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3章 文明的宿命(5)

最后,創新和突破決定著調整的未來。每一次大危機都會催生新的商業模式、管理理念、社會體制等,在危機里完成調整后,經濟出現新的拐點,進入新的周期,未來的興盛與繁榮取決于這一輪的調整中創新的力度和廣度。1929—1933年大蕭條下誕生的好萊塢、沃爾瑪以及中央銀行制度,無不成為美國戰后經濟奇跡的代表;連韓國都在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后打開了亞洲甚至全球的影視、電子產品、汽車市場;而一遇危機就注資的英國已然看不到經濟亮點。中國在危機過后能否開辟新的戰場,獲得新的發展空間,其答案就在此輪調整之中。危機過后,國有企業將加速重組,海外并購也在進行,同時資本經濟的浪潮正在襲來,中國將在下一輪經濟周期中出現龐大的跨國機構并占據資本金融前沿,但新興行業與新能源的發展則會落后于美國,不過,這也算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結局。

“被扁平化、長期化、隱性化”的金融危機

在房價高漲不降的大背景下,李嘉誠開始出售上海市中心的聯體別墅,每平方米10萬的價格據說能回籠百億資金,如此逆向操作,令人生疑。索羅斯的基金規模猛擴四成,逆勢大賺,索羅斯最大的特征就是發“國難財”。巴菲特則減股增持企業、政府債券。此三大佬用“反常”舉動證明其反對盛傳之中的“世界經濟回暖復蘇之說”。主要國家“說一套做一套”的表現也加劇了投資者們對形勢的擔憂。從美國公布的統計數據上無論如何也看不出經濟“恢復增長”的跡象。大舉“救市”之下,危機不可避免地被延期、被傳導,而更可怕的則是危機出現隱性化趨勢,不斷地尋找“替身”,全面干擾世界經濟的復蘇。

堅持對抗危機的“救市”舉措,說明金融危機長期化已成各國心照不宣的共識,“救市”只是拉長了危機的周期而已。因此,這場金融危機并不會隨著“十一五”時期的結束而消散,很可能會伴隨“十二五”時期持續影響中國經濟。各國政府似乎也已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這意味著,危機過后的幾年,中國的外貿出口將面臨長期低速徘徊、甚至負增長的局面。

2009年8月,美國失業率升至26年來的新高,表明疲軟的消費開支將阻礙經濟復蘇,更驚人的是,美國政府今后10年將累積超過9萬億美元赤字,這不但顯示美國受金融危機打擊比此前預想的要嚴重得多,而且也讓美國經濟的走向成謎。悲觀的預測是到2013年,“美國可能面臨20萬億美元的赤字,半數金融機構倒閉,收入稅可能升至45%,標準普爾500指數滑落至418點”。歐元區的失業率在2009年7月創10年新高,慎言加息顯示出歐洲經濟雖已走出自由落體式下滑但仍然處境艱難??紤]到歐盟、美國國內生產總值下降1個百分點,中國外貿出口就相應下降11.4個百分點和9.8個百分點的強相關關系,中國的外貿形勢實在不容樂觀。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預言,“日本經濟的負增長將持續到21世紀第二個十年的前半期(與‘十二五’同期),世界性的病情得到康復需要兩三年的時間,日本經濟還要在谷底爬行”。經濟雖有回暖,但時任澳大利亞總理陸克文仍謹慎地表示,“澳大利亞經濟仍將不可避免地受到國際形勢的影響,經濟復蘇的路還很長,因此政府計劃實行確保經濟恢復的措施和方案”。這種形勢判斷使金融危機長期化、扁平化已毫無懸念,形勢向好突變的概率極低,危機的隱性化將成為各國政府的主要難題,也是干擾形勢判斷的主要困難。

第一,表現在宏觀政策上,此前??ㄔ鴮χ袊洕咦邉葑鞒觥傍喿觿澦钡呐袛啵畜w現在信貸投放量的劇變上,相比2009年上半年單月額度,七八月3000多億元的量可說是劇變,但公開表述則是“不動搖”。美國在對經濟是“刺激”還是“退出”上的分歧也讓人無所適從。這種以政策搖擺、遲疑對抗危機的動作,其后果就是將危機分散化、隱性化,促進危機尋找新的“替身”,四處蔓延。第二,中國為刺激出口,多種政策一擁而上,有些地區又開始重復過去低端制造業的老路。廣東的部分鞋廠就面臨非洲客戶1美元報價生產橡膠鞋的訂單,生產即虧,不生產則停工。在出口困局面前,結構調整、增長轉型被束之高閣,六大行業壓產能則是危機隱性化的另一種表達式,其結果是資金、資源浪費,環境污染與能耗居高不下,這比危機本身更可怕。第三,隱性化表現在危機的替身增加,它引發了國際政治、經濟的系統性變化,使得國際形勢復雜、矛盾尖銳、一觸即發。金融危機帶來了“地緣政治版圖、世界經濟格局以及經濟理論”的大變革;它讓東歐的經濟一落千丈,莫斯科的房產價格暴跌60%;使全球化退潮,國家主義、保護主義抬頭,讓中國原本難過的出口企業雪上加霜。在此背景下,輪胎特保案(注釋10)獲奧巴馬“特赦”的可能性不高,針對中國商品的反傾銷活動有增無減。此外,由“刺激”政策帶來的財政惡化風險、不良債權的處理困難等,都有可能讓世界經濟再陷谷底。金價破千就是對世界經濟復蘇缺乏信心的表現。

首先,在世界經濟普遍遭受“新技術擴散速度遞減”、“全球化紅利消失”以及“世界不平衡逆轉”等三大力量深度調整時,中國卻以積極的方式承接其正面影響,這是因為中國憑借資本優勢與產業優勢承接了危機提供的三大機遇,并將在“十二五”期間拉出一根大陽線。如果說10年前的金融危機給中國提供了承接國際加工制造業的機會,那么此次金融危機給中國創造了發展“制造”制造業的機會,即在高鐵、大飛機、第四代核電站、航母、衛星以及大型成套機械設備的制造能力等方面,已使中國在制造業的產業鏈上向前大大邁進,開始為制造業提供“母機”支撐。這種前所未有的現象,標志著我國工業化水平的巨大提升。中國的高鐵技術已達國際先進水平,成為發達國家“取經”的目的地。在全球經濟普遍衰退之中呈現出“我花開放百花殺”的一枝獨秀局面,而且危機使得新技術的獲取、全球大并購成為可能,使世界格局朝著有利于中國的方向傾斜。

其次,20多萬億元的居民儲蓄、70多萬億元的銀行資產使中國有了進入“資本金融”時代的條件,資本化、金融化將成為我國未來經濟的主題。2009年9月中國首次在香港發行60億元國債,標志人民幣正式走上國際化道路,此前規模已達950億美元的貨幣互換只停留在多個雙邊關系中,推出的海外版A股市場,使外國企業難以保持股權、技術的封鎖。民間資本與國際資本是另一支力量,各種形式的基金不停運作的結果是使資本成為經濟活動的組織者,從而打破了所有制界限,形成混合經濟模式,為經濟增長提供新的動力。

最后,低碳經濟的現狀雖然是“老道的政治、幼稚的經濟”,但它卻給中國提供了與發達國家站在同一起跑線的機會。相對發達國家而言,我國經濟結構的“高碳”特征大大削弱了我國的比較競爭優勢,這使我國“破局”的壓力突出,而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優勢確保了結構上率先突破的可能性。此外,低碳經濟也迫使我國產業結構、貿易結構優化升級,并使作為向低碳經濟過渡的智能化產業異軍突起,成為可以期待的新經濟增長點。這也將是“十二五”期間產業的亮點之一。

危機何以觸底

次貸危機爆發至今已有近四年時間了,對于危機是否觸底、何時觸底,不僅無定論、無共識,對于形勢判斷的分歧反而不斷加大。樂觀者如巴菲特、蒙代爾等認為“席卷全球的金融恐慌已經過去”、“全球經濟形勢開始好轉”;國內也有樊綱、姚景源等學者認為從整個工業走勢及出口恢復來看,中國經濟“回升向好的基礎在進一步鞏固”,“回歸正常增長”的可能在加大。當然,也不乏對此嗤之以鼻、潑冷水的專家學者,在眾多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格曼、斯賓塞、斯蒂格利茨看來,是“政府補貼和刺激政策促成了2009年三季度前后美國經濟數據的向好,但這還不足以讓美國國內的失業率恢復到一個正常水平”,因此危機尚未結束;索羅斯更是指出美國經濟很可能“二次探底”,雖然他并不能肯定確切時間,以及為什么如此混亂。

主站蜘蛛池模板: 塔河县| 海丰县| 开原市| 九江市| 孝义市| 镇康县| 通州市| 清水河县| 博乐市| 广元市| 庐江县| 尖扎县| 东乡县| 阿勒泰市| 普兰店市| 盐津县| 宁波市| 池州市| 贵定县| 临海市| 宣威市| 白朗县| 大庆市| 舞阳县| 黄陵县| 栾城县| 东阿县| 黄梅县| 乃东县| 安仁县| 镇雄县| 从化市| 祁连县| 新竹市| 永清县| 饶河县| 沅陵县| 保靖县| 株洲市| 建昌县| 扶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