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8章 整頓,1974-1975(1)

1974年12月,周恩來離開病床飛往長沙去見毛澤東,兩人要商定北京關鍵領導崗位的人選,他們都知道自己已經來日無多,因此這項工作十分緊迫。周恩來在6月1日剛動過癌癥大手術,身體十分虛弱,無法每天正常工作,他飛往長沙時乘坐的飛機就像個小型醫院,并有醫生陪同。1毛澤東則患有心臟病和葛雷克氏癥,他的視力也嚴重衰退,說話含混不清。不過,兩位領導人雖然重病纏身,但頭腦都還清楚。他們兩人雖有分歧,但也有一項共同的任務,就是為黨和國家選定繼承他們畢生事業的領導人。

當時負責黨內日常工作的是年僅39歲的王洪文,他也來到長沙參加他們的討論。雖然沒有正式的規定,但如果他們選定的人表現不錯,就可以在毛周之后繼續主政。他們所決定的黨內職務的人選,將由定于1975年1月8日至10日召開的二中全會正式批準,政府職務的人選則要由隨后召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準。周恩來的身體狀況不允許他每天開會時間過長,因此3個人的會議持續了5天,以便留出充足的休息時間。他們從12月23日到27日每天都開會,只有26日除外,這一天是毛澤東81歲生日,毛和周單獨會面。

為了給長沙的會面做準備,周恩來花了幾周時間征求政府其他領導人的意見,篩選出一個他們認為最適合擔任高層職位的人員名單。他和手下人員對建議的人選名單三易其稿,同時擬定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日程。在周恩來去長沙幾天以前定稿已送交毛澤東,作為他們商討的基礎。

毛澤東盡管年老體弱,仍然握有左右國家命運的大權,他在1974年12月擺在頭一位的工作是安定團結。與周恩來見面時,他表示仍要致力于繼續革命,但事實上已批準了周恩來及其在北京的部下提出的他們認為最有能力領導政府和管理經濟的人選。毛澤東支持能夠提供更穩定的政治環境、使經濟得到有序發展的高層干部,這使周恩來大受鼓舞,他回到北京時已是精疲力竭,但也很寬慰。

毛周的接班計劃,1974年12月

毛周二人在見面之前已經內定王洪文繼續擔任黨的第一副主席,他們也同意把領導政府的主要工作正式交給鄧小平。6月1日周恩來動手術,鄧小平接手周恩來的工作干得不錯,因此毛澤東宣布支持讓鄧小平在10月份擔任第一副總理,他將在全國人大得到正式任命。除了領導政府的主要工作外,鄧小平還將被提拔擔任黨和軍隊的要職。

王洪文和鄧小平將正式接過黨和政府最高領導人的工作,但事實上仍是給毛澤東和周恩來打下手,他們在去世之前會一直保留主席和總理的頭銜,王洪文和鄧小平要繼續接受這兩位老資格領導人的指示,毛澤東保留著他的權力,只要對他們的表現不滿意,他隨時能撤換他們。

因此,1975年1月5日的中央1號文件仍把毛澤東列為黨的主席和軍委主席,任命鄧小平擔任軍委副主席和總參謀長。在1月8日至10日的中共十屆二中全會上,王洪文被確認為黨的副主席(排名在毛澤東和周恩來之后),鄧小平被任命為黨的副主席和政治局常委。在1975年1月13日至17日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鄧小平又正式擔任了第一副總理。在毛澤東看來,王洪文和鄧小平是個很有前途的組合。王洪文原是造反派頭頭,對毛澤東感恩戴德,又沒有自己獨立的權力基礎,因此可以認為他將領導中共繼續沿著毛澤東的革命道路走下去,忠實于毛本人的路線。鄧小平有豐富的知識和經驗,又有可靠的領導能力,能夠領導外交事務和復雜的政府工作。

凡是了解王洪文和鄧小平的人都知道,王洪文沒有多少擔任要職的經驗,他的權力事實上要比鄧小平小得多。鄧小平當過十年黨的總書記,一直負責黨和政府的日常工作,在運用權力上從不含糊。但是,把王洪文放在更高的位置,把宣傳工作交給以江青為首的激進派,那么無論鄧小平可能有何種偏離毛澤東路線的傾向(例如像他在1960年代初的表現那樣)都會受到控制。毛澤東雖然批評江青好走極端,有野心,但他知道江青在支持他的宣傳路線上十分堅定,完全可以放心。2此外,江青手下的激進派在姚文元的幫助下掌管著黨報《人民日報》和理論刊物《紅旗》雜志,另一個激進派張春橋掌握著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3周恩來的謝幕,1975年1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于1975年1月13日召開,這是自1965年1月以來第一次召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當時毛澤東仍在長沙。已是癌癥晚期、面黃肌瘦的周恩來,在他最后一次重要的公開露面中,宣讀了政府工作報告。鄧小平在幕后主持起草了周恩來的報告。為了不使周恩來過度疲勞,他叮囑起草人講稿不要超過5000字,篇幅遠小于正常的政治報告。鄧小平深知毛澤東依然大權在握,因此報告中有很多毛的“文革”語言。周恩來在講話中贊揚了“文革”及其模范典型大寨和大慶。當他念到“我們的首要任務是深入、廣泛、持久地開展‘批林批孔’運動”時,想必會讓代表們感到特別心酸,因為周恩來本人正是那場運動的主要批判目標之一。4周恩來作報告時,很多人大代表都為他痛苦的表情落下了眼淚;念完報告后,他們全體起立,向他熱烈鼓掌達數分鐘之久。這種情感上的反應,是他們向這位臨終前的領導人表達的敬意,他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黨和國家,工作出類拔萃;他在“文革”中還保護了他們中間很多人。瞻望未來,很多人盼望“文革”浩劫早日結束,國家能夠最終致力于周恩來在11年前首次宣布、在這次報告中又重新提出的任務——在本世紀末實現四個現代化。51975年2月1日,在國務院各部委領導人的小型會議上,周恩來說,他以后不會再參加他們的會議了:“主席指定副總理第一名是小平同志,主席稱贊小平同志有能力,他政治思想強,人才難得??這樣的會,我不可能常來參加,將來這樣的會,請小平同志主持。”其實,將近一年以前,從1974年5月鄧小平赴美參加聯大會議時起,他就主持接待外賓,替周恩來做一些其他的工作。但是直到1975年2月,權力才被穩固地移交給鄧小平,使他能夠全面負起責任。鄧小平很敬重周恩來,常去醫院看望他。他以恰當的謙虛態度解釋說,由于總理有病,他才協助總理工作。6但事實上他已經成了負責人。

整頓黨的領導班子

鄧小平在1975年面對的難題是既要得到毛的支持,又要撥亂反正,使中國走上發展的正軌。因此,他不斷為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唱贊歌,避免批評“文革”。1975年初,他頗具創意地把毛的幾句話聯系在一起,來為自己的工作提供依據。在1975年5月29日的一次講話中,他第一次提出了毛澤東本人從未放在一起的“三項指示”:一、反修防修;二、安定團結;三、把國民經濟搞上去。7第一條“反修防修”的說法是再次向毛澤東公開保證他絕不會走資本主義道路,他在“文革”中就是為此而受到批判的。然而,這也是使苦藥更容易下咽的糖衣。他接著便強調毛澤東支持安定團結和發展國民經濟,這使毛澤東也難以反對他采取那些頗為激烈的措施,他要通過這些措施使倦怠于“文革”極端做法的中國恢復安定,重新煥發活力。

勇士鄧小平以毛澤東的“三項指示”作掩護,大刀闊斧地撥亂反正,著手帶領國家步入現代化的軌道。但他面對的問題是巨大的。就像其他國家內戰之后的領導人一樣,他必須把“文革”的加害者和受害者團結在一起。同時,中國經濟停滯不前,計劃一團混亂,統計報告皆不可靠。農業生產不足以養活人口,更不用說種植棉麻等工業作物。運輸系統陷入崩潰,一地物資無法運往另一地的工廠。軍隊因為無休止的政治斗爭和承擔管理全國地方工作單位的無限責任而超負荷運行,荒廢了訓練,軍事技術遠遠落后于潛在的敵人:簡而言之,中國對軍事沖突毫無準備。另外因為知識分子在“文革”中受到殘酷打擊,整整十年基本上沒有培養任何技術專家。因此,鄧小平在領導四化工作時,缺少訓練有素的必要人才。

自1941年以來,毛澤東就用“整風“運動來實現黨的團結。

在漫長的調查期間,要求受害者為自己的忠實做出詳細的辯護,使同事相信自己的清白。在1940年代和1950年代初,通過”整風“形成的紀律對中共在內戰中戰勝國民黨、統一全國起到了關鍵作用。但是從1957年開始的歷次嚴酷的”整風“,也讓很多過去忠誠的知識分子和黨員疏遠了黨。

1975年,鄧小平把他為加強團結而開展的工作稱為”整頓“,這在過去一直是中共軍隊里的一種說法,周恩來在1972年也曾用過這個詞來表示與鄧小平相似的主張。軍隊的”整頓“是指一場戰斗或戰役過后,對各單位剩余的部隊進行整編,以便為下一場戰斗做好準備。整編的關鍵工作是為各單位確定新的領導班子,以取代受傷或死亡的人員。在整頓中要對以往戰斗中的錯誤提出批評,但重點是恢復補給和重建領導班子,使之能夠迎接下一場戰斗。

在1975年進行整頓時,很難阻止下面的干部重施故伎,用他們在“整風”運動中學會的方式進行更惡劣的迫害,尤其當他們有機會向過去迫害過自己親友的人算賬時。鄧小平要結束過去25年來政治運動中的冤冤相報,他不斷表示,目的不是算舊賬,而是要通過整頓為迎接新的挑戰做好準備。

鄧小平認為,組織一個有效率的國家政府的關鍵不是改變法律法規,而是為各級行政單位配備一個領導班子,交給他們實權。為了在熟悉基層情況的基礎上提供有力的領導,各級干部為下一級選出可靠能干的領導人便至關重要。在鄧小平看來,從組織的可靠性上說,一個領導班子要優于一名領導人,不管后者多么能干。一名領導人說不定會出事,但如果是一個小班子,一旦出了問題,其他人可以隨時接過工作。理想的安排是,領導班子的成員不但能提供必要的全面領導,而且能掌握各自分管領域的專業知識,例如工業、文化和政法等等。大單位的領導班子可以有七八個成員,小單位也許只需要兩三個人。對于領導應當如何開展工作,要給予他們足夠的活動空間,只要他們能完成上級下達的目標即可。

1975年鄧小平排在第一位的工作,就是為全國各級單位選出領導班子。他這項工作在1975年10月以前一直能夠得到毛的全力支持,包括不再重用過去的革命造反派,讓在”文革“初期挨過整的更有經驗的干部取代他們。在1974年底和1975年,毛澤東支持為600多名老資格的領導干部平反。

鄧小平著眼于長遠,在1975年底也開始改善教育系統,以便將來有可能以知識和管理能力而不是人脈關系為標準選拔新干部。這在當時必然只能是一個遙遠的夢想。鄧小平在1975年接手的體制是一個爛攤子,很多能干的干部沒有任何學習機會。他們經歷各異,標準統一的考試派不上用場。要到十年以后,大專院校才能提供足夠的畢業生,使學歷能夠作為選拔領導班子的標準,甚至應用于中層單位干部的選拔。事實上,政府在很多年里只能依靠個人評價去選拔干部。

此外,由于”文革“給社會造成的分裂,選拔領導班子必然是一個明爭暗斗的過程。為了使體制變得更加精英化,鄧小平只能先從最上層做起,讓可靠的老干部去選拔領導班子,然后再層層選拔,直到最基層。鄧小平的整頓首先從軍隊抓起。8整頓軍隊鄧小平擔任總參謀長后,便不失時機地采取了他認為對于整頓軍隊最為重要的一些措施:恢復紀律,裁減兵員,改善訓練,為每個單位建立新的領導班子。1975年1月25日,他在毛澤東的全力支持下,召集總參謀部團級以上干部開了一個會。前政委鄧小平直言不諱地列舉了軍隊的問題。解放軍在”文革“期間承擔起地方的許多職能后,變得臃腫不堪,很多干部變得”腫、散、驕、奢、惰“。他說,最上層的紀律渙散導致了派系林立。部隊干部在”文革“時期有權管理平民,這使他們變得傲慢自負,很多人利用這種權力住大房子,大吃大喝,耽于享樂,給朋友送高級禮品。上級干部作風懶散,對下面的問題不聞不問,執行命令拖泥帶水,不愿意承擔有危險的任務。9結果是盡管軍隊規模龐大,保衛國家的能力卻十分低下。很多部隊單位成了一個個小獨立王國,就像抗戰時期各占山頭的游擊隊一樣。10有”鋼鐵公司“之稱的鄧小平清楚地表明了他將如何對付那些不服從命令繼續搞派性的人。他說:“今后軍隊干部的使用、提升,一條重要的原則,就是不能重用派性嚴重的人,不能重用堅持派性不肯改正的人。”他明確地說,這種警告也針對最高級別的人。他發下誓言:“無論牽扯到多少人,都要做到底。??我們是人民軍隊,我們的任務是打仗。”11很多仍在搞派性的人過去參加過紅衛兵和革命造反活動,但是鄧小平沒有指責他們以往參加過這些組織。重要的是他們現在做什么。無論過去打過什么派仗,只要愿意與新領導人一起工作,都會受到歡迎。

鄧小平和葉帥很幸運,他們為恢復軍隊紀律和樸素作風所做出的努力得到了中央軍委常委11名成員中大部分成員的堅定支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河北区| 准格尔旗| 湘乡市| 石家庄市| 探索| 夏邑县| 嘉黎县| 明溪县| 新竹市| 嘉祥县| 筠连县| 历史| 新泰市| 桐梓县| 互助| 锡林浩特市| 资阳市| 杭锦后旗| 福清市| 济阳县| 安仁县| 井陉县| 奎屯市| 昌吉市| 黄骅市| 新龙县| 杭锦后旗| 宜昌市| 宁津县| 麟游县| 仁布县| 兰考县| 广汉市| 临沧市| 天全县| 闵行区| 天峨县| 当阳市| 朔州市| 台前县| 武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