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你那么拼,為什么還是沒有回報?(2)
- 你一年的8760小時
- 艾力
- 4509字
- 2015-08-04 11:44:20
作為一個在新疆長大的孩子,我始終對肉類等高熱量食物情有獨鐘,但為了改變肥胖的現狀我也拼盡了全力,毅然向食譜宣戰,對自己的胃說不。從每周必吃一次大盤雞,到每月吃一次,到為了減肥一頓都不吃。這種味覺和心理上的雙重折磨比鍛煉還要痛苦。一次朋友送來了一個看起來特別好吃的冰淇淋,又渴又餓的我不斷咽口水,甚至拿起勺子吃了一口,但吃下去瞬間我就有了罪惡感,馬上想到這得用多長時間運動才能消耗掉那些卡路里。更重要的是,這也是對一個正在培養的習慣的破壞,我毅然把冰淇淋沖進了馬桶。
古人有望梅止渴的故事,我也有類似的經歷。和朋友們聚餐時,他們開心地吃著心愛的大盤雞、烤串、羊肉泡饃,我在一邊吃著增肌減脂塑形的西蘭花、雞胸肉等食物。一邊聞著大盤雞的香味,一邊吃著味如嚼蠟的健康食品,也是別有一番滋味。
世界如此之大,做一個什么樣的自己完全取決于你的選擇。你可以選擇破罐子破摔,待在原地,也可以選擇一個不抱怨的世界,成就自己。
而且,很多時候,不優秀是一種錯覺,你并非不夠優秀,只是不夠自信。我從初中到高中的幾次追女生的經歷都以失敗告終,也許是上蒼對我的另一種方式的保佑。如果任何一個女生答應了,我現在的生活也許會很好,但無法體會到錘煉之后的精彩,也無法讓自己的內心足夠強大。
時過境遷后,我也問過女同學當初不接受我的理由,因為我太胖還是太傻?尤其是胖,一直是我耿耿于懷的。她說:“原因很簡單,你太不自信了。有那么幾次,我都給你機會了,你卻沒有去嘗試。”有幾次她確實給了我暗示。回去的路上,她說有點冷。我說那跑兩步就不冷了。還有一次,她希望我主動約她,我在電話里憋了40分鐘也沒說出口。
科幻電影《重返地球》中對終極BOSS 異形的設定很有意思,電影中的異形并沒有眼睛,它靠感覺人們內心深處的恐懼來定位人的位置。“恐懼并不真實存在,它只是你腦海中的衍生物。”
一個人的魅力來自自信,而非外貌,馬云可以看作詮釋這句話的一個例子。而當時的我首先缺乏的是自信,而無關胖瘦,因為有些比我胖的人也有女朋友。自信不等于自大、自傲,自信是清楚了解自己的優缺點,并且一點點去努力塑造更好的自己。我們都需要在一點一滴中讓自己變得更好,但前提是先接受現在并不完美的自己。如果你連自己都不接受的話,就會處在無限迷茫當中,離正確的軌道越來越遠。
“人生而自由,卻無時不在枷鎖中。”無論你的出身、起點、天賦如何,只要努力就能跳出絕美的舞步。要讓所有人都知道——我也許不是一個天生優秀的人,但我有追求優秀的權利。
如果你想成為優秀的人,請你推開這扇門,一直向前走→請前往第二章。
別成為“有潛力”的受害者
電影《王牌特工:特工學院》里,站在高級定制裁縫鋪的落地鏡子前,年輕的埃格西穿著一身嘻哈風格的衣服,一臉茫然。
“你在鏡子里看到了什么?”埃格西父親生前的同事、皇家特工哈特自問自答說,他看到了一個很有潛力的年輕人。
埃格西遺傳了父親體能好的優點,在街頭打架的經歷讓他反應靈敏、迅速,和欺凌母親的黑幫老大的斗爭讓他心思縝密、觀察入微,而對家人和朋友的愛和忠誠,更是成為特工不可缺少的素質。
在哈特的鼓勵和嚴格訓練下,埃格西不僅從衣著、舉止更從精神上完成了從一個無知小子到紳士的轉變。他從不學無術、被惡霸欺負不敢還手的街頭小混混,化身為懂得團隊合作、忠誠與維護正義的翩翩少年,不但保護了家人,還拯救了世界,贏得了公主的芳心。
隨著這部電影風靡全球,埃格西的扮演者塔倫·艾格頓也一舉成名。
熱愛文藝的他15歲時首登舞臺,在莎士比亞名作《仲夏夜之夢》中扮演一名女性角色,從此堅定了自己的演員之夢。19歲時,他考入英國的“中戲”——皇家戲劇學院。
畢業后,他在幾部電影和電視劇中飾演了幾個小角色。之后,得到《王牌特工:特工學院》的試鏡機會,并成功出演埃格西一角,獲得2015英國《帝國》雜志電影獎最佳男新人獎項。無論是埃格西拯救世界,還是艾格頓成為世界矚目的閃閃新星,似乎一切都看起來順理成章。本身他們就具有很大的天賦,之后一步一步走向成功也是理所當然了。
然而,在關注他們從小就流露出來的天分之時,很多人忽略了一些更為關鍵的事情。
在艾格頓所在的皇家戲劇學院里,幾乎每一個學生都擁有艾格頓一樣出色的表演天分。但最終成為數十億人所認識的明星,站上領獎臺的,寥寥無幾。
當艾格頓得到《王牌特工》的試鏡機會時,導演只給了他一天的準備時間。為了能和馬修·沃恩導演合作,他5天內試鏡12次,并接受了3個月嚴苛的體能訓練,最后,才有了電影里近乎完美的表演。影片里的埃格西也是一樣,如果沒有經過一連串極具挑戰又危險的訓練,可能他仍然只是個浪跡街頭的小混混,更不可能成為拯救世界的超級英雄。在這個世界上,多的是“我原本可以……但是……”,然后就沒有“然后”了的故事。
大一時,我在北大社團中如魚得水,開始是組織各種講座,后來又代表社團和一家外企聯系贊助。
會議現場,為了說服對方提供贊助,我慷慨陳詞,輔以略顯夸張的手勢和腔調十足的英語,不知情的人還以為我是公司的一個印度籍員工。臨走前,公司的老外負責人拍著我的肩膀,說了句:“年輕人,你很有潛力。”回去的路上我開心得不行,同去的學姐卻告訴我說:“別人夸你有潛力,是好事,但也可能是壞事。潛力只有真正化為行動,才是你的實力。最可惜的是有潛力沒實力的人,一輩子抱著自己的潛力,卻無從發揮,空余嗟嘆,空留悔恨。”
一語驚醒夢中人,我認識到“你很有潛力”這句話有三重殺傷力:一、會給予我極大的虛榮心,讓自己產生無限的滿足感;二、它會讓其他聽到這句話的人高估我的實力,等到了實際工作中,無論我表現如何,別人都會說:艾力,你沒有發揮出你的潛力;三、這句話其實也是在提醒我,為什么別人沒有夸我有實力呢?人們不會夸馬云、姚明有潛力,是因為他們已經是實力爆棚的牛人的代表。
這讓我想起了高中時物理老師給我們講過的那個最簡單的動能和勢能的例子。
假設桌上放著一個杯子,它離地面一米,就有一米的重力勢能。這能量是存在的,可沒人會關注和在意。當它滑到桌子邊上快掉下去的時候,可能有人會注意到,但更多的人還是看不到。直到這個杯子順著桌邊掉下去,最后砸到地面,發出“哐當”的一聲,沒有人看不到它。這就是勢能轉化成動能的瞬間。勢能沒人去關注,動能才會有人去關注。
勢能就是一個人的潛能,如果你一輩子什么都不嘗試,最終只會默默無聞、悄無聲息,但如果你把自己逼到看似絕境的境地,將勢能全部轉化為動能,生命就會呈現出奪目的光芒。
杯子掉到地上,只會粉身碎骨,人卻可能會逆風飛翔。即使夢想可能會最終破碎,但在那些拼盡全力的瞬間,已經把自己的潛力最大限度地轉化為了實力,也就擁有了一部分不可忽視的光芒和熱度。
此后的日子里,每當我得意揚揚的時候,我都會問自己,你真的發出你所有的光芒了嗎?你真的讓所有的人都看見你、認可你了嗎?還是你只是感動了自己?
有潛力更要有實力,真正被世界看到的是那些有實力的人。如果沒有實力,潛力等于0,一個不能將潛力轉化為實力的人,更是對自己人生的一種辜負。
如果你想擁有真正的實力,請你用力推開這扇門,向前走遠一點→請前往第三章。
2014年4月16日,“歲月”號客輪載著476名乘客從韓國仁川出發,開往濟州島。船上的旅客大多是高中生,準備到濟州島進行修學旅行。按照計劃,這艘客輪會在11點到達目的地。
8點58分,有水浸入船體,渡輪開始下沉。
9點31分,渡輪傾覆,船體沒入水里。
11點左右,船底朝天,船體幾乎全部沉沒。經過一個月的搜救行動,476名乘客中,僅有172人獲救,295人確認遇難,尚有9人下落不明。根據新聞里的畫面,出事時,狹小的船艙里,幾十個孩子穿著救生服,緊緊地擁抱著。船慢慢下沉,有的孩子在沉船前一刻撥打電話求助:“救救我們!我們在一艘船上,我認為船正在下沉。”
有的孩子想起自己的親人,開始哭泣:“爸爸、媽媽、弟弟怎么辦啊?”
年輕的生命,就這么戛然而止。我們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個會先到。
由于工作原因,我每年要乘坐幾十次甚至上百次的飛機。每當飛機起飛、降落和遇到氣流顛簸時,我都會緊閉雙眼、默默祈禱。有時候會想,假如這是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我還會選擇做眼下在做的事嗎?我還有什么沒有達成的心愿?
我并不是一個悲觀主義者,卻總是會思考一個問題——生命是什么?我還會不時和朋友們探討這個問題。大部分人首先回答我的是:“你有病嗎?”最后的答案千奇百怪,多少反映了每個人當下的生活狀態。有人說:“生命就是活著。”顯然他最近無欲無求,過得平淡。有人說:“生命就是奮斗。”那他最近應該沒少打雞血,沒少喝雞湯。有人說:“生命就是與家人相伴。”這也能看出他生活的重心。
有一個答案卻不會因為生活狀態的改變而改變——生命就是時間。時間就是生命,或者,生命就是時間。人之所以活著是因為我們有時間,當我們死去,只是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沒有時間了。
2011年10月28日,一部科幻題材電影在美國上映——《時間規劃局》。
故事發生在未來世界,所有人的遺傳基因被設定為一直停留在25歲,不管他們活了多久,一切的生理特征都保持在25歲時的狀態。但是到了25歲,所有人最多只能再活1年,唯一繼續活下去的方法就是通過各種途徑獲取更多的時間,如工作、借貸、交易、變賣,甚至搶劫。
時間成了這個未來世界里的唯一貨幣。時間管理機構遍布全球,而時間守護者像警察一樣,追蹤并記錄每個人所使用的時間和剩余的時間,一旦在時間銀行中的時間額度為零,就將被剝奪生命。有錢人就是有時間的人,可以長生不老;窮人就是時間存款很少的人,一旦他們手臂上的表清零,就意味著死亡的到來。
電影用一種虛構的方式,向我們展示了“一寸光陰一寸金”這個亙古不變的道理。
假如一個人可以活到75歲,一年12個月,算下來,其實只有900個月。如果用一張A4紙畫一個30×30的表格,這900個格子就是一個人的人生。我們每度過一個月,就在格子里打一個鉤。站在這張表面前,就會看到我們已經錯過的時光那么多,還剩下的時間卻那么少。
我們都希望,在這寶貴的900個月中,我們能走更多的路,讀更多的書,完成更多的夢想。由此,怎樣通過時間管理更有效地運用時間就變得特別重要。
我教的托福考生中,高中生、大學生、職場人士都有,其中成績最好的是高中生。在高中階段,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作息時間表,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管理、利用時間。然而當我們告別高中生活,必須要由自己去管理時間的時候,生活就開始陷入混亂與拖延。
也許你9點上班,遲到了就會被扣工資,生活不易,你總是發誓下次絕不遲到,卻還是一次次在最后一刻踩著點出門,然后堵車,遲到,被扣錢。
也許你下了一堆學英語的APP,打算每天學一課,把英語補起來,還做了各種計劃,但結果卻除了打臉之外沒有任何效果。
也許你春節回家時,帶了一堆書,最后卻一本都沒翻過,又把一箱子書扛了回來。
你看了很多書和文章,學習和實踐了很多時間管理、時間規劃的方法,換了一個又一個時間管理的工具。
每一次開始,你都精神振奮,以為得到了良藥,可以改善自己生活的糟糕狀態。每一次過程,卻都會讓你感到疲憊不堪,自己像繃緊的弦一樣,片刻不得自在。每一次最后,你都感到失望至極,人生重新陷入灰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