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古代貪官傳(中國古代名人傳奇叢書)
最新章節(jié)
- 第120章 附錄:趙軍逃亡日記摘錄(5)
- 第119章 附錄:趙軍逃亡日記摘錄(4)
- 第118章 附錄:趙軍逃亡日記摘錄(3)
- 第117章 附錄:趙軍逃亡日記摘錄(2)
- 第116章 附錄:趙軍逃亡日記摘錄(1)
- 第115章 附錄:劉芳逃亡日記摘錄(4)
第1章 前言
古今中外,治阮大鋮國之道,治吏為要。吏治清則國脈旺,吏治濁則國勢頹。毋庸置疑,吏治腐敗是最大的腐敗,是社會政治生活中諸多腐敗的源頭,為害最烈。而吏治腐敗的基本形式是貪污受賄。
以生產(chǎn)資料和人占有為特征的私有制是貪官賴以發(fā)生的經(jīng)濟基礎(chǔ)和社會基礎(chǔ)。原始社會時,先民們共同主產(chǎn),均衡分配生活資料,基本上不存在剩余,因而也就不存在公有財產(chǎn)為個人占有的現(xiàn)象。隨著社會主產(chǎn)力的發(fā)展,主產(chǎn)出現(xiàn)剩余,私有欲望萌芽,財富分配過程中開始出現(xiàn)強暴者無償占有他人勞動成果的現(xiàn)象。“徇財曰貪,玷官田墨”,貪官一詞隨之誕生了,“貪人敗類”伴隨著私有制出現(xiàn)了。春秋時期我國的第一個大貪官是羊舌鮒,他知法犯法,貪財貪色,被定為“墨”罪,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被法律判定的貪官??梢哉f,羊舌鮒是貪官的“鼻祖”。
在中國數(shù)千年歷史上,貪官總是懲而不絕,而且胃口越來越大,手段越來越狠,數(shù)量越來越多。清代人貪官和坤,他被籍沒的家產(chǎn)折合白銀八億兩之巨,比清王朝十午的總收入還多,創(chuàng)下了貪污受賄的最高記錄。貪官們身居要職,肆天忌憚,利用手中的權(quán)力,瘋狂地聚斂錢財,貪污受賄,致使辱國、敗政、害民、壞業(yè),成為社會一大公害。
貪官的表現(xiàn)形式天外乎貪財、貪色、貪權(quán)、貪位、貪圖各種享樂。為了撈取錢財,滿足自己奢侈的生活,他們各種手段無所不用,主要有收受賄賂、侵盜霸占、貪污巧取、敲詐勒索、出賣官階、枉法賣獄、出賣機害、請托分利、壓價強購、和設(shè)官卒、私分公物等等,充方暴露出他們的貪婪本性和丑惡嘴臉。
貪有術(shù),然而有限。宋代宿州太守陳皤,因貪污被處極刑。臨刑前他索筆寫下《臨刑持》:“積玉堆金官義崇,禍來倏忽變成空。五年榮貴今何在,不異南柯一夢中。”他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一個教訓(xùn):貪贓、枉法得來的富貴,猶如南柯一夢,是不會長久的。
貪官不僅遭到歷代勞動人民的切齒痛恨,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的有識之十也不斷對此進行打擊,并建立了一套反貪贓的法律、機制和措施,但并沒有從根本上杜絕貪官的產(chǎn)生和貪污腐敗現(xiàn)象的泛濫。
古人云:“以鋼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衰;以人為鏡,可從明得失。”揭露批判中國歷代貪官的劣跡,可以警醒世人。為此,我們編寫了這本《中國歷代貪官傳》。翻閱史冊,貪官如蟻,流惡不盡,罄竹難書。在本書編寫中,我們比較系統(tǒng)地選擇了上自先秦,下至二十一世紀初中國歷史上每個朝代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貪官。我們在寫作上堅持揭露其貪婪的本性和惡劣的手段,進而揭示產(chǎn)主貪官的階級根源和社會根源,以示今人。材料運用上以確鑿的歷史事實為依據(jù),不杜撰,不妄言,在如實敘述的同時,注意可讀性,以飽滿的筆墨對貪官們殘民肆虐、巧取豪奪、營和舞弊、貪污受賄、聚斂錢財、窮奢極欲、荒淫糜爛等種種惡行,進行了無情的批判。深刻揭露他們對社會的種種危害,以引起人們的警惕。
由于學(xué)識有限,本書編寫中難免存在一些疏誤和缺點,我們熱誠歡迎廣大讀者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