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醫學發展,目前無痛胃鏡診治新技術,可以在無任何痛苦的情況下完成檢查。方法為:在胃鏡檢查室由麻醉師為患者靜脈注射一種新型短效麻醉藥物,使患者在短暫的睡眠狀態下安全地進行胃鏡檢查。此方法對患者沒有任何不適感和不良后遺癥,且使患者對整個檢查過程沒有恐懼性記憶,減少了患者因痛苦或心理暗示等發生不自覺燥動而引起的機械損傷,避免了因刺激植物神經,造成生命體征改變帶來的機體影響。既避免了檢查帶來的痛苦,又縮短了治療時間。
胃液分析檢查有哪些注意事項
(1)禁忌人群有些疾病患者不適宜做此項檢查,如食管狹窄、食管靜脈曲張、主動脈瘤、嚴重的高血壓、心血管病等,所以在決定做這項檢查前,病人應將自己的病史詳細地告聽醫生。
(2)檢查前禁忌此項檢查前2天,要停止使用影響胃液分泌的藥物,如雷尼替丁、硫糖鋁等。由于不同的飲食對胃液分泌的影響不同,所以檢查前24小時禁止食用高蛋白、高脂肪食物,也不要喝酒、檢查前12小時禁食水。
(3)精神放松由于情緒波動會影響胃酸的分泌,所以在做該項檢查前要放松自己,配合醫生操作,避免精神刺激。
胃病傳染嗎
人們通常把胃、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統稱為“胃病”。
以往人們把胃病的病因統統歸咎于進食刺激性食物、胃酸分泌過盛、局部血管病變、植物神經功能失調等等。近年來科學研究發現并證實:幽門螺桿菌可致潰瘍病和胃炎。胃病患者胃粘膜的幽門螺桿菌檢出率高達59%~77%。
實驗證明:人與人之間有傳播此種病菌的可能,患者牙筋中存在著大量的幽門螺桿菌,可以通過唾液或飛沫感染他人,尤其是共同進餐的一家人。故常見家庭成員中有多人同患“胃病。”人與人之間還可以通過糞一口途徑感染。此外,還可以通過消毒不徹底的內窺鏡,特別是胃鏡傳播。
因此,胃病似應列人消化道傳染病的范疇,“胃病不傳染”的傳統觀念應改變。
胃病切忌亂吃鎮痛藥
胃病,往往被人們看做是“小病”,當胃病發作時,有些患者就服用鎮痛藥來“應對”。調查顯示,服用鎮痛藥后40%的人會出現消化道不適癥狀,如惡心、嘔吐、消化不良等;20%~30%的人會引發胃炎、黏膜損傷;2%~4%的人患上胃潰瘍;有0.5%的人出現胃穿孔;有0.4%的人因此導致死亡。所以胃痛時服鎮痛藥,無疑在胃病的基礎上雪上加霜。專家建議,如果一定要用鎮痛藥,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根據個體差異情況,有針對性地選用,盡量避免對胃腸道造成傷害。
為何中老年人易患脾胃虛弱
有些中老年人常常出現厭食、飽悶、腹脹、腹痛、大便泄瀉或秘結等癥狀,時輕時重,沒有規律。但是通過鋇餐透視和胃鏡等現代醫療技術的檢查,卻沒有發現什么器質性的病變。這就是中醫所說的脾胃虛弱所引起的。
人到中年,體內的各個器官都逐漸地衰老,生理功能下降,消化系統也不例外。例如,牙齒松動、脫落、味覺減退;胃腸道平滑肌開始萎縮、彈性減低、蠕動變慢、食物在胃腸道中行進(消化)速度減慢,易于滯留;同時,胃腸道內的表面的枯膜逐漸變薄。消化腺也逐漸萎縮,消化液分泌減少,對食物的分解能力降低。由于這些生理的變化,就造成了中老年人的脾胃逐漸衰弱,消化功能下降,從而發生了上述的種種不適。加之有些中老年人,年輕時過于勞累,或飲食上未注意調理,日久損傷了脾胃,加重了脾胃的虛弱。所以中老年人易患脾胃虛弱。
胃腸疾病不可掉以輕心
所謂胃腸病,是許多病的統稱。它們有相似的癥狀,如上腹胃脘部不適、疼痛、飯后飽脹、噯氣、返酸,甚至惡心、嘔吐等等。臨床上常見的胃腸病有急、慢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息肉,胃結石,惡性腫瘤,還有胃粘膜脫垂癥、急性胃擴張、幽門梗阻等。此外,有些鄰近臟器的疾病也可引起胃痛的表現,如膽囊炎、膽石癥、慢性肝炎、肝硬化等。
據統計,目前全國胃病患者總人數近3億人,其中40%病情嚴重、長期受胃病折磨,有的面臨著癌變的威脅。據報道,我國每年死于胃癌的人數就達30萬人。因此,對于胃腸疾病切不可掉以輕心。
(1)胃腸病形成的原因現代人有胃腸虛弱現象的幾乎比比皆是,如食物吃太多會增加胃腸的負擔,或吃了太多的糖,產生了乳酸,破壞了酸與鹽基的平衡,有引起酸中毒的傾向。身體運動不足會引起血行不良,使胃腸肌肉松弛。胃腸病造成的損害有許多原因,有的在日常生活中累積了不滿的情緒,或是遇事煩躁、不安、憤怒、飲酒較多、暴飲暴食、每日用餐不定時定量的人等等都會引起腸胃病。
(2)胃腸病對健康的危害胃腸病人的食品倉庫,胃腸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一個人的身體健康。胃腸病若不能得到及時治療或治療方法不當,會轉變成慢性胃腸病。長期的慢性疾病是因有害菌分泌大量的毒素,會導致胃腸道內酸性物質增多而引起的腸胃粘膜糜爛、潰瘍,甚至穿孔,更可怕的是容易引起合并癥或癌變,嚴重地威脅著人的生命,應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切不可掉以輕心。有些患者患病后,采取吸煙、吃辣椒或冷飲等非科學手段強刺激試圖減緩胃痛等不適感覺,久而久之結果只能加重病情或促進病變。
(3)及時檢查正規治療胃腸專家建議,現代都市人除了要注意生活規律的調節外,如果已感覺不舒服或出現疾病的先兆,一定要盡早到正規的醫院檢查,接受正規治療。
目前檢查胃病的方法主要有胃鏡、電子胃鏡、超聲胃鏡和X 線鋇餐、顯影檢查等,這些檢查手段都會給患者帶來一定的痛苦和不便,產生如惡心、嘔吐、腹痛等癥狀,令許多患者寧愿飽受疾病折磨也不愿檢查,結果使許多原本可以早期發現的疾病得不到及時診治,造成嚴重后果。據胃腸專家介紹,C14尿素呼氣檢測儀可使胃病患者查病免除做胃鏡的不適。病人只須向專用的呼氣瓶中吹一口氣,20分鐘后便可測出是否患有幽門螺桿菌感染。這種檢測方法簡便、快速、準確性高,并且無創傷、無交叉感染,且收費不高。
(4)謹防胃腸病癌變胃腸專家介紹說,現代人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飲食沒規律,極易導致消化道疾病及消化道功能失調,中、老年是消化道疾病的高發年齡段,白領青年的消化道疾病的發生率也呈上升趨勢。有資料顯示,上海的白領階層各種慢性胃、腸疾病的發病率高達70%,這是一個令人擔憂的數字;而就診率卻只有13%左右,這更是一個令人不安的數字。一般人認為胃腸疾病是普通的疾病,而從醫學角度分析,該病若得不到正確及時的治療,輕者影響人的生活質量,部分有預警信號而忽視診治的患者可致癌變而危及生命,故廣大患者應重視對該病的治療,做到標本同治,謹防病變。
胃腸病專家特別提醒:每年定期體檢正常不一定就沒事,常規體檢不能代替專科系統檢查,當胃腸出現不適時一定要到胃腸專科檢查治療,同時為了預防幽門螺桿菌HP 傳染(HP 主要傳染途徑是口對口來傳播),胃病患者一定要自覺分餐。在日常生活中要合理膳食,營養均衡,規律生活,防患于未然;同時“病向淺中醫”,早發現、早檢查、早治療,才能將疾病消滅在萌芽之中。
胃癌早期信號及預防
胃癌早期信號,首先是胃部疼痛,病人經常感覺上腹不適、膨脹、有沉重感,服用一般胃藥有可能緩解;其次是食欲不振、消瘦、乏力,這常是胃癌的首發癥狀;第三是經常有惡心和嘔吐的現象出現;無胃病史的人一旦出現黑便應立即引起警惕,因為這也是胃癌早期的信號;此外,上腹深壓痛常是早期胃癌的唯一體征。
預防對策:避免進食刺激性的食物和進食過飽,節制飲酒,防止暴飲暴食;少吃腌、熏、烤、油煎食品;經常食用含維生素C 的新鮮蔬菜和水果;積極治療胃潰瘍及萎縮性胃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