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高血壓常識入門(2)
- 高血壓科學保健指南
- 秋實編著
- 4952字
- 2016-01-12 15:40:05
(二)妊高征對母嬰的影響該病病因雖不明確,但其基本病理生理變化為全身小動脈痙攣,特別是全身直徑小于200μm 的小動脈更易發生痙攣,如眼底及甲床等小動脈。由于小動脈痙攣,血管壁緊張,周圍阻力增大,表現出血壓上升,另外由于妊高征患者對有升壓作用的激素如血管緊張素的敏感性增高,而進一步加劇血壓升高。血管痙攣易導致管壁本身的損害,以致血循環中的血小板、纖維蛋白等物質通過損傷的血管內皮層而沉著于其下,血管內皮素升高進一步使管腔狹窄,影響血運。血管痙攣愈嚴重,周圍循環阻力愈大,血壓愈高愈嚴重。小血管痙攣,內皮細胞損傷,通透性增加,體液滲漏,醛固酮升高又使組織中過度水鈉的潴留而水腫。
全身各重要臟器因血管痙攣,組織均會發生缺血和缺氧,而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如腎小球毛細血管痙攣,使血流量減少,腎臟缺血、缺氧,血管壁通透性增高,此時使不能從腎小球濾過的血漿蛋白得以濾過,因而出現尿蛋白,嚴重時出現腎衰。
視網膜小動脈痙攣后視網膜水腫,可引起視力模糊,甚至視網膜出血,及剝離等。
腦部小動脈痙攣,則引起缺血、缺氧致腦水腫和腦溢血而出現頭暈、頭痛、嘔吐,嚴重時抽搐、昏迷。心臟冠狀小動脈痙攣使心肌缺血、缺氧,加之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心臟后負荷亦增加而導致心衰發生。妊高征時子宮肌層及脫膜血管痙攣致胎盤絨毛缺血受累,影響對胎兒的血液供應,臨床上表現為胎盤功能低下,胎兒宮內發育遲緩甚至胎死宮內。從臨床上看,絕大多數妊高征患者,由于發現及時,治療合理,僅出現小動脈痙攣,對重要器官僅有輕度功能影響,母嬰均平安。
(三)妊娠高血壓的診斷根據孕婦的癥狀與體征的嚴重程度,臨床可分以下幾類:
1.輕度妊高征
這類孕婦主要臨床表現為血壓輕度升高,可伴微量蛋白尿和/或水腫。
高血壓:孕婦在懷孕前或妊娠20周前,血壓不高,而至妊娠20周后血壓開始升高,達到或超過18.7/12.0kPa(140/90mmHg),或收縮壓超過原基礎血壓3.3kPa(25mmHg),舒張壓超過基礎血壓2.0kPa(15mmHg),至少兩次并間隔6小時以上測得血壓值達上述標準,才能定為高血壓。
蛋白尿:蛋白尿的再現常略遲于血壓升高,量微少,開始時可無。
水腫:水腫原因較多,妊高征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水腫。
2.中度妊高征
這類孕婦血壓在140/90mmHg ~160/110mmHg 之間,尿蛋白(+),24小時尿蛋白定量大于0.5g,無自覺癥狀,可有水腫。
3.重度妊高征
這類孕婦血壓>;;160/110mmHg,24小時尿蛋白定量>;;5g,可有不同程度水腫,并一系列自覺癥狀出現。此階段根據有無癥狀出現分為先兆子癇及子癇。
(1)先兆子癇:妊高征患者出現頭痛、眼花、惡心、肝區疼痛及嘔吐等癥狀。
(2)子癇:患者在先兆子癇基礎上有抽搐及昏迷。
臨床上常見為眼球固定、瞳孔散大,頭扭向一側,牙關緊閉。繼而口角及面部肌肉抽動,四肢強直,雙手緊握,雙臂伸長,迅速發展強烈抽搐。抽搐時呼吸暫停,面色青紫,約1分鐘左右抽搐幅度減弱,全身肌肉漸松弛,孕婦以深長的鼾音做深吸氣而恢復呼吸。如果抽搐頻繁而持續時間長,即可出現昏迷。此時可有肺水腫,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腎功能不全,腦血管意外,吸入性肺炎,胎盤早剝,胎兒窘迫,胎死宮內等嚴重并發癥。在抽搐過程中易發生種種創傷,如唇舌咬傷、摔傷甚至骨折等。子癇多發生于妊娠晚期或臨產前,稱產前子癇;少數發生于分娩過程中,稱產時子癇;個別發生產后24小時內,甚至更晚稱產后子癇。
妊高征患者,特別是重度妊高征者,往往全身重要器官受累,可發生腎功能障礙、心衰、肺水腫、腦水腫、腦血管意外,胎盤早剝,HELLP(即妊高征伴溶血、轉氨酶升高、血小板下降),慢性彌漫性血管內凝血,產后出血。胎兒可發生宮內發育遲緩、胎兒窘迫、早產、死胎及死產;新生兒可有窒息、死亡;所以妊高征患者圍產兒死亡率及孕婦死亡率均較高。
在輔助診斷方面,眼底檢查是重要的,視網膜小動脈可反映腦及體內主要器官小動脈的狀態,因此眼底改變是反映妊高征嚴重程度的一項重要指標,對評估病情程度和決定治療均有重要意義。
眼底主要改變為視網膜小動脈痙攣,動靜脈管徑之比,可由正常的2:3變為1:2,甚至1:4。嚴重時可出現視網膜水腫、滲血、出血,甚至視網膜剝離,上述情況產后多能恢復。
(四)妊娠高血壓的診斷治療
1.病史
詳細詢問患者孕前和妊娠20周前有無高血壓、蛋白尿、水腫及抽搐等征象,既往病史中有無原發性高血壓、慢性腎炎、糖尿病等,有無家族史,對孕期未做詳細產前檢查,既往史不清楚的患者應與妊娠合并高血壓,慢性腎炎等鑒別。
2.鑒別診斷
(1)妊娠合并高血壓病:孕婦年齡偏大,懷孕前有高血壓病史。本次妊娠在20周以前檢查血壓已超過了18.66/12.0kPa(140/90mmHg),妊娠后血壓則高達26.67/16.0kPa(200/120mmHg)而無自覺癥狀,無水腫和蛋白尿。眼底檢查有視網膜小動脈硬化;產后血壓持續升高。
(2)妊娠合并慢性腎炎:多發生在年輕初孕婦,過去有急性腎炎史或確診為慢性腎炎者。妊娠20周以前即出現高血壓,同時有浮腫及蛋白尿。尿檢查,尿比重低,尿蛋白,有管型、紅細胞及白細胞。血液檢查有貧血、低蛋白血癥、尿素氮及肌酐升高,眼底檢查有視網膜出血或蛋白尿性視網膜炎,產后病情不恢復甚至加重。
(五)妊娠高血壓的治療根據妊高征患者病情程度進行治療,治療原則:解痙鎮靜、降壓,合理擴容、利尿、適時終止妊娠。
1.輕度妊高征
一般在門診治療,增加產前檢查次數,密切注意病情變化,以防發展為重癥。
(1)充分休息保證充足的睡眠,采取左側臥位,既糾正了妊娠期右旋的子宮,又能減輕下腔靜脈受壓,增加回心血流,改善腎臟及胎盤血流灌注。
(2)飲食保證攝入足夠的蛋白質、蔬菜、水果、避免進食過多食鹽,但不必嚴格限制食鹽。補足鐵和鈣劑。
(3)為保證患者休息與睡眠,可給小劑量鎮靜劑,如苯巴比妥30~60mg,每日3次,或硝苯地平2.5mg,每日3次。
輕癥患者經上述處理若病情有發展應及時收入院治療。
2.中、重度妊高征
一旦診斷應住院治療,積極處理,防止子癇及母兒并發癥的發生。首先,繼續堅持輕度妊高征患者的治療措施。
(1)解痙藥物。首選硫酸鎂,該藥能抑制運動神經末梢對乙酰膽堿的釋放,阻斷神經和肌肉的傳導,從而使骨骼松弛,能較好預防和治療子癇;另外,鎂離子可使血管內皮合成前列環素增多,血管擴張,血壓下降;同時對子宮內血管平滑肌有直接解痙作用而增加子宮血流量。
用藥方法:硫酸鎂可采用肌內注射和靜脈給藥兩種方法,前者給藥后雖能在血中持續較長時間,但血鎂離子濃度不穩定,且注射局部疼痛,后者能迅速升高血中鎂離子濃度,但停藥后也很快恢復至用藥前水平。這要根據患者情況,采用兩者聯合給藥方法會更好。硫酸鎂靜點,一般選用25%硫酸鎂20mL,加入5%葡萄糖250mL,以每小時1.5~2g 的速度靜滴,根據病情程度每日用2~3次。清晨靜滴硫酸鎂之前及睡前可分別給予50%硫酸鎂7mL 肌肉注射,以維持血液中鎂離子濃度。
先兆子癇或子癇,首次負荷量用25%硫酸鎂10mL 溶于25%葡萄糖10mL 中緩慢靜推,再以靜滴硫酸鎂維持。
部分患者用藥后出現發熱、煩躁、出汗、口干、惡心、無力等反應。
注意事項:過量硫酸鎂可致呼吸、心跳抑制,甚至死亡。硫酸鎂應用過量首先是膝腱反射消失,隨血鎂濃度增加,呼吸心跳才受影響,所以在使用硫酸鎂時注意以下事項可避免發生鎂中毒現象。
①每次用藥前必須查膝腱反射,膝反射必須存在;
②呼吸每分鐘不少于16次;
③鎂離子經腎臟排出,尿少時鎂離子易蓄積。故尿量每小時不少于25mL,24小時不少于600mL ;
④治療時須備鈣劑,當出現鎂中毒時,立即靜脈推注10%葡萄糖酸鈣10mL。
(2)鎮靜藥物。
①硝苯地平:口服劑量每次5mg,每日3次。
②冬眠合劑:異丙嗪50mg、度冷丁100mg,加入10%葡萄糖500mL 內靜脈點滴,緊急情況下,1/3量溶于25%葡萄糖20mL 緩慢靜脈推注(不少于5分鐘),余2/3量溶于葡萄糖液中靜滴。但鎮靜劑可通過胎盤對胎兒有抑制作用,故在接近分娩時應限制使用。
(3)降壓藥物。降壓藥物雖可使血壓下降,但亦同時降低重要臟器的血流量,特別是子宮胎盤的血流量減少對胎兒有一定危害,因此只有血壓過高時如舒張壓>;;14.7kPa 影響心搏出量、腎血流量及子宮胎盤灌注量為宜。
①肼苯達嗪:擴血管藥物,口服每次25~50mg,每日3~4次,副作用有心悸、潮熱等。
②柳氨芐心定:α和p 受體阻滯劑,口服每次100mg,每日3次,但該藥能透過胎盤引起盤心加快。
③硝苯地平:鈣拮抗劑,口服每次5~10mg,每日3次,但與硫酸鎂同時用時需注意血壓驟降。
④甲基多巴:口服每次250~500mg,每日3次,或者250~500mg 加入10%葡萄糖液中靜脈點滴,每日1次。
以上藥物在孕期使用比較安全。
此外還有兩種藥物:
①酚妥拉明:腎上腺素能阻滯劑,擴張小動脈、靜脈使舒張壓下降,副作用有體位性眩暈、畏光。一般將酚妥拉明10~20mg 溶于5%葡萄糖100~200mL 中靜脈點滴,監測血壓,調整藥物用量,使舒張壓維持在12.0~13.33kPa(90~100mmHg)。
②硝普鈉:緊急情況下應用的降壓藥,作用血管平滑肌,抑制鈣向細胞轉運,使血管壁松弛,主要擴張小動脈。靜脈用藥,起效快,2分鐘后發揮作用,停藥5分鐘后作用消失。由于該藥代謝產物(氰化物)能透過胎盤達胎兒體內,對胎兒具有毒性。因此,不宜長期應用。一般限于分娩期或產后血壓過高,應用其他降壓藥效果不佳時,可考慮使用。用法為60mg 加于10%葡萄糖1000mL 內,緩慢滴注,用藥期間監測血壓及心率。
(4)擴容藥物。適用于妊高征伴血容量少或血液濃縮時,為改善組織灌流,疏通微循環及改善臟器缺氧時應用。如紅細胞壓積>;;35%,全血黏度比值>;;3.6~3.7,血漿黏稠度>;;1.6~1.7,尿密度>;;1.02,尿量每小時少于30mL,中心靜脈壓<;;0.68kPa(5.1mmHg),應選擇擴容治療。在心衰、肺水腫、腦水腫及腎功能衰竭時禁止使用。常用擴容藥物:低分子右旋糖酐;全血(適于貧血者);低血漿蛋白者應補充血漿蛋白或白蛋白。在擴容后,尿量仍少者,應考慮腎功能衰竭,應控制輸液量,給予利尿劑治療。
(5)利尿藥物。近年來認為,不恰當的利尿劑應用可加重血液濃縮和電解質紊亂,不能緩解病情,有時甚至使病情加重。因此,降壓利尿劑僅限于全身水腫且紅細胞壓積<;;35%、心力衰竭、膈水腫、腦水腫及腎衰患者。
①氨苯蝶啶:口服每次50mg,每日3次。
②速尿:利尿作用快且強,在心衰時與強心藥合并應用,對妊高征引起的腦水腫與肺水腫效果良好。常用劑量20~40mg 靜推,必要時重復給藥,但應監測電解質情況,以免電解質發生紊亂。
③妊高征雖控制滿意,也應在妊娠39~40周終止妊娠。終止妊娠的方式以病情和宮頸條件而定:
(1)引產及陰道分娩。宮頸條件成熟,可人工破膜加催產素點滴引產。產程中嚴密監測產婦與胎兒情況,第一產程保持安靜,適當應用鎮靜劑,盡量縮短第二產程,防止產后出血。
(2)剖宮產。病情嚴重不能耐受產程者、子癇抽搐頻繁或昏迷、藥物難以控制、血壓及尿蛋白等變化。產后尤其24小時內繼續應用鎮靜劑及硫酸鎂以防發生產后子癇;產后嚴密監測血壓及尿蛋白等變化。
3.子癇
子癇為重度妊高征之嚴重者,一旦發生抽搐,則母嬰的危險性明顯增高,故尤需注意。
(1)控制抽搐,首選硫酸鎂靜脈推注及滴注,同時加用嗎啡0.1mg 皮下注射或安定10mg 靜推,血壓高時靜脈給降壓藥。
(2)防止受傷,采取專人護理,床邊置欄板,以防跌落。如有假牙應取出,并以紗布纏的壓舌板置于上下牙齒之間,以防咬傷舌頭。
(3)減少刺激以免誘發抽搐,盡量保持安靜。
(4)嚴密監測母兒情況,并留置尿管,記出入量。
(5)抽搐控制后,應終止妊娠。
(六)妊高征的預防由于妊高征病因不明,尚不能做到預防其發生,但若能做好以下預防措施,對預防妊高征有重要作用。
(1)建立健全各級婦幼保健網,加強圍產保健,按時產前檢查,及時給予孕期指導。及早發現異常,及時給予治療,從而減少妊高征的發生和阻止其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