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唐詩篇(11)
- 唐宋詩精品鑒賞(中華古文化經典叢書)
- 盛慶斌編著
- 4811字
- 2016-02-23 14:22:24
【鑒賞】全詩的情感起于一個“悲”字:時光流逝,有如江河入海,一去不復還;人生苦短,朝暮間,青絲變白雪。生命的渺小,人生的短促,這似乎無法挽回的悲劇讓人心生嘆息而感傷。但李白畢竟是豪放之人,緊接著便逆轉為“樂”:人生得意就沒有什么遺憾的了,理當縱情歡樂,切莫讓金杯空對皎潔的明月。因為能夠解憂的只有這金樽里的美酒。這就是李白式的悲哀:極憤慨而又極豪放。表面是在感嘆人生易老,實則在感嘆懷才不遇。詩人理想的破滅是黑暗的社會造成的。他無力改變,只能把沖天的激憤化做豪放的行樂之舉。用以發泄內心的不滿,排遣憂愁。消極的外衣下裹著的是一顆渴望積極入世的心,然而這顆心懷才不遇。所以詩人由悲憤轉狂放高歌。“天生我材必有用”,是懷才不遇之后對自我價值的肯定。置酒會友,乃人生一大快事,又恰值“懷才不遇”之際,于是詩人借題發揮,吐盡胸中的不平之氣。他放聲高歌:既然人生的富貴不能長久,那就姑且及時盡情享樂,但愿永遠沉醉不要再清醒。自古以來,那些圣賢之士無不感到孤獨寂寞,惟有寄情美酒的人才能留下美名。陳王曹植曾在平樂觀大擺酒宴,即使一斗酒價值十千也恣意暢飲。唱到興頭上的時候,他要牽來名貴的五花馬,取出價錢昂貴的千金裘,統統用來換取美酒。與友人共同來消融這無窮無盡的萬古長愁!
行路難[1]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值萬錢[2]。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3]。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4]。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5]。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6]?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7]。
【注釋】[1]行路難:樂府舊題。《古題要解》:“《行路難》,備言世路艱難及離別傷悲之意。多以‘君不見’為首。”[2]清酒:清醇的美酒。斗十千:一斗酒值錢十千。斗:古代量酒的容器。珍羞:珍美的菜肴。[3]箸:音zhù,筷子。顧:望。[4]太行:即太行山。《河南志》:“太行山在懷慶府城北。其山西自濟源東北接河內,由武輝縣、林縣至磁州界,綿亙數十里,其間峰谷巖洞,景物萬狀。雖各因地立名,其實太行一山也,為中州巨鎮。”
[5]垂釣碧溪:用呂尚遇文王典。傳說呂尚未遇周文王時,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釣魚。夢曰:王琦注《宋書》:“伊摯將應湯命,夢乘船過日月之傍。”[6]安:哪里。[7]長風破浪:《晉書》:“宗愨少時,叔父炳問其志。愨曰:‘愿乘長風破萬里浪。’”濟:渡。
【鑒賞】詩的前四句描述了這樣一番情景:詩人面對斟滿美酒的金樽和擺滿珍美佳肴的玉盤卻放下杯子,停下筷子,不能下咽。繼而拔出寶劍,舉目四顧,心中一片茫然。然后,詩人用“冰塞川”、“雪滿山”來象征自己仕途受阻的艱難處境。展現了自己內心的痛苦:想渡過黃河,卻被堅冰阻塞了;想登上太行山,卻被滿山的白雪阻攔,不得而過。這兩句也解釋了前面“心茫然”的原因,點明了題目中世路多艱辛的本意。但是,詩人并沒有甘于消沉,詩人引用姜太公、伊尹的故事正是表明自己對前途仍然抱有希望,并未完全對朝廷喪失信心,尚存著幻想。然而,已往的經歷和眼前的處境又使他陷入了迷惘之中。只能再三慨嘆行路的艱難:岔路這么多,今后不知將如何走。“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這節奏短促的感嘆真實地展現了詩人的苦悶與彷徨的感情。詩的最后兩句,又再一次掙脫精神的羈絆,在苦悶和彷徨中振作起來。詩人借用南朝宗愨的話來形容自己依舊志向遠大,對未來充滿了信心,堅信一定會有時來運轉、施展抱負的那一天。到那時,他要掛起高帆渡過茫茫大海,去干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
關山月[1]
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2]。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3]。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4]。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5]。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6]。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7]。
【注釋】[1]關山月:樂府《橫吹曲》調名。《樂府解題》:“《關山月》,傷別離也。”[2]天山:甘肅祁連山。距長安八千余里。因漢時匈奴稱“天”為“祁連”,所以祁連山也叫做天山。[3]玉門關:古代通西域要道,故址在敦煌西邊,距長安三千六百里。[4]下:出兵。白登道:指漢高祖與匈奴交戰,在白登山被困事。《漢書·匈奴傳》:“冒頓圍高帝于白登七日。”胡:這里指吐蕃。[5]由來:從來。[6]戍客:駐守邊塞的士兵。[7]高樓:指高樓中的思婦。未應閑:該是不會停止的。
【鑒賞】這首詩描繪了古代邊防將士的困苦處境,譴責了戰爭帶給人民的苦難,表現了反對戰爭的主題。
詩的開頭四句描寫包括關、山、月三種景色在內的遼闊的邊塞景象:皎潔的月亮在祁連山上緩緩升起,輕輕漂浮在迷茫的云海里。長風掀起的塵沙席卷了幾萬里,玉門關早已被層層風沙所封閉……詩人以這樣一幅蒼茫的萬里邊塞圖,引發出征人懷鄉的情緒。中間四句,具體寫邊塞戰爭的景象和戰爭的殘酷:白登道漢軍旌旗林立,青海灣卻是胡人之地。巧妙地點出了自古以來這里就是胡漢爭奪之地,從而引出了“古來征戰幾人回”的沉痛嘆息。自然的過渡到后面的描寫:守衛邊陲的征夫面對血雨腥風的現實情況,哪個不是愁眉苦臉思歸故里呢?詩人又推想到了,今夜高樓上思夫的妻子們,應該也是在窗前徹夜難眠,嘆息不已吧。
長干行[1]
李白
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2]。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3]。同居長千里,兩小無嫌猜。
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十五始展眉,愿同塵與灰[4]。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5]。十六君遠行,瞿塘滟灝堆[6]。五月不可觸,猿聲天上哀。門前舊行跡,一一生綠苔。苔深不可掃,落葉秋風早。八月蝴蝶黃,雙飛西園草[7]。感此傷妾心,坐愁紅顏老[8]。早晚下三巴,預將書報家[9]。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10]。
【注釋】[1]長干:地名。左思《吳都賦》劉淵林注曰:“建業(今南京)之南有山,其間平地,吏民雜居,故號為干,中有大長干、小長干。”“大長干”在越城東,“小長干”在越城西。[2]劇:游戲。[3]竹馬:以竹竿當馬騎。床:庭院中的井床,即打水的轆轤架。[4]始展眉:意謂情感在眉宇間顯露出來。[5]抱柱信:《莊子·盜跖》記尾生等候相約女子不來,堅守信約,抱橋柱被水淹死。望夫臺:蘇轍《榮城知》:“望夫臺,在忠州南數十里。”[6]滟滪堆(YànyùDuī):瞿塘峽口的一塊巨大礁石。瞿塘峽口,冬水淺,屹然露百余尺,夏水漲,投數十丈,其狀如馬,舟人不敢進。諺云:“滟灝大如馬,瞿塘不可下,滟灝大如袱,瞿塘不可觸。”[7]蝴蝶黃:據說春天多彩蝶,秋天多黃蝶。[8]坐:因。[9]早晚:何時。三巴:譙周《三巴記》:“聞白水東南流,曲折三回如巴字。”《華陽國志》:“獻帝建安六年,改永陵為巴郡,以固陵為巴東,安漢為巴西,是為三巴。”《小學紺巷》:“乏巴:巴郡,今重慶府;巴東,今愛州;巴西,今合州。”書:信。[10]不道遠:不說遠,即不辭遠的意思。長風沙:地名,距金陵七百里,水勢湍險。
【鑒賞】這首詩描寫了一位少婦的愛情故事,抒寫了少婦對出外經商的丈夫的思念之情。這是一首閨怨詩。開頭六句像一組民間兒童風俗畫:一個小女孩,拿著一枝花,在門前戲耍;一個頭上扎著丫角的小男孩,跨著竹馬,在小路上跑跳。接著詩人敘寫了這對小兒女結成夫婦的情景。詩人對當時只有十四歲的小新娘的嬌憨情態的刻畫惟妙惟肖。小新娘長大成人了,“展眉”二字,既是外貌的描寫,也是心理的刻畫。“愿同塵與灰”的深盟密誓,正是她“展眉”的主要原因。“常存”兩句既說明婦人至死不變的堅貞,又祈望夫妻永遠廝守,不相分離。進一步表達了婦人的幸福憧憬。
但是,丈夫出門經商了。她的憂慮與掛念可想而知。“門前舊行跡,一一生綠苔”,這是只有江南水鄉才有的景色。從“行跡”和“綠苔”中,不難想象當時小兩口依依惜別的情景。“落葉秋風早”,寫的不僅僅是節令,更重要的是人的情感。因為只有深陷離愁別緒中的人,才會對時令如此敏感。接著詩人又用蝴蝶雙飛來反襯閨中婦人的孤獨。最后一句寫思婦“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是富于浪漫主義氣息的構想。婦人一個人跑七百里去迎接夫婿是不可能做到的,但卻顯得癡情一片,尤為動人。
玉階怨[1]
李白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2]。
【注釋】[1]玉階怨:王僧虔《技錄》:“相和歌楚調十曲有《玉階怨》。”[2]卻下:還放下。玲瓏:形容空明凄清。
【鑒賞】這是一首宮怨詩。首句寫玉階生白露,點出了時間是深秋。在此深秋涼氣逼人的時節,佇立在石階之上的宮女,應該是有無數心事想傾訴的吧。這個立于玉階之上的女子,應該是一位曾經受到過君王寵幸的宮人。第二句寫夜深露重,浸濕了她的羅襪,不單寫出了她的服飾華美,點明其身份。更以“羅襪”一詞啟發讀者的聯想,暗示這位宮女是一位美貌絕倫的女子。另外,這句中暗藏了一個“望”字。因為在這樣深秋的夜里,還不離開玉階,直至羅襪被白露所浸,必定是有所期待。由她的宮女身份可以推想到,她是在等待君王的到來。可見久待不至,情何以堪!這句讓人深切的感受到宮女那望眼欲穿的神態:她多么希望能看到君王身影,但是所有的期盼都落空了。她“卻下水晶簾”,僅僅是為了御寒嗎?要知道,水晶制作的門簾是沒有辦法御寒的。宮女只是因久望君王不得相見,故轉而仰頭遠望明月。希望能從明月那里得到一絲慰藉。因為明月普照大地,也許明月會知道一點君王的事吧。可是仰望的結果卻使她十分失望,明月依然無聲無語地放射著凄清的光芒。失望之余,她放下門簾不想再看明月。但還是身不由己地透過水晶簾字向明月投去深情的目光。能看出來,她依舊對君王充滿著期望,希望君王能像這玲瓏的月色一樣進入到自己的屋宇之中。
清平調詞[1]三首
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2]。一枝紅艷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斷腸[3]。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4]。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5]。解釋春風無限恨,沈香亭北倚闌干[6]。
【注釋】[1]清平調:《太真外傳》:“開元中,禁中重木芍藥,即今牡丹,得數本紅、紫、淺紅、通白者,上因移植于興慶池東沉香亭前。會花方繁開,上乘照夜白,妃以步輦從。詔選梨園子弟中尤者,得樂一十六色。李龜年以歌擅一時之名,手捧檀板,押眾樂前,將欲歌之。上曰:‘賞名花,對妃子,焉用舊樂詞為?’遽命龜年持金花箋,官賜翰林學士李白立進《清平樂》詞三章。白承旨,宿醒未解,因援筆賦之。龜年捧詞進,上命梨園子弟略約詞調,撫絲竹,遂促龜年以歌之。太真妃持頗梨七寶杯酌西涼州蒲桃酒,笑領歌辭,意甚厚。上因調玉笛以倚曲,每曲遍將換,則遲其聲以媚之。妃飲罷,斂繡巾再拜。上自是顧李翰林尤異于諸學士。”《通典》:“平調、清調、瑟調,皆周房中之遺聲也。”[2]群玉山:《穆天子傳》:“天子北征至于群玉之山。”《山海經》:“玉山,西王母所居也”。郭璞注:“此山多玉石,因以為名。”會:應。瑤臺:即昆侖瑤臺,傳說是西王母之宮。[3]紅艷:指牡丹花的艷麗。這里比喻楊貴妃之美。露凝香:指牡丹花承雨露而芳香四溢。這里比喻楊貴妃之受寵幸。云雨巫山:用宋玉《高唐賦》中典故,楚王與巫山神女歡會事。枉:徒然。[4]借問:相當于請問。可憐:可愛。
飛燕:《漢書》:“趙成皇后,本長安宮人,及壯,屬陽阿主家,學歌舞,號曰‘飛燕’。成帝嘗微行出,過陽阿主,作樂,上見飛燕而悅之,召入宮,大幸。有女弟,復召入,俱為婕妤,貴傾后宮。許后之廢也,乃立婕妤為皇后。皇后既立后,寵少衰,而弟絕幸,為昭儀,居昭陽舍。”《西京雜記》:“趙后體輕腰弱,善行步進退,女弟昭儀不能及也。但昭儀弱骨豐肌,尤工語笑,二人并色如紅玉,為當時第一,皆擅寵宮中。”[5]名花:指牡丹花。傾國:漢李延年《佳人歌》中有“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之句,后世用來作為美女的代稱,這里指楊貴妃。[6]解釋:消除。這句是說,對著牡丹花和美人,即使有無限的春愁春恨,都可以消散。沉香亭:用沉香木建造的亭子,在唐興慶宮龍池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