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福特:最大一單首次公開發行(1)
- 高盛帝國
- (美)查爾斯·埃利斯
- 3814字
- 2015-08-19 14:55:32
高盛歷史上最重要的一次交易,是通過私人關系獲得的。因為當時世界最大規模的私營企業的年輕CEO和高盛的一位高級合伙人交情甚篤。兩人之間的交情聽起來簡直讓人覺得不可思議:他們在年齡、宗教信仰、財富狀況、社會地位以及個人價值觀等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差異。但由于兩人曾在戰時在華盛頓共事,而且西德尼·溫伯格熟識上至政客下至舞娘的諸多人物,所以他自然知道怎樣在二人間建立聯系。
福特汽車公司是由亨利·福特一手創建的極富成長潛力、規模龐大的獨資企業。亨利·福特雖然是一位成功的企業家,卻是一名臭名昭著的反猶太分子,他從不曾考慮過將自己公司的金融業務交給一家猶太公司。亨利·福特死后,其子埃茲爾繼任公司的CEO,但是埃茲爾半年之后就去世了,這個職位順理成章地落到了埃茲爾35歲的兒子亨利·福特二世的身上。
年輕的福特當時最為人所知的名聲莫過于雇用“槍手”為其撰寫期末論文,并且在“槍手”開出的發票還夾在論文里的情況下就把論文交了上去,他這種對待學術極不認真的態度導致了被耶魯大學開除學籍的結果。在耶魯上學的時候,福特每次買西裝都是一打一打地買,有專人送到他宿舍,如果送貨的人說衣柜已經掛滿了衣服,他就會告訴人家:“你需要放多少套新的進去就拿出多少套舊的來——拿出來的就隨你處置吧?!比绱丝磥恚贻p的福特在成為公司的CEO之前所做的唯一可以稱得上有好處的事情就是在戰時生產委員會結識了比他大25歲而且了解他為人處世方法的重要人物:西德尼·溫伯格。
年輕的福特成為CEO的時候,正值福特進入戰后轉型的艱難時期。首先,福特要從一家戰時生產裝甲車和坦克的企業轉型為生產民用車的企業,然后還得打破哈里·貝內特對公司土匪般的控制。此人當時完全操縱了位于魯日河的工廠的運作,有一群流氓荷槍實彈地維護著他在工廠里的淫威,最后還是借助聯邦調查局底特律分部前主任的幫助才鏟除了他的勢力。此外,福特需要組建一支精干的管理團隊,把在戰時的攤子鋪得太開、運營不善的獨資企業重整為一家經營有方的企業集團。為了完成第三個艱巨的任務,福特聘用了泰克斯·桑頓領導的空軍“神童隊”,其中就有日后成為福特的總裁、后任肯尼迪政府國防部長的羅伯特·麥克納馬拉。除此之外,福特還得到了被羅斯??偨y稱為“抓壯丁的高手”的西德尼·溫伯格的鼎力相助。在溫伯格的幫助下。福特以高薪招攬了一干強將——本迪克斯(Bendix)前主席厄尼·布里奇任總裁,比爾·格西特任總顧問,泰德·英特馬任首席財務官,當然還少不了眾多年輕有干勁兒的經理人,也就是這些人在日后把福特的企業融資管理得井井有條。當然,西德尼·溫伯格也在這個過程中成了在福特公司內部十分有影響力的人物。
約翰·懷特黑德還是溫伯格的助手時,曾經問過:“你覺得福特有朝一日能上市嗎?”
“完全不可能,”溫伯格當時的回答是,“如果福特能上市,我們的社會傳統就完全顛覆了。”兩人當時都沒有意識到,這么一個簡單的意見交換將會促成華爾街歷史上最重要的一筆交易。
福特一直以來都是一家高度私有化的公司,其財務狀況保密程度非常高。但是懷特黑德正是在這種情況下開始思考總有什么辦法能摸清這家公司的財務狀況,他于是多方搜集相關的資料。辦法總是有的,馬薩諸塞州的法律規定,凡是州內的工業生產企業都必須注冊,而且必須向州商務部提供資產負債表,這樣才能保證想與這些公司開展業務的其他公司能獲得一定的信息。由于福特是馬薩諸塞州的公司,自然不能例外,也就是說可以找到其提交的資產負債表。
懷特黑德搭火車去了波士頓,從一堆文件中找出了福特那份僅有一頁的資產負債表。但就是這一頁,溫伯格和懷特黑德認認真真地看了很久。福特公司的規模不是一個“大”字可以形容。從其資產總值來看,完全可以用“超級龐大”來形容它,而且當時它沒有什么債務。確實可以毫不夸張地說,福特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私營企業。但是溫伯格和懷特黑德后來從福特家族——并非公司——向其展示的財務狀況中發現,盡管總值很高,但是公司的贏利非常低。
福特家族很早就吃驚地發現老福特臨死之前為了合法減免不動產遺產稅,用福特公司88%的普通股成立了福特基金會。其他有2%的股權控制在公司董事、管理層、雇員手中,僅剩下10%的份額留給了福特家族,但是這10%的股份仍代表公司100%的決策權,所以福特家族仍對整個公司保持絕對的控制。
福特基金會融資委員會——由溫伯格的另一位好友,通用電氣的總裁查爾斯·E·威爾遜兼任主席——當時已經快要撐不住了:福特的股份不能帶來任何分紅,基金會毫無作為。同樣重要的問題是,委員們一致認為最精明的決定無疑是把福特基金會的資產管理多元化,所以他們決定讓公眾出售所持的大部分福特股份,并推動福特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但是根據交易所的規則,所有上市股份都必須具有決策權且支付紅利——這一點遭到了福特家族的強烈反對。家族成員從福特得到的收入已經相當可觀,他們完全沒有必要追求分紅帶來的那點兒額外收入。由于巨大分歧的存在,美國國稅局不得不通過一項特別的規定,即該家族由放棄絕對控制權而獲得的利潤——基本上是由增發股份獲得的部分——不向政府納稅。否則該家族是完全沒有可能同意這樣的交易的。很快雙方又發現了一個潛在的問題:基金會和家族成員都想將西德尼·溫伯格這樣一位專家留在自己這一邊。
論身材,溫伯格確實可能是華爾街上最不起眼的人,但是這一點無關緊要,因為他的個人權力和業內地位都達到了頂峰。高盛或許還只能算作一家二流小公司,在聯合承銷的操作方面還欠缺經驗,但是這些也無關緊要,因為這是由西德尼·溫伯格領導的公司。唯一的問題是溫伯格到底會代表福特基金會還是福特家族的利益。
基金會的融資委員會認為,就這樣一項規模龐大、操作復雜的交易來說,至少應該聘用一位專家級的顧問。在多年的從商經歷中,查爾斯·E·威爾遜認識了全美境內無數精明的金融家,但是就聘請專家顧問一事,他毫無顧慮地說:“我就只要西德尼·溫伯格。”小亨利·福特是基金會的董事會主席,當聽說威爾遜有意聘用溫伯格時,他斬釘截鐵地說:“你別想了。西德尼只能擔任我們家族的財務顧問。”當然,福特家族得到了溫伯格,基金會另外找到了三位顧問。
E·J·卡恩在《紐約客》上發表過對溫伯格的評價,其中涉及福特一事時是這樣說的:
當時國內最大的一次股票公開發行涉及的當事雙方都極力征求同一位顧問的專業意見,這件事對熟悉這位顧問的人來說并不奇怪——時年65歲的預言家西德尼·溫伯格是這個國家最受歡迎的財務顧問,他的專業意見是業內最受追捧的商品。他身兼數職,既是受業內同行崇拜的高盛高級合伙人,多年以來還擔任無數美國大公司的董事。他曾任職的公司的數量遠比其他任何美國人都多,而且他還是一位最專業的財務顧問,他的意見不僅僅被企業家們采納,連多位美國總統都嚴肅對待他的意見。溫伯格雖然是一個出了華爾街就沒人認識的人,但他卻是這個國家最有影響力的公民……換句話說,他就是幕后聽政的太上皇。
福特于1953年10月1日正式任命溫伯格為此次首發的顧問。溫伯格立刻接受了任命,根本就沒有考慮這項業務會占用他多少時間,多少精力。最后算來,在整整兩年時間里,這一項業務占了他日常工作一半的時間。“最大的問題就是要在核心問題的分歧上求得各方的一致,也就是福特家族向基金會將要出售的股份賦予決策權之后能以此換取多少新的股份。雖然所有各方都參與了整個過程中的各種談判事宜,但是重組福特公司財務結構的重擔完全壓在了溫伯格一人身上?!?
在之后的兩年間,溫伯格和懷特黑德在舍曼–斯特林公司的幫助下起草了56套不盡相同且都相當復雜的重組方案——當然一切都是秘密進行的。為了保密,溫伯格在整個過程中從未讓人代寫過任何信件、紀要或備忘錄。任何必須白紙黑字記錄下來的東西都是他親自書寫的,福特的名字從未在文書中出現過:相關的地方都是用“X”替代。
為了避免引起公眾的注意,他們的會面都是在最不令人起疑的地方進行的,有的時候就在埃茲爾·福特的遺孀的漂亮別墅里舉行。埃茲爾的遺孀已經和歐內斯特·坎斯勒再婚,這位夫人也是福特公司運營管理層的一員,而且在戰時曾領導過戰時生產委員會??菜估辗蛉送ǔ6际菚h的主持人,參會的人員都是她的子女,包括亨利、本森、比爾以及約瑟芬。會議絕對是秘密進行的。為了避免人們因為溫伯格頻繁造訪該家族的別墅而起疑,他的往來都乘私人飛機。亨利·福特去歐洲度假期間,溫伯格給了他一張代號表,用以解讀他發出的電報。電報中用的代號有:公司被稱為“Agnes”,亨利叫“Alice”,他的兄弟們分別被稱為“Ann”和“Audrey”,家族的律師被稱為“Meg”,基金會被稱作“Grace”,溫伯格自稱為“Edith”。懷特黑德和溫伯格用代號拍出的電報讀起來就像小說《小婦人》,但是他們倆非常喜歡這些名字中潛藏的雙關意義。
1955年,溫伯格和懷特黑德都拿到了一本可以給任何讀者都留下深刻印象的出版物,同時也是一份絕密文件。這是為福特公司制作的完整版年報,內容加上了插圖,文字說明全面到位,財務數據清晰準確,甚至還在必要處加上了腳注。這只是事前的練兵,為的是檢驗在經歷了這么多年嚴格保密的籌備之后,公司能否按照證券交易委員會的要求迅速整理并匯報相關的數據。在以上市為目的所做的準備中,這份年報樣稿在每個方面都針對其主要競爭對手通用汽車,力爭不在任何細節上輸給對方。而且樣稿中僅有一份離開過福特總部大樓,也就是交由西德尼·溫伯格保管的那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