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白樸(5)
書名: 元曲精品鑒賞(中華古文化經典叢書)作者名: 盛慶斌編著本章字數: 4924字更新時間: 2016-02-23 14:15:18
僅從曲文藝術角度看,以上四曲的主要成就在于創造了優美的意境。前二曲寫人間宮苑七夕夜景:瑤階、月色、銀燭、畫屏、玉露、金風、碧天、銀河等光色意象,再配上貴妃的凌波羅襪、羽衣環珮等動態聲響,可謂動靜相間,有聲有色,富有濃郁的宮苑氣息和詩情畫意,展現出一幅優美寧靜、柔和溫馨的帝妃七夕賞月圖。后兩曲又馳騁奇想,神思飛動,寫天上牛女幽會:云路、鳳車、銀漢、鵲橋、枕邊,雞鳴、愁情、淚雨、嘆息、孤另、相思等意象情態,既似縹緲空靈又恍如身臨其境。這又是一幅畫筆難描的鵲橋相會離恨圖。而天上人間對照鮮明,相映成趣,又產生出無窮的畫外意蘊,誠可謂“寫情則沁人心脾,寫景則在人耳目。”(王國維《宋元戲曲史》)至于詞藻華贍,文采斐然,善于熔鑄詩詞名句入曲,而無拼湊割裂之感,反有天然渾成之妙,則又可見作者“詞源滂沛”、駕馭高超的語言功力。
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白樸
第二折
〔快活三〕囑咐你仙音院莫怠慢,道與你教坊司要迭辦。把個太真妃扶在翠盤間,快結束,宜妝扮。
〔鮑老兒〕雙撮得泥金衫袖挽,把月殿里霓裳按。鄭觀音琵琶準備彈,早搭上鮫綃襻;賢王玉笛,花奴羯鼓,韻美聲繁;壽寧錦瑟,梅妃玉簫,嘹亮循環。
〔古鮑老〕屹剌刺撒開紫檀,黃翻綽向前手拈板。低低的叫聲玉環;太真妃笑時花近眼。紅牙箸趁五音擊著梧桐按,嫩枝柯猶未干,更帶著瑤琴音泛。卿呵,你則索出幾點瓊珠汗。
〔紅芍藥〕腰鼓聲干,羅襪弓彎,玉佩丁東響珊珊,即漸里舞軃云鬟。施呈你蜂腰細,燕體翻,作兩袖香風拂散。寡人親捧杯玉露甘寒,你可也莫得留殘,拚著個醉醺醺直吃到夜靜更闌。
〔剔銀燈〕止不過奏說邊庭上造反,也合看空便,覷遲疾緊慢;等不的俺筵上笙歌散,可不氣丕丕冒突天顏!那些個齊管仲鄭子產,敢待做假忠孝龍逢比干?
〔蔓菁菜〕險些兒慌殺你個周公旦。你道我因歌舞壞江山,你常好是占奸。早難道羽扇綸巾笑談間,破強虜三十萬。
〔滿庭芳〕你文武兩班,空列些烏靴象簡,金紫羅裥;內中沒個英雄漢,掃蕩塵寰。慣縱的個無徒祿山,沒揣的撞過潼關,先敗了哥舒翰。疑怪昨宵向晚,不見烽火報平安。
〔普天樂〕恨無窮,愁無限,爭奈倉卒之際,避不得驀嶺登山。鑾駕遷,成都盼,更那堪浐水西飛雁,一聲聲送上雕鞍。傷心故園,西風渭水,落日長安。
〔啄木兒尾〕端詳了你上馬嬌,怎支吾蜀道難!替你愁那嵯峨峻嶺連云棧,自來驅馳可慣,幾程兒捱得過劍門關!
《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描寫唐明皇李隆基和貴妃楊玉環的愛情悲劇。唐玄宗做了幾十年的太平皇帝,貪戀聲色,不理朝政。自楊貴妃入宮后,“朝歌暮宴,無有虛日”。邊將安祿山損軍喪師,例應斬首,玄宗不僅免其死,而且賜予楊貴妃作義子,封為漁陽節度使。為了搶奪楊貴妃,攫取唐朝天下,安祿山興兵作亂,兵發長安。在這國難當頭的危急時刻,唐玄宗仍在沉溺酒色,縱情享樂,同楊貴妃在秋色斑斕風景如畫的御園內,列饈饌,飲美酒,品名茶,嘗荔枝。這幾首曲子就是繼御園小宴、品嘗荔枝之后,描寫“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白居易《長恨歌》)的情景。
〔快活三〕至〔紅芍藥〕四曲寫楊貴妃霓裳羽衣舞,著力渲染唐明皇縱情聲色的場面。《霓裳羽衣舞》是唐代宮廷樂舞,初名《婆羅門曲》,后經唐玄宗潤色并制作歌詞,舞時“被羽衣,飄然有翔云飛鶴之勢”(《唐語林》卷七),極力描繪虛無縹緲的仙境和仙女形象。唐明皇宴飲之中急切想觀賞楊貴妃新學得的霓裳羽衣舞,一面吩咐“教坊司”(唐代音樂機關)把貴妃扶在翠盤間,一面指派“仙音院”(亦音樂機關)器樂伴奏把霓裳按。作者通過明喻和借喻的修辭方式,加強了語言的形象性和表現力。由于曲詞是唐明皇所唱,楊貴妃的舞姿是通過唐明皇的感官來表現的,所以不但描繪出楊妃的優美舞姿,同時也活畫出李隆基耽于宴樂醉生夢死的情態,收到了一箭雙雕的藝術效果。這幾支曲子所寫舞盤的場面,是在安史之亂已經爆發的情況下展開的。一面是藩鎮反叛長驅直入,一面是沉溺聲色,不問國事。兩相對照,唐明皇的昏庸荒淫不言自明。歌舞升平的場面渲染得越濃烈,就越顯得唐明皇的奢侈腐敗。作者采用對比襯托的手法,形象地表明:唐玄宗迷色誤國必然要自食苦果,釀成悲劇。
樂極哀來。唐明皇楊貴妃酒興正酣舞趣正濃之際,左丞相李林甫慌忙稟報安祿山兵馬已破潼關(這里是虛擬,史實是安史之亂爆發時李林甫已死),京城空虛,危在旦夕。戲劇情節至此發生重大轉折,戲劇氣氛也驟然突變,唐玄宗由歡樂的頂峰跌向痛苦的深淵。下面幾支曲子便是寫唐明皇驚變的情景。
《梧桐雨》取材于白居易的《長恨歌》和陳鴻的《長恨歌傳》,這幾支曲文就是依據《長恨歌》“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的詩句敷演而成。白樸以戲劇家的特有才能將敘事詩句改編為代言體的曲詞。劇曲一方面著力鋪陳舞霓裳的歡樂場面,洋溢著喜劇氣氛;另一方面又極力渲染激變后一切行將失去無可奈何的悲哀,充滿了悲劇情調。樂場與苦場恰成對照,順境與逆境相互映襯。喜劇氣氛渲染得愈強烈,悲劇情調就顯得愈濃重。作者采用先揚后抑、欲擒故縱的藝術手法,形象地揭示了唐明皇“因歌舞壞江山”自食其果的悲劇。
在作者的筆下唐明皇既是悲劇的制造者,又是悲劇的承受者。作者一方面把他作為一個親信寵妃悍將荒淫誤國的昏君來描寫,對其驕奢淫逸給國家帶來的禍患作出批判和箴戒;另一方面又把他作為“風流天子”來刻畫,對禍亂造成的悲劇又有所同情。唐明皇確是這樣一個善惡交織的悲劇人物,作者沒有采取非貶即褒的簡單化態度,從而刻畫出他那復雜的雙重性格。
這幾首曲詞所描繪的舞霓裳和驚變的場面,對后世的戲曲創作也有很大的影響。《長生殿》《舞盤》和《驚夢》兩出,就是由此演化而來。
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白樸
第三折
〔雙調·新水令〕五方旗招飚日邊霞,冷清清半張鸞駕;鞭倦裊,鐙慵踏,回首京華,一步步放不下。
〔駐馬聽〕隱隱天涯,剩水殘山五六搭;蕭蕭林下,壞垣破屋兩三家。秦川遠樹霧昏花,灞橋衰柳風瀟灑;煞不如碧窗紗,晨光閃爍鴛鴦瓦。
〔殿前歡〕他是朵嬌滴滴海棠花,怎做得鬧荒荒亡國禍根芽?再不將曲彎彎遠山眉兒畫,亂松松云鬢堆鴉,怎下的磣磕磕馬蹄兒臉上踏?則將細裊裊咽喉掐,早把條長攙攙素白練安排下。他那里一身受死,我痛煞煞獨力難加。
〔鴛鴦煞〕黃埃散漫悲風颯,碧云黯淡斜陽下;一程程水綠山青,一步步劍嶺巴峽。唱道感嘆情多,犧惶淚灑,早得升遐,休休卻是今生罷。這個不得已的官家,哭上逍遙玉驄馬。
本折描寫安史叛軍攻陷潼關之后,長安大駭,唐玄宗凌晨率眷屬及少數近臣內侍扈從倉惶出逃。行至馬嵬坡,六軍嘩變,殺死奸相楊國忠,并要求殺死楊玉環。玄宗自顧不暇,無可奈何,只好忍痛賜楊妃自盡;結果六軍馬踐楊妃。這里選錄的四支曲子,分別描寫了明皇在馬嵬之前、之中、之后的種種情境和內心矛盾,恰好概括了全折戲的三個主要場面。
〔新水令〕和〔駐馬聽〕寫逃出京城后途中的冷落蕭條的情境:前曲著重寫儀仗隊伍的狼狽冷落,后曲著重寫神州山河的破碎凋敝,而兩曲又都著力刻畫了明皇對宮廷富貴的依依眷戀。“五方旗”:指帝王出行所建五色旗,分別畫有青龍、朱雀、白虎、玄武和黃龍,代表東南西北中五方。“招飚”:即隨風招展飄動。“日邊霞”:即朝霞,點明是凌晨出逃,出京后天剛亮,東方地平線出現一抹紅霞,與五方旗相輝映。“冷清清半張鸞駕”,極言皇帝車馬之簡,扈從之少,儀仗之零落不整,士氣之低落倉惶。據《舊唐書·玄宗紀》載:“乙未凌晨,自延秋門出,……扈從惟宰相楊國忠、韋見素。內侍高力士及太子、親王,妃主皇孫已下多從之不及。”盡管沿途尚有個別地方官帶兵勤王,隊伍稍有擴充,但到蜀郡時“扈從官吏軍士到者一千三百人,宮女二十四人而已”。兩三個大臣,二十幾個宮女,小小的衛隊,天氣又陰雨綿綿,道路泥滑偃旗息鼓;這比起太平時期天子鸞輿出行,金瓜武士喝道,斧鉞劍戟林立,鼓樂動地震天,嬌娥前擁后簇那種八面威風的氣派,自然判若霄壤,迥乎冰炭!在位四十多年,一直居安享樂的李隆基,破題兒慘遭如此倉惶狼狽的播遷,寧無“冷清清”凄然之感乎?難怪他馬鞭低垂,倦于揚舉,腳下無力,懶于踏蹬,頻頻回顧宮闕:“永別了,至高無上的皇權象征;永別了,錦衣玉食的帝王華貴;永別了,三千佳麗的溫柔夢鄉!”大概這就是他“一步步放不下”的原因吧。
〔殿前歡〕寫馬嵬兵變、禁軍將士逼殺楊妃之時明皇的復雜心理;他始而尚想維護皇帝尊嚴,斥責龍武將軍陳玄禮“休沒高下”;繼而又無可奈何,懇求將士不要馬踐楊妃,只賜她自盡;自己雖然膽戰心驚,但對犯上者又滿懷怨尤;既舍不得他心愛的“解語花”,但又怕“寡人自身難保”;一面是陳玄禮步步緊逼,一面是楊貴妃哀哀乞命;他寸心紛亂如麻,充滿了極度的矛盾與痛苦,憤慨與悲哀。這支曲子便是他那錐心泣血的心聲。“海棠花”喻楊貴妃的嬌美。《冷齋夜話》引《太真外傳》:玄宗曾登沉香亭召楊妃,適其酒醉未醒,扶掖而至。玄宗云:“是豈妃子醉邪?海棠睡未足耳。”他認為楊妃只是個美人,并未干政,怎算亡國禍根?此話確有在理的一面,楊妃確不該承擔安史之亂的主要責任,“女人禍水”固不足為訓。不過作為玄宗,他此刻并未徹底認識到自己的過失:因為占了情場而弛了朝綱,因為“從此君王不早朝”,以致“漁陽鼙鼓動地來。”所以他只想到楊妃的冤枉和自己割去心頭肉的悲痛,卻未曾反省自己的罪責。“遠山眉”,典出《西京雜記》:卓文君眉色淺淡,如望遠山,時人仿畫為遠山眉。明皇想到今后再也看不到她那“回眸一笑百媚生”,而將要看到她披頭散發,被白練活活勒死,并慘遭禁軍馬蹄踐踏的慘象,怎能不使他悲痛欲絕呢?試看他在下文中憤慨地唱道:“一個漢明妃遠把單于嫁,止不過泣西風淚濕胡笳;幾曾見六軍踐踏,將一個尸首臥黃沙!”的確。比起王昭君的命運,楊妃是更為悲慘不幸;不過,他未曾想到,昭君并未使漢元帝誤國,反而帶來了蕃漢的和睦;而楊妃私通安祿山,只知驕奢淫逸,至少于國無功,二者自不可同日而語。何況,這對悲劇的承受者又同時是悲劇的制造者呢!
〔鴛鴦煞〕寫楊妃死后,明皇在蜀道上痛定思痛的悲涼心境。“黃埃”句從《長恨歌》中“黃埃散漫風蕭索”變化而來;“一程程水綠山青”即《長恨歌》中“蜀江水碧蜀山青”句意;又《太真外傳》載:玄宗途中對張野狐說:“此去劍門,鳥啼花落,水綠山青,無助朕悲悼妃子之由也”。“唱道”:簡直是的意思;“升遐”:帝王死亡的專稱;“官家”,唐人對皇帝的習稱,取“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之義;“逍遙”即逍遙輦,為皇帝“常行幸所御”(《宋史·輿服志》)。“玉驄馬”:玄宗所乘馬名玉花驄,乃大宛名種(《明皇雜錄》)。此曲前半寫景,后半抒情:昏黃的塵埃彌漫天空,凄涼的秋風颯颯悲號,碧空黯淡無光,斜陽西下如血。這兩句是哀景正襯哀情,表現了明皇滿目凄涼,風塵仆仆,不勝悲愁之感,仿佛天地亦為之惆悵動容。三四兩句卻是以樂景反襯哀情,盡管蜀中山青水秀,又有巍峨的劍門關,雄偉的巴峽(此特舉名勝,實并不經此),然而卻絲毫不能引起明皇的觀覽興致;“一程程”、“一步步”疊字對舉,表現出他那長途跋涉中心灰意懶,步履沉重的情態。他那傷感愁緒似乎比蜀中崇山峻嶺還多;他那恓惶的淚水似乎比蜀中江河水流還廣。他對生已無所眷戀,反望自己早日升天,以解脫、了卻今生今世這無窮的痛苦折磨。須知他此刻除了失去愛妃的創痛之外,還因自己違反長生殿七夕誓盟而深負內疚;同時也為“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李商隱《馬嵬》)而感到羞愧;但他作為一國之主,安史之亂尚未平定,皇位亦未正式傳給太子,此刻又不容他真的去殉情踐約,否則也無法向泉下列祖列宗交待呀!所以只能“不得已”地活著,僅以馬上的淚水哀悼地下的楊妃。這一切,使他在靈魂深處戴上了一副沉重的精神枷鎖,這或許便是他痛不欲生,而又欲死不能的深層心態吧!
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白樸
第四折
〔正宮·端正好〕自從幸西川還京兆,甚的是月夜花朝。這半年來白發添多少?怎打疊愁容貌!
〔幺篇〕瘦巖巖不避群臣笑。玉叉兒將畫軸高挑,荔枝花果香檀桌,目覷了傷懷抱。
〔滾繡球〕險些把我氣沖倒,身謾靠,把太真妃放聲高叫。叫不應,雨淚嚎咷。這待詔手段高,畫的來沒半星兒差錯。雖然是快染能描,畫不出沉香亭畔回鸞舞,花萼樓前上馬嬌,一段兒妖嬈。
〔倘秀才〕妃子呵,常記得千秋節華清宮宴樂,七夕會長生殿乞巧,誓愿學連理枝比翼鳥,誰想你乘彩鳳返丹霄,命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