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培養是一種促進
人都是有惰性的,不論大人還是小孩,如果沒有外界施加的壓力,我們通常都會保持目前的狀態不變,雖然也許我們對于這種狀態并不滿意。在寶寶的成長初期,如果不是你的積極促進和不厭其煩地教育,孩子會大大地往后推遲學會走路和說話的時間;就像他長大之后,如果你不催促他去做作業,他就會躺在沙發上長時間地看電視,好像根本忘記了有作業的存在。努力是痛苦的,拼命的努力更加痛苦。如果沒有人培養和促進,孩子最初充其量都只是做做樣子而已,他所能取得的成績遠比他的實際能力所能做到的要少得多或晚得多。
人都有自己的“舒適帶”,在這個區域里,我們不用花費任何努力,感覺舒適安全。任何一次有意識的努力,或者第一次嘗試做新鮮的事情,都是對“舒適帶”的極大挑戰。對于自我約束能力較差的孩子們來說,如果這時沒有父母的堅持和鼓勵,他們很可能老早就停了下來,再也不愿前進一步。久而久之,他們覺得自己只能走這么遠,覺得自己的能力只是如此,他們失去了一次又一次獲取滿足感和自信的機會,于是變得越來越“懶惰”,也越來越不快樂。
我們成年人又何嘗不是如此,明明如雞肋一樣地工作,還是因為擔心無法迎接挑戰而選擇了“安全”,放棄了前進和突破的快樂;說了不知多少次要給房間大掃除,最后還是給自己找了很多繼續拖延下去的借口,雖然避免了勞動,但看到那些垃圾心里就別扭。
有一則寓言:鳥媽媽和鳥寶寶住在巢穴里,轉眼到了鳥寶寶該學習飛翔的時候了,可是鳥寶寶不知道此事,如果聽任鳥寶寶自行其事的話,它就會留在溫暖舒適安全的窩里永遠不飛出去。鳥媽媽還知道,是到了鳥寶寶應該離開巢穴飛到外面去的時候了,如果沒有準備好就飛了出去,鳥寶寶就會掉在地上;如果到了時候還沒飛出去,鳥寶寶就會拒絕離開巢穴。早了不行,晚了也不行。現在,鳥媽媽完全有信心相信她的兒子已經準備好了。于是,鳥媽媽就給了它堅實的一臂肘,一下子把它推出了巢穴,從此,鳥寶寶開始自由飛翔了。
突破自己,本身就會獲得巨大的快樂。這種快樂對于孩子來說,就是成長的快樂。不要剝奪孩子成長的權利,創造一切條件讓他們體會成長的喜悅,擁有越來越強烈的能力感,這才是最震撼心靈的、由衷的快樂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