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你那么拼,為什么還是沒有回報?(1)
- 你一年的8760小時
- 艾力
- 4814字
- 2015-08-04 11:44:20
年輕人總想和世界談談,可這世界并不想和你談談。哪怕你技能點全部升滿,生命值和魔法值滿槽,依然抵擋不住這世界深深的無情。
成功,并不代表擁有很多真理
在我床頭的書桌上,刻著一行英文:If you cannot do,teach.(如果你自己做不到的話,就教別人去做吧。)做老師以來,我一直把這句話當作警鐘。這是對那些可以把道理講得頭頭是道,自己卻做不到的人的莫大的諷刺。
我有一個朋友,江湖人稱“道理王”,在引經據典、講道說理方面,堪比東方不敗。從古埃及文明到比特幣他都能分析得頭頭是道,對娛樂八卦和婚姻人生也可以娓娓道來。加上他不俗的外表,讓每個和他聊天的人都如沐春風,女生更是恨不能以身相許。
當時,我和他一起在北京漂泊,蝸居在中關村一個十幾平米的小屋里,這里是北京最繁華的地帶之一,盡管屋小,每月房租卻不低。
有一天下午,我和他坐在窗邊。他右手兩指夾著一支煙,猛吸一口,再緩緩吐出一個大煙圈來,“艾力啊,我最近認真研讀了一本關于理財的書,你說現在存在銀行里的錢每天都在貶值。要成功,要在北京混下去,混出個模樣來,靠在公司做一個小職員,就算每年漲一點工資,五年升一次職,這輩子也沒什么前途。要想出人頭地,一定要不走尋常路!咱們湊點錢搞貴金屬投資吧……”
后來,因為工作的關系,他搬走了。但每隔一段時間,他就會打電話告訴我,又換了工作,進入了新行業,或者又發現了短時間掙大錢的方法。但無論是新行業或是新投資方法,沒有一個他最終堅持下來的,他也成了后悔藥的長期服用者。出于朋友之情,我也曾試圖提醒他:“除了那些道理、分析,實際有效的方法和行動是不是更重要?”他愣了一下,繼續很有底氣地說:“你看我上次說的那個股票真漲了吧。我要是當時買了,現在就有套房了?!笔聦嵤?,到現在為止,他換了4次工作,月薪漲了1050元,職位從小職員升為一個5人小項目的組長。也許他真的有一天會被好運砸中吧,那時我也會絕對厚臉皮地說“茍富貴,勿相忘”。
這個世界上有愛講道理的人,更有愛聽道理的人,總會有許多追隨者們通過各種渠道來獲得自己想要、需要或者覺得自己不得不要的道理。
可是,這些道理真的那么有用嗎?聽完英語學習講座,立刻發誓半年拿下GRE、托福,一年拿到美國名校Offer,可每年拿到獎學金的人永遠是少數;聽了知名企業家的演講,甚至只是看到一個勵志的金句就熱血沸騰,開始幻想自己好好拼一把也能出任CEO,迎娶白富美,登上人生巔峰;看了情感專家的微博分享,就決定做個“不忘初心,歲月靜好”的女子,等著高富帥駕著七彩祥云來拯救平凡的自己……只靠讀道理,就妄圖懂人生,這就意味著,大多數人實現不了自己的幻想。甚至,你要明白,有些成名成家的人,會在自己上樓之后抽掉梯子,再告訴想要努力向上爬的你:我當初就是通過努力飛上來的,你也可以。
一年過去了,你依然沒能去留學,甚至畢業成績都不是優。面試工作時,才發現拿著四六級證書、計算機證書、當過學生干部的競爭對手太多太多。你幻想過的白馬王子出現在海天盛筵上,或者被你認為是“綠茶婊”的女生圍繞。盲目辭職,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之后,回到原點,還要從底層做起,而以前的同事已經升職成為你的上司。
有多少人把性格交給星座,把努力交給雞湯,把考試交給錦鯉,然后對自己說“聽過許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年輕人總想和世界談談,可這世界并不想和你談談。哪怕你技能點全部升滿,生命值和魔法值滿槽,依然抵擋不住這世界深深的無情。年輕人很容易懷疑自己,進而懷疑人生,然后走上了那條平庸的路。但生活之所以精彩,就是因為總會有奇跡出現。關鍵是,你要掌握打開奇跡的鑰匙——正確的方法。
上中學時,父親就告訴我,“懂一百個道理,不如懂一個方法重要;一百次的感動,不如一次行動有幫助?!钡侥壳盀橹梗夷且稽c小小的成功很大程度就是緣于對這句話的領悟。
幾乎所有人都害怕公眾演講。和很多人一樣,我從小就特別渴望在眾人面前出色自如地表達自我,但無論我怎樣嘗試似乎都無法達到預期。我又是一個很容易緊張的人,性格里有些怯懦。后來,我進入新東方當老師,不得不面對數百數千,甚至上萬的學生。為了練好當老師的必殺技,我幾乎看了所有能找到的講解演講之道、演講技巧的書籍。曾經有那么一陣,我甚至變成了自己講不好,但能教別人講好的神人。
有一天,當我又一次在空無一人的教室里模擬演講時,一位同事走進來,看了一會兒說:“你意識到自己存在的問題了嗎?如果沒有,這樣講一萬遍也沒有用?!?
在他的建議下,我采用了“刻意練習”的方法。“刻意練習”是佛羅里達大學心理學家K.Anders Ericsson 提出的一套練習方法,方法的秘訣在于重復與反饋。
首先,練習者需要建立對正確方法的認識和熟悉。以演講來說,必須真正去了解什么是好的演講,而要想達到這一點,僅靠抽象的書籍是不夠的。因此,我找來了幾乎所有名家的演講視頻,反復觀看、揣摩其中的精妙之處。有機會我還會去現場聽一些名人的演講,現場感受那種萬人歡呼、掌聲雷動的氛圍。
接下來,我進行了練習-反饋-練習的循環訓練。刻意練習,是以錯誤為中心的練習,練習者必須建立起對錯誤的極度敏感,一旦發現自己錯了會感到非常不舒服,一直練習到改正為止。
無論模擬練習,還是上課講課,我開始有意錄制自己演講的視頻?;氐郊?,再反復觀看這些視頻。一開始,看到視頻中的自己會很不習慣,而且會發現很多之前自以為表現良好的地方實際卻并非如此。像大多沒有受過播音、形體方面專業訓練的人一樣,講到激動處,我會使勁揮舞手臂,幅度大到在鏡頭上看不到我的臉,只看到一只手揮來揮去,身子也隨之搖晃,沒有力量;我還會經常重復“這就是說,也就是說”等口頭禪,英語中就是“so ...so ...that ...that ...”;對于熟悉的內容,我會習慣性講得很快,節奏感不強。而最要命的是沒有鏡頭感,無法讓聽眾感覺到我在注視著他們,在關心他們的反饋。
我把這些需要改進的問題用本子記錄下來,不斷進行糾正練習,并且與下一次的公眾演講視頻進行對比,直到某個問題完全不再出現時,我才會把這個問題從本子上劃去。
無數次的“刻意練習”之后,我不但對于新東方的課堂演講駕輕就熟,而且還成為了一名演講師,站到了擁有成千上萬觀眾的新東方“夢想之旅”
系列演講的現場。
暢銷書《異類》的作者格拉德威爾說:“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只要經過1萬小時的錘煉,任何人都能從平凡變成超凡。”我自然算不上天才,對于自己通過一番辛苦,取得的這一點進步,我的感觸就是,世界上哪有什么成功獨門秘籍,當你學會把最簡單的事做到極致時,成功自然也就離你不遠了。
這一路走來,盡管我對聽“那么多的道理”有成見,但這并不代表著對此我不學習、不懂得,或者不care。而是我明白,道理聽得再多,也是別人的經驗,只有通過方法的轉化,才會變成自己的東西。帶我前行的始終是那個看似渺小,埋頭苦干的我。
有時候,道理懂得越多,給自己的束縛也就越多。不同的道理之間又常有矛盾,不同的建議之間也會有沖突,心靈雞湯吃多了,味道也不同:有的咸,有的甜,有的辣。吃多了,肚子會壞,步子會慢,腦子也會亂。有些時候,把雞湯和道理放在一邊,先邁出一步,然后在實踐中不斷地總結、修正。只有這樣,我們才不會成為那個懂的很多,會的卻不多,最后幾乎沒有任何改變、一事無成的人。
這本書也講道理,但更講方法。我希望書里的每一章,都能幫助你邁出堅實的一小步,這樣一步一步地,你就能走得更遠,離自己的夢想更近。
優秀是可以鍛煉的
大約2500年前,先哲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一句話——至少很多人認為是他說的——優秀是一種習慣。相信亞里士多德老兄說這句話是為了鼓勵大家,但對于后世的大部分人來說,這句話帶來的打擊遠比鼓勵要大得多。
這句話在中國流傳甚久,口耳相傳。但人們的理解通常是:你看,優秀是一種習慣,如果你不夠優秀,那還是哪兒涼快哪兒待著吧。
而擁有優秀習慣的人永遠都是“別人家的孩子”,沒錯,就是那個活在父母、鄰居、同事、朋友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也許你從沒親眼見過,但他們的事跡卻在江湖上永遠流傳。別人家的孩子不吃飯、不睡覺、天天學習,愛父母、愛祖國、愛做家務,上學時聽話、用功、刻苦學習、堅決不早戀,還一畢業就結婚。這些有優秀習慣的人都是別人家的,而我們只能忍受越來越多的沮喪。
更糟的是,這句話被放大后就變成了宿命論的問題——如果我天生就不優秀,我能怎么辦?
我曾經收到過這樣一封郵件:
艾力老師好,我是一名大一的醫學生,不知道為什么,每件事我都感覺做得比別人差。體育課上學習排球,其他兩個組都會了,而我卻一直在撿球,這讓我對當時與我搭檔的伙伴感到很抱歉;學習口琴,其他人會吹了,而我還不會;用顯微鏡觀察切片,其他的人能看到細胞,而我居然看不到……我感到很難過,別人很輕松就做到的事,我卻很努力都做不到。我想是不是我天生就不如別人,如果真的是這樣,我該怎么辦?
18歲的馮唐寫完了十四五萬字的長篇小說《歡喜》,呼喚著“十八歲給我一個姑娘”。
18歲的韓寒出版了《三重門》,聲名鵲起。
而18歲的我,只是個毛發濃密的小胖子,得不到一個姑娘的青睞。盡管從小就熱愛踢足球,身材卻一點也沒鍛煉出來。當時,我有一位兄弟,我和他從小玩到大,他很聰明,論相貌論天賦我都甘拜下風。初中階段,他太優秀了,在我們幾個朋友里第一個有了女朋友。他告訴我說:“胖子也是一種習慣,你少吃、運動減肥都沒有用的,就安靜地做個萌萌的小胖子吧?!甭犃诉@話,我悲從中來,也一度深信不疑,導致我整個高中階段都胖得不行,還自我安慰說:“起碼我是萌萌的?!碑斎唬夷菚r候也沒意識到肥胖是追不到女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追女生的道路上,屢追屢敗,屢敗屢追。
直到上了大學,我認真地讀了亞里士多德“優秀是一種習慣”這句話的原文,才發現這話被斷章取義了,自己徹底被騙了。亞里士多德老哥說的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復的行為所鑄造的,因而優秀不是一種行為,而是一種習慣?!?
說白了,大家把“優秀是一種習慣”,理解成了優秀是先天的,不優秀也是天生的。而實際是只要我們培養好的習慣,就能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布坎南曾說:“人和動物的差別,是人能試著改善自己。”
改變,僅僅需要21天。
研究發現,通過21天的訓練,每個人都可以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培養某項習慣的第1-7天,你會感覺到“刻意、不自然”,這個階段需要十分刻意地提醒自己去改變。第8-14天是“刻意、自然”的階段,如果不努力堅持,還是很容易回到從前。而到第15-21天,已經變為“不刻意、自然”,進入習慣性的穩定期。
我給自己制訂的第一個21天計劃就是減肥。減肥沒有任何捷徑可走。“得先吃個肯德基才有力氣減肥”當然是句玩笑話,但也從側面反映了很多人的心態,不愿付出艱苦卓絕的努力,只盯著別人練好的馬甲線和人魚線羨慕嫉妒恨。想成為“維多利亞的秘密”里的天使,就必須在健身房里灑下無數的汗水。
我開始堅持跑步,每天40分鐘以上。在校園里一圈圈跑,病了、累了也堅持跑。很多人也奇怪,為什么我從早上8點到晚上8點上了一天課后,晚上9點鐘還要去健身房。村上春樹在跑步時想什么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自己最痛苦的時候,真想邊跑邊抽自己一耳光,跑步機上滴下的也不知道是汗水還是淚水。這個時候我會告訴自己說:“我不優秀,我現在還不是瘦子,但‘胖’這個字沒有寫到我的基因里,我的字典里沒有‘放棄’兩個字?!?
減肥這件事,七分靠吃,三分靠練,吃是很關鍵的。在動的習慣之后,還要有靜的習慣——飲食習慣。
作為一個資深胖子,我的習慣是早上起得晚,不吃早飯,晚上吃得多。正因為晚上吃得多,早上起不來不吃東西也不會餓。但早飯是促進一天新陳代謝的重要源動力,吃早飯就是減肥的開始。大學的時候,我頓悟,如果再胖下去,不僅追不到女朋友,連健康也成了問題,就開始逼自己堅持早起,幫室友打水打飯,過上了規律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