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2章 群體性突發事件的處置程序(3)

3.堅持真正關心群眾利益的原則

要從根本上解決群體性突發事件的發生,各級政府和公務人員應該樹立科學的發展觀、正確的政績觀、科學的人才觀和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理念,統籌兼顧,在正確把握好各方面的利益平衡關系的基礎上,要真正關心群眾的利益,始終把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要心里裝著群眾,凡事想著群眾,一切為了群眾。為群眾誠心誠意辦實事,盡心竭力解難事,始終不渝做好事。要關心群眾疾苦,體察群眾情緒,做好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團結群眾,帶領群眾,在群眾中樹立良好的形象,贏得群眾的信賴和支持。

4.堅持團結多數打擊少數的原則

團結大多數,是因為作為人民內部矛盾,大多數人都是自己人,都是可以爭取的正面力量;打擊極少數,是因為群體性突發事件大都有極少數人在背后策動和謀劃,必須對這些極少數人進行嚴密控制,不僅事先要運用政治、法律、教育的手段,迫使其立即放棄非法組織、策動行為,而且在事件中要設法將其同參與事件的群眾分離開來,使其失去“龍頭”作用,更應在事后對其進行嚴肅處理,以儆效尤。同時,對那些乘機插手事件的敵對分子、敵對勢力和具有犯罪行為的個別人員,要及時予以揭露,依法進行堅決果斷的打擊,以起到震懾人心和控制事態的作用。對絕大多數受蒙蔽或者脅迫的群眾,只要未參與犯罪行為,不論在事前、事中還是事后都應該采取說服教育的方法,使其盡快明白自己的錯誤行為,最終重新團結在黨和政府的周圍。

5.堅持可散不可聚、可導不可激、可解不可結的原則要注意工作方法和策略,綜合運用政策、法律、經濟、行政等手段,采取教育、協商、調解等方法處置群體性事件,加強對群眾的說服教育、引導群眾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達利益要求,解決利益矛盾,防止矛盾激化和事態擴大。由于群體性突發事件具有對立性、抗爭性、突發性等特點,要求現場公務人員要積極配合有關責任單位,通過說服、教育、疏導的工作方法,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明之以法,行之以禮,安撫勸慰,緩解群眾的情緒,并力求站在群眾的立場上,為他們提供政策幫助、法律幫助、方法幫助,引導他們通過其他合法的程序,合法的途徑,合法的訴求渠道解決問題,盡量把矛盾化解在初始階段,不使事件擴大,不使其形成大規模的上訪請愿乃至沖擊黨政機關、阻塞交通、集會游行或群體械斗的事實。并通過有理有節的工作促使群眾逐步接受行政機關為維護現場秩序而提出的一些要求,爭取掌握控制現場的主動權。有關單位及其領導同志也要及時跟進工作,對群眾提出的一些合理要求盡快作出明確答復,對現場群眾的人氣、情緒、矛盾要堅持“可散不可聚、可導不可激、可解不可結”的處置原則,盡快把群眾勸離現場,不到迫不得已,不得采用警力阻止和強行驅散的措施。

6.堅持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及時化解矛盾的原則社會轉型時期出現的群體性事件大多屬于人民內部矛盾,屬于利益關系的訴求或者思想認識偏差的問題,一般不具有對抗性。因此,最合適的解決方式,應該是通過和平的方式,化解矛盾、理順情緒,平息事態,既要達到為政府解除干擾的目的,又要到達為群眾排憂解難的目的。事件發生后,政府公務員應迅速作出反應,以積極的姿態,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真正把群眾當成自己人,誠心誠意與群眾平等對話,多作調解、勸解、和解工作,并協調各部門幫助群眾尋求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要通過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使矛盾緩解,使群眾分散,使事件平息。對于重大事件,領導干部要召集各方專家,包括經濟、政治、法學、心理、傳媒、社會學等方面的專家和學者參加的應急處理決策管理,盡快拿出平息事件的最佳解決方案與對策。

7.堅持快速反應,重點解決的原則

由于群體性突發事件發展迅速,容易大規模擴大和蔓延,參與處置的工作人員一定要快速做出反應,時間快一步就會主動一步,時間慢一步就會被動一步。群體性突發事件的處置,一般涉及的部門較多,因此,不同部門之間的統一合作、協同作戰至為重要,要集中優勢力量解決群眾最為關心的重點、焦點、熱點問題,并對這些問題做出明確答復,使主要矛盾得到化解,這樣,參與處置的工作人員既為政府平息了事端,也為群眾辦了實事,事態也就自然降了溫,余下的問題也就比較容易解決了。

8.堅持慎用警力的原則

慎用警力、慎用強制措施、慎用警械和武器。要根據群體性事件的起因、規模、影響以及現場情勢和危害程度,決定是否動用處置性警力,是否采取強制性措施以及采取何種強制性措施,是否使用警械以及使用何種警械。既要防止警力和強制措施使用不當而激化矛盾,也要防止當用不用而使事態失去控制。公安機關在群體性突發事件爆發以后,應該而且必須及時派出警力參加處置。但如何使用警力卻需慎重對待。貿然使用警力,很容易激化矛盾,延遲使用警力,又擔心事態擴大。對于一般事件,公安機關切忌派警力直接趕赴現場處理,只能通過情報網絡收集信息,并向上級領導機關反映情況,為領導機關決策當好參謀;對于對立程度比較嚴重的群體突發事件,公安機關為了防止事態擴大,必須派出足夠警力直接予以處置。特別是對于集體沖擊黨政機關、非法阻斷交通、集體強行臥軌斷路或者集體械斗、集體打砸搶等事件,應該不分起因如何,公安機關都要立即組織警力,采取強制措施,及時果斷加以處置,并對其中的首要分子堅決懲處打擊。同時,還要準備足夠的預備隊,機動待命,以防備更加嚴重的事件發生。

9.堅持妥當善后原則

當群體性突發事件平息之后,應當積極妥當地處理好與事件相關的善后事宜,如總結原因,改進工作,兌現承諾,既要解決群眾關心的實際問題,又要解決工作自身存在的實際問題等。事態平息,并不意味著事件本身所反映的許多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問題得到了全面徹底的解決。要善于從自身的工作中找原因,切實改進工作作風,而不單單是從群眾中找原因,不要盯著群眾的毛病不放。只有從根本上消除引發群體性突發事件的因素,才能使處置工作真正結束。對于群眾提出的要求和問題,對于政府承諾的事項,能解決的馬上解決,不能馬上解決的,要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和計劃,并及時公布于眾。對事件過程中發生的違法行為,要進行廣泛的法制教育宣傳,使廣大群眾認識到違法行為的危害性,引導和教育群眾處理好合理要求與違法行為之間的辯證關系。對管理不善、工作失職而引發和激化群體性突發事件的相關責任人員,應當進行必要的責任追究和處罰,強化各級公務員的基層意識和責任意識。要建立健全人民群眾向領導機關反映意見和建議的正常渠道,明確接待人員的職責范圍和信息傳輸程序,使民情民意得以合理順暢的表達,避免類似突發事件再度發生。

六、處置群體性突發事件的運行機制

處置群體性突發事件,既是對各級政府執政能力提出的嚴峻挑戰和考驗,也是各級領導者和公務人員面臨的一項緊迫任務。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經濟關系的調整,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各種矛盾,出現了不少新情況和新變化,其中涉及一些群眾切身利益的矛盾比較突出。對人民內部矛盾,要區別不同情況,正確運用經濟、行政和法律手段加以處理,防止矛盾激化。處理群體性突發事件要完善如下機制建設:

1.建立預警防范機制

任何具體事物都處在特定的因果鏈條中,每一個群體性矛盾,都有它孕育的原因、產生的端倪;廣泛而大量的群體性矛盾,自有它產生和發展的規律性,對其規律的探索和把握就能有效地進行預警,有效地堅持“調訪結合,以防為主”的方針,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準確預測群體性矛盾的發生及其發展過程,就能有的放矢地進行預防和化解相關的群體性突發事件。只有這樣,才能擺脫“防不勝防”的被動局面。第一,將防范關口前移,提高責任意識,提高危機意識,加大對重大矛盾糾紛的調處力度,對涉及群眾重大利益的問題要建立限期化解制度。第二,將防范重心下移,做到有預有防,以備無虞,要著力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建立和完善縣區、鄉鎮(街道、企業)、居委會(村委會)三級矛盾糾紛調節防范工作網絡。第三,將防范時間延伸,使防范工作做到日常化和經常化。在重大活動和重要時期,要認真開展對重大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

要知道,群體性事件的矛盾、問題,都是平時積累起來的。所以要堅持抓早、抓小,常抓不懈,及時察覺并解決一些傾向性的苗頭問題,防止矛盾的聚積和擴大。第四,將工作方式下接,即要經常下訪。干部下訪不僅有利于改進工作作風,直接與群眾交流溝通,密切干群關系,黨群關系,了解群眾關心的實際問題,避免錯誤決策,還有利于及時化解和解決發生在基層群眾中的問題和矛盾,避免和減少群眾盲目上訪,而且還能通過實踐歷練,提高干部綜合素質,增強干部執政能力。建立預警防范機制,形成信息網絡和排查制度,預測和排查可能發生的群體性矛盾,提出預防和化解出現的群體性矛盾的政策和措施,組織得力人員靠前,把群體性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

2.健全矛盾釋放機制

群體性突發事件發生的原因一般都源于群眾的某種訴求得不到根本解決,在其發生初期,大都表現為一種隱性的、個別的狀態。倘若缺乏合適的釋放和宣泄渠道,那么這些隱性的、個別的不滿情緒就會積聚成大量的、集中的社會不安定因素。所以,健全社會矛盾釋放機制極為重要。所謂釋放矛盾,就是給社會成員提出問題、發表意見、發泄不滿的場所。從制度上保證有一個上情下達、下情上達的通道,即“矛盾釋放口”。有了這一通道,社情民意才能得以充分體現。作為政府部門有必要完善疏通不滿情緒、排放沖突因素的運行機制。如民主議政,民主評議黨員干部、與群眾直接對話、領導直接接待群眾來訪、設立投訴電話、在網上社里投訴平臺或議政參政平臺等形式,讓群眾暢所欲言,使不滿情緒和各種抱怨心理通過經常的、小規模的溝通與交流,得以逐步緩解,不至于因積聚日久而產生過激行動。建立預警機制還應該知道社會上哪些因素事關穩定,對此必須有一個清醒的認識。要從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教育、醫療各方面研究和確定若干與社會穩定有密切關系的核心預警指標,根據“輕警”與“重警”狀況之間各個指標的臨界指數,確保社會運行處于“安全”狀態。通過及時收集和定期反映各項指標,判定社會運行總體狀況及其趨勢,為各級領導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一旦發現突發事件發生的苗頭,就應當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化解,避免事件和影響的擴大。陳月生對控制危機苗頭提出了“五個不能”,即“不能視而不見、不能見而不聞、不能聞而不報、不能報而不研、不能研而不作”,這“五個不能”可以作為對突發事件在醞釀期的應急處置原則。

3.抓好信息報告機制

各有關政府及其部門應當加大對社會群體性突發事件情報信息的搜集和開發力度,做到早發現、早預警、早防備、早處置。一旦發生群體性突發事件,有關政府及其部門要盡量爭取在第一時間報送有關信息,對因遲報、謊報、瞞報、誤報、漏報而導致喪失處理問題最佳時機并造成嚴重后果的有關人員,要嚴肅追究其責任。在重大活動和重要節日前后等敏感時期,更要著力加強社會安全事件緊急信息報告制度,一經發現事發苗頭,有關政府要提前介入,及時、妥善地把問題解決在當地,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有關部門要對不穩定事端和社會安全事件的動態信息及時收集、研究,迅速向當地黨委、政府和上級部門報告,并通報涉事單位及其主管部門,及時做好防范、化解和處置工作。

對涉及社會安全事件的信息瞞報、遲報、謊報、瞞報、漏報或者對有關方面上報的信息扣壓不報的各級政府部門和當事人,將嚴肅追究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萍乡市| 江西省| 白水县| 天柱县| 永兴县| 恩平市| 湟源县| 辽阳市| 应城市| 年辖:市辖区| 两当县| 丰城市| 大新县| 乌拉特后旗| 凯里市| 丘北县| 东丽区| 九台市| 新泰市| 昂仁县| 阳泉市| 鄂伦春自治旗| 山阳县| 鞍山市| 永善县| 高雄市| 宽城| 定州市| 海兴县| 兴海县| 佛坪县| 淳化县| 梅州市| 大渡口区| 南江县| 牟定县| 阿克苏市| 新疆| 庆元县| 綦江县| 东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