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體力活動的測量與體力活動水平評估
體力活動流行病學是行為流行病學的一個分支。行為流行病學是對行為的觀察與研究,其中包括導致疾病和早死的體力活動不足與靜坐少動行為及其分布。行為流行病學有兩個重要特征:一是研究行為與疾病之間的關系;二是對行為本身的研究,即行為的人群分布及其決定因素。通過流行病學研究,一經確定某種行為與疾病、早死或損傷之間存在因果關聯(lián),接下來的一個關鍵步驟就是研究如何改變這種行為。
行為流行病學突破了傳統(tǒng)的傳染性流行病學研究的范疇,不只是關注細菌與病毒等病原體的接觸傳染。盡管傳統(tǒng)的流行病學也強調預防措施,但主要強調環(huán)境干預(隔離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預防接種等措施保護易感人群等)。行為流行病學關注的焦點是引起疾病風險增加或減少的行為,對于由于人們行為與生活習慣改變所帶來的各種慢性病流行的病因研究與干預策略的制定是非常重要的。
行為流行病學應用于體力活動的基本步驟之一就是要對體力活動進行測量與評估。研究體力活動的人間分布,即什么樣的人比較積極活躍,什么樣的人靜坐少動,并探討其原因,進而將準確的信息提供給政府決策部門和專業(yè)人員,以便采取相應行動幫助人們增加體力活動,減少疾病和過早死亡。
體力活動與健康干預項目常常需要對體力活動進行測量,群眾體育與公共衛(wèi)生決策也需要對人群體力活動現(xiàn)狀進行評估。在過去的十多年中,運動科學領域的研究越來越多地關注對體力活動的準確評估。在與人群健康相關的學科中,體力活動測量的目的主要有以下4個方面:①評估體力活動作為危險或保護性因素在特定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癌癥)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的作用;②監(jiān)測同一人群體力活動的動態(tài)變化;③揭示體力活動與個體、社會、環(huán)境因素之間的聯(lián)系,以便確定所選干預方法的可行性和人群對干預的反應;④評估某項體力活動干預措施對個體或人群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