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古英格蘭和羅馬人(3)

[12]巨石陣(Stonehenge)是歐洲著名的史前時代文化神廟遺址,位于英格蘭威爾特郡索爾茲伯里平原,英國考古學家研究發現,它的準確建造年代距今已經有4300年,即建于公元前2300年左右。巨石陣占地大約11公頃,主要是由許多整塊的藍砂巖組成,每塊約重50噸。這些石柱排成圓形,最高的石柱高達10米,許多都橫架在兩根豎直的石柱上。(譯注)

[13]梅德斯通(Maidstone)是肯特郡首府,位于英格蘭東南部。(譯注)

[14]藍鈴花山(Bluebell Hill)位于梅德斯通市和羅切斯特市之間,俯瞰梅德韋河,是北部丘陵的一部分。(譯注)

[15]位于英格蘭肯特郡艾爾斯福德村附近的藍鈴花山上,是一處新石器時期長型墓室的遺跡。目前由非官方組織英國文化遺產保護機構(English Heritage)負責照管,全年向公眾開放。(譯注)

[16]蓋烏斯·尤利烏斯·凱撒(Gaius Julius Caesar,100BC-44BC),羅馬共和國末期杰出的軍事統帥、政治家。愷撒出身貴族,歷任財務官、祭司長、大法官、執政官、監察官、獨裁官等職。公元前49年,他率軍占領羅馬,打敗龐培(P·mpeius),集大權于一身,實行獨裁統治。公元前44年,愷撒遭暗殺身亡。(譯注)

[17]加來(Calais),法國北部港市,位于加來海峽省,瀕臨多佛爾海峽,是距離英格蘭最近的法國城鎮,也是法國最大的客運港,從倫敦到歐洲大陸的旅客,多在此登岸。(譯注)

[18]布洛涅(Boulogne),法國北部港市,瀕臨加來海峽的東南側,是法國的商港及主要漁港,也是歐洲大陸與英國之間的主要客運港。(譯注)

[19]卡西維勞努斯(Cassivellaunus),布立吞人首領。公元前54年凱撒第二次入侵不列顛期間,他帶領各部落抗擊羅馬軍隊,最終由于戰敗的布立吞人向凱撒泄露了他的行蹤而投降。(譯注)

[20]坎特伯雷(Canterbury),英格蘭東南部城市,中世紀時曾是宗教朝圣地。(譯注)

[21]薩里郡(Surrey)位于英格蘭東南部,郡府吉爾福德(Guildf·rd)。(譯注)

[22]徹特西(Chertsey)位于英格蘭薩里郡蘭尼米德區的城鎮。(譯注)

[23]赫特福德郡(Hertfordshire)位于英格蘭東部的郡,有英國最大的十所學府之一的赫特福德郡大學。(譯注)

[24]圣奧爾本斯市(Saint Albans)英國著名的教堂城市,位于英格蘭東南部,倫敦之北、赫特福德郡內。(譯注)

[25]拿破侖·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1769-1821年),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執政、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出生在法國科西嘉島,是一位卓越的軍事天才。他多次擊敗保王黨的反撲和反法同盟的入侵,捍衛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他頒布的《民法典》更是成為了后世資本主義國家的立法藍本。他執政期間多次對外擴張,形成了龐大的帝國體系,創造了一系列軍事奇跡。1812年兵敗俄國,元氣大傷;1814年被反法聯軍趕下臺。1815年復辟,隨后在滑鐵盧之戰中失敗,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島。1821年病逝,1840年尸骨被迎回巴黎隆重安葬在塞納河畔。(譯注)

[26]提比略·克勞迪厄斯·凱撒·奧古斯都·日耳曼尼庫斯(Tiberius Claudius Caesar Augustus Germanicus,10BC-AD54),羅馬帝國朱里亞-克勞狄王朝(Juli·-Claudia)的第四任皇帝,公元41年至54年在位。(譯注)

[27]奧盧斯·普勞提烏斯(Aulus Plautius,),公元1世紀的羅馬政治家、將軍,公元43年至47年掌管不列顛行省。(譯注)

[28]歐斯托里烏斯·斯卡普拉(ostorius Scapula),羅馬將軍,政治家。公元47年冬天,羅馬皇帝任命他接替奧盧斯·普勞提烏斯,掌管不列顛行省。(譯注)

[29]卡拉克塔庫斯(Caractacus),卡圖維勞尼部落的首領,帶領布立吞人抗擊羅馬侵略者。斗爭失敗之后,他逃到了卡逖蔓杜阿女王的領地,可是女王逮捕了他,并把他交給羅馬人。作為一名軍事犯,他被判處死刑,可是羅馬皇帝克勞迪亞斯聽了他赴刑前的演講便釋放了他。(譯注)

[30]蓋烏斯·蘇維托尼烏斯·博里努斯(Gaius Suetonius Paulinus),羅馬將軍,在鎮壓博阿迪西亞的反抗活動中任指揮官,并以此著稱;勿與曾著有《十二凱瑟傳》(The Twelve Caesars)羅馬歷史學家蘇維托尼烏斯(Gaius Suetonius Tranquillus)混淆。(譯注)

[31]安格爾西島(Anglesey),英格蘭和威爾士地區最大的島嶼,面積676平方公里。地勢低而起伏不平,從東北到西南有一連串低矮山丘和河谷。(譯注)

[32]博阿迪西亞(Boadicea,原名拼寫為Boudica),英格蘭東英吉利亞地區古代愛西尼部落的王后,丈夫艾西尼國王普拉蘇塔古斯(Prasutagus)是羅馬人的傀儡,羅馬人企圖在他死后吞并愛西尼。因此,博阿迪西亞于公元61年領導了一次大規模反羅馬人壓迫的活動。但這些布立吞人遠不及組織精良的羅馬部隊,不久便被鎮壓下去。(譯注)

[33]諾福克郡(Norfolk)位于英格蘭東北部,郡治在古城諾維奇(Norwich);東臨北海,南接薩福克郡,西北部沿岸地區與林肯郡東南沿岸地區合組成沃什灣。(譯注)

[34]薩福克郡(Suffolk)位于英國英格蘭東部,郡治在伊普斯維奇(Ipswich),東臨北海,北接諾福克郡。(譯注)

[35]卡圖斯·德奇亞努斯(Catus Decianus)公元60年至61年擔任不列顛尼亞代理官,塔西佗認為他的貪婪是激起博阿迪西亞起義的部分原因。科爾切斯特市被起義軍攻克后,他也逃到了高盧。(譯注)

[36]格奈烏斯·尤利烏斯·阿格里科拉(Gnaeus Iulius Agricola,AD40-93),是古羅馬弗拉維王朝時期的著名將領。他曾于圖密善皇帝時期,具體為公元77-84年擔任羅馬帝國不列顛尼亞行省總督,并在任期內發動了侵入蘇格蘭和愛爾蘭的戰爭,擴展了帝國的疆域。后遭圖密善皇帝忌憚,被解職召回羅馬,但仍獲得凱旋式的榮耀,后來再沒有獲得任何公職。關于其死因說法多樣。(譯注)

[37]普博留斯·艾留斯·圖拉真·哈德良(Publius Aelius Traianus Hadrianus,AD76-138)羅馬帝國安敦尼王朝的第三位皇帝,五賢帝之一,117年至138年間在位。在位期間,停止東方戰爭,與帕提亞國王締結和約,改革官僚制度和法律。又在不列顛島北部建造了橫貫東西的“哈德良長城”,以御防那些居住在現今蘇格蘭的“蠻族”的入侵。世人歷來對他評價較好,個人愛好也很豐富。他是一位博學多才的皇帝。(譯注)

[38]塞普蒂米烏斯·塞維魯(Septimius Severus,AD145-211)羅馬皇帝,193至211年在位。他出生于羅馬帝國阿非利加行省大萊普提斯(今利比亞),是第一位來自非洲的羅馬皇帝。(譯注)

[39]馬庫斯·奧萊留斯·維塞魯·卡拉卡拉(Marcus Aurelius Severus Antoninus Augustus,AD188-217),羅馬皇帝,塞普蒂米烏斯·塞維魯(Septimius Severus)的大兒子。統治期間曾頒布安扥尼努斯敕令(Constitutio Antoniniana),給予所有羅馬帝國出身自由的人完整的羅馬公民權,以此增加提供.稅收與服役的居民數量。他還降低了羅馬硬幣25%含銀量,以支付古羅馬軍團的開銷,并在羅馬城外建起一座龐大的公共浴場,其遺址至今保留,被稱為卡拉卡拉浴場。(譯注)

[40]撒克遜人(Saxons)又譯薩克森人,日耳曼民族的一支。最早居住于波羅的海沿岸和石勒蘇益格地區,即今日德國境內的尼德薩克森(Niedersachsen)。曾在北海大肆進行海盜活動。公元5世紀早期開始在德意志北部以及沿高盧和不列顛的海岸迅速擴張。這種擴展與法蘭克人發生沖突。公元772年,查理曼大帝(Charlemagne)開始對其進行征服戰爭,戰爭時斷時續進行了32年,終于把撒克遜人并入法蘭克帝國。(譯注)

[41]萊茵河(Rhine)是西歐第一大河,發源于瑞士境內的阿爾卑斯山北麓,西北流經列支敦士登、奧地利、法國、德國和荷蘭,最后在鹿特丹附近注入北海。全長1232千米,是一條著名的國際河流。(譯注)

[42]卡勞修斯(Carausius),三世紀羅馬帝國的一名軍事指揮官,于公元286年篡位,在不列顛和高盧北部自立為帝,執政7年后,被其財務大臣阿勒克圖斯(Allectus)暗殺。(譯注)

[43]皮克特人(the Picts)指數世紀前,先于蘇格蘭人居住于福斯河以北的皮克塔維亞,也就是加勒多尼亞(現今的蘇格蘭)的先住民。(譯注)

[44]弗拉維烏斯·霍諾留·奧古斯都(Flavius Honorius Augustus,384-423)狄奧多西一世(The dosius I)之次子,羅馬帝國正式分裂為東西兩部分后首任西羅馬帝國皇帝,393至423年在位。(譯注)

[45]指哈德良長城(Hadrian's Wall)。公元122年,哈德良為防御北部皮克特人反攻,保護已控制的英格蘭的經濟,開始在英格蘭北面的邊界修筑一系列防御工事。公元122-128年,羅馬人耗時六年,修建了一道長73公里的泥石混合城墻,高約4.6米、底寬3米、頂寬約2.1米,上面筑有堡壘、瞭望塔等,后人稱之為哈德良長城。公元142年,羅馬人在哈德良長城以北又修筑長達37公里的安東尼長墻。(譯注)

[46]紐卡斯爾(Newcastle)是英格蘭北部的政治、商業和文化中心。它位于泰恩河下游北岸,東距北海13公里。1080年因建新城堡而得名。面積112平方公里,十六世紀以后為英國主要的煤港。(譯注)

[47]卡萊爾(Carlisle)位于英國西北部坎布里亞郡,處于伊登河(River Eden)等三條河流的交匯處,是重要的貿易中心。(譯注)

[48]諾森伯蘭郡(Northumberland)位于英國英格蘭最北部,首府紐卡斯爾(Newcastle)。東臨北海,北與蘇格蘭接壤。(譯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元阳县| 仁怀市| 安吉县| 屏边| 云和县| 镇江市| 钦州市| 南漳县| 兴义市| 保德县| 咸阳市| 灵台县| 宜良县| 洛隆县| 商洛市| 威海市| 容城县| 临高县| 乾安县| 长沙市| 崇明县| 三明市| 阜平县| 长岭县| 惠东县| 潞城市| 维西| 梁河县| 乐都县| 武安市| 汝南县| 措美县| 乐都县| 和龙市| 永州市| 广东省| 顺平县| 集安市| 海门市| 三穗县| 徐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