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花木(1)

  • 長物志
  • 文震亨
  • 4857字
  • 2015-08-06 17:05:00

此卷為花木培植觀賞之用。涉及適宜居家養殖花木三十九種及瓶花、盆玩之培護,按照花木生態習性和景觀藝術布局要求搭配種植,可使居所四季風景不斷。

弄花一歲,看花十日。故幃箔〔1〕映蔽,鈴索護持〔2〕,非徒富貴容也。第繁花雜木,宜以畝計。乃若庭除檻畔,必以虬枝古干,異種奇名,枝葉扶疏,位置疏密?;蛩吺H,橫偃斜披;或一望成林;或孤枝獨秀。草木不可繁雜,隨處植之,取其四時不斷,皆入圖畫。又如桃、李不可植于庭除,似宜遠望;紅梅、絳桃,俱借以點綴林中,不宜多植。梅生山中,有苔蘚者,移置藥欄,最古。杏花差不耐久,開時多值風雨,僅可作片時玩。蠟梅冬月最不可少。他如豆棚、菜圃,山家風味,固自不惡,然必辟隙地數頃,別為一區;若于庭除種植,便非韻事。更有石磉〔3〕木柱,架縛精整者,愈入惡道。至于藝蘭栽菊,古各有方。時取以課園丁,考職事,亦幽人之務也。志《花木第二》。

【注釋】

〔1〕幃箔:指帷幕和簾子。

〔2〕鈴索護持:指用鈴鐺來驚嚇鳥雀,以保護花木。

〔3〕石磉:木柱下的石墩,指搭建花架的材料。

【譯文】

伺弄花木一年,賞花十天。故而用帷幕、簾子來遮蔽日光,用金鈴系繩來護持,并非僅僅為了花開時的富貴容貌。種植繁花雜木,應當以畝來計算。至于庭院邊、欄檻之畔,必當用虬勁的枝條,古意盎然的樹干,品種奇異,名字奇特,枝葉茂盛,疏密有致。要么在水邊石旁,橫臥斜披;要么一望成林;要么孤植一棵,有一枝獨秀之景。草木不能種得太繁雜,隨處種植,使其四季風景不斷,都可以入畫境。又比如桃樹、李樹不可以種植在庭院,只宜遠望;紅梅、絳桃都是用來點綴樹林的,不宜多種。梅花生長在山里,將其中有苔蘚的移植到花欄里,最有古意。杏花花期不長,花開時節,風雨正多,只能短暫觀賞。蠟梅于冬天最不可缺少。其他如豆棚、菜圃,山野風味,固然也不差,然而必須要單獨辟出數頃空地,使其自成一區;如果在庭院里種植,有失風雅。更有石墩、木柱,精心搭架綁縛的,愈加惡俗了。至于種植蘭花、菊花,古時都有方法?,F今用來培訓園丁,考核技藝,也是幽嫻之士的事務。記《花木第二》。

【延伸閱讀】

五代時的王仁裕在《開元天寶遺事》中記載了“花上金鈴”的故事:“天寶初,寧王日侍,好聲樂,風流蘊藉,諸王弗如也。至春時,于后園中,紉紅絲為繩,密綴金鈴,系于花梢之上。每有鳥雀翔集,則令園吏掣鈴索以驚之,蓋惜花之故也。諸宮皆效之?!碧鞂毘跄?,寧王風流多致,春天花盛開時,他命人制作了紅絲繩,上面綴上很多黃金做成的鈴鐺,系在花枝上。鳥群一來,就讓園丁搖繩子,鈴鐺叮叮作響,令鳥驚起而飛。這個故事說明愛花成癡的人,可以到何種程度。

【名家雜論】

這篇是文震亨寫在花木卷篇首的序言,或曰綱要,陳述了他關于種植花木的總體思想。種花不易,精心侍弄一年,觀賞花開的時間,往往不過十余天,故而古人賞花有用幃箔映蔽、鈴索護持的,這是因為種花不易,花開難得。真正的種花人,會懂得種花的辛勞,從而對于賞花時的種種鋪張排場,他認為并非過分,乃是情之所至,愛之所鐘。

文震亨認為,庭院中花木的種植,須得古雅,有意趣,且枝葉修剪得疏密有致,位置也要安排得宜。花木要種得有情趣,映照成景,比如在池邊、石間,做一疏影橫斜的造景。明清時期的江南園林,對于花木的種植非常講究。如蘇州園林,葉圣陶評其“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園中景點,如一幅幅圖畫,人游其中,如同入畫里。

植物造景是園林規劃設計的重要環節。按照花木生態習性和園林藝術布局的要求來配置優美景觀。首先是植物間的搭配,如種類的選擇,樹叢的組合,平面和立面的構圖、色彩、季相及意境的創造等;其次還有花木與山石、水體、建筑、園路等的配置。

明清時期的古典園林,花木種植主要采取自然式配置,具有活潑、愉悅、幽雅的自然情調,如孤植、叢植、群植樹木等等。文震亨的曾祖父文征明,在蘇州拙政園的若墅堂前,題了一副對聯:“絕憐人境無車馬,信有山林在市城。”意指拙政園的造園藝術,有著山野的自然意趣,雖在城市,宛如置身山林。

文震亨提到的“草木不可繁雜,隨處植之,取其四時不斷,皆入圖畫”,指花木的季相搭配,一年四季都要有景可賞:春季賞的花,如玉蘭、茶花、桃、李、杏;夏日賞的花,如紫薇、萱草;秋季賞的花,如芙蓉、菊花;冬日賞的花,如蠟梅。這些常用庭院花木的種植,應該按照季節來搭配好,四季皆有花可賞,有景可觀。

牡丹芍藥

牡丹稱花王,芍藥稱花相,俱花中貴裔。栽植賞玩,不可毫涉酸氣。用文石為欄,參差數級,以次列種。花時設宴,用木為架,張碧油幔于上,以蔽日色,夜則懸燈以照。忌二種并列,忌置木桶及盆盎〔1〕中。

【注釋】

〔1〕盎:原指腹大口小的盛物洗物的瓦盆,后來泛指盆這一類的容器。

【譯文】

牡丹被稱作花王,芍藥被稱為花相,皆是花中的貴族。栽種觀賞,不能有絲毫的寒酸之氣。用帶紋理的石材做欄桿,參差排列,按照次序種植?;ㄩ_時節設置宴會,用木料搭起架子,上面鋪著碧色的帷幔,以遮蔽日光,夜晚則懸掛燈燭來照明。忌將牡丹和芍藥并列同排,忌將這兩種花放置在木桶和大盆中。

【延伸閱讀】

李格非在《洛陽名園記》中記載:“花園子洛中花甚多種,而獨名牡丹曰花王。凡園皆植牡丹,而獨名此院曰花園子,蓋無他亭,獨有牡丹數十萬本。凡城中賴花以生者,畢家于此。至花時張幙幄,列市肆,管弦其中,城中士女,絕煙火游之?!笨梢娰p牡丹確實要有富貴做派。北宋時,洛陽城中雅士賞牡丹,就是“張幙幄,列市肆,管弦其中”,不但鋪著帷幔,還有歌舞管弦,絲竹之樂。

牡丹和芍藥,都為艷冠群芳的名花,誰列第一呢?北宋陸佃在《埤雅》中說:“今群芳中牡丹品第一,芍藥第二,故世謂牡丹為花王,芍藥為花相,又或以為花王之副也。”可見牡丹第一,芍藥第二,前人早有定論。

【名家雜論】

牡丹和芍藥都是我國特有的名貴花卉,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內涵。兩者區別在于,牡丹為木本,芍藥為草本,且牡丹的花期略早于芍藥。文震亨認為不應將兩種花并列種植,或許有這方面的考慮。作為花中富貴者,種植玩賞之道,也須得有富貴做派,不能寒酸。栽種要雕欄玉砌,觀賞則應帷幔低垂,夜里還要以燈燭映照,這樣隆重而雅致的做派,才配得上“花王”“花相”的尊貴氣度。

牡丹原產于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諸省的山間、丘陵中,在東漢早期的墓葬中,有關于牡丹治療血瘀病的記載。牡丹作為觀賞植物栽培,則始于南北朝,據《太平御覽》記載:南朝宋時,永嘉水際竹間多牡丹。唐朝時,無論宮廷還是佛寺道觀,乃至普通人家的宅院,種植牡丹都已十分普遍。洛陽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牡丹栽培中心。歐陽修的《洛陽牡丹記》稱:“自唐則天已后,洛陽牡丹始盛。”他描述當時洛陽人喜愛牡丹的風俗:“洛陽之俗,大抵好花。春時,城中無貴賤皆插花,雖負擔者亦然?;ㄩ_時,士庶競為游遨,往往于古寺廢宅有池臺處為市井,張幄帟,笙歌之聲相聞?!?

芍藥的栽培歷史則更為悠久。據宋代虞汝明的《古琴疏》載:“帝相元年,條谷貢桐、芍藥。帝命羿植桐于云和,命武羅伯植芍藥于后苑?!钡巯嗍窍拇木?,若以此來算,芍藥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歷史了。

芍藥以揚州最負盛名,宋代王觀在《揚州芍藥譜》中說:“今洛陽之牡丹、維揚之芍藥,受天地之氣以生,而小大淺深,一隨人力之工拙,而移其天地所生之性,故奇容異色,間出于人間。”

芍藥的文化意象與牡丹不同,牡丹雍容華貴,芍藥則旖旎多情。《詩經·鄭風·溱洧》中有“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的詩句。上巳節時,溱洧河畔,青年男女游春相戲,贈芍藥以表達綿綿情意。李清照的《慶清朝·禁幄低張》,則將芍藥喻作風姿綽約的佳人:“禁幄低張,彤闌巧護,就中獨占殘春。容華淡佇,綽約俱見天真?!?

姜夔在《揚州慢》中,則用芍藥的盛開來反襯揚州城經歷戰火后的破落。他寫道:“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二十四橋又名紅藥橋,原本以紅芍藥聞名,而如今,花開依舊,冷月無聲,人事卻已面目全非。

牡丹芍藥,同是富貴之花,卻被寄寓了不同的文化情懷。

玉蘭

玉蘭,宜種廳事〔1〕前。對列數株,花時如玉圃瓊林,最稱絕勝。別有一種紫者,名木筆,不堪與玉蘭作婢,古人稱辛夷,即此花。然輞川〔2〕辛夷塢木蘭柴,不應復名,當是二種。

【注釋】

〔1〕廳事:指正廳、堂屋。

〔2〕輞川:唐代詩人王維歸隱田園的居所,名“輞川別業”,其中有景點名辛夷塢和木蘭柴。

【譯文】

玉蘭宜栽種于堂屋之前,排列數株?;ㄩ_時,一片潔白,如白玉雕琢之園圃,又如披雪之瓊林,堪稱景致絕勝。另外有一種紫色的玉蘭花,名為木筆,忍受不了給玉蘭做奴婢,古人稱之為“辛夷”的,就是這種花。然而輞川別業中的辛夷塢和木蘭柴里種植的應該不是同花異名,而是兩種花。

【延伸閱讀】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這是王維《輞川集》中的《辛夷塢》詩,一首五言絕句,寥寥數語,卻成描寫玉蘭的千古絕唱。

《木蘭柴》則是《輞川集》中的另一首詩,描寫山居景象:“秋山斂余照,飛鳥逐前侶。彩翠時分明,夕嵐無處所?!鼻锶盏纳巾斻曋胼啔堦?,只留一抹余暉,夕照中,倦飛的鳥兒鼓動著翠羽,互相追逐遁入山林,沒入薄薄的山嵐之中。

【名家雜論】

文征明的印章中,有一方是“玉蘭堂”,又有一方是“辛夷館”,可見玉蘭和辛夷是文氏家族世代喜愛的花木,并且王維《輞川集》中的山水詩也很受文家的愛重。

玉蘭是木蘭科落葉喬木,別名白玉蘭、望春、玉蘭花,我國特產名花,種類頗多,有廣玉蘭、紫玉蘭、白玉蘭、二喬玉蘭等品種。其中,白玉蘭色白微碧,瑩潔清麗;紫玉蘭花開呈淡紫色,其花初出時尖如筆錐,故又稱木筆。白、紫兩種皆在早春盛開,花先于葉,妍麗多姿,為著名的庭院觀賞花卉。

玉蘭在我國的栽培歷史悠久,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就有了培育玉蘭花的記載。自唐代開始,玉蘭、海棠、迎春、牡丹合綴成了“玉堂春富貴”,營造出皇家園林的富貴景象。

紫玉蘭在詩文中,多被稱為“辛夷”,其名雅致而有古意,自唐以來,備受詩人鐘愛,花名與詩篇皆得廣為流傳。故而文震亨以為,此花“不堪與玉蘭作婢”。

揣摩他的意思,蓋以為辛夷花在文壇聲名頗盛,似乎不堪居于玉蘭之下,應當別立門戶。按王維《辛夷塢》中的意境:在深山幽谷之中,紫玉蘭燦然綻放枝頭,花朵碩大,色澤艷麗如荷花,望之若云蒸霞蔚。繁花正盛,韶光正好,山林之中皆涌動著勃勃生機,可見生氣勃勃的生命力。然而如此繁花,卻在幽寂山谷中,自開自落,花開如霞,花落似錦,映照著詩人心中之落寞。

玉蘭若種植于庭院中,卻不再是王維詩中空谷幽蘭、遺世獨立之景象,而是用以襯托正廳堂屋,是“高大上”的花卉。蓋因玉蘭早春可賞花,花落葉繁茂,樹形也優美,高貴典雅,故而文震亨提筆即言:玉蘭“宜種廳事前”。在富麗堂皇的正廳之前,可以種植幾株玉蘭,樹要種得整齊,成行成對,有儀式感。可見玉蘭不是一般的小巧嬌媚之花,而是能壓得住場的花中君子,既雅潔又不失大氣,且有文化底蘊,是符合世家庭院氣度的花。

海棠

昌州海棠有香,今不可得;其次西府〔1〕為上,貼?!?〕次之,垂絲〔3〕又次之。余以垂絲嬌媚,真如妃子醉態,較二種尤勝。木瓜花似海棠,故亦有木瓜海棠。但木瓜花在葉先,海棠花在葉后,為差別耳!別有一種曰“秋海棠”,性喜陰濕,宜種背陰階砌,秋花中此為最艷,亦宜多植。

【注釋】

〔1〕西府:西府海棠,薔薇科蘋果屬,落葉小喬木,樹枝直立性強,為中國的特有植物,因生長于西府(今陜西省寶雞市)而得名,在北方干燥地帶生長良好。

〔2〕貼梗:貼梗海棠,薔薇科木瓜屬,落葉灌木,果實可入藥。

〔3〕垂絲:垂絲海棠,薔薇科蘋果屬,落葉小喬木,樹姿優美,葉茂花繁,是著名的庭院觀賞植物。

【譯文】

昌州有有香味的海棠,如今已經無處可覓;其次以西府海棠為上品,貼梗海棠次之,垂絲海棠又次之。但我認為垂絲海棠嬌艷嫵媚,真如貴妃醉酒之態,比西府海棠和貼梗海棠更有情致。木瓜花類似海棠,故而也有“木瓜海棠”的叫法。但木瓜是先開花,后長葉,海棠是先長葉,再開花,這是二者的差別。另有一種秋海棠,喜歡陰涼濕潤之地,適合種在背陰的臺階處,秋季花卉中,這種花最嬌艷,也適合多種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满城县| 古蔺县| 蓬莱市| 兴安盟| 淮北市| 商城县| 远安县| 南宁市| 兴义市| 梁河县| 贡山| 乳源| 隆德县| 拉萨市| 布尔津县| 沛县| 青冈县| 康定县| 滨州市| 扎鲁特旗| 乌鲁木齐县| 贵南县| 宾川县| 开封市| 嘉义市| 莱阳市| 沙雅县| 阳谷县| 拜城县| 莱州市| 县级市| 景谷| 丽水市| 江北区| 萍乡市| 江口县| 道真| 开封县| 灌云县| 柳河县| 绥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