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體力活動測量方法的選擇
體力活動包括所有由骨骼肌收縮引起能量消耗增加的身體活動,如職業中的身體活動、家庭中的活動、休閑活動、參與各種項目的體育運動、為提高體質與健康水平的體育鍛煉等。日常體力活動的個體差異及個體本身的變異使得這種行為的測量變得非常困難。如果沒有有效、可靠的方法測量體力活動,流行病學家將難以評價體力活動與慢性病之間的關系;另外,體力活動的測量也是描述性流行病學研究的需要,即描述體力活動在不同年齡、性別、種族、地域及不同健康狀況人群中的分布;體力活動監測系統還可追蹤觀察特定人群體力活動水平的現狀及動態變化,并可評價群體性體力活動干預措施的效果。
在選擇體力活動的測量方法時,需要考慮許多問題。首先,所選的測量方法應該反映研究目標或計劃中涉及的最主要的體力活動。例如關于步行行為的研究,步行應該就是測量的主要活動;如果研究日常生活活動,那么就需要對體力活動進行更廣泛和全面的評估。選擇測量方法除了要考慮研究目標與評估內容外,還需要考慮測量的信度、效度、敏感性、可行性和潛在的偏倚等。
一、信度
信度或稱可靠性,是指在相同條件下對同一批受試對象使用相同的測量手段,重復測量結果的一致程度,又稱重測信度。如在使用計步器對步行行為進行測量時,首先需要對所選擇的計步器的可靠性進行評估。
二、效度
效度是指所選擇的測量手段在測量欲測屬性時的準確程度,即這種測量方法可以在多大程度上評估被測量的屬性。包括內容效度、結構效度與效標效度。例如,用于調查職業活動中的體力活動的問卷,通常需要有可接受的結構效度。效標效度是指通過與另一種已經證明有效的測量方法相比,這種測量方法的準確程度。對于體力活動測量而言,評估一種測量方法的效標效度必須選擇一種目前被公認為科學有效的測量作為“金標準”。目前,“雙標水法”被認為是評估體力活動能量消耗的“金標準”。
三、靈敏性
靈敏性又稱敏感性,在體力活動評估中,測量方法的敏感性是一個非常重要但經常被忽略的問題。尤其是在干預研究中,所選擇的測量方法需要能敏感地測量到體力活動行為的變化,才能評估干預策略的效果。
四、可行性
測量的可行性往往是最終決定選擇何種測量方法的因素。測量方法的可行性是由測量的目的、需使用的設備、被測量的人數、測量方法的花費和在目標人群中測量方法的可接受性來決定的。例如,某些客觀測量方法(如加速度計)所需設備比較昂貴,就不適用于大樣本的研究或監測;有些測量方法給參與者增加了太多的負擔(如體力活動日志),因而難以保證依從性。
五、偏倚
最后,在選擇測量方法和解釋研究結果時必須要考慮可能存在的偏倚。偏倚又稱為系統誤差,是指由已知或可控制的因素引起的使研究結果或推論系統地偏離真實情況的誤差。體力活動測量中最常見的偏倚包括測量效應、社會期望效應和預期結局效應。測量效應是指測量過程所選擇的手段有可能改變一個人的行為。例如,記錄體力活動日志或佩戴計步器都有可能促使一個人改變他的體力活動水平。社會期望效應是指人們常常會有一種表現出社會所期望的積極行為的趨勢,比如使用自我報告式體力活動問卷時,人們往往報告比實際更多的體力活動。預期結局效應是指參與者的行為表現與研究假設呈現出一致性的趨勢。例如,如果參與者知道干預項目的目的是增加體力活動,那么在干預之后,他所報告的體力活動就傾向于偏高。在自我報告式的測量方法中,需要特別關注社會期望效應和預期結局效應。
Durante和Ainsworth(1996)提出一種認知模型可用來確定問卷調查中的潛在偏倚。調查對象回答問題的認知過程包括四個步驟:①理解問題;②搜索答案;③作出決定;④形成回答。問題的模糊性會影響理解力,例如要求回答者定義有爭議的詞(如“經常鍛煉、“中等強度”等),偏倚就有可能在理解問題這一階段出現;搜索答案階段,社會期望效應會影響其答案傾向;決定階段中,需要腦力加工的信息(如:計算1天或7天中走路的總時間)會產生錯誤;更有可能的是,從決定階段到形成回答階段,信息轉變的錯誤也會導致偏倚。以下幾種方法可以盡可能地減少這些偏倚:①設置進行認知測試的問題,例如:面對面訪談時要求回答者轉述問題的意思,或者要求他們給出對所選答案的確信程度;②另外一種提高準確性的方法是提供幫助回憶的時間或事件提示,例如:在7日體力活動回顧中,為了給出參與者更多的時間提示,從而使體力活動的報告更加準確,要求參與者回想在特定的一天都做了什么活動(什么時候起床?有沒有上班?有沒有上課等)。回顧性日歷(教育性和職業性的活動、生活中的事件)可作為幫助參與者回憶的輔助方法;③另一種降低自我報告偏倚的方法是盡可能降低社會期望效應,如在一項老年人社區健康干預項目中,體力活動問卷中除體力活動外,還會問到本身不屬于體力活動的活動項目(拜訪朋友、閱讀、使用電腦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體力活動測量中并沒有一種完美的測量方法存在。我們必須權衡以上各方面,選擇合適的測量方法。在有可能的情況下,可使用一種以上的方法來測量體力活動以平衡不同因素帶來的偏倚。
總之,由于體力活動可以有多種形式、不同強度和總量,體力活動與疾病發生發展及過早死亡間的關系可能隨體力活動的不同形式而異。流行病學研究中,推斷因果關系還必須滿足“米勒準則”的劑量反應關系。確定體力活動、體質與疾病風險間的關系對于公共衛生政策的制定也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