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 第15章 常見胃腸病的藥物治療(2)
- 第14章 常見胃腸病的藥物治療(1)
- 第13章 胃腸病的飲食保健(3)
- 第12章 胃腸病的飲食保健(2)
- 第11章 胃腸病的飲食保健(1)
- 第10章 常見胃腸病及其防治(5)
第1章 胃腸病常識入門(1)
不良情緒會讓你患上胃腸病
日常生活中人們常有這樣的體會:當情緒低落、精神萎靡時,常常茶飯不思;而情緒高漲、心情愉快時,食欲倍增。事實上,胃腸功能的改變是人體情緒變化的“晴雨表”。那么,人的情緒變化又是如何影響胃腸功能的呢?動物試驗發現:當貓面對著咆哮的狗時,胃腸道運動就停止了,胃酸分泌也會發生變化。說明情緒變化對胃腸功能的影響非常大。長期如此,胃腸道就會發生很多疾病。臨床工作中常常發現,某些突發事件、家庭和工作單位人際關系的緊張、工作壓力增加等導致的疲勞、焦慮和心情抑郁,可使潰瘍病發生率明顯升高。在前蘇聯衛國戰爭時期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時,潰瘍病的發生率明顯增加就是很好的例子。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發病也常常與情緒變化有關。神經性嘔吐也說明情緒變化可影響胃腸功能。很多少女為了追求身體苗條,而盲目節食,最終導致厭食、進食后嘔吐、便秘、體重減輕,甚至閉經。進一步的胃腸動力學檢查發現,胃內食物向腸道排出也明顯減少,甚至腸道的食物反流到胃內。當然其他精神刺激也可導致神經性嘔吐。值得指出的是,某些非科學性誤導和醫務人員的不當解釋也常常可加重或誘導胃腸疾病。如對某些所謂的癌前病變的錯誤解釋和過分夸張,常常使許多患者感到恐懼,終日惶惶不安,多方奔走求醫,甚至不聽其他醫務人員的正確合理的解釋,而導致其胃腸道疾病的癥狀加重,甚至無藥可治。
不良飲食習慣會讓你患上胃腸病
人體生命活動的維持靠飲食攝取營養,若飲食失宜、過饑過飽、暴飲暴食、食用不潔食物或腐敗變質有毒之品或恣食生冷瓜果、過食肥甘厚膩之品、酗酒、長期服用粗糙干硬食物或食腌制發霉之品,或吃過燙、過咸、過辣、過猛等不良飲食嗜好,均可導致胃腸道疾病的發生。具體包括以下幾方面:
(1)若飲食中過多攝取高脂肪(主要是動物脂肪),脂肪成分可促進肝臟中膽固醇和膽酸的合成,使這些甾體類進入腸道的含量增加,經結腸內細菌作用轉變為有致癌作用的膽酸和膽固醇的代謝產物。飲食中缺乏纖維素,使糞便從腸道排空減慢,腸內致癌物增多,飲食中缺乏維生素也可誘發大腸癌。
(2)酗酒可引起部分胰管阻塞,使胰腺流出不暢或引起奧狄括約肌痙攣、乳頭水腫造成阻塞,而暴飲暴食亦可引起胰液大量分泌,而排出障礙也可誘發胰腺炎。
(3)暴飲暴食或長期進食不規則,食用辛辣、粗硬食物及酗酒、飲用咖啡、濃茶、可口可樂等飲料,不僅損傷胃、十二指腸粘膜,而且能增加胃酸的分泌,導致潰瘍的發生。
(4)煙熏、油炸、霉變的食物,以及不良的飲食習慣,如吃過燙、過硬、過咸、過辣、過快、過猛等,均可引發胃癌。
(5)長期進食含亞硝酸類食物,能誘發食管癌。經過對高發區的調查表明,環境中檢測出7種揮發性亞硝胺。被污染的食品中,以亞硝酸鹽和硝酸鹽含量更高。
遺傳因素會致胃腸病
多數人認為遺傳因素在胃癌中的作用比較肯定,因為胃癌有明顯的家族聚集性,一般認為胃癌病人親屬中胃癌的發病率比對照組高4倍。有很多佐證表明潰瘍性結腸炎與遺傳因素有關。如發病率的種族差異,病人的直系血緣親屬和雙胞胎中的單合子者容易患病。據統計大約有10%的大腸癌病人有遺傳因素。我國曾報道了一個家族祖孫3代中有7人患大腸癌,發病年齡較一般患者年輕,部位都發生在曲端結腸,并有“多發癌”存在,將這個現象稱為“癌癥家族綜合征”。慢性胃炎也有明顯的遺傳傾向,例如父母患有慢性胃炎,其親生子女也容易患病,危險性為正常人的20倍。
慢性胃炎的發病有明顯的家族聚集現象,一家人常有幾個人同時患有慢性胃炎。胃體胃炎即A 型胃炎的遺傳性更強些。一些潰瘍病患者有明顯的家族史。潰瘍病病人的父母和子女中潰瘍病的發病率相當于一般人群的3~5倍。現已普遍認為O 型血的人十二指腸潰瘍的發病率比其他血型者高35%左右。
環境因素會影響你的胃腸
環境因素對胃腸病影響也很大。大腸癌有明顯的地理分布差異,如大腸癌的高發病國家,如美、英、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而哥倫比亞、斯里蘭卡、泰國等國家則發病率低。如果發病率低的國家居民移居到發病率高的國家后,在第一代大腸癌的發病率就有上升趨勢,到第二代就基本與當地人相一致,而“入鄉隨俗”了。這說明了大腸癌的發病隨環境的變化而變化。胃癌在不同地區的發病率存在著明顯差異。一般認為與環境因素關系最大。如日本是胃癌高發國家,美國則是胃癌發病率很低。在美國的第二、三代日本移民,由于生活環境的改變,胃癌的發病率也逐漸下降。在我國胃癌的發病率,各省區之間的差別也相當懸殊,病死率高的青海(40.62/10萬)與病死率低的廣西(5.16/10萬)之間,相差7.9倍。土壤中鋅與銅含量的比例、硒與鎳含量的升高、鈣與硫酸根比值的降低均與胃癌發生有關。
藥物因素會致胃腸病
某些藥物對胃腸病也有影響,如阿司匹林、消炎痛、保泰松等非甾體消炎藥物可引起胃粘膜糜爛,糜爛后可留有慢性胃炎。一些瀉藥或通過灌腸來維持排便的“通暢”,可能會起到暫時的效果,長時間使用可能會造成胃腸功能紊亂。保泰松、利血平、消炎痛、水楊酸類和糖皮質激素等藥物,可損傷胃粘膜,降低粘膜的抵抗力,刺激胃酸的過度分泌,引起潰瘍病的發生。
免疫因素會致胃腸病
免疫系統在正常情況下起著保護機體免受外來有害物質損傷的作用。當外源性或內源性因素損傷了胃粘膜,使胃壁細胞抗原釋出,刺激免疫細胞引起免疫反應,造成胃粘膜慢性炎癥。繼而通過體液免疫,產生壁細胞抗體,壁細胞抗原和抗體形成免疫復合物在補體參與下攻擊自身的腸上皮細胞以及腸壁細胞,發生自身免疫。腸內致病抗原如病毒、細菌、飲食成分(牛乳蛋白)等可激發免疫反應,產生細胞介導性和體液介導性免疫反應,造成炎癥和組織損傷。
生物因素會致胃腸病
細菌、病毒等微生物、腸道寄生蟲等都是腸胃病發病的主要原因。俗話說:“病從口入。”胃腸道每天都有大量食物、水等通過,難免會被一些細菌或其病原體污染,常見的有沙門菌屬副溶血弧菌(嗜鹽菌)、幽門螺桿菌、大腸桿菌,以及某些流感病毒和腸道病毒等。
不良生活習慣會致胃腸病
生活不規律,如作息時間無常、過度安逸或勞累等;或有不良嗜好,如吸煙、酗酒及過量飲濃茶、咖啡等。
其他因素會致胃腸病
很多全身性疾病可以誘發或者加重胃腸病。如甲亢、糖尿病、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和干燥綜合征患者,常可合并慢性萎縮性胃炎;營養不良、心力衰竭、肝病合并門脈高壓患者,也會由于胃腸道黏膜淤血、水腫,引發胃腸病。
總之,引發胃腸病的因素有很多種,而某種胃腸病的發生不僅僅是其中某一種因素的作用結果,而往往是多種因素共同導致的,所以在防治胃腸病時,也應該充分考慮這些因素,進行綜合防治。
胃腸病的檢查有哪些方法
檢查胃病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以下幾種:
(1)胃鏡檢查纖維胃鏡檢查是目前對胃病最有診斷價值和最常用的方法。它具有視野廣、檢查安全、圖像直觀,診斷準確、及時,資料可靠,治療方便等特點,可用于診斷胃潰瘍、胃炎及十二指腸和食道的疾病。檢查時,醫生直接將鏡身從患者口腔送入,經食道到達胃腔內。這樣就能直接觀察到胃內粘膜的情況,清楚地看到有無潰瘍,有無出血,鑒別良惡性潰瘍,辨別是胃息肉還是胃癌等等。胃鏡檢查時,還能采取活組織進行病理檢查(又叫胃粘膜活檢),便于明確診斷,大大提高了早期胃癌的檢出率。胃鏡不僅用于診斷,還可用于治療,如發現胃出血時,可用微波或激光止血,也可對出血的部位直接噴灑孟氏液或凝血酶止血,使病人免受開刀之苦。另外,胃鏡還具有送水、吸水、送氣、抽氣等功能。
(2)X 線鋇餐檢查X 線鋇餐檢查又叫X 線鋇餐造影,指的是,患者口服硫酸鋇充盈劑,X 線透視時它可將胃的輪廓清楚地顯示出來。X 線鋇餐檢查能夠診斷胃、十二指腸潰瘍、胃穿孔、胃出血及幽門梗阻等多種疾病。此外,近十多年來,消化道X 線鋇餐雙重造影有了很大的進展。
(3)胃液分析胃液分析是一種診斷胃病最古老而又最常用方法。它是指抽取胃液進行有關指標(如胃酸)的測定和檢查,從而判斷胃液是否正常。其主要包括三項內容,即一般性狀檢查,化學檢查和顯微鏡檢查。胃液分析不但能反映一個人胃酸分泌是否正常,而且對胃潰瘍、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甚至對胃癌的診斷都有一定的意義。
(4)超聲波檢查超聲波檢查即B 超檢查,是利用超聲波的原理來進行疾病診斷的一種方法,由于超聲波在通過不同的組織時能反射出不同波長的回波,根據反射回波的形態進行分析,就可以推斷某種組織的異常變化。超聲波檢查無痛苦、無創傷、安全,并可多次重復使用,是一種對各類人群(包括孕婦與兒童)均適用的檢查手段。
在胃腸病中,超聲波檢查一般用于肝、膽、胰腺等器官的診斷,如肝膿腫、肝囊腫、肝癌、膽結石、膽囊炎、胰腺炎和胰腺癌等;也可以觀察腹脹病人腹中是否有腹水;腸道狹窄者是否有腹腔腫瘤的壓迫等;但對胃腸道這類管道樣器官的病變診斷價值不大。現在有的醫院采用實時超聲波法來檢查胃,只能了解胃的排空情況,并不能觀察胃黏膜的變化。
(5)胃電圖檢查胃的運動可以通過胃電圖來體現。胃運動的基礎是胃平滑肌的生物電活動,被記錄下來的圖形就是胃電圖。當胃電節律異常時,會相應地出現胃的運動異常,如胃動過速或過緩或運動紊亂。通過胃電圖的檢查觀察胃電節律的變化,可在一定程度上間接了解胃的運動情況。要注意的是,胃電圖反映的只是胃的肌電節律,而且目前還沒有研究可證明,胃電圖能判斷這種肌電節律是由于何種疾病產生的,因此,單純用胃電圖來確診胃炎、胃潰瘍等病癥還為時過早。胃電圖檢查沒有禁忌證,無損傷、無痛苦,可重復檢查,價格較為低廉,在我國的基層醫院已廣泛開展。
(6)其他化驗檢查血常規檢查也是最常用的檢查之一,它主要用于檢查各種胃病引起的貧血。大便常規與大便隱血試驗是用于診斷胃出血時常用的檢查方法。大便隱血試驗呈陽性,則可提示胃出血。
做胃鏡檢查的注意事項
(1)適應人群凡有上腹部不適懷疑胃病,經過各種檢查不能確診者;X 線鋇餐透視發現潰瘍、腫物及其他病變不能明確性質者;急性胃出血及慢性原因不明的失血;各種胃病的隨診如胃炎、術后胃、異物取出等。
(2)禁忌人群急性咽炎、腐蝕性食管炎及胃炎;重癥心臟病及肺病;精神病和不合作病人。
(3)并發癥胃鏡檢查比較安全,但也有一定的并發癥,嚴重并發癥的發生率約為0.2%,主要包括吸入性肺炎、穿孔、出血、心律不齊等。
(4)檢查前注意事項胃鏡檢查一般為上午進行,病人需空腹6小時以上,有胃潴留的病人需禁食補液1~3天或充分吸出胃內容物后方可檢查;老年人尤其是有冠心病、高血壓病、中風病史者常規測血壓、作心電圖等檢查,需病情穩定后再行檢查。術前15~30分鐘咽喉部局部噴灑或口服麻醉藥,以減輕術中的痛苦;術中病人應用口做腹式深呼吸,以減輕惡心嘔吐等癥狀。
(5)檢查后注意事項胃鏡檢查完畢,可用清水漱口,但不可咽下,防止局部麻醉后誤吸入氣管中,約1小時后試飲清水無嗆咳癥狀,方可飲食,飲食應以清淡無刺激為主。如術后有腹痛加重等癥狀,應立即來院就診,以排除可能引起的并發癥。
胃鏡檢查安全嗎
胃鏡檢查是否安全是人們十分關心的問題。常有人問到,管長達一米多的鏡子插到胃內會不會引起胃穿孔?其實,胃鏡檢查非常安全,一方面醫生是在視野下循腔檢查,不是盲目插進,另一方面纖維胃鏡管柔軟性好,胃壁舒張性好,所以幾乎沒有對胃本身造成危害。胃粘膜活檢也非常安全。因為設計的活檢鉗比較小,只能取到一小塊胃粘膜,而對胃壁本身無損傷及影響。如某空軍總醫院已行胃鏡檢查近3萬人次,尚未發生任何危險及意外情況。國內纖維胃鏡檢查也數以百萬計,極少出現危險情況。
胃鏡檢查痛苦嗎
近年來,胃腸病專家們經常聽到不少患者因為聽說“胃鏡檢查很痛苦”而害怕檢查,對這項診斷胃部疾病準確性較高的檢查望而卻步,以致錯過了治療疾病的最佳時機,尤其是胃癌的早期發現。并且,事實上很多傳說胃鏡很痛苦的人并未親身體驗過。
其實胃鏡是一根軟管,在內鏡直視下進入胃部,無疼痛感。若碰觸到咽喉部位,身體則發生嘔吐反射,這就是通常被認為胃鏡檢查最不舒服的情況。克服這種情況的辦法很簡單,在胃鏡檢查之前在咽部噴上麻藥,可使整個咽部神經暫時麻木遲鈍,減少嘔吐反射,另外也可通過深呼吸來緩解。
但是嘔吐反射以個體差異而定,年輕人及高度緊張的病人比較容易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