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伯噽(1)
- 中國古代貪官傳(中國古代名人傳奇叢書)
- 蔡景仙主編
- 4032字
- 2016-07-18 17:32:16
伯輕,楚國人。其祖父伯州犁為楚國名臣。其父伯郤宛為楚平王時右尹平王死后,又被昭王任命為左尹,為官正直,很有才能,昭王有事常向他請教,對他非常敬重,楚國人也非常愛戴他。這就遭到了楚國權臣費無極的嫉恨,他勾結右尹鄢將師打擊陷害伯郤宛。當時楚國的令尹囊瓦是一個愛受賄、信讒言的人。魯昭公二十七年(前515年)的一天,費無極對囊瓦說:“鄰宛想請你去赴宴,又害怕你不去,所以先讓我給你通報一聲。”囊瓦當即表示:“他如果請我,我哪有不去之理?”費無極又對鄶宛說:“令尹想去你家飲酒,不知你是不是愿意破費?令尹先讓我試探一下。”鄰宛不知是計,就說:“我作為令尹的下屬,承蒙令尹錯愛,屈尊到我府上,這是我的榮幸!明天我備好薄酒恭候令尹,請你向令尹轉迭致意。”費無極就告訴郤宛,令尹特別喜歡欣賞兵器,讓他把家中兵器擺設好,用布幔遮蓋起來。郤宛就真的將楚王所賜的上好兵器。加上自己家中所藏兵器全找出來,按無極給他說的布置停當,讓無極前去邀請囊瓦。囊瓦正準備去,費無極對囊瓦說:“人心不可測。我先去察看一下他準備的情況,然后我們再一起去。”不一會兒,費無極踉踉蹌蹌跑來,氣喘吁吁地對囊瓦說:“我差點害了令尹您。剛才我看見郤宛門后藏著許多兵器,令尹您去了,必然被他所害!”囊瓦還不太相信,派人一看,果真如此。囊瓦大怒,當即奏請楚王,派都將師率兵包圍了伯鄶宛府第。伯郤宛知道是被費無極陷害,自刎而死。其子伯噽倉皇逃跑。囊瓦又派人將伯家宅第放火焚毀,伯家老小全被燒死。
伯噽逃亡在外,無處棲身,想到要報父仇,就必須要找一個實力較強,且與楚國對立的國家。他想到了吳國。當然,他想去吳國的另一個原因是,他聽說同樣身負家仇的伍子胥已在吳國得到重用,去吳國可以得到伍子胥的引見。
伍子胥,楚國人,其祖父伍舉在楚莊王時以直諫而聞名,所以伍氏是楚國世家。楚平王時,伍子胥的父親伍著為太傅,費無極為少傅。魯昭公十九年(前523年),平王為太子建娶秦女為婦。費無極前去迎娶,看到新婦非常漂亮,為討好平王,他就勸平王自己娶了,立為夫人。他害怕太子建繼位后,會報復自己,就千方百計陷害太子建和太傅伍奢。魯昭公二十年(前522年),他無中生有地捏造太子與伍奢將要謀反,平王聽信了他的讒言,就拘捕了伍奢,并派人去殺太子,太子建逃到宋國。伍奢被捕后,費無極進一步對平王說,伍奢兩個兒子都有才能,若逃往敵國吳國,將是楚國的禍害。于是定計假裝赦放伍奢,讓伍奢寫信召兩個兒子前來。大兒子伍尚為人敦厚,他明知是計,但又不愿違背君命、父命,于是就叫弟弟伍子胥逃走,自己去赴君命。他說,一個“盡孝”,一個“行仁”,比一起去死為好。于是楚王殺了伍奢父子。伍子胥逃到吳國,幫助闔閭奪得王位,被吳王闔閭任命為行人(主持外交的大夫),很受吳王的器重。
伯噽歷盡艱辛,終于到達吳國,首先去拜見伍子胥。兩人相見,忍不住涕淚交流。相同的遭遇,相似的身世,使伍子胥決定幫助伯輕,兩人共同復仇。于是伍子胥向王闔閭引見了伯噽。吳王聽說伯輕到來,非常高興。因為吳楚長期對立,楚國人才的流失,就意味著吳國人才的增加,在雙方的爭霸戰爭中,吳國就會處于優勢。因此,吳王舉行大規模的宮廷宴會,為伯輕接風。席間,闔閭問伯整:“我吳國地處偏遠,你不遠千里來到敝邦,對寡人有何賜教?”一句話觸到了伯輕的傷心之處,禁不住又流下淚來:“我祖父、父親兩人都忠心事楚。我父親沒有什么罪過,卻被奸臣陷害,橫遭殺身之禍。我逃命在外,無所依靠,聽說大王你慈善仁義,收留了處于困境中的伍子胥。所以我不遠千里來投靠大王。大王救我于危難之中,我愿為大王上刀山,下火海,萬死不辭。”闔閭聽了也非常傷感,當即任命伯輕為大夫,讓他與伍子胥一起共謀國事。當時,吳國大夫被離(當時有名的相士)也在場,輕聲問伍子胥:“你覺得伯噽值得信任、重用嗎?”伍子胥說:“我與伯輕有相同的深仇大恨,俗話說‘同病相憐,同憂相救’,驚翔之鳥,相隨而集;漱下之水,因復俱流。難道你還有什么好懷疑的嗎?”被離說;“你只注意到了表面現象,卻不了解他的內心世界。我看伯噽,鷹視虎步,這種人貪婪奸佞,專功擅殺,不可與之接近。如果重用這樣的人。將來定會被他所害。”伍子胥不以為然。
此時的伯噽尚未在吳國站穩腳跟,心中想著的也是怎樣使吳國強大以便打敗楚國,以報殺父、滅族之仇,所以伯噽與伍子胥的合作開始還是很默契的。
首先是伍子胥為吳王出謀劃策,除去威脅闔閭王位的敵對勢力,接著與伯噽一起請求出兵伐楚。吳王考慮到二人皆為楚國亡臣,有些猶豫不決。伍子胥看出了他的心思,于是又向他推薦了吳國著名的軍事家孫武。吳王封孫武為上將軍,稱為軍師,負責伐楚事宜。孫武、伍子胥伯噽三人共同操練陸軍,訓練水師,不斷尋找戰機打擊楚國。魯昭公三十年(前512年),三人率兵伐楚,攻占舒地,俘虜吳國的兩個叛將,班兵回朝。為了拖垮楚國,伍子胥想出了一條疲楚之計,即“三師以肄(勞)”,也就是將軍隊分為三部分,用一支軍隊經常出動,“彼出則歸,彼歸則出”,以騷擾對方;同時用一支軍隊聲東擊西,最后選擇有利時機和場合,集中主力打殲滅戰。這一建議得到吳王閡閭問的贊同。于是將吳軍分為三部分,不斷騷擾楚國邊境,而楚國一出兵,吳兵又馬上撤軍,使楚國深受其害。到魯昭公三十一年(前511年),闔閭再派孫武、伍子胥、伯輕率大軍代楚,奪取了楚國六、潛兩邑。第二年,楚國令尹囊瓦率水師伐吳。孫武、伍子胥、伯輕率軍迎擊,在巢邑大敗楚軍,吳國勢力大增。魯定公四年(前506年)的一天,刺探來報:“唐、蔡兩國派使臣前來通好,已在城外了。”伍子胥大喜:“唐蔡都是楚的屬國,現在忽然派人與吳通好,說明兩國已經對楚國非常不滿,真是天助我也!滅楚的時機到了!”
原來,楚昭王偶然得了“湛盧”寶劍,諸侯都來慶賀。唐成公、蔡昭候也來朝賀,并送上禮物。蔡昭侯有羊脂白玉佩一雙,銀貂鼠裘二副,將其中一佩一裘送給楚昭王,自己留下一佩一裘。楚國令尹囊瓦非常喜歡,就派人向蔡侯要,蔡侯不給。唐成公有兩匹名馬,叫骕骦,是天下稀有之物,唐侯用此馬駕車來楚,既快又穩。囊瓦又喜歡上了,非讓人向唐侯要,唐侯也不給。于是囊瓦就將蔡、唐兩候囚禁起來達三年之久。最后唐、蔡兩侯不得不忍痛割愛才得以返國。二人一回國馬上向晉借兵伐楚。魯定公四年(前506年)春,晉國在召陵召集十八國諸侯會盟,共謀伐楚。但由于晉人向蔡國索取賄賂不得,又出爾反爾,伐楚事宜不了了之。于是唐、蔡又向吳國借兵,這正中吳王下懷。闔閭當即讓太子波留守都城;拜孫武為大將,伍子胥、伯噽為副將,親弟夫概為先鋒,親率吳兵六萬,號稱十萬,在蔡、唐兩國軍隊的引導下,向楚進發,與楚軍夾漢水布陣。楚國令尹囊瓦受楚大夫武城黑、史皇的挑撥,渡漢水出擊,結果失利,敗走柏舉(今湖北麻城),本想逃跑,又遏上楚派大將蘧射增援,于是重新安營扎寨。但囊瓦與蘧射不和,各懷異意,被吳國先鋒大概探知,不經吳王同意。就率本部兵五千,直搗囊瓦大營。孫武得知,急調伍子胥、伯毒噽接應,大敗囊瓦軍,囊瓦奔鄭,其軍皆歸蘧射。蘧射率軍向郢都逃跑,吳軍跟蹤長距離追擊,往往是楚軍剛做好飯,還沒來得及吃,吳追兵已到,只得再跑。吳軍飽食,追趕更急。楚軍自相踐踏,死傷無數。吳軍五戰五捷,一直追到郢都,楚昭王逃到隨國。
吳軍攻占郢都,伍子胥、伯噽沒找到楚昭王,就掘平王之墓,鞭尸三百,以報父仇。
卻說伍子胥在逃時,遇其友申包胥,聽伍子胥想要滅楚報仇,就說:“你要滅楚,我就要想辦法保全楚國。”現吳軍攻入郢都,中包胥就日夜兼程,趕到秦國求救。據說他在秦庭門外,連續七天七夜痛哭不止,勺水不進,終于感動了秦哀公,派兵救楚。
吳王弟夫概看到吳王率軍與秦軍相持不下,忽然心動:“我何不趁機回國奪取王位。”于是獨自率軍回國,企圖篡位。越國也趁機出兵,侵入吳國。太子波一面加緊防御,一面派人向吳王闔閭告急。闔閭星夜回師,大敗夫概。越王允常聽到吳軍回國,知道孫武用兵如神,料難取勝,率軍而回。但由于越國的偷襲,吳滅楚國的計劃沒有能夠最終實現(在秦的幫助下,楚國于公元前505年復國)。從此拉開了吳越爭霸的序幕。
事后,闔閭論功行賞,封伍子胥為相國,伯噽為太宰,兩人共同參與國政。此時的伯噽可說是志得意滿了。他大仇已報,又官至極品,很有些飄飄然了,而他所追求的也就只剩下金錢和美女了。
魯定公十四年(前496年),越王允常死,句踐繼位。闔閭趁越國新喪討伐越國,以報當年之仇。留伍子胥、太孫夫差(此時太子波已死,在伍子胥的幫助下,夫差被立為太孫)留守都城,親率伯輕、王孫駱、專毅等,選精兵三萬,向越國進發。勾踐親自率兵抵抗,雙方在橫(音醉)李相遇。勾踐看到吳軍旗甲鮮明,隊伍齊整,知道不能硬拼,只能以計取勝,于是首先派一千敢死隊員分左右兩路殺向吳軍,結果都被昊軍用弓箭擋了回來,吳軍陣腳絲毫不亂。大將諸稽郢獻計,讓越軍中犯了死罪的三百人。分為三行,脫去上衣,把劍壓在脖頸上,一直走到了吳軍陣前。為首的先致詞說:“我主越王,不自量力,得罪了上國,以至于讓上國興兵討伐。我們愿以死代越王贖罪。”說完,依次自殺。吳兵從沒見過這種陣勢,驚得目瞪口呆。忽然,越軍中鼓聲大震,越軍蜂擁而至。等吳王回過神來,隊伍已經大亂。越王勾踐率大軍掩殺。先鋒靈姑浮手持長刀尋人廝殺,正遇吳王闔閭,靈姑浮揮刀便砍,一刀將吳王大腳趾砍了下來,吳王失足落下戰車,幸虧專毅趕到,救了吳王,急急收兵。越軍又趁機追殺,昊兵死傷過半。
吳王受傷,無法繼續指揮戰事,太宰伯輕只好下令撤兵回國,但剛走了七八里地。來到一個叫陘(音形)的地方,吳王就因流血過多而死。伯輕連夜護著吳王靈柩,逃回了吳國。
闔閭死后,夫差繼位。葬闔閭于虎丘,立長子友為太子。夫差為使自己不忘祖仇,讓十名侍從輪番站在庭院中,每當自己經過時,就直呼其名大聲喝問:“夫差!難道你忘了句踐的殺祖之仇了嗎?”夫差就垂淚回答:“不敢忘!”同時任命伯噽為太宰,在太湖訓練水師,在靈巖山訓練弓箭手,只待三年服喪期滿,就興兵報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