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恰當展示自身的管理魄力(2)
- 管理員工的36個絕招
- 許燕
- 3543字
- 2015-08-17 16:19:01
韋爾奇之所以能獲得這樣的殊榮,獲得員工無條件的信賴,完全靠的是對員工的想法表示理解。理解的作用是巨大的,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士為知己者死”的說法,為能理解自己的人獻出性命也絕不皺一下眉頭;而對于不能理解自己的人呢,則是“道不同不相為謀”,連話都不愿意和他多說。
應該說,這種想法是人所共有的,古今中外通用?,F在我們不還在喊著“理解萬歲”的口號嗎?人人都明白理解的作用,管理者也不會例外。那么,為什么不能將它巧妙地用于管理呢?員工的心理抗拒,多數是積累的怨氣和不滿所致,只要管理者能試圖去理解他,讓他的情緒能有個產生共鳴的地方,還愁不能消弭員工的抵抗,從而讓問題順利得到解決嗎?
§§§第3節 讓員工向你“開炮”
1.讓員工暢所欲語,能及時修正管理存在的問題
通常面對員工的心理抗拒,管理者都會想了解其背后的原因:是因為對公司不滿呢,還是對我本人不滿?是抱怨調動了工作呢,還是抱怨沒有享受到應得的權益?當根源被查找出來之后,管理者才能夠有針對性地給予解決。無疑,這是最有效率的一種方式,它體現了現代管理思想的進步。
但是,找到員工抗拒心理的根源,并不是管理者工作的終點。員工的問題是一個方面,管理者自身的問題則是另一個重要的方面。通常,員工對于公司和管理者所抱有的情緒都是集中算到管理者個人身上的,他們決不會去抱怨一個抽象的組織。在這種情緒的驅動之下,員工們會認定是管理者存在某些問題和錯誤,把所有的責任推到管理者的身上,而不會去反省自身的不足。
針對這種員工抗拒心理背后的情緒,管理者最好的對策就是批評自己,讓員工向自己“開炮”。許多管理者認為,當員工對自己有意見時,讓他們無后顧之憂地大膽說出來,往往真的能幫助自己發現問題,進而改正或者解決。“他們提出的看法非常精辟,我簡直沒有反駁的余地?!蹦彻竟芾碚呓壬f。
2.能成功化解員工的抗拒心理
容許員工將責任指向管理者自己,能及時修正管理上的問題,這只是第一個好處。至于第二個好處,就是能成功化解員工的抗拒心理,這也是我們所要講的最主要的方面。
員工心理抗拒的產生,是和管理者下達的命令密切聯系的。對調動工作不滿,是因為管理者讓他調換了工作;對失去應得的權益耿耿于懷,是因為管理者的決策讓他沒有了機會。很自然的,員工會把矛頭指向讓自己受到“不公平待遇”的管理者,直接對管理者的一切工作安排表示抗拒:
你讓我做這種工作,我就偏不做好;你需要我貢獻的這種技術,我就偏要藏藏掖掖;你要我寫一個文件,我就偏要敷衍了事;你急著要我今天完成的一項任務,我就偏拖到明天去。
在這種形勢下,如果管理者不消除員工對自己的敵對情緒,就很難化解員工的心理抗拒。在管理中,對員工的想法表示理解、肯定員工的工作和向員工示弱,使用的是拉近感情距離的技巧。讓員工向自己開炮則有所不同,它不是在感情上拉近管理者與員工之間的距離,而是讓員工的情緒得到宣泄,讓問題的根源得到部分解決。說到底,它也是滿足員工的一種情感需求,因為很多時候員工并不是不理解公司的決策變動,而是單純地對管理者抱有責難心理,希望有人為自己的處境承擔責任。
對于這種員工來說,管理者如果能夠主動地“邀請”員工批評指責自己,就代表著管理者的胸襟過人,把員工的事情都放在心上,不推諉自己的責任。
“跟著這樣的領導,心里很踏實。只要做好工作,就不用擔心什么時候會被公司炒掉。”某筆記本電腦銷售公司的員工小周這樣說。
“本來,我對于五一不放假是很抵觸的,因為早就和女朋友約好去她家拜訪她的父母??墒墙浝硗蝗灰壹影啵幌伦泳桶堰@個計劃給擱淺了。當時心里確實很氣憤,加班時根本就是在敷衍公司?!?
“后來,大概經理也發現了這個問題,就把我叫去談話。我抱定了抗拒到底的心態,甚至已經在猜想他會講什么。但讓我非常意外的是,他居然很誠懇地問我對他有什么意見,還說他也知道讓我加班是很過分。”
“聽他這么說,我也就不客氣地把被打亂的計劃講給他聽,還說這樣讓我在女友父母面前留下了不太好的印象。而且,我指責他沒有在事先把工作計劃安排好,才會造成匆忙加班的問題。現在想想,當時也是被怨氣沖昏了頭,居然真的說出來了。”
小周說,當時經理聽了,說的確是他考慮得不周全,才會影響到員工的工作計劃。
“說實在的,他能主動問我對他有什么意見時,我的氣就消得差不多了。后來又聽到他這么說,我哪里還好意思責怪他呢!不過,這樣倒是讓我看到了領導也有人性化的一面,感覺親近了不少,以后打起交道來,也比較敢說話,敢提意見了?!?
小周承認,自那以后,就很難再對經理產生抗拒的心理,有什么問題都會直接尋求解決的途徑。
這個例子很好地說明了管理者引導員工發起責難,以排除抗拒心理的妙用。大多抗拒多是針對小問題,代表員工一些并不嚴重的情緒,只要能巧妙地將它引發出來,就能讓員工釋懷,安心地投入工作。而且,這種情緒的產生,作為管理者也或多或少地要承擔一些連帶責任,或者主要責任。不管自己究竟有沒有做錯,只要能消除員工的抗拒心理,同時也不用真的承擔什么過錯和責任,這豈不是一舉兩得嗎?
§§§第4節 矯正前任錯弊以樹權威
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崇禎皇帝朱由儉素來為史家稱道,其原因就在于他上臺后對前任的弊政進行了大膽的否定。
崇禎皇帝的前任天啟帝朱由校,是個十分荒唐的君主,他根本不理政事,終日在宮中操練土木工藝,將一切大權全委托臭名昭著的大宦官魏忠賢。
魏忠賢是個極陰險狡詐的人,他對上討好迷惑天啟帝,對下殘害忠良。他所控制的特務更是無孔不入,因此氣焰極高,成為政治矛盾的焦點。如此人禍,再加上自然災害連連發生,弄得民不聊生,人民起義紛紛爆發。此時,明王朝與新興的滿族勢力在東北的較量正如火如荼,明王朝的統治搖搖欲墜。崇禎即位后,為了扭轉衰勢,樹立自己的“明主”形象,他必須改變宦官專政的局面,其中首要任務就是把惡貫滿盈的魏忠賢除掉。
魏忠賢爪牙遍布朝廷內外,年輕的崇禎帝不敢貿然行事,因此他入宮之初,對魏忠賢和顏悅色,做出很尊重的樣子,以安其心,隨后解散宮內兵丁,解除魏的爪牙職務。待魏孤立后,崇禎立即宣讀魏的“十大罪狀”,將其發配到鳳陽看守皇陵。魏在行至阜陽時被迫上吊自殺,他的尸體被千刀萬剮,腦袋也被割下送回其故鄉掛桿示眾。隨后崇禎又為萬歷天啟年間的冤假錯案平反昭雪,朝政為之一清。
崇禎的這一手可謂有膽有謀,干得漂亮,崇禎的威望一下子樹立起來,被朝野上下稱為“明主”。
§§§第5節 智慧是樹立權威的必備手段
智慧是領導者樹立權威的必備手段。所謂智慧,就是指辨析判斷、發明創造的能力。作為領導者,對發明創造并沒有特別要求,但對于辨析判斷的能力卻是非常必要的。
清朝康熙年間,中國知識分子中,反清復明的人還很多,如顧亭林、李二曲、王船山、傅青主這些人都是不肯投降的,尤其是他們在思想上、學說上所做的“反清復明”的工作,實在太可怕了。結果呢?康熙帝化有形為無形,不僅壓制了這些人的行為,而且還在中原關內樹立了自己的權威,鞏固了清王朝的地位。
當時李二曲在陜西一帶講學,所以顧亭林這班人,經常往陜西跑,組織“反清復明”的地下工作??滴醯勖髅髦?,可是他反而征召李二曲做官。當然,李二曲是不會去的。
后來康熙帝到五臺山并巡察陜西的時候,又特別命令陜西的督撫尊崇李二曲先生為當代大儒,是當代圣人,并表示一定要親自去拜訪李二曲。當然,李二曲也知道這是康熙帝下的一招棋,所以李二曲稱病,表示無法接駕。哪里知道康熙說沒有關系,還是到了李二曲講學的那個鄰縣,康熙甚至說要到李家去探病。這一下可逼住李二曲了,如果康熙到了家中來,李二曲只要向他磕一個頭,就算投降了,這就關系到他的氣節問題了;所以李二曲只好表示有病,于是躺在床上,“病”得爬不起來。
但是康熙到了李二曲的鄰境,陜西的一大堆官員都跟在皇帝的屁股后面,打算去看李二曲的病。康熙總是會給人退路的,他先打聽一下,說李二曲實在病得很重,臥床不起了,與此同時,李二曲也只得打發自己的兒子去看一下康熙,敷衍一下??滴醍斎桓呙鳎m然他也知道李二曲是不想見他,所以裝病,但他順著梯子下,不勉強去李家了。否則,他一到李家,如果李二曲罵他一頓的話,那么就非殺李二曲不可。殺了,就會引起民族的反感,使潛伏中的問題激化;不殺,又有失皇帝的尊嚴,所以就不去了。康熙還安慰李二曲的兒子一番,要其善為轉達他的意思,又交待地方官,要妥善照顧李二曲。還對他們說,自己因做了皇帝,不得不回京去處理朝政,地方官朝夕可以向李二曲學習,實在很有福氣。
康熙這一折騰,李二曲的心里肯定要好些天不能舒坦,而且還會用更長的時間來考慮他們決意要反的這個皇帝到底該不該反。而士人聽得這件事后,一定也會對清政府的態度有所改觀??滴踹@一招不僅樹立自己在讀書人心中的威信,而且還會讓“反清復明”的集團內部產生分歧,正可謂是一石數鳥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