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讓孩子暫時休息一下
- 鼓勵孩子50招
- 金曉星
- 2155字
- 2016-01-15 10:06:30
專家指出;學習疲勞癥是指一個人長時間連續學習之后,學習效率下降的一種生理與心理異常的狀態,它是影響學習效率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中小學生學習疲勞比較普遍。患上學習疲勞癥的孩子,大多表現為大腦反應遲鈍,頭麻木或者疼痛,注意力分散,思維滯緩,情緒沮喪或煩躁,對什么都不感興趣。
患上學習疲勞癥的原因較多,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學習負擔過重。
這里既有老師的原因,也有家長的原因。有的老師在教學方法上存在問題,不是按有關部門的要求留家庭作業,而是經常搞“題海戰術”,使孩子疲于應付。而有些家長望子成才心切,除老師留的作業之外,還自行給孩子層層加碼,平時多加練習,雙休日給孩子報了一個班又一個班,認為孩子學的知識和門類越多越好,孩子不愿意,父母就一廂情愿地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
(2)學習方法死板,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
有些孩子學習只知道死記硬背,照貓畫虎,沒有認真開動腦筋。學習沒有一定規矩,忙忙亂亂。一次學習時間過長,超過腦力限度。晚上開夜車,午睡不睡,一天睡眠不足8小時。在連續學習的過程中,方法不靈活,腦子得不到充分的休息。
(3)缺乏學習興趣。
對某一科甚至某幾科的學習不感興趣,不愛聽課,不愛做作業,但是又必須完成作業,只好硬著頭皮做,既造成生理疲勞,又造成心理疲勞,學習無愉快可言。
(4)腦營養不足。
腦力活動是高級神經活動,必須保證孩子的營養足夠攝入,蛋白質、維生素、充足的氧氣是不可缺少的。即使攝入了高蛋白,趴在桌子上時間太長,呼吸短淺,氧供應不足,也會使大腦疲勞。
那么,怎樣才能防止和迅速消除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學習疲勞,以提高學習效率呢?
要從根本上消除孩子學習當中產生的心理疲勞,家長要提高對學習規律,特別是用腦衛生的認識,并把有關道理與孩子交流,讓孩子也明白科學用腦的常識,共同采取可行的措施。
1.家長給孩子減輕學習負擔
家長要積極配合,不給孩子的學習加碼。報名參加各種輔導班,宜少而精,不能讓孩子沒有休息、娛樂、玩耍的時間。據一些老師介紹,學校老師給學生留的作業少了,家長反而提意見,怕孩子學不好。家長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認識要糾正。
2.激發孩子學習興趣,培養良好學習習慣
這兩個問題互相關聯。家長要注意兩個關鍵問題,一是不論培養學習興趣,還是培養良好學習習慣,都必須循序漸進,持之以恒,不能急于求成。二是征得老師的幫助,學校配合起來做工作,光靠家長是不行的。
3.科學用腦,勞逸結合
一次學習時間不宜過長,要像學校安排課間休息一樣,在做家庭作業中間安排休息。學習多長時間合適,依每個孩子的情況而定,但一定分段學習,間隔10~15分鐘。休息也應采取積極方式,參加輕微的體育活動,如快步走、深呼吸、做幾節體操、擴胸運動等,或者聽一支曲子、唱兩首歌、朗誦一首詩歌等。總之,讓腦子休息,全身放松,多吸氧氣。
4.合理營養,保證睡眠
家長要注意孩子的飲食結構科學合理,充足的營養是讓孩子的大腦有效運作的物質基礎。學習能夠專時專用,講求效率,保證充足的睡眠。
成功的孩子才會經常感到自己是幸福的。但家長要做的是讓他有能力迎接一生的挑戰,不讓誘惑充斥他的生活。每個孩子都有減壓的機會,玩或者學習的時候稍微休息一下、自由活動一下、讓他們的想象自由馳騁。不受時間限制地去捉螢火蟲、堆雪人,或者看蜘蛛織網,都能給孩子帶來生命的驚嘆,用他們自己的方式探索世界。
學習疲勞也是一種心理障礙。學習是身心的共同活動,并且主要是心理活動。所以,學生的學習效率既受生理疲勞的影響,又受心理疲勞的影響,且后者影響更大。
學習疲勞在孩子心理上的反應是明顯的,主要表現為厭煩,怠倦甚至昏昏欲睡,無聊和煩躁,培養孩子自覺學習的習慣,家長也應花費一些心思。
孩子和成年人一樣,也會有緊張、困惑等心理壓力,但他們往往無法找到正確的自我調節方法,這就需要家長的幫助。家長應如何幫助孩子減輕心理壓力呢?具體措施有:
(1)讓孩子擁有自己的時間。
許多家長讓孩子學樂器、學電腦等,占據了孩子大量的課余時間,使孩子感到精神緊張。家長應合理安排孩子的課余生活,讓他們有充足的時間獨處、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2)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憤怒。
沒有化解的憤怒是壓力潛在的根源,家長要鼓勵孩子訴說生氣的原因,并讓他感覺到父母時刻都在關心他。
(3)敦促孩子參加體育鍛煉。
孩子通過踢球、騎車、游泳等活動,不僅消除了緊張情緒,還能鍛煉遇到突發事件時保持鎮靜的能力。
(4)給孩子音樂熏陶。
在家中播放輕松、舒緩、優美的音樂,可緩解孩子的緊張情緒,并能得到美的熏陶。
(5)教會孩子放松。
如讓孩子想象他到了一個輕松快樂的地方,在陽光明媚的室外與小狗戲耍,在美麗的海邊漫步,在游樂場游戲……想象越仔細,放松效果越好。此外,慢跑、打球、睡覺、洗熱水澡等也能促使精神松弛。
(6)創造歡樂和諧的家庭氣氛。
父母的關心和愛護,能使孩子順利度過困境。發現孩子情緒緊張時,找個輕松的地方和孩子坐下來談一談。此外,愛撫以及擁抱也是必要的,因為父母與孩子的身體接觸有助于孩子放松情緒,建立自信。
當孩子學習的時候,您最好也不要看電視,可以看看書、報或干些家務活等,不要總給他灌輸學習的道理。學習一段時間后可以提醒孩子適當休息一下,然后再繼續學習,不要逼孩子學太長時間,做很多老師布置以外的作業,否則孩子會對學習產生反感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