陳芝麻爛谷子耿耿于懷,只怕心靈之船不堪重負,記憶之舟承載不下,會讓痛苦的過去牽制住未來。一句老話說得好: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老是念念不忘別人的壞處,心里就總是堵得慌,有時一憋氣,說不定一沖動還會弄出點糊涂的事來,這樣實際上深受其害的是自己,既往不咎的人,才是快樂輕松的人。
當然,忘記也是需要有選擇的,有些人有些事在你的一生中是無法忘懷的,也是不該忘懷的。阿拉伯著名作家阿里,有一次和吉伯、馬沙兩位朋友一起旅行。三人行經一處山谷時,馬沙失足滑落。幸而吉伯拼命拉他,才將他救起。馬沙于是在附近的大石頭上刻下了:“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救了馬沙一命?!比死^續走了幾天,來到一處河邊,吉伯跟馬沙為一件小事吵起來,吉伯一氣之下打了馬沙一耳光。馬沙跑到沙灘上寫下:“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打了馬沙一耳光?!碑斔麄兟糜位貋砗?,阿里好奇地問馬沙為什么要把吉伯救他的事刻在石上,將吉伯打他的事寫在沙上?馬沙回答:“我永遠都感激吉伯救我,我會記住的。至于他打我的事,我只隨著沙灘上字跡的消失,而忘得一干二凈?!边@個故事告訴我們,牢記別人對你的幫助,忘記別人對你的不好,這才是做人的美德。
許多人喜歡這樣一首白話詩: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記住某些事某些人,忘記某些事某些人,記住該記住的,忘記該忘記的,灑脫人生,心無掛礙,你便會覺得生活是如此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