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 第8章 優秀,就是敢對自己下狠手
- 第7章 不滿現狀,才能將夢想變成現實
- 第6章 沒有專注力,不可能做出偉大的成績
- 第5章 不嚴格要求自己,你就永遠是個普通人
- 第4章 永不絕望,敢于面對一次次失敗
- 第3章 克服自己的弱點,成就優秀的自己
第1章 前言
奧里森·馬登(Orison Marden,1848—1924),美國成功學的奠基人,全世界影響最大的勵志導師之一。
馬登的一生,是自我勵志的一生,是平凡小子追求財富的典范,還是用自己的思想和文字激勵造福他人的一生。馬登去世后,上千個美國家庭給子女起名為“馬登”,以表達對這位奮斗者的崇敬和對子女的期望。
奧里森·馬登,1848年生于美國新罕布什爾州的森林地區,地處偏遠,家境貧寒。在他三歲那年,母親去世,7歲那年,父親也去世了。幼小的馬登,要面臨的是如何生存下去的考驗,無疑他得扛起自己養活自己的重任。而他又能做什么呢?一開始,他被人收留,做了童工。每天要干活14個小時以上,卻很難吃到一頓飽飯;雇主不因為他是一名孤兒而同情他,還經常責罵和鞭打他;主人的孩子不僅不跟他做朋友,還經常欺負他。這樣的生活持續了近7年,馬登看不到生活的希望。到了14歲的時候,馬登覺得他必須為自己的生活找到更好的出路,于是決定逃離雇主。離開原來的雇主后,他在一家鋸木場找到了工作。工作之余,他開始抓緊一切時間和機會讀書。在這里,上天給馬登打開了一扇門,那就是讓馬登讀到了塞繆爾·斯邁爾斯的《自己拯救自己》。“它打破了我狹隘的生活,向我展示出一個從未想過的全新天地。我改變了所有的想法,改變了看待生活的角度……”馬登說,“我如獲至寶,反復閱讀,直到它深深銘刻在腦海里。”
這也讓馬登對自己的人生充滿了信心,他意識到很多事情并不是遙不可及,即使他這樣一無所有的窮孩子,也可以獲得財富和成功。當然,首要的是他自己要去做,找到目標就去實現它。于是,懷著這樣的想法和對未來的希望,他走出了自己的家鄉,來到了發展機會更多的城市。他工作的同時,沒有忘記讀書,業余時間就讀書。23歲時,他業余時間讀書的成果體現了出來,他考進了大學。在大學里,馬登一心求學,僅僅用了9年時間,他就取得了波士頓大學學士、奧拉托利會學士、波士頓大學碩士、哈佛醫學院博士等學位。
當然,在學校里,他一邊讀書,一邊盡可能地想辦法賺錢,畢業前,他已經積攢了大約2萬美元。畢業后他開始做生意,40歲左右時,他已經成了一位擁有多家旅店的大富翁。但是19世紀末,美國經濟大蕭條,1893年時,在一次失業人士的暴動中,馬登的兩個旅館在暴動中被付之一炬。馬登由富人變成了負債的窮人。他開始審視自己的成功和失敗,為了幫助那些失業的人,他開始了勵志書籍的寫作。他要將自己因為受到勵志書而發生改變的影響告訴世人,告訴那些和他一樣窮的人,告訴那些想成功的人。他寫成出版的書籍有《一生的資本》《思考與成功》《成功的品質》《高貴的個性》等多部作品,每一部作品都帶來強烈反響。這使馬登再次擁有了巨額財富,也使他更熱衷于把“成功學”發揚光大。
我們在編譯本書時,主要根據他的經典理論,參考他的著作,精心編譯了這本《優秀,就是敢對自己下狠手》,以期告訴讀者要堅忍,堅忍是比金錢更為可貴的人生資本;要警惕自己的弱點,能征服自己的人,就能征服一切;敢于面對失敗,失敗了就再來一次,永不絕望,才會有希望;以高于普通人的標準要求自己,不嚴格要求自己的人,永遠是個普通人;要有專業技能,心不在焉、淺嘗輒止的人,永遠不可能做出偉大的成績;要有不斷自我激勵、不斷精進的精神,只有不滿于現狀不斷精進的人才不會落后于人;敢于突破自己,敢于給自己下狠手的人就更容易變得優秀。這是馬登要告訴世人的理念,也是我們的希望。
我們相信,無論是誰,只要想變得優秀,都可以讀讀這本書,從中找出能讓自己改變的契合點和無窮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