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室廬(5)

  • 長物志
  • 文震亨
  • 4705字
  • 2015-08-06 17:05:00

藏書的樓閣,是古代供藏書和閱覽圖書用的建筑。最早的藏書建筑建于宮廷,如漢朝的天祿閣、石渠閣。宋朝以后,隨著造紙術的普及和印書的推廣,民間也建造藏書樓。寧波天一閣是現存最古老的私人藏書樓,為面寬六間的兩層樓房,樓上按經、史、子、集分類列柜藏書,樓下為閱覽圖書和收藏石刻之用。建筑南北開窗,空氣流通。書櫥兩面設門,既可前后取書,又可透風防霉。北京故宮文淵閣是專為收藏四庫全書而建的藏書樓,其房屋制度、書架款式都仿效天一閣。

可以登高望遠的觀景建筑,也用樓閣為名,如黃鶴樓、滕王閣等。王勃的《滕王閣序》,描述這一經典景觀建筑是“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而登臨樓閣,極目遠眺的情景,是“披繡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

旖旎秀麗的樓閣,正是中國古建筑的代表。無論是“樓閣玲瓏五云起”,還是“蔭花樓閣謾斜暉”,抑或“樓閣朦朧細雨中”,在風景清嘉之處,點綴一座樓閣,如同畫龍點睛,是神來之筆。

筑臺忌六角,隨地大小為之。若筑于土岡之上,四周用粗木,作朱闌亦雅。

【譯文】

建造臺,忌建成六角形式,要根據地面大小來決定建筑。如果建在土崗上,四周用粗木做成朱紅色的欄桿,也很雅致。

【延伸閱讀】

明清家具中,六角臺式的木桌很常見,當時大約是六角式器物太多,令人有泛濫之感,故而文震亨認為筑臺忌用六角形。

《園冶》中說:“園林之臺,或掇石而高上平者;或木架高而版平無屋者;或樓閣前出一步而敞者,俱為臺。”作為園林建筑,臺可以是用石頭砌成高而平坦的,也可以是用木材架起來的,或者在樓閣前建也可以。

【名家雜論】

臺是古建筑中很常見的類型,且一般為宮殿建筑,如周文王的靈臺。曹操的銅雀臺可能是最著名的一座臺。據說曹操消滅袁氏兄弟后,夜宿鄴城,半夜見到金光由地而起,隔日掘之,得銅雀一只。有謀士進言,說得銅雀是吉祥之兆。曹操大喜,于是決定建銅雀臺于漳水之上,以彰顯自己平定四海的功德。

銅雀臺初建于建安十五年(210年),后趙、東魏、北齊屢有擴建。這是以鄴北城城墻為基礎而建的大型臺式建筑。當時共建有三臺,前為金鳳臺、中為銅雀臺、后為冰井臺。銅雀臺最盛時臺高十丈,臺上又建五層樓,離地共27丈。在樓頂又置銅雀高一丈五,舒翼若飛,神態逼真。在臺下引漳河水經暗道穿銅雀臺流入玄武池,用以操練水軍,可以想見景象之盛。

銅雀臺建成之日,曹操在臺上大宴群臣,慷慨陳述自己匡復天下的決心,又命武將比武,文官作文,以助酒興。一時間,曹氏父子與文武百官觥籌交錯,對酒高歌,大殿上鼓樂喧天,歌舞拂地,盛況空前。

據說曹操有一個心愿,把江東的兩位絕色美女——大喬、小喬搶奪來,安置在銅雀臺。《三國演義》中寫,曹操大軍壓境,諸葛亮用激將法,說周瑜只要獻出夫人小喬,就可保全自身。周瑜被激怒,由此聯劉抗曹。孫劉聯軍巧妙地利用風力,燒了曹營戰船,打退曹軍,從而避免了江東二喬被曹操擄走的悲劇。杜牧的名句“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說的便是這個故事。

海論〔1〕

忌用“承塵”〔2〕,俗所稱天花板是也,此僅可用之廨宇〔3〕中。地屏〔4〕則間可用之。暖室不可加簟〔5〕。或用氍毺〔6〕為地衣亦可,然總不如細磚之雅。南方卑濕,空鋪最宜,略多費耳。室忌五柱,忌有兩廂。前后堂相承,忌工字體,亦以近官廨也,退居則間可用。忌傍無避弄〔7〕。庭較屋東偏稍廣,則西日不逼。忌長而狹,忌矮而寬。亭忌上銳下狹,忌小六角,忌用葫蘆,忌以茆蓋〔8〕,忌如鐘鼓及城樓式。樓梯須從后影壁上,忌置兩旁,磚者作數曲更雅。臨水亭榭,可用藍絹為幔,以蔽日色;紫絹為帳,以蔽風雪,外此俱不可用,尤忌用布,以類酒舩〔9〕及市藥設帳〔10〕也。小室忌中隔,若有北窗者,則分為二室,忌紙糊,忌作雪洞〔11〕,此與混堂〔12〕無異,而俗子絕好之,俱不可解。忌為卍字窗旁填板。忌墻角畫各色花鳥,古人最重題壁,今即使顧陸點染〔13〕,鐘王濡筆〔14〕,俱不如素壁為佳。忌長廊一式,或更互其制,庶不入俗。忌竹木屏及竹籬之屬,忌黃白銅為屈戍〔15〕。庭際不可鋪細方磚,為承露臺則可。忌兩楹而中置一梁,上設叉手笆〔16〕。此皆元制而不甚雅。忌用板隔,隔必以磚。忌梁椽畫羅紋及金方勝,如古屋歲久,木色已舊,未免繪飾,必須高手為之。凡入門處,必小委曲,忌太直。齋必三楹,傍更作一室,可置臥榻。面北小庭,不可太廣,以北風甚厲也。忌中楹設欄楯,如今拔步床式〔17〕。忌穴壁為櫥,忌以瓦為墻,有作金錢梅花式者,此俱當付之一擊。又鴟吻好望〔18〕,其名最古,今所用者,不知何物。須如古式為之,不則亦仿畫中室宇之制。檐瓦不可用粉刷,得巨栟櫚〔19〕擘為承溜,最雅,否則用竹,不可用木及錫。忌有卷棚,此官府設以聽兩造〔20〕者,于人家不知何用。忌用梅花〔21〕。堂簾惟溫州湘竹者佳,忌中有花如繡補〔22〕,忌有字如壽山、福海之類。總之,隨方制象,各有所宜,寧古無時,寧樸無巧,寧儉無俗。至于蕭疏雅潔,又本性生,非強作解事者所得輕議矣。

【注釋】

〔1〕海論:總論。

〔2〕承塵:唐代以前的建筑,沒有天花板,房梁橫木上用遮布擋灰,名曰“承塵”。

〔3〕廨宇:指官舍建筑。

〔4〕地屏:指地屏風,屏風的一種,又分為座屏和落地屏。地屏形體大,多設在廳堂,一般不會移動。

〔5〕簟:指竹席或葦席。

〔6〕氍毺:用毛織成的地毯。

〔7〕避弄:指宅內正屋旁側的通行小巷,為女眷仆婢行走之道,以避男賓和主人。

〔8〕茆蓋:用茅草來覆蓋。“茆”通“茅”,指茅草。

〔9〕酒舩:酒船,供客人飲酒游樂的船。

〔10〕市藥設帳:賣藥的設館授徒,泛指江湖營生。

〔11〕雪洞:假山中的石洞。明代擅長疊石的工匠,能在假山中堆出可供人通行的洞窟,雅稱“雪洞”。此處形容室內裝飾太素,枯燥無味,如同假山石洞一樣。

〔12〕混堂:澡堂。

〔13〕顧陸點染:請顧愷之和陸探微來畫畫。顧陸二人是師徒,皆是丹青名家,擅畫肖像畫。點染,指繪畫時點綴景物和著色。

〔14〕鐘王濡筆:請鐘繇和王羲之來題字。濡筆,蘸筆書寫。

〔15〕屈戍:即屈戌,門窗、屏風、櫥柜上的環扣。

〔16〕叉手笆:橫梁與脊梁之間的斜撐。

〔17〕拔步床式:八步床的式樣。八步床是明清時期流行的一種大型床,下有地坪,帶門欄桿,結構復雜,如同一間小木屋。

〔18〕鴟吻好望:指建筑屋脊上裝飾的獸形雕飾。鴟吻是龍的九子之一,性好望,口潤嗓粗而好吞,因此被用來作為殿脊兩端的吞脊獸,取其滅火消災之意。

〔19〕栟櫚:棕櫚。

〔20〕兩造:指原告和被告。

〔21〕:窗戶。

〔22〕秀補:補子,補綴于品官補服前胸后背之上的一塊織物,為明代品官服飾制度的重要特征。

【譯文】

建造室廬忌用“承塵”,就是俗稱的天花板,“承塵”只能用在官署之中。地屏風則間或可以用。有取暖設備的房間不能加竹席。有的人用毛編的毯子為地上的鋪設也可以,然而總不如用細磚鋪地雅致。南方低濕,地面采用架空的鋪法最適宜,略微多些花費罷了。室內忌用五根柱子,忌設有兩個廂房。前堂后堂忌用工字體相互承接,因為這種結構類似官衙的建筑,休息室偶爾可以用這種結構。忌正房旁沒有設供女眷通行的小巷。庭院比房屋往東偏稍寬一些,這樣西曬就不會太厲害。庭院忌長而窄,矮而寬。亭子忌上尖下窄,忌小六角形,忌用葫蘆,忌以茅草覆蓋,忌建得如鐘鼓及城樓的樣式。樓梯要從后庭影壁后面上去,忌建在兩旁,磚砌成幾種彎曲的圖案更雅致。臨水的亭榭,可以用藍色的絹布為帷幔,遮蔽日光;用紫色的絹為帳子,遮蔽風雪。此外,都不可以用,尤其忌諱用布,那就如同游船和江湖藥鋪的招幡。小房間忌從中間隔開,如果北邊有窗戶的,可分為兩間。忌用紙糊墻,忌布置得如雪洞一般枯燥,這與澡堂沒有區別,而普通俗眾特別喜歡這樣做,不可理解。忌在卍字窗旁做填板,忌在墻角畫各種花鳥圖案。古人最看重在墻上題詩作畫,如今,即使顧愷之、陸探微這樣的丹青大師來落筆,鐘繇、王羲之這樣的書法家來題詞,都不如用素白的墻壁佳。忌長廊建成同一樣式,應該變換樣式,才不落俗套。忌用竹木屏風及竹籬之類,忌用黃銅、白銅為門窗家具上的環扣。庭院邊際不能鋪設細方磚,屋頂露臺則可以。忌在兩根楹柱中的橫梁與脊梁之間,鑲嵌斜向的支撐木柱,這種都是過去的做法,不太雅致。忌用木板隔墻,隔墻一定要用磚,忌在梁椽上繪羅紋及金方勝的圖案。如果是年歲已久的老屋,木頭的顏色舊了,不得不做繪畫裝飾,必須請高手來畫。但凡進門的地方,一定要稍有曲折,忌太過直沖。廳內要設三根楹柱,旁邊還要建一間房舍,可以放置臥榻。朝北的小庭院,不能太寬大,因為北風猛烈。忌中柱設欄桿,如同今天的八步床式樣。忌在墻上鑿壁作為櫥柜,忌用瓦來隔墻,有人用瓦做成銅錢、梅花圖案,這些做法都該去除。還有屋脊兩端的“鴟吻好望”,歷史久遠,今天所制作的,不知道是什么物事,應該按照古代的式樣來做,不然也應仿照古畫中的房屋樣式制作。屋檐下的瓦,不能用白灰粉刷,用巨大的棕櫚葉掰開作為承接雨水的檐溜,最為雅致,不然則用竹筒,不能用木和錫接水。屋前忌有卷棚,這是官府建造用來聽原告、被告陳述的設施,在普通人家不知做什么用。忌做梅花式的窗戶。堂上的簾子,數溫州產的湘妃竹簾最好,忌簾中有花鳥圖案,如官服上的補子,忌簾上有“壽山”“福海”之類的字。總之,應該根據物品的類別制作不同的式樣。寧愿古拙,不追求時髦;寧愿樸素,不要工巧;寧愿簡樸,不要媚俗。至于清麗雅潔這種境界,是本性所生,不是強為求解的人所能隨便說清的。

【延伸閱讀】

題壁文化歷史悠久,始于兩漢,盛于唐宋。唐宋時期,由于是詩歌的創作高峰期,題壁詩驟然大增,形成一種文化潮流。所謂“壁間俱是斷腸詩”,言題壁創作之繁盛。蘇軾的“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首詩便是題壁詩。

但在明代,題壁文化受到了江南名士的排斥。文震亨說:“今即使顧陸點染,鐘王濡筆,俱不如素壁為佳。”文家為丹青世家,尚且有如此言論,可知當時的風氣,但凡有品位的人家,決計不會在墻壁上涂鴉,書畫必是在紙上渲染,墻壁則以素白粉壁為最好。這是一種崇尚樸拙、清雅、含蓄的審美導向。

【名家雜論】

明代中期以后,士大夫階層掀起了文化復古思潮,江南一帶更是好古之風盛行。文震亨說“寧古無時,寧樸無巧,寧儉無俗”,可謂是這種思潮的代表。

好古的風氣,體現在思想界,是對漢唐盛世的追慕;體現在學術界,是漢學的復興、詩文復古和考據學的興起;體現在藝術上,則是以古為美的審美心理趨向。

明代是一個極注重傳統的時代,與漢代頗為相似。漢代的知識分子注重傳統,大力整理經典,是因為秦朝的焚書坑儒,造成了文化傳統的斷裂。明代的復古,則是因為元朝統治所形成的傳統中斷。元朝畢竟是異族統治,令知識分子階層備感精神壓抑,在文化上有一種“以夷變夏”的羞辱感。因此,朱元璋一推翻元朝,馬上下令,“悉命復衣冠如唐制”,禁止胡語、胡服、胡姓。

整個明代,士大夫階級都有一種懷古情結,一種漢唐之思,復興漢唐盛世的夢想極為強烈,一旦經濟條件許可,復古之風便勃然而發。文震亨說大門前的春帖,必須要尋覓唐聯中的佳句,要從唐詩里面找出好的句子來,貼在大門口,才有意境。這是明代文人發自內心的對漢唐盛世的向往。

但文人往往動口不動手,空喊口號,卻無實際踐行之力。文震亨的妙處在于,他是一個始終立足于生活實際的人,而非高談闊論者。他講的道理,總是結合具體的事例來講,比如建筑要怎樣布局,窗戶怎么開,房間里要怎么布置,都有細致的安排。他能把當時先進的美學思潮落實到實際的技術操作層面,可謂非常難得。這表明他不僅對于江南的園林建筑藝術有著深入的思考,有很深的心得體會,而且有過長期與工匠磨合的經驗,實際參與過許多建筑的設計、施工過程,才會講得如此嫻熟、老練,而又細節豐富。

主站蜘蛛池模板: 虹口区| 金昌市| 金平| 吴川市| 深泽县| 兴安县| 隆林| 丹东市| 东安县| 渝北区| 井陉县| 澎湖县| 景东| 德钦县| 乌什县| 南部县| 西畴县| 横山县| 萨迦县| 巴青县| 巩留县| 漳州市| 万载县| 扶余县| 伊吾县| 桐梓县| 阳曲县| 太谷县| 建水县| 家居| 武功县| 施甸县| 永丰县| 康马县| 扎赉特旗| 化隆| 红河县| 乌拉特中旗| 彭水| 乐东| 开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