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3章 白樸(4)

〔雙調〕喬木查

白樸

對景

海棠初雨歇,楊柳輕煙惹,碧草茸茸鋪四野。俄然回首處,亂紅堆雪。

〔幺〕恰春光也,梅子黃時節,映日榴花紅似血。胡葵開滿院,碎剪宮纈。

〔掛搭沽序〕倏忽早庭梧墜,荷蓋缺。院宇砧韻切,蟬聲咽,露白霜結。水冷風高,長天雁字斜,秋香次第開徹。

〔幺〕不覺的冰澌結,彤云布朔風凜冽。亂撲吟窗,謝女堪題,柳絮飛,玉砌長郊萬里,粉污遙山千疊。去路賒,漁叟散,披蓑去,江上清絕。幽悄閑庭,舞榭歌樓酒力怯,人在水晶宮闕。

〔幺〕歲華如流水,消磨盡自古豪杰。蓋世功名總是空,方信花開易謝,始知人生多別。憶故園,謾嘆嗟,舊游池館,翻做了狐蹤兔穴。休癡休呆,蝸角蠅頭,名親共利切。富貴似花上蝶,春宵夢說。

〔尾〕少年枕上歡,杯中酒好天良夜,休辜負了錦堂風月。

這篇散套通過描寫春夏秋冬四季景物的循環更易,抒發了作者對人世滄桑、功名虛幻的無限感慨和韶華易逝、及時行樂的人生態度,其中反映出作者特有的身世之感和動亂時代給文人心靈留下的創痛陰影。

全篇可分為兩部分:前四支曲子是對景所見,分寫四季景色的迭相代易,是第一部分;后兩支曲子是對景所感,由自然規律觸發對人生的種種感慨,是第二部分。

第一支曲子寫春景:一場春雨剛剛停歇,淡紅色的海棠花朵朵盛開,帶著晶瑩的水珠,在春陽映照下更加嬌艷欲滴;青青的楊柳在和煦的春風中婆娑搖曳,含煙惹霧,意態輕盈而又朦朧;碧綠的春草如茵,茂密而又柔軟地鋪向四方原野。多么迷人的陽春艷景!可惜好景不長,轉眼之間,回首所見,落花紛紛滿地,像一堆堆積雪。

第二支曲寫夏景:恰才還是滿眼春光,轉瞬間就到了初夏梅雨季節:梅子熟了,黃澄澄地壓滿枝頭;石榴花在夏日驕陽的輝映下,更加殷紅如血(韓愈《題張十一旅舍三詠》:“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紅白紫三色相間的胡葵(即《爾雅》中的“戎葵”,郭璞注:“今蜀葵也,似葵,華如木槿華。”)花開滿庭院,那朵朵五彩花瓣,宛如宮中婦女剪碎的一條條扎頭的染花絲帶(纈,染花的絲織品。因晉代婦女以花繒束發,名纈子髻,始自宮中,旋風行天下,故名宮纈。事見干寶《搜神記》)。

第三支曲寫秋景:光陰飛逝,倏忽之間,庭院的梧桐葉早已紛紛墜落,池塘圓圓如蓋的荷葉也漸漸殘缺枯敗。院落屋檐下,家家響起一片急切的搗衣聲,那是婦女們在為遠人準備冬裝了;(謝惠連《搗衣》:“櫚高砧響發,楹長杵聲哀。……裁用笥中刀,縫為萬里衣。”又李白《子夜吳歌》:“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這搗衣聲寄寓著多少人的離愁相思!白露嚴霜,降臨大地,高居樹顛的秋蟬發出聲聲哽咽凄厲的悲鳴。秋水清冷,風急天高;仰望長空,北來的大雁成斜字形向南飛去;俯瞰大地,桂子飄香,茱萸、菊花均漸次盛開怒放。

第四支曲寫冬景:不知不覺地流水已結了一層薄冰(澌:冰下流動的水);陰云密布,凜冽的北風呼嘯,撲打著窗戶。漫天的雪花像柳絮飛舞,使人想起東晉才女謝道韞“未若柳絮因風起”(《詠雪聯句》)的名句。萬里長郊頓時變成銀色世界,宛如白玉堆砌一般圣潔;遠處的重巖疊嶂,頭上也頂戴著積雪,仿佛一個個美人臉上涂抹著一層厚厚的白粉。風雪迷津,行人旅途更覺迷茫遙遠;漁翁走散,不堪嚴寒披著蓑衣歸去;唯余寒江冰雪,人鳥絕跡,一派清冷凄絕的景象。這三句又使人聯想到柳宗元《江雪》詩的意境。一座座幽深的庭院,寧靜悄然無聲;歌臺舞榭的游客們,想靠豪飲來增溫取暖,但在嚴寒面前,酒的力量也終嫌虛弱,無濟于事;人們只覺得生活在水晶宮中一樣寒冷。

〔尾〕曲由此便得出應及時行樂的結論:趕緊珍惜青春年少的愛情,莫錯過好天良夜的暢飲,人生貴在順情適性,得樂且樂,切勿辜負眼前的畫屏錦堂、清風明月這良辰美景!

抒發人生幾何、及時行樂,無疑是消極頹唐的,但這卻是元散曲中的普遍思潮,因而有其深刻的社會根源。元蒙在征服金、宋的過程中,長期兵荒馬亂,人心動蕩不安;民族歧視政策又往往使大批漢族士人“混入編氓”,甚而淪為驅口,社會地位陡降到幾與倡優乞丐同列,較之以前判若霄壤;特別是科舉廢弛,賢路閉塞:“不讀書有權,不識字有錢”(無名氏〔朝天子〕);“如今這越聰明越受聰明苦,越癡呆越享癡呆福,越糊涂越有糊涂富。”(馬致遠《薦福碑》)即使僥幸做官,官場上也充滿爾虞我詐,陰謀傾軋,隨時都會招致不測之禍;加上貪贓納賄,人欲橫流無忌;冤獄叢生,百姓朝不保夕……凡此種種反常現象,無不給知識分子精神上留下巨大陰影,迫使他們對歷史重新反思,對人生重新探索。于是,否定功名仕途而歌頌林泉隱逸,批評忠臣太傻而宣揚遠禍全身,感嘆盛衰無常而鼓吹及時行樂,便成了散曲中俯拾即是的篇什。這類作品固然有其消極一面,但對于否定傳統的“殺身以成仁”等忠君觀念,以及對統治者抱著消極不合作態度,對人生的自我肯定和珍視等,無疑仍有一定的思想意義。

裴少俊墻頭馬上

白樸

第一折

〔鵲踏枝〕怎肯道負花期,惜芳菲,粉悴胭憔,他綠暗紅稀。九十日春光如過隙,怕春歸又早春歸。

〔寄生草〕柳暗青煙密,花殘紅雨飛。這人人和柳渾相類,花心吹得人心碎,柳眉不轉蛾眉系。為甚西園陡恁景狼藉,正是東君不管人憔悴。

《墻頭馬上》是元雜劇的四大愛情劇之一。劇寫洛陽總管的女兒李千金,在后花園墻頭看見了騎馬路過的裴少俊,二人一見鐘情,傳詩約會,乘夜私奔。千金藏在少俊家的后花園中七年,生下一雙兒女。清明節,不慎被其父裴尚書發現,裴父大怒,將千金逐出家門。后少俊中狀元得官,要求復婚,千金不許。裴父賠禮道歉,千金方以勝利者的姿態與少俊團圓。劇作歌頌了追求自由幸福、大膽沖破封建禮教束縛的李千金,表現了元代市民階層嶄新的愛情婚姻觀。

這里所選第一折的兩支曲子,著力刻畫李千金渴望愛情的纏綿情愫,文筆細膩優美,體現了白樸劇作清麗典雅的風格。

兩支曲均為李千金游后花園時所唱。三月初八日,是上巳節,洛陽衣冠士女傾城外出賞春,李千金卻被鎖在深圉,只能在后花園徘徊,排遣苦悶的情懷。她自念年已十八,卻婚姻無望,青春虛度,不禁對景傷懷,愁思百結。〔鵲踏枝〕一曲,就表現了這種傷春之感。“怎肯道負花期,惜芳菲”,春花雖妍,但花期一過,便紛紛凋零。怎不令人惋惜!“怎肯道”以問句出之,更加重了語氣,突出惜春之深情。“粉悴胭憔,他綠暗紅稀”,是以人面比花面,以脂粉喻花的顏色,以人形憔悴喻花之凋謝,是“以我觀物”使“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國維《人間詞話》)“綠暗紅稀”,化用詩詞名句“綠暗紅稀去鳳城”(韓琮:《暮春滬水送別》)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李清照《入夢令》),借寫眼前之景,來寄托女主人公在牢籠般深閨的束縛下,日漸憔悴之情狀。惜花和自憐之意,纏繞交集。“九十日春光如過隙”,典出杜荀鶴《出關投孫侍御》:“每歲春光九十日,一生年少幾多時。”此承其意,意謂春天只有三個月共九十日,如過隙的光線迅速消逝。“怕春歸又早春歸”,愛惜春光,怕春天歸去,可是春天還是無情地早早逝去了;正如女主人公的青春年華,迅速消逝,無法挽回,空留下滿腔惆悵。全曲觸景生情,又移情人景,情思繾綣,道盡了少女柔腸百轉的情懷。

〔寄生草〕一曲,李千金的感情進一步發展。“柳暗青煙密,花殘紅雨飛”,前句化用李白《古風》“葉密羅青煙”和溫庭筠《菩薩蠻》:“江上柳如煙”詩意,后句化用李賀《將進酒》:“桃花亂落如紅雨”和秦觀《千秋歲》:“飛紅萬點愁如海”詩句。柳色青青,似含煙凝霧,花瓣凋殘,如紅雨紛飛。狀暮春凄迷黯淡之景,如在目前,寓自傷韶華易逝之情,見于言外。二句對仗工整,綺麗典雅。面對此景,李千金不僅是感嘆年華虛度,而是進而渴求愛情了。“這人人和柳渾相類”,“人人”指心上人。她想起,夢想中的愛人,正如這迷漾如煙的楊柳,不知是何人,不知在何方?這一片柔情,不知付與誰?“花心吹得人心碎,柳眉不轉蛾眉系”,愛情無望,她見花也傷心,見柳亦皺眉,感傷至極。二句中“花心”對“人心”,“柳眉”對“蛾眉”,既典雅工巧,又突出了物我融一的凄婉情致。“為甚西園陡恁景狼藉,正是東君不管人憔悴”,恁,那樣。東君,傳說中的春神,此指春風。千金看見滿園狼藉殘紅,不禁對春風心生埋怨:“春風呵,為什么要吹落春花,不管人為此而憔悴呢?”二句同樣有雙關意,既是怨春風摧花,又是怨侯門森嚴,無法自尋愛侶,令她感傷憔悴。于委婉哀怨之中直露嗔怪之意,少女的情竇初開,青春覺醒的潛意識已經開始萌動了。

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白樸

第一折

〔憶王孫〕瑤階月色晃疏欞,銀燭秋光冷畫屏,消遣此時此夜景;和月步閑庭,苔浸的凌波羅襪冷。

〔勝葫蘆〕露下天高夜氣清,風掠得羽衣輕,香惹丁東環珮聲,碧天澄凈,銀河光瑩,只疑是身在玉蓬瀛。

〔金盞兒〕他此夕把云路鳳車乘,銀漢鵲橋平。不甫能今夜成歡慶,枕邊忽聽曉雞鳴,則早離愁情脈脈,別淚雨泠泠。五更長嘆息,則是一夜短恩情。

〔醉扶歸〕暗想那織女分,牛郎命,雖不老,是長生;他阻隔銀河信杳冥,經年度歲成孤另;你試向天官打聽,他決害了些相思病。

《梧桐雨》通過描寫唐明皇和楊貴妃的愛情悲劇,揭示出唐王朝盛極而衰的歷史教訓,其中也滲透了劇作家白仁甫在金元更易之間的亂離身世之感和山川滿目之恨。

第一折描寫李、楊在長生殿設宴共賞七夕,他們攜手并肩,既感嘆牛女雙星離多合少,又羨慕他們愛情的地久天長。明皇特贈楊妃金釵鈿盒以示恩寵,楊妃則請明皇同立盟誓以堅始終。這四支曲便是兩人在御園賞月時明皇所唱。

〔憶王孫〕〔勝葫蘆〕二曲,描寫了御園七夕的優美夜景和楊玉環豐姿綽約的飄然步態:明月把它那潔白的清輝灑向宮殿的玉石臺階(瑤階),婆娑的樹影在雕花的窗格子(疏欞,疏即窗戶)上微微晃動;銀白色的燭光與秋夜的月光交相輝映在幽冷的屏風畫圖上,使人益覺氛圍的清涼靜謐。值此皎月良夜,更有美人相伴,可謂“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美”兼備,怎不令人心曠神怡,盡情消遣呢!于是攜手并肩,閑庭漫步。但見楊妃那裊娜的身姿、輕盈的步態,宛若洛神在水波上飄動;青苔上晶瑩的露珠,浸濕了她的羅襪,使她腳下微微感到有些涼意。此曲開頭兩句化用杜牧《秋夕》:“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如涼水,坐看牽牛織女星”中的一三兩句;“苔浸”句則化用曹植《洛神賦》中“凌波微步,羅襪生塵”句意。〔勝葫蘆〕首句出自杜甫《夜》詩:“露下天高秋氣清”,次句即《長恨歌》中“風吹仙袂飄飄舉,猶似霓裳羽衣舞”兩句的緊縮;第三句化用陳后主詩“轉身移珮響,牽袖起衣香”和蘇軾《太真妃裙帶詞》:“微聞環珮搖聲”句意,并皆熔鑄無跡,巧妙天成。這支曲意境也很優美:秋高氣爽,玉露降地,月華如水,玉宇無塵;金風輕輕吹拂楊妃的羅衣翠袖,仿佛那優美的霓裳羽衣舞姿;她身上馨香四溢,環佩丁東。夜空清朗澄凈,銀河璀璨生輝,那情境,使人恍若身在東海蓬萊、瀛州的神山仙境一般。

明皇這番對牛女雙星的笑傲和感嘆,卻觸動了楊妃內心的隱憂:“但恐春老花殘,主上恩移寵衰”。“不得似織女長久也!”于是她請求明皇與她在長生殿訂盟發誓:“愿今生偕老,百年以后,世世永為夫婦。”劇中楊玉環早已和安祿山私通,本折她上場時還表白對安祿山“心中懷想,不能再見,好是煩惱人也”。而今卻要海誓山盟,這當然并非出自堅貞的愛情,而主要為爭歡固寵,永葆榮華富貴;然而也反映出封建嬪妃在皇帝喜新厭舊、喜怒無常的淫威之下,在后宮彼此爭寵、互相傾軋的處境中那種如履薄冰、戰戰兢兢的心理狀態和不幸命運。白樸沒有像清代洪昇在《長生殿》中那樣把楊玉環寫成一個在愛情上純潔無瑕、堅貞不渝的人,而第三折又讓六軍馬踐楊妃,這就不難窺見作者對其批判態度的深意。而唐明皇,除政治上昏庸誤國外,在愛情上,他對于一個早已背叛了他的人卻蒙在鼓里,不僅與她七夕盟誓,而且在她死后很久,還在秋夜梧桐雨聲中為她相思腸斷、淚染龍袍。作為情種,他這一片至誠專一之心確實令人同情感動;然而,他的深刻的悲劇性格也正在這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水县| 广宁县| 平顺县| 师宗县| 昌图县| 祁门县| 巴青县| 阿瓦提县| 汝南县| 卓资县| 电白县| 碌曲县| 淳化县| 绵阳市| 望谟县| 竹北市| 巴林左旗| 图们市| 南漳县| 高碑店市| 华池县| 鹿邑县| 大田县| 霍林郭勒市| 句容市| 汾西县| 西畴县| 德化县| 沧源| 三原县| 井研县| 淮安市| 泾阳县| 柏乡县| 镇雄县| 修水县| 阿克苏市| 洪泽县| 蓬莱市| 康定县| 澜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