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改變愛抱怨的你,成就不抱怨的世界(2)
- 哈佛24小時
- 斯韋編著
- 3639字
- 2015-12-10 17:25:46
改變別人,先要改變自己
一位偉人曾說,“有所作為是生活中的最高境界。而抱怨則是無所作為,是逃避責任,是放棄義務,是自甘沉淪。”不論我們遭遇到的是什么境況,光是喋喋不休地抱怨不已,都注定于事無補,還會把事情弄得更糟。而這絕不是我們的初衷。
有一個小藥店的店主,一直想找機會干一番大事業。每天早晨他一起來,就希望自己今天能夠得到一個好機會。然而,好長時間過去了,他認為的機會并沒有出現。對此,他抱怨不已,認為自己有干大事業的本事,卻沒有干大事業的機會。生活中的大部分時間他并不是去研究市場,而是經常在花園里去做所謂的“散心”,而他經營的小藥店也為此門庭冷落了。
后來有一天,他這樣問自己:“我為什么一定要把自己的希望,自己未來的奮斗目標寄托在那些自己一無所知的行業上呢?為什么不能在自己現在相對熟悉的醫藥行業干出一番大事業來呢?”
于是,他下定決心擺脫自己以前的那種怨天尤人的心態,就從自己的藥店做起,他把自己的生意當做一種極為有興趣的游戲,想方設法促進它的發展。他用那種發自內心的熱情告訴別人,他是如何盡量提高服務質量使顧客滿意,以及他對藥店這一行業有多么大的興趣。
“如果附近的顧客打電話來要買東西,我就會一面接電話,一面舉手向店里的伙計示意,并大聲地回答說:‘好的,赫士博克夫人,二十片安眠藥,一瓶三兩的樟腦油,還要別的嗎?赫士博克夫人,今天天氣很好,不是嗎?還有……’”
我盡量想些別的話題,以便能和她繼續談下去?!霸谖液秃帐坎┛朔蛉送娫挼耐瑫r,我指揮著伙計們,讓他們把顧客所需要的東西以最快的速度找出來。而這時負責送貨的人,臉上帶著笑容,正忙著穿外衣。在赫士博克夫人說完她所要的東西之后不到一分鐘,送貨的人已帶著她所需要的東西上路了。而我則仍舊和她在電話中閑談著,直到等她說:‘呵,瓦格林先生,請先等一等,我家的門鈴響了?!谑俏倚α诵?,手里仍拿著話筒。不一會兒,她在電話中說:‘喂,瓦格林先生,剛才敲門的就是你們的店員,他給我送東西來了!我真不知道你怎么會這么快,實在是太不可思議了。我打電話給你還不過半分鐘呢!我今天晚上一定要把這事告訴赫士博克先生?!?
“因為我這里有優質的服務,沒過多久,幾條街以外的居民也都舍近求遠地跑到我們店里來買藥了。以至于后來城里好多別的藥店老板都跑到我這兒來取經,他們不明白,為什么偏偏只有我的生意會做得這樣好?”
這便是查爾斯·瓦格林成功的方法,也正是這一方法,使得他的小藥店生意興隆,其分店幾乎在全美遍地開花,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地占領了美國醫藥業的零售市場。在當時的美國醫藥零售業中,他的公司擁有的分店數量及規模居全國第二,并且他的事業還在繼續健康地發展下去。
他的醫藥事業之所以能夠成功,有一個小小的秘訣,那就是:如果你放下抱怨,選擇實干,那么機會不久便會站在你的門口。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中的大多數人都不免多少有點像這個店主??匆妱e人的成功無形中便會生出點嫉妒,并且在嫉妒之余,常常還會妄自菲薄,總以為別人的工作才是最好的,而自己呢?自己總是看不到什么希望。殊不知,其實好運氣就藏在我們自己的心里。只要你放下無休止的抱怨,實實在在地開始做事,終有一天,好運會降臨到你頭上來。
【心靈透鏡】
面對生活中的不如意,一味抱怨不但改變不了現狀還會白白浪費時間,落得個自甘沉淪的下場。與其被抱怨的口水淹沒,不如放下抱怨之心,踏踏實實地做出改變,有所作為。
【24小時心理課堂】
美國知名牧師威爾·鮑溫,在全球范圍內發起了一項“不抱怨”活動,邀請每一位參與者都戴上一個特制的紫手環,一旦發覺自己開始抱怨,就將手環換到另一只手上。這樣類推下去,直到手環能持續戴在同一只手上21天為止。你想遠離抱怨嗎?也加入進來吧!
敢于自省的智慧與勇氣
“為什么受傷的總是我?”這句歌詞似乎變成了愛抱怨的人的口頭禪,每每有問題的時候,總是把這句話掛在嘴邊。殊不知,一個問題產生了,必然會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外界因素;二是內在因素,即自己的原因。而實際上,出現問題的原因絕大部分來自于自身。
科爾斯在一家公司上班,他很不滿意這份工作,憤憤地對朋友說:“我的老板一點也不把我放在眼里,我在他那里工作一點兒機會都沒有。明天我就要對他拍桌子,然后辭職不干了。”“你對公司的業務完全了解了嗎?”他的朋友反問?!皼]有?!薄熬訄蟪鹗瓴煌?,我建議你把公司的運營情況完全搞清楚,然后再辭職不干。”朋友說,“你把你們的公司當做免費學習的地方,等所有東西都學會了再一走了之,這樣不是既有收獲又出了口氣嗎?”
科爾斯聽從了朋友的建議,從此便默記偷學,下班之后也留在辦公室加班。一年后,朋友問他:“你現在學會了許多東西,可以準備拍桌子不干了吧?”科爾斯慚愧地說:“近半年來,老板對我刮目相看,最近更是不斷委以重任,又升官,又加薪,我現在是公司的紅人了??磥硪郧斑€是我自己的能力有問題,只是我沒有注意到,如果早些發現這些就好了?!?
朋友建議科爾斯的話正是讓他在不如意的境遇中學會自省,遠離抱怨。而當科爾斯接受了朋友的建議后,不斷充實自己,當初讓他不滿的種種問題也就自然而然地化解了。
當面對一件事的結果時,如果一味把責任推到外界事物上,我們就會成為“抱怨軍團”中的一員。想要改變這種狀態,不如在開始抱怨的時候,問一問自己:“是不是我哪里做得不夠好,才導致了問題的產生?”通過這種反問,會讓我們把思考力向內集中,逐漸改變看問題的角度。
這種向內思考的方式,實際上就是自省。《論語?里仁》中提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意思是說,看到賢人就要以他為榜樣,努力趕上對方;而見到不賢之人就要從內心反省自己是否有跟他相似的毛病。通過這種自省的方式,可以讓人們轉換原來考慮問題的思維模式,學會審視自己,不再事事怨天尤人,而是從內在找到問題產生的根源。
愛抱怨的人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外界,認為一切錯誤都是外界造成的,對外界的因素濃墨重彩地大肆渲染,而對自身的原因與缺點輕描淡寫,或是根本認識不到。這樣的一種思考方式,自然會導致抱怨的產生。而當我們學會自省,習慣從自身找問題時,就會減少許多抱怨情緒。正如生病的時候,我們總會去醫院做檢查,了解身體哪里出了問題,對癥下藥,從而恢復健康。
掌握自省的方法其實很簡單,只要每天給自己5分鐘的時間來思考就足夠了。
在這5分鐘里,我們可以想一想今天做過什么、說過什么,哪句話、哪件事會給別人帶來困擾,以后再遇到類似問題應該如何改進等。
除此之外,我們還需要問一問自己:“今天我盡力了嗎?”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都需要了解自己是否盡力而為了。如果沒有用全部的熱情來面對問題,那么當生活再陷入不如意的時候,我們就沒有理由再去抱怨。
【心靈透鏡】
自省需要智慧,一種看清自身缺點的智慧;自省需要勇氣,一種敢于剖析自己的勇氣;自省同樣需要境界,一種能戰勝抱怨弱點,從而與自身和解的境界。適時自省的人,必定會擁有一個完美的小圈子,因為他們總會先改善自身的問題,不會一味地抱怨他人、抱怨命運。
【24小時心理課堂】
在心理學看來,自省不僅是一種優良的品德,更是一種使人走向幸福的能力。心理學上對自省的定義是“通過自我意識來省察自己言行的行為,也就是自我評價、自我反省、自我調控和自我教育”。當然,自省不等于自我批判,但卻包括自我肯定。自省也不等于盲目自責,自省是積極的、愉快的、建設性的,是往好的一面引導自己的思想言行。
【你是一個愛抱怨的人嗎】
請對下列問題作出“是”或“否”的選擇:
1.有很多人總是故意跟我過不去。
2.碰到熟人,當我向他打招呼而他視若無睹時,最令我難堪。
3.我討厭和整天沉默寡言的人在一起生活、工作。
4.有的人嘩眾取寵,說些淺薄無聊的笑話,居然能博得很多人的喝彩。
5.生活中充滿庸俗趣味的人比比皆是。
6.和目中無人的人做朋友真是一種痛苦。
7.有很多人自己不怎么樣卻總是喜歡嘲諷他人。
8.我不能理解為什么自以為是的人總能得到上級的重用。
9.有的人笨頭笨腦,反應遲鈍,真讓人窩火。
10.我不能忍受上課時老師為遷就差生而把講課的速度放慢。
11.有不少人明明方法不對,還非要別人按著他的意見行事。
12.和事事爭強好勝的人待在一起使我感到緊張。
13.我不喜歡獨斷專行的人。
14.有的人成天牢騷滿腹,而我覺得這種處境全是他們自己造成的。
15.和怨天尤人的人打交道使自己的生活也變得灰暗。
16.有不少人總喜歡對別人的工作百般挑剔,而不顧及別人的情緒。
17.當我辛辛苦苦做完一件工作卻得不到別人的認可和贊賞時,我會大發雷霆。
18.有些蠻橫無理的人常常事事暢通無阻,這真令我看不慣。
測試結果:
每題答“是”計1分,答“否”計0分。將各題得分相加,統計總分。
13~18分,說明你在生活中對待別人往往比較苛刻,你需要加強自己的靈活性,培養寬容精神。
7~12分,表明你具有常人的心態,盡管時時碰到難相處的人,有時也會被他們的態度所激怒,但總的來說尚能容忍。
0~6分,說明外界的紛繁復雜很難左右你平和的心態,你不是一個愛抱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