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配送中心的類型
根據不同的劃分標準,配送中心可以劃分為不同的類型。
1.根據功能側重點不同進行劃分
(1)儲存型配送中心。這類配送中心有很強的儲存能力,其儲存空間往往占整體空間比例較大。生產資料配送中心、連鎖超市的配送中心等都屬于這一類,它們儲存了大量物資和商品,為客戶提供支持生產或銷售的物流配送服務。由于歷史的原因,目前我國以這類配送中心居多。
(2)流通型配送中心。這類配送中心不以商品的長期保管、存儲為目的,加快商品流通是其主要目標,“大進大出”是其主要特點。一般的情形是,大量貨物整托盤或整箱進入;或者經過暫存,然后中轉出貨;或者以直接換裝的形式,直接換裝出貨;或者經過簡單分揀后,就配貨發貨。
(3)流通加工型配送中心。此類配送中心以流通加工為主要功能,既可以有分揀、分割、計量、組裝、小件包裝、貼標簽、條形碼貼附等簡單作業,也可以有如凈菜加工、食品加工、生產資料加工等稍復雜和有一定技術的作業。
(4)綜合型配送中心。這類配送中心功能比較齊全,采購、存儲、包裝、配送、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等功能都具備,作業能力比較強。這類配送中心以大型生產企業和大型流通企業設立的居多。
2.根據運營主體不同進行劃分
(1)生產企業的配送中心。這類配送中心主要由實力雄厚的大型生產制造企業投資建立并運營。一方面為企業的生產制造提供準時生產配送服務,降低生產物流成本;另一方面為企業產品提供銷售物流配送服務,以降低流通費用,并提高售后服務的質量。例如,海爾物流配送中心就有采購件和制成品兩個自動化倉庫,共19536個庫存貨位。采購件自動化倉庫負責向裝配線工位準時配送零部件,制成品自動化倉庫負責向全國42個分銷配送中心準時配送制成品。該配送中心建成后,海爾的庫存資金由1999年的15億元迅速降至2000年的7億元。
(2)商業企業的配送中心。隨著商業規模的擴大和連鎖商業的興起,大型商業企業更愿意自建物流配送中心以達到有效控制銷售和降低物流成本的目的,這類配送中心主要包括以批發商為主的批發型配送中心和以零售商為主的零售商(或連鎖超市)配送中心。例如,沃爾瑪、麥德龍、家樂福、易初蓮花等大型流通企業都建立有自己的配送中心,專門為本公司所屬的銷售網點提供商品配送服務。
(3)第三方運營的配送中心,即社會物流配送中心。由于自建配送中心的建設成本和運營成本一般都比較高,因此使用第三方運營的配送中心,由生產商、批發商、零售商以外的第三方物流企業提供物流配送服務,也是一種經常采用的配送模式。這對廣大的中小型生產企業、流通企業及社會上的零散客戶來說,是一種很好的選擇。
(4)共同配送中心。這是為了滿足企業經營和降低成本的需要,由多個中小型企業合資或合作建立的配送中心。這類模式可以在供應鏈的上下游企業間實行,也可以在同類企業間實行,還可以在異類企業間實行,只要能夠實現“共贏”,就達到了各方共同的目標。這樣做不僅可以提高配送車輛的利用率,減少企業的配送費用,彌補企業配送能力的不足,而且有利于企業及時、快速地響應客戶的需求。
3.根據專業性不同進行劃分
由于商品的種類、特性多種多樣,因此若根據配送商品的種類不同進行劃分,就劃分出了各種專業配送中心。常見的有日用品配送中心、食品配送中心、生鮮品配送中心、化妝品配送中心、醫藥品配送中心、圖書配送中心、服飾配送中心、電子產品配送中心、農產品配送中心、鋼材配送中心、建材配送中心等。
事實上,配送中心還有很多其他分類,此處不再一一贅述。
特別提示
配送中心與物流中心
根據《物流術語》的規定,物流中心(logistics center)是指從事物流活動且具有完善信息網絡的場所或組織。它應基本符合下列要求:① 主要面向社會提供公共物流服務;② 物流功能健全;③ 集聚輻射范圍大;④ 存儲、吞吐能力強;⑤ 對下游配送中心客戶提供物流服務。
從事物流活動的場所或組織,應基本符合下列要求:主要面向社會服務;物流功能健全;完善的信息網絡;輻射范圍大;少品種、大批量;存儲、吞吐能力強;物流業務統一經營、管理。
可知,物流中心與配送中心都是從事物流活動的一種場所或組織,都是現代物流體系的重要節點,都具有較齊全的物流配送功能,都具有完善的信息網絡且功能非常相似,這是它們的共同點,也是這兩個概念在現實中經常被混淆、混合使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實際上,這兩個概念是有區別的。
(1)服務客戶群的差別。物流中心主要面向整個社會服務,而配送中心主要為特定的客戶服務,其輻射的范圍要小。
(2)物流業務上的差別。物流中心一般從事的是少品種、大批量、大范圍的中轉、分撥、調運,而配送中心相對于物流中心來講,從事的是多品種、小批量、較小范圍的末端配送。(3)作業頻次的差別。物流中心多采用中等頻次響應客戶需要,相比之下,配送中心一般采取類似“少食多餐”的多頻次的作業方法去響應客戶需要。
(4)在供應鏈上位置的差別。一般情況下,物流中心的上游是工廠,下游是配送中心或批發商,而配送中心的上游是物流中心或工廠,下游是零售店或最終消費者。
案例分析
海爾集團的物流配送中心
海爾集團創立于1984年,如今已列居中國電子信息百強前茅。2001年10月,海爾物流配送中心被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評定為“中國物流示范基地”,這是中國第一個物流示范基地。物流配送中心在海爾集團實施的以市場鏈為紐帶的業務流程再造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海爾國際物流配送中心立體倉庫高22米,擁有原材料、成品標準托盤位共18056個。該物流配送中心采用了以激光導引無人運輸車系統為代表的一系列先進技術,實現了物流的自動化和智能化,所有貨物從入庫到出庫過程中的一切活動均實現無人操作,而且出入庫信息經由條形碼和紅外線掃描信息終端,同步傳送到了物流管理系統。該中心7200平方米的貨區,完成了相當于普通平面倉庫30萬平方米的吞吐量,而整個物流配送中心的操作人員卻僅有10名。
海爾集團在全國各地建有42個配送中心,構成了海爾集團服務市場和客戶需求的重要物流網絡。海爾集團各個生產基地的產品制造完畢后,根據市場需求發送給各地的配送中心。
為確保配送中心實現高效運轉,并為管理系統提供及時、準確的物流數據,配送中心日常作業必須改變傳統手工作業的方式,建設一套高效和準確的數據采集系統。便攜式數據終端作為集成條形碼掃描和移動計算功能的高科技產品,在海爾各地的配送中心獲得了良好應用。
在配送中心入庫作業中,數據終端從主機系統下載有關的入庫數據后,操作人員通過在數據終端上輸入相應的入庫單據編號,便可獲得詳細的入庫數據,具體包括入庫產品條形碼、單位、數量等。操作人員通過對實際入庫產品條形碼的掃描,并將實收數據與應收數據核對,實現了對入庫數據的高效采集和流程控制功能。最后,數據終端上采集的數據被上傳到主機系統中,供物流管理系統做進一步處理和分析。
在配送中心出庫作業中,數據終端下載主機系統的出庫數據后,操作人員在數據終端上輸入相應的出庫單據號,便可獲得當前批次出庫產品的條形碼和數量。依據數據終端中的出庫數據,操作人員可實現對出庫產品的掃描、核對和確認,從而實現了對出庫作業的嚴密管理。最后,數據終端的實際出庫數據被上傳到主機系統中。
在倉庫盤點作業中,數據終端下載主機系統的盤點數據后,操作人員便可在數據終端的操作提示下,對庫存產品進行逐項掃描、清點和確認,待盤點數據上傳到主機系統之后,便可獲得庫存的盤點差異數據。
思考題
1.物流配送中心在海爾集團的發展過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2.海爾物流配送中心應用了哪些技術和設備?它們的作業特點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