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5章 應對突發事件的必備能力(3)

2.完善基層專業應急救援隊伍體系

在全面加強各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建設的同時,各基層單位要組織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重點加強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1)加強基層防汛抗旱隊伍組建工作

水旱災害常發地區和重點流域的縣、鄉級人民政府,要組織民兵、預備役人員、農技人員、村民和相關單位人員參加,組建縣、鄉級防汛抗旱隊伍。防汛抗旱重點區域和重要地段的村委會,要組織本村村民和屬地相關單位人員參加,組建村防汛抗旱隊伍。基層防汛抗旱隊伍要在當地防汛抗旱指揮機構的統一組織下,開展有關培訓和演練工作,做好汛期巡堤查險和險情處置,做到有旱抗旱,有汛防汛。充分發揮社會各方面作用,合理儲備防汛抗旱物資,建立高效便捷的物資、裝備調用機制。

(2)深入推進森林草原消防隊伍建設

縣鄉級人民政府、村委會、國有林(農)場、森工企業、自然保護區和森林草原風景區等,要組織本單位職工、社會相關人員建立森林草原消防隊伍。各有關方面要加強森林草原撲火裝備配套,開展防撲火技能培訓和實戰演練。

要建立基層森林草原消防隊伍與公安消防、當地駐軍、預備役部隊、武警部隊和森林消防力量的聯動機制,滿足防撲火工作需要。地方政府要對基層森林草原消防隊伍裝備建設給予補助。

(3)加強氣象災害、地質災害應急隊伍建設

縣級氣象部門要組織村干部和有經驗的相關人員組建氣象災害應急隊伍,主要任務是接收和傳達預警信息,收集并向相關方面報告災害性天氣實況和災情,做好臺風、強降雨、大風、沙塵暴、冰雹、雷電等極端天氣防范的科普知識宣傳工作,參與本社區、村鎮氣象災害防御方案的制訂以及應急處置和調查評估等工作。地質災害應急隊伍的主要任務是參與各類地質災害的群防群控,開展防范知識宣傳,隱患和災情等信息報告,組織遇險人員轉移,參與地質災害搶險救災和應急處置等工作。容易受氣象、地質災害影響的鄉村、企業、學校等基層組織單位,要在氣象、地質部門的組織下,明確參與應急隊伍的人員及其職責,定期開展相關知識培訓。氣象災害和地質災害基層應急隊伍工作經費,由地方政府給予保障。

(4)加強礦山、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隊伍建設煤礦和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單位應當依法建立由專職或兼職人員組成的應急救援隊伍。不具備單獨建立專業應急救援隊伍的小型企業,除建立兼職應急救援隊伍外,還應當與鄰近建有專業救援隊伍的企業簽訂救援協議,或者聯合建立專業應急救援隊伍。應急救援隊伍在發生事故時要及時組織開展搶險救援,平時開展或協助開展風險隱患排查。加強應急救援隊伍的資質認定管理。礦山、危險化學品單位屬地縣、鄉級人民政府要組織建立隊伍調運機制,組織隊伍參加社會化應急救援。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及演練工作經費在企業安全生產費用中列支,在礦山、危險化學品工業集中的地方,當地政府可給予適當經費補助。

(5)推進公用事業保障應急隊伍建設

縣級以下電力、供水、排水、燃氣、供熱、交通、市容環境等主管部門和基礎設施運營單位,要組織本區域有關企事業單位懂技術和有救援經驗的職工,分別組建公用事業保障應急隊伍,承擔相關領域突發事件應急搶險救援任務。

重要基礎設施運營單位要組建本單位運營保障應急隊伍。要充分發揮設計、施工和運行維護人員在應急搶險中的作用,配備應急搶修的必要機具、運輸車輛和搶險救災物資,加強人員培訓,提高安全防護、應急搶修和交通運輸保障能力。

(6)強化衛生應急隊伍建設

縣級衛生行政部門要根據突發事件類型和特點,依托現有醫療衛生機構,組建衛生應急隊伍,配備必要的醫療救治和現場處置設備,承擔傳染病、食物中毒和急性職業中毒、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和其他突發事件受傷人員醫療救治及衛生學處理,以及相應的培訓、演練任務。

城市醫療衛生機構要與縣級或鄉鎮醫療衛生機構建立長期對口協作關系,把幫助組建基層應急隊伍作為對口支援重要內容。衛生應急隊伍的裝備配備、培訓、演練和衛生應急處置等工作費用由地方政府給予支持。

(7)加強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隊伍建設

縣級人民政府建立由當地獸醫、衛生、公安、工商、質檢和林業行政管理人員,動物防疫和野生動物保護工作人員,有關專家等組成的動物疫情應急隊伍,具體承擔家禽和野生動物疫情的監測、控制和撲滅任務。要保持隊伍的相對穩定,定期進行技術培訓和應急演練,同時加強應急監測和應急處置所需的設施設備建設及疫苗、藥品、試劑和防護用品等物資儲備,提高隊伍應急能力。

3.完善基層應急隊伍管理體制機制和保障制度應對突發事件的體制機制建設要縱向到底,深入到基層,不留死角,不留空白,不留缺憾。并為此制定出相應的保障制度,以便使基層應急工作得到正常正確和有序有效的運轉。

(1)進一步明確組織領導責任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是推進基層應急隊伍建設工作的責任主體。縣級人民政府要對縣級綜合性應急救援隊伍和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建設進行規劃,確定各街道、鄉鎮綜合性應急救援隊伍和專業應急救援隊伍的數量和規模。各有關部門要強化支持政策的研究并加強指導,加強對基層應急隊伍建設的督促檢查。公安、國土資源、交通、水利、林業、氣象、安全監管、環境、電力、通信、建設、衛生、農業等有關部門要明確推進本行業基層應急隊伍建設的具體措施,各有關部門要按照各自職責指導推進基層應急隊伍組建工作。

(2)完善基層應急隊伍運行機制

各基層應急隊伍組成人員平時在各自單位工作,發生突發事件后,立即集結到位,在當地政府或應急現場指揮部的統一領導下,按基層應急管理機構安排開展應急處置工作。縣鄉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要切實加強基層綜合隊伍、專業隊伍和志愿者隊伍之間的協調配合,建立健全相關應急預案,完善工作制度,實現信息共享和應急聯動。同時,建立健全基層應急隊伍與其他各類應急隊伍及裝備統一調度、快速運送、合理調配、密切協作的工作機制,經常性地組織各類隊伍開展聯合培訓和演練,形成有效處置突發事件的合力。

(3)積極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應急工作

通過多種渠道,努力提高基層應急隊伍的社會化程度。充分發揮街道、鄉鎮等基層組織和企事業單位的作用,建立群防群治隊伍體系,加強知識培訓。

鼓勵現有各類志愿者組織在工作范圍內充實和加強應急志愿服務內容,為社會各界力量參與應急志愿服務提供渠道。有關專業應急管理部門要發揮各自優勢,把具有相關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志愿者納入應急救援隊伍。發揮共青團和紅十字會作用,建立青年志愿者和紅十字志愿者應急救援隊伍,開展科普宣教和輔助救援工作。應急志愿者組建單位要建立志愿者信息庫,并加強對志愿者的培訓和管理。地方政府根據情況對志愿者隊伍建設給予適當支持。

(4)加大基層應急隊伍經費保障力度

縣、鄉兩級綜合性應急救援隊伍和有關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建設與工作經費要納入同級財政預算。按照政府補助、組建單位自籌、社會捐贈相結合等方式,建立基層應急救援隊伍經費渠道。

(5)完善基層應急隊伍建設相關政策

認真研究解決基層應急隊伍工作中的實際困難,落實基層應急救援隊員醫療、工傷、撫恤,以及應急車輛執行應急救援任務時的免交過路費等政策措施。鼓勵社團組織和個人參加基層應急隊伍,研究完善民間應急救援組織登記管理制度,鼓勵民間力量參與應急救援。研究制訂基層應急救援隊伍裝備標準并配備必要裝備。對在應急管理、應急隊伍建設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表彰獎勵。開展基層應急隊伍建設示范工作,推動基層應急管理水平不斷提高。

四、人民群眾應對突發事件的必備能力

人民群眾在應對突發事件過程中,既可能是受災者,也可能是自救者,還有一種可能就是互救者或救援者。所以,在應急管理體系建設中,政府的應急努力很重要,全社會每個成員的積極參與更重要。

1.增強危機意識,普及應急知識

突發事件是一種意外事件,每個人都時時處在意外的危機、危險和威脅之中。人們在平常的工作、生活當中必須樹立危機意識,要想到隨時可能會出哪些事、出了事應該怎么做?一旦發生了突如其來的自然災害或意外事件,作為普通個人,應該怎樣有效地去應對?平時又該如何注意防范?這是關系到每一個人的切身利益甚至生命安全的大事。所以人們要時刻樹立危機意識和防范意識,增強自我保護心理,并有意識地學習應急知識,普及應急法規,識別各類突發事件的性質、特征、危害,掌握有效應對突發事件的常識和方法。各級應急指揮機構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對群眾進行應急知識的普及和宣傳。現在很多地區都編了一些有關應急的手冊,并派發到一些群眾手中,其中系統地介紹了一些如何應對常見突發事件的知識。另外,還有一些專業應急機構,比如三防辦、民防辦、森林防火辦等等,也都在做一些應急宣傳教育方面的工作。

比如深圳一度山火比較頻繁,曾經在一天內發生4場大火,而且基本上都是人為造成的。所以有關部門就加強了森林防火宣傳,在一些主要山坡地帶,特別是在節假日市民喜歡搞登山活動的地方,都樹起了很多牌子,提醒民眾上山一定不能帶火種,要注意安全等。通過這些宣傳教育引導工作,大大提高了群眾的安全防范意識。政府的危機管理也特別注重建立預防機制,做到防患于未然,并采取一些預防措施,如經常搞一些防空演習或者重大事故處置演習等,提醒群眾注意公共安全、防止危機發生。再比如你要到海外去旅行,哪些國家比較安全,哪些國家有危險,應該注意些什么,政府都會從公共安全的角度來提出一些具體措施,幫助你搞好安全預防,這樣就可以減少或者避免危機事件的發生。此外,如果真的發生危機事件,我們應該把它作為一個契機,有效轉化為教育的資源、管理的資源,使得以后不讓類似事件再次發生,這樣就會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2.采取積極行動,開展自救互救

應對突發事件,作為社會個體,也應該采取積極的行動,一方面要配合政府,積極參與防災救災工作,一方面要根據情況采取有效的行動,開展自救互救,在保護自己的同時也要主動實施對他人的救助。在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中還應該積極參與防災或者應急演習,學習應急知識,提高應急技能。各地政府有時還開展一些“突發事件自救互救”的自救互救常識講座,涉及地震、火災、溺水、觸電、交通事故以及地鐵、商場等發生意外事故的危害和逃生、救護方式,人們在社會上一旦遇到意外,就會使自救和互救變得更為科學有效。特別是在互救方面,更需要一些救助常識。

比如搬運傷員時,一定要根據突發事件危害程度、傷情、地形等情況,靈活地運用不同工具和方法,迅速地將傷員搬到安全處包扎急救。搬運傷員應注意:

①搬運前,做好初步急救處理;

②搬運動作要輕快,避免不必要的震動,盡量減輕傷員痛苦;③搬運過程中要隨時注意傷情變化,如出現面色蒼白、頭昏、眼花、脈搏細弱等,要立即送到最近醫療站進行急救或就地搶救,待傷情好轉后再繼續轉送;

④冬季護送時肢體應注意保暖,防止凍傷和壞死;⑤利用擔架或門板轉送,傷員應頭在后,便于后面擔架員觀察傷情;上坡時頭在前,下坡時頭在后,等等。

所以,如果不懂得自救和互救的基本常識,就會失去了救助的意義。

主站蜘蛛池模板: 剑阁县| 崇义县| 潼关县| 玉田县| 襄樊市| 高台县| 连江县| 桦川县| 武宁县| 禄丰县| 中江县| 洞口县| 彭阳县| 锡林浩特市| 白河县| 社会| 通州区| 栾城县| 杨浦区| 巴林右旗| 天等县| 临沂市| 博客| 西乌| 贡觉县| 琼海市| 衡阳县| 故城县| 景洪市| 屏南县| 北京市| 景德镇市| 礼泉县| 安溪县| 新郑市| 玛多县| 广宗县| 大英县| 昭苏县| 彰武县| 汉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