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把自己當作公司一樣經營(2)
- 你一年的8760小時
- 艾力
- 4886字
- 2015-08-04 11:44:20
但如果你有幸或者不幸跟我去次健身房,就能聽到我真正鬼哭狼嚎的慘叫聲。每次做無氧運動時,被健身教練逼迫著去舉原本無法舉起的重量,一次次力竭訓練,想要放棄卻無法放棄時,整個健身房都能聽到我慘痛的悲號。
我曾經無數次地問教練:“你干嗎這么虐我,我們慢慢來,像其他人那樣,一點點提升不好嗎?”而教練每次都展現著他健碩的肌肉略帶鄙視地對我說:“你真的想練肌肉嗎?你要知道,想增肌到位,就是要感到痛才可以。只有練到酸痛,晚上回去好好休息加上補充蛋白質,你的肌肉才能成長。如果沒有痛感,說明今天你根本沒練到位。”
舒適感,是成長最大的敵人;痛苦,是成長最好的標志。如果你想練肱二頭肌,這塊肌肉練完之后不酸痛,那肯定沒效果。如果你偷懶通過按遙控器甚至瘋狂玩英雄聯盟來練習,那你的這塊肌肉恐怕一輩子都練不出來。說白了,鍛煉就是給自己找苦吃。
人生中的成長也一樣。如果面對恐懼,不能踏出關鍵的一步,也許我們獲得了舒適,但我們也失去了想要的未來。
2011年6月14日,父親突然離世,那段時間的痛苦經歷是很多人無法想象的。
葬禮后第8天我回到北京,每一天都那么漫長,不知道怎么熬過來的。學校其實還有一門考試和兩篇論文。老師知道這個情況后表示,考試可以補考,論文可以緩交。6月底,我才開始處理考試和論文以及畢業事宜。
7月6日是畢業典禮,其他同學都有自己的父母陪伴。我卻一點都笑不出來——不但永遠失去了父親,母親也不能來到北京。一如大一那年,為了逞能,我拒絕了父母的陪伴,孤身一人來北大報到。不同的是,那時候充滿了對未來的向往,躊躇滿志。而這一次,以及在以后的漫長歲月,我都將一個人面對所有的挑戰,還將擔負更大的責任。
所有同學都在歡呼雀躍中慶祝畢業,我卻有些迷茫。
出國的人去意已定,留下工作的人也找好了房子。學校要求7月9日離校,而我當時還沒有找好房子。突如其來的變故,把一切都耽誤了。
由于父親是因公殉職,在有關方面的照顧下,我可以選擇回家鄉當一名公務員。一份穩定、體面的體制內工作是這個時代不少人的首選。這份工作可以帶給一個年輕人莫大的安全感。可我知道,父親做了那么多努力讓我走出新疆來到北京,就是不想要我過那種簡單的、大多數人眼中的幸福的生活。我要的不是OK 的生活,而是有夢想有激情能改變世界的生活,而這一切,烏魯木齊無法滿足我。我記得一句話:“做小決定的時候聽從大腦,可以分析利弊。而當做大決定時一定要追隨自己的內心,因為你的心多多少少會知道要怎樣選擇。”
選擇大城市還是小城市永遠是個難題,可以說,我是排除萬難才得以留在北京。
在我的價值觀里,男人要獨立自強,自己扛下所有困難,對所遭受的一切苦難保持沉默。至今讓我忘不了的一個畫面是,父親去世后,我在衛生間聽到親戚們勸母親讓我留在家鄉留在她身邊,而母親堅持讓我追求自己的夢想。那一刻,我心如刀割。
任何一個“北漂”都活得相當艱苦。在大城市別說找間房了,就是找張床也不容易。即使很簡陋的8平米的房子,租金也在3000塊左右,而且房東態度、衛生條件都很差,要高價的唯一的原因是地理位置好,距離北大近。即使我接受了這些條件,也會遇到意料之外的困難。經常是好不容易要簽約的時候,對方看到我身份證上的全名“努爾艾力·阿不利孜”,知道我是新疆人,就猶豫了,讓我過三天再來。我當時還傻傻地想,怎么每次被拒絕的時候都說“過三天再來”。
第五次租房被拒后,一個人深夜走在中關村的馬路上,我心里想,為什么會這么難。
大城市的萬家燈火,沒有一盞是屬于我的,屬于我的那一盞,在我望不到的家鄉。
好在,我堅持下來了,沒有一天放棄過努力和奮斗。留在大城市就是選擇了奮斗,渾渾噩噩度日就辜負了自己。選擇從來都沒有對錯之分,關鍵是在選擇之后做了什么。如果當時我選擇留在家鄉,可能也有另一番風景,但也不會體驗到如此多的精彩,結識如此多良師益友了。
電影《艋舺》讓很多人明白了一個道理:年輕的時候,也曾經以為自己是風。可是最后遍體鱗傷,才知道我們原來都是草。
但如果我們是風呢?是不是就因為害怕遍體鱗傷,而拒絕了原本可以實現的飛翔?
沒有人希望終生被關在籠子里生活,變成單向度的套中人。問題是,給你一整片天空,可以自由翱翔,但也有可能墜落,你是否真的敢要?
《上課記》里,王小妮書寫的那些關于“貧二代”的言語和故事,引發了很多人的共鳴。她的詩歌課作業有過一題:“談生活背景對人內心的影響”。很多90后學生的共識是:好背景意味著內心足夠自信強大,因為有退路。“普通背景就怯一點,別人輸了,輸的只是錢,我輸了輸的是生活,沒有那么多青山可以留著燒柴,內心就會保守。”
生活中,我們也經常聽到這樣的抱怨:別人有背景,我只有背影。一無所有,談何追求夢想。
在現世安穩和雞蛋撞墻之間,多數人出于害怕,最后選擇了安穩的一隅。不必忍饑挨凍,也不用擔心明天以何為生。但總有少數的人,他們的人生不滿足于只是“活著”,他們不能放棄對未來和遠方的渴望,并竭盡全力使之成為現實。
有多少次我們放棄了自己夢想中的目標,只為尋求那間名叫“安全感”的房子,似乎只有棲身于此才能安身立命。人生一世草生一秋,追尋和獲得的如果不是自己最想要的,只是屈從于別人的價值評判和內心對于所謂安全感的追逐,這樣的人生要來又有什么意義?
安全感只能自己給予自己。日日夜夜的努力、奮斗,無數誠意和汗水的積累,讓人內心強大,一個人走夜路也能放聲歌唱。
《瓦爾登湖》中說:“我不強求別人采取我的生活方式……但我盼望每個人都能非常清醒地去發現和追求他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不是模仿他的父親、母親或者鄰居。”
任何一個地方,不是你的故鄉,卻可以成為你的主場。此心安處是吾鄉。
讓未來現在就來
幾乎所有人都有墮落到無以復加的時候,眼前一片迷茫,無所事事,我也不例外。
我的那段墮落時光,是在很多人夢寐以求的北大校園發生的。大一下半學期,我對電腦游戲的迷戀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將近一個月,我幾乎每天都要去北大南門二樓的網吧包夜。這里面坐滿了北大各式各樣的天才,不同的是,他們在網吧里發揮著自己的另外一個天賦——打游戲。放眼望去,一個個蓬頭垢面的北大才子在電腦屏幕前奮斗著,成為網絡世界的“鍵盤俠”。
那也是《魔獸世界》最火的時候,我幻想在艾澤拉斯的世界奮斗出自己的青春,曾經創下了連續一周天天包夜的紀錄。長時間專注地打游戲,廢寢忘食地生活,甚至一度我都懷疑自己是否要猝死在網吧。雖然我并不想在我去世后,世界對我的印象就是我在網吧的皮椅上留下的兩個屁股印,或者在媒體上出現“北大學子沉迷網游,通宵游戲不幸猝死”的報道,但我依然夜夜淪陷于此。
有過網吧包夜經歷的人都知道,到了凌晨三點,即使是鐵人,也難免扛不住要去吃點東西。這個時候便是北大南門賣串大叔這一天來最后一個生意高潮。
有一次吃串時,我和大叔聊起了新東方俞敏洪老師的傳奇經歷。當初,俞老師為了出國多次考托福,后來托福拿下了,他卻發現與其考托福出國,不如留在國內,幫助更多學子克服英語難關,實現出國夢想。這個既道義崇高,又利潤豐厚的創業模式就這樣被俞老師發掘出來,后來才有了新東方這個全國聞名的企業。
有段廣為流傳的創業佳話。在新東方剛建校時,沒有宣傳資源,俞敏洪經常自己拿著糨糊和傳單去張貼教學小廣告。現在確實很難想象,那種貼滿了小門診、老軍醫、開發票的廣告旁邊,貼滿新東方英語培訓廣告的情形。那些小廣告見證了俞敏洪當年創建新東方的歷程,也成了賣串大叔心頭永遠的痛。
“想當年,俞敏洪創業時貼海報還找過我呢。他曾經跟我說:‘跟我一起貼海報,帶你一起做新東方’。”這段對話不知道是確有其事,還是大叔的吹噓。總而言之,聽起來俞老師找過他貼海報這事很像是真的。
大叔接著說:“當年看著老俞瘦弱又土的樣子,一個人在那兒貼海報挺可憐的。當時我賣串生意好,每天晚上在南門擺攤,別說掙生活費了,干幾年在北京都能買上房。再看看他,真是覺得還不如請他多吃點烤串呢。”
就這樣,大叔與創業機會失之交臂。之后的很多年中,這段因緣也成了他聊天必備的談資。
而大叔當年所想象的未來在某種程度上也算是實現了。北大南門,幾乎所有學生都吃過他的烤串。他現在也不必天天堅守陣地,而是雇了員工打理生意。他確實讓自己想象的畫面變成了現實,稱霸了北大南門的小吃攤。但我感到一點可惜,如果當年他有更大的想象力,也許今天新東方的管理層里也會有他的一席之地。
我們不得不承認一點,這也是被無數人萬千次證明過的:一個人所想象的生活,十有八九會最終成為他過的生活,無論好壞。當然,有人會說,我什么都不想。那他的生活就會注定一成不變。
人生的很多轉折點是由不經意的人和事引發的。那天深夜,我一個人走在回網吧的路上,路燈下的影子,有時長些,有時短些。和賣串大叔的談話讓我開始思考自己是否應該花如此多的時間和心力日復一日在網吧里度過自己的青春,是否需要一直在虛擬世界里體驗成就感和溫暖。我的答案是:不。我想要的未來不是在夜晚的網吧里稱雄稱霸,而是在帝都的陽光下散發自己的光芒。
每個人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大抵都會經歷兩步。第一步,在大腦中想象自己要的未來;第二步,經過努力,真的過上了那種生活。
俞老師和烤串大叔,都過上了各自想象中的生活。而之所以他們今天的生活會有這樣大的差別,只是因為他們對于未來的想象不同。
現在,請你緩緩地閉上眼睛,想象自己正走在一條花香滿徑的小路上,微風拂過,小鳥清鳴,前面出現了一座城堡。你向城堡走去,門沒有關,你輕輕地進去。房間里有微弱的光,里邊還有一扇小門。而這扇門的背后,就是十年后的你。你停下來,深呼吸三次,你告訴自己準備好了,一、二、三,你輕輕地推開門。你仔細看看,此刻你在什么地方,周圍的環境是怎樣的,身邊還有其他人嗎?你正在做什么?你的心情怎樣?仔細地看,仔細地聽,仔細地感受……好了,我們已經看到了十年后的自己,我們重新走向那扇小門,推開小門。然后睜開眼睛,你一定還記得剛剛看到的十年后的自己吧,或許那就是你內心所期待的未來。或許第一次,你看得不是很清楚,你可以不斷地重復上面的步驟,直到那個未來的場景越來越清晰,越來越具體,細節越來越豐富,直到它熟悉得變成你生活的一部分。然后心存這未來的美好圖景,去開啟每一天的生活。那個圖景,最后一定會出現在你的未來。
現在,你是否能夠靜下心來,好好想象你的未來?你是否有勇氣把它融入到你的生活里,讓它成為你現在生活的一部分?
奇葩說:我的職場人才觀
和我稍微熟悉一點的人都知道,我笑起來的時候自帶酒窩和嬰兒肥,非常可愛,雖然我一直不想走可愛路線,覺得大男人賣萌可恥,但大家都喜歡看我笑的樣子。
同樣的這一批人,也跟我說過,我一旦嚴肅起來,那張臭臉真的能把人嚇死、氣死、恨死。于是我在同事圈里有了各種外號,“雙面俠”“金剛芭比”“綜合性人格分裂癥”等等。而這張臉最常呈現的,就是我作為新東方面試官,面試上千個求職者時的表情。這些求職者中有哈佛讀書回來臨時教課的,也有哥倫比亞大學等世界各地名校畢業的佼佼者。我會盡最大可能客觀地評估一個人的個人綜合能力,盡量不被其他因素干擾而作出決定。
之所以在面試時會特別嚴肅,我也有自己的考量,這就是所謂的壓力面試。電視求職節目中,經常可以看到一個原本條件不錯、充滿自信的求職者,在考官的“刁難”下,很快就方寸大亂。要么被打擊得不斷承認自己的不足,要么被激怒,用傲慢、對抗的態度來維護自己的尊嚴。而那些不溫不火、坦然應對的人,才會贏得尊重。在壓力下,一個人的本性會暴露無遺,而一個人能否抗住巨大壓力也是判斷他能否在職場上走得更遠的最基本的依據。
我參加過一個“嚴肅的辯論節目”——《奇葩說》。節目里充滿了“奇葩”。而作為一個面試官,我有更多機會遇到各種意想不到的奇葩,明白“世界物種”的多樣性。
第一類是“簡歷葩”。一般來講,無論你有多么輝煌的經歷,都要在一頁A4紙上說明白。即使想展示的成績再多,表達時也要有所取舍。哈佛商學院模板會比較好地展示你曾做過什么樣的事。舉例的時候一定不要夸大其詞,也不要含糊其事。在展示自己獲得的獎勵方面,“康師傅再來一瓶”或者小時候獲得的“三好學生”真的不會給面試官留下任何好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