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探索大師作品中的色彩奧秘

1.1 色彩的表現魅力

在繪畫世界里,每一位繪畫大師都擁有自己獨特的繪畫形式,而其中的色彩運用、色彩搭配卻是最為獨特、神秘的,依靠這些美妙而極富藝術氣息的色彩搭配,才成就了大師們的不朽之作。

色彩是世間最為美麗的元素之一,萬物因為有了色彩,才有了更豐富的情感表現和更為強大的生命,色彩的表現魅力能夠在豐富觀者眼睛的同時,用繽紛的世界打動人的心靈。

1.1.1 名畫中的色彩魅力

名畫中的色彩在很大的程度上代表著大師在一個階段或繪畫過程中的心情,是大師心情的真實寫照,這種帶著大師獨特的色彩表現,以及強烈的色彩感情,賦予了作品極高的藝術意境,能在不知不覺中深入觀者內心,令人回味無窮。

1.色彩能夠引發觀者共鳴

色彩的感官效果能夠帶給人喜怒哀樂、陰晴冷暖等情感體驗,在畫面中色彩的運用能夠引起觀者的思考與共鳴,這樣的感官感受能夠更好地被觀者所接受,帶去更豐富的畫面情感。如法國畫家柯羅的作品《芒特的嫩葉》就是用色彩表現自然景象的佳作,在這幅作品中,以大面積的綠色調來表現新芽初發、天氣爽朗的畫面效果,精細的筆觸和細節刻畫,令人仿佛身處自然環境中一般。

左側的這兩幅畫分別是由英國新古典主義畫家威廉·格維得利用色彩共鳴繪制的《戴著紫色花冠的少女》,以及由19世紀法國畫家布格羅繪制的作品《百合花圣母》。前者以橙色作為主色調,藍色的大海、柔和的沙灘,再加上少女休閑的姿態,讓人感覺舒適、清爽;而圣母像則是由黑色、白色和黃色組成的,帶給人更多的是圣潔、高雅的感受。

2.色彩能夠增強作品美感

色彩在畫面中的使用從很大程度上是對畫面效果的一種提升,特別是以黑白的對比和光影效果的體現,能夠展現給觀者真實的畫面感覺,同時,良好的色彩搭配也會產生更美好的畫面氛圍,或濃情、或親密、或憂傷、或憤怒等,色彩的加入將畫面的生命力更好地激發出來,帶來不一樣的美妙意境。古典主義畫家萊頓的《畫家的蜜月》以愛情為題材,畫面中柔和的黃綠色給人一種陽光照耀的感覺,把女性的美完整地展現出來,配合男性靜謐的喜悅,讓人從中感受到了甜蜜與快樂。

豐富的色彩填充在畫面之中,能帶給人更為歡樂的畫面氛圍,在色彩的映襯下顯得更加美好、完美,讓人無限憧憬,全身都被畫面的美感所包圍。《在公園長椅上》為新古典主義大師詹姆斯·蒂索的作品,以黃、綠、紅、棕等豐富的色彩描繪出了一個花朵盛開,母親帶著孩子游公園,在長椅上小憩的畫面,溫暖、溫馨的色彩能夠讓人感受到畫面中人物的幸福,帶給作品更多生活氣息的美感。

在繪制風景作品時,色彩所起到的作用是最為明顯的,沒有色彩的風景就好像沒有靈魂的軀殼,缺少了太多的靈氣,不能打動人心,而加入色彩的風景畫,不論是對大自然的還原,還是風景在風中、陽光下所呈現的美妙姿態,都能完美無瑕地展現在畫面中,為觀者帶來極其美妙的畫面效果。

俄羅斯風景大師希施金的《陽光照耀的松樹林》利用黃色和綠色的簡單結合,把陽光照耀在樹木上所呈現出的美好畫面展現了出來,仿佛觀者都能呼吸到樹木在陽光照耀下散發的點點草木清香。

3.畫家通過色彩傳遞情感

畫家在進行畫面繪制時,通過不同色彩所表現的不同情感,如紅色的熱情、黃色的高貴、橙色的溫暖等來進行畫面的情感體現,色彩使畫面的情感表現得更為細膩、真實,具有一種觸摸不到的精神力存在,觀者通過色彩所表現出來的感官感受去理解和感受大師想要表現的某種情感。大師米萊斯繪制的《瑪麗安娜》就是利用濃郁的色彩,通過色彩明度的變化,展現畫面的情感。彩色的玻璃、美麗的金發女子、奢華柔軟的紅色座椅、美麗高貴的藍色服飾都襯托出女子的典雅,而桌面與地面的黃色落葉卻將畫面變得沉悶,久坐的女子十分疲憊,站起身來舒展著腰肢,令人感受到女子孤寂、郁悶之感。

色彩的情感在很大程度是依靠色彩之間的互相配合與聯系來表現的,將色彩與色彩進行組合,配合明度、純度上的變化,就能更好地通過畫面元素展現畫家內心的情感。

法國新古典主義畫家約瑟夫·瑪麗·維安的《販賣孩子的商人》,畫面的背景是以棕色、灰色為主,顯得肅穆、冷靜,而女主人則是以高貴的藍色服飾為主,顯得矜持氣質,商人手中提著的卻是有著白色翅膀的小天使,頓時讓整個畫面都顯得充滿戲劇性。

較為灰暗的色彩運用,會帶給畫面靜謐、深沉、厚重等感覺。洛可可藝術最具代表的法國畫家夏爾丹的作品《吸煙者的箱子》,畫面所采用的就是色彩純度、明度都較低的灰暗色彩,暗褐色的墻壁、暗紅的箱子、灰白的器皿,所有的一切都是陳舊、破爛的畫面感覺,仿佛很久沒有用過一般,從畫面中流露出一種深沉、靜謐的情感。

1.1.2 色彩的理性和感性表現

色彩中存在著理性和感性的兩種表現方式,理性的表現方式所表現的更貼近于生活和真實,是本質的一種表現;而感性的色彩表現則是以某種意識形態的形式進行畫面表現,所表現的是印象和情感。

1.理性——色彩的具象表現

理性是色彩的具象表現,是畫面中元素的本質表現,具象色彩重在突出色彩的美感和形式感,帶來日常生活中物象的真實色彩。在具象的色彩表現中,風景是處于較為普遍和常見的一種表現形式,通過與大自然相同或相似的色彩來將大自然本身的美感與色彩展現在畫面之中,例如,俄羅斯風景大師希施金的作品《森林遠方》就是以大片的自然色彩來表現森林所展現的真實景象,視覺效果遼闊,具有張力。

靜物的描繪是繪畫中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將放置的靜物以接近原始的狀態呈現在畫面之上,可帶來真實的、具象的畫面效果。

大師保羅·塞尚的《高腳盤、玻璃酒杯和蘋果》,以及梵高的《高更的扶手椅》都是采用靜物本身就存在的色彩進行繪制的,以接近自身本質的色彩還原靜物,不添加過多的感情色彩,是較為具象的一種色彩表現形式。

人物在西方繪畫中也是十分常見的,是大師們鐘愛的繪制題材,無論是圣經人物、神話人物,還是普通人物都以非常豐富的形式出現在大師的繪畫作品之中,西方繪畫中的人物大都以美好、豐腴、高貴、圣潔的形象出現,所運用的色彩也大多是紅色、黃色、橙色、白色等明亮、溫暖、充滿激情和活力的色彩,展現的是人的完美和理性,也是文藝復興以來提倡以人為本的思想所形成的一種繪畫風氣,將人性以美好的色彩進行展現。雅姆·蒂索的作品《美麗》,通過明亮的紅色來表現女性高貴的氣質,配合背景五彩繽紛的花朵,讓畫面中女性的美麗表現得更為形象、真實。

動物在西方的繪畫作品,特別是油畫作品中是屬于很少見的,對于動物的描摹,在大師心目中沒有人物帶來的效果直接、醒目,因此對于動物都是以其本來的形態,以最為理性的思想進行繪制的。在色彩的使用上,也是以動物本身的色彩為主,只是在動物的基礎上會加上風景和人物來進行組合,形成更為豐富的畫面。

對于植物的描繪也是大師們熱衷的題材,很多大師都是以大自然為老師,通過學習大自然中最本真的色彩,來進行畫面表現。植物的綠色、黃色、紅色等帶來的都是大自然的清新與隨意,隨著大師在色彩上純度與明度的變化,就能給人不一樣的情感體現。理性的色彩表現出感性的情感,給人以更深的靈魂感觸,感嘆于大自然的美好與強大。莫奈著名的作品《睡蓮池塘》,畫面中采用大量的綠色與黃色進行搭配,將一個池塘中植物的感覺真實、確切地展現出來,細膩的景物刻畫,讓這份靜謐與寧靜直觀地通過畫面傳遞到觀者的眼中。

2.感性——色彩的意象及抽象表現

感性就是色彩的主觀感受,每種色彩都能帶來不同的感受及聯想。紅色可以聯想到火焰、熱血、對聯,給我們帶來熱烈、奔放的色彩感受;橙色可以聯想到橘子、夏天,給人親切、溫暖、光明等心理暗示;黃色可以聯想到陽光、麥田,具有光明、高貴、豪華的色彩性格;綠色讓我們聯想到樹木、草地,帶給我們青春、活力之感;藍色讓我們聯想到藍天、海洋,具有平靜、舒爽、清冷的色彩感受;紫色讓我們聯想到晚霞、花卉等,具有神秘、高雅的色彩性格。利用色彩的感性表現,能夠賦予畫面不同的情感特征,例如,立體派畫家畢加索在作品《奧爾塔·德埃布羅的工廠》中采用黃色、橙色、藍色進行畫面的表現,傳達出燥熱、噪雜的畫面情感,而他在作品《坐著的浴者》中采用橙色、紅色進行畫面的表現,傳達了夏日的炎熱及浴后的清爽之感。

色彩的意象及抽象表現不僅僅體現在單一的色彩上,多種色彩相互組合后,色彩表現的抽象含義會顯得更加具體、形象。未來派畫家賈科莫·巴拉在其作品《在陽臺上奔跑的女孩》中使用黃色、橙色、藍色等多種色彩相互組合,從而表現女孩的奔跑狀態,我們可以隱約看到女孩的連貫動作,畫家用這種并置的色彩對女孩的狀態進行解析,其中黃色與橙色代表著女孩熱烈的狀態,藍色代表著女孩沉靜的內心,這種表現頗有意味。他在《精神的變形形式》中則運用了黃色、紫色、藍色來表現人物的精神世界,黃色的光線與紫色的光線相互交織,表現了人物思維的交錯感,而藍色的背景則代表著人物理性的思考。

大師根據色彩的不同意象進行畫面表現,不僅能夠帶來不同的畫面情感,還能傳達出大師深層次的思想內涵。列維坦在作品《金色的秋天》中使用了大面積的橙色進行表現,給我們帶來浪漫、喜悅的色彩感受,也傳達了畫家寄情山水的創作思想。希施金在《遙遠的北方》中用大面積的藍色進行畫面的表現,帶給我們清冷、冷寂般的色彩感受,也從側面反映出畫家對自然的濃厚赤子之情。

色彩除了表現畫家的思想內涵外,還表現了當時的時代特色,其中風格及藝術形式的創新,是繪畫藝術前進中不可缺少的一步。立體派畫家萊熱在作品《啤酒瓶》和《城市》中,用平涂的色塊進行表現,色塊相互交錯,具有很強的平面感與裝飾感,這種畫風有別于當時流行的寫實繪畫形式,是對現實三維物象的一種平面化的分析,打破了以往的經驗主義寫實的繪畫理念,是藝術的一次創新,為以后藝術形式的進步開創了先河。

1.1.3 色彩層次在畫面中的重要性

畫面的色彩并不是隨意而成的,是經過畫家合理組織之后創作而成的。一幅作品中色彩太單一,就會顯得單調、無味;如果太復雜,又會顯得雜亂無章。因此我們就有必要對色彩進行層次的劃分,通過層次劃分使畫面主次分明、層次豐富。鑒于此,我們可以把畫面色彩分為主色、副色、襯色三種。

1.主色

主色是畫面的主要用色,是畫家表現主旨的色彩要素,主色確定了畫面色彩的主要基調。例如,列賓在作品《伏爾加河上的纖夫》中使用比較灰暗的色彩作為畫面的主要色彩,從而表現衣衫襤褸、步履沉重的纖夫形象,給我們帶來惆悵、無助之感,具有很強的悲劇氣氛。

主色在畫面中為主要形體的用色,利用大面積的主色進行人物的刻畫,能夠表現出優美的人物形象。法國新古典主義畫家安格爾在作品《泉》中,利用大面積的黃色進行女性形體的表現,顯得單純、美妙、韻味十足。S形的姿態賦予女性更強的美感,這種美感是理想美與現實美的統一,是畫家幾十年探索中的一種畫面展現,具有很強的抒情性與純潔性。萊頓在作品《炎熱的六月》中用大面積的橙色進行人物服飾的表現,顯得熱烈、溫存,同時,主體色彩和炎熱的夏天這個主題相互統一,表現了夏季的一種躁動與酷熱,女子昏昏而睡,身體略顯扭曲,女性優美身軀也隱隱而出,具有很強的韻律感。

2.副色

副色是畫面的輔助用色,對主色具有一定的修飾和陪襯作用,例如,布格羅的作品《兩個洗浴者》中,畫面以暗黃色作為畫面的副色,使主色——膚色顯得更加明凈、清秀,也使畫面有了穩定的視覺因素;而卡拉瓦喬在作品《女占卜師》中使用黑色作為人物的副色,使主色——黃色顯得明亮、突出,同時,也使畫面具有很強的層次感。

3.襯色

襯色是畫面的襯托色,是為主色和副色服務的,一般指畫面的背景用色及環境用色。例如,克里姆特在作品《孕育》中使用黃綠色作為畫面的襯托色,畫面的主色黃、紅色與副色藍、綠等色顯得高貴而華麗,同時黃綠色也是泥土的色彩,突出了人物從自然孕育的深刻哲理。保羅·塞尚在《圣維克多山與道路》中使用大面積的藍色作為畫面的襯色,從而將前景的暖色襯托得特別明艷,畫面帶來寧靜、舒適的色彩感受,同時畫面具有童話氣息,帶給我們夢幻般的回憶。

1.2 大師筆下的色彩靈感

藝術源于現實而高于現實,大師的色彩是現實的產物,但又不是完全模仿于現實,是在現實的基礎上加工而成的。因此,藝術大師的色彩具有現實美與理想美的雙重體現,現實美是對現實的反映,理想美是對理想色彩的一種表達。

1.2.1 色彩的使用方式

大師筆下的色彩具有很強的和諧性與表現性,這些色彩是通過色彩的混合、色彩的重置、色彩的并置的方式來進行表現的,通過這些方式,大師才能創作出精美絕倫的藝術佳作。

1.色彩的混合

混合就是相互融合、統一,色彩的混合就是色彩間的相互攪拌、調和,通過這種混合,才能得到適合表現的色彩,霍貝瑪的《林蔭道》,畫面中天空的淡藍色是由顏料中比較鮮純的藍色和大量白色混合而成的,道路的淡黃色也是由土黃色和白色混合而成的,通過這種混合,畫面顯得和諧、統一,帶來寧靜、清爽的視覺感受。

2.色彩的重置

色彩的重置就是把現實中景物的色彩進行提煉、概括,并在藝術作品中得以應用。例如,梵高的作品中,使用大量來自太陽與麥田的黃色進行物象的表達,從而表現自己熱烈的情感與美好的向往。梵高在作品《收割》中以中黃色來表現麥田的色彩,表現了豐收的喜悅感。在作品《十四朵向日葵》中,以比較純的黃色和綠色進行表現,突出了畫家強烈的向往。

3.色彩的并置

色彩的并置就是畫面使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大面積色彩進行作品的表現,通過這種并置能夠帶來趣味性的畫面效果,例如,畢加索的《抱膝的女子》,主要采用紅色和藍色進行并置,當我們長久注視時,藍色和紅色便會進行一定程度的調和,呈現出紫色的味道。而馬蒂斯的《舞蹈》是采用紅色、綠色、藍色并置而成的,長久注視,便會呈現出灰色的效果。

色彩并置之后,其含義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擴展,例如,紅色原本是熱情、吉祥的象征;黃色是高貴、活力的象征。黃色和紅色并置后能夠帶給我們高貴、愉悅等各種感受,還能表現以此為延伸的各種抽象含義。例如,蒙德里安在《紐約市》中以黃、藍進行并置,表現他對紐約的印象,顯得新穎、奇特而又寓意深刻,具有很強的視覺流動感。紅、黃、藍的合理組合也使畫面擁有很強的節奏與韻律。在《倫敦構成》一作中,蒙德里安同樣用紅、黃、藍進行并置,不同的是紅、黃、藍被置于了黑色的框架中。相比而言,紐約顯得熱鬧、激情,倫敦則顯得沉靜、優雅。

1.2.2 加強色彩的對比關系

對比是色彩間差異的強調,通過色彩對比,色彩間的關系得到明確。色彩對比主要包括:色相對比、明度對比、純度對比、補色對比、冷暖對比、面積對比6個方面。

1.色相對比

色相對比主要包括:相同色相對比和不同色相對比。色相對比是由色相間的差異形成的,由于不同色彩波長的不同,不同色相的色彩也就產生不同的視覺感受。例如,科拉多·賈昆托的作品《正義與和平的寓意》,正義女神身著粉紅色服飾,和平女神身著綠色服飾,她們周圍的天使服飾及膚色的色相也不盡相同,帶給我們豐富的視覺感受。

(1)少數色相對比

少數色相對比是由1~3種色相的色彩產生的對比。這種對比比較微弱,產生和諧的畫面氛圍,也能表現特殊的氣氛及個人情感。梵高在《食土豆者》中便利用了少數的色相,整個色調為黃綠色,背景是深綠色,這種微弱的對比使畫面具有濃郁的氣氛感,突出了人們生活的艱辛。

(2)多數色相對比

多數色彩對比指的是畫面中有多種不同色相的色彩,通常超過3種,這種對比比較強烈,能夠帶給我們豐富、強烈的視覺感受。安格爾的杰作《大宮女》,畫面用黃色、橙色、藍色、黑色、褐色等多種色彩進行對比,不同色相的色彩使畫面具有很強的層次感。宮女的形體優美、膚色細膩、表情淡然,具有很強的古典氣息。

2.明度對比

明度對比是由于色彩間明度的差異形成的,根據明度的標準,我們可以將明度對比分為低明度對比、中明度對比和高明度對比。

(1)低明度對比

低明度對比就是明暗程度接近黑色的色彩間形成的對比。低明度色彩對比較弱,視覺效果不是特別明顯,但是它能表現出特殊的藝術氛圍。杰利柯在作品《梅杜薩之筏》中便利用了低明度的色彩進行對比,沉暗的色調配合畫面主題帶給我們悲痛、低沉、壓抑的視覺感受。

(2)中明度對比

中明度對比是采用中調區域的色彩產生的對比關系,中調就是明度上表現為灰色的色彩,也就是黑白之間的區域。由于中調區域的色彩既不灰暗、低沉,又不明亮、刺激,能夠帶給我們含蓄、朦朧、樸實、寧靜、平凡等各種感受。在畢沙羅的作品《路維希安的路》中,畫面使用了中明度的橙色、黃色、藍色,這些中明度的色彩使畫面產生了靜謐、舒爽的色彩效果,畫面有了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3)高明度對比

高明度對比在明度上表現為白色附近區域的色彩產生的對比,由于這個區域的色彩明度較高,因此能夠帶給我們歡快、明朗、清晰、優雅、超然的視覺感受。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畫家勞倫斯·阿爾瑪·塔德瑪的作品《無意識的手》,整個畫面有高明度的橙色、藍色、紫色、黃色等,紫紅色的花朵在藍色天空及橙色墻面的襯托線顯得格外明艷,兩位女士在花兒的映照下顯得優雅、動人。

3.純度對比

純度對比是色彩間不同的飽和和鮮艷程度形成的。低純度色彩對比所形成的畫面視覺效果較弱,形象清晰度較低,但適合近距離長久觀看;而純度較高的對比畫面明朗而有激情,具有很強的色彩認知度;純度適中的色彩對比在整體畫面上更加和諧,能夠給人舒適的視覺感受。

(1)低純度對比

低純度對比是低純度的色彩形成的對比。低純度的色彩加入了一定程度的灰色,色彩較為灰暗,能夠產生自然、平靜、壓抑、質樸、神秘等各種感受。《洪水》是印象派畫家莫奈的作品,整個畫面采用低純度的褐色、綠色為主,從而表現洪水漫過樹木的場景,顯得低沉、壓抑。

(2)中純度對比

中純度對比就是使用飽和與鮮艷程度適中的色彩形成的對比,這些色彩構成的畫面不灰不艷,在視覺上具有很強的適應性。在空間的表現上具有獨特的效果,在中純度的范圍內,純度稍做調整,畫面就有很強的空間感與層次感。例如,雷諾阿的作品《浴女》,純度適宜的色彩對比不僅表現了浴女們細嫩皮膚,健康、飽滿的形體,也突出了畫面的空間關系。

(3)高純度對比

高純度對比是高純度的色彩形成的對比。高純度的色彩對比比較強烈、刺激,從而帶給我們熱烈、歡樂等各種視覺感受。例如,巴斯蒂達的作品《牛群·午后斜陽》,畫面使用純度較高的色彩進行表現,產生強烈的對比。牛的皮膚用比較純的黃色和紅色,突出了牛的健壯,也與青色的水的色彩形成對比,整個畫面洋溢著歡悅的氣氛。

4.補色對比

補色對比就是在色環上距離180°的色彩產生的對比,補色對比是比較強烈的對比,能夠帶來強烈的視覺刺激,互補色主要包括:紅色和綠色、黃色和紫色、藍色和橙色等,其構成的畫面具有濃烈、鮮明、濃厚、躍動的視覺印象。例如,梵高的作品《播種者》中,前方高純度的紫色和后方的橙黃色產生強烈對比,以此形成濃烈的視覺印象;波洛克在作品《月亮和女人》中使用紅色和綠色為主構成畫面,但是紅色和綠色的純度不高,補色對比不是特別強烈,帶給我們新奇、優雅的畫面效果。

5.冷暖對比

冷暖源于我們對自然的認識,我們在日常生活感受到紅色的太陽是溫暖的;藍色的海洋是冰冷的;綠色的森林是涼爽的。當我們觀察類似的色彩時,也會產生日常的經驗聯系,產生冷暖的心理感應。色彩分冷暖兩大系,冷色系包括:藍色、綠色、紫色等;暖色系包括:黃色、橙色、紅色等。馬克·夏加爾在作品《賣報者》中運用大面積的藍色(冷色)和小面積的紅色(暖色)產生冷暖對比,突出了賣報者艱苦的生活環境;莫奈在《印象風景》中運用藍色(冷色)和黃色(暖色)形成對比,在這種對比中,黃色的陽光顯得格外溫暖,同時也使畫面具有強烈的吸引力。

6.面積對比

面積對比是由畫面中色彩面積的差異形成的。在畫面中,一種色彩面積的增加與減少,會直接影響畫面的色彩含義,如以紅、黃、藍構成的畫面,黃色面積由大變小,藍色面積由小變大,畫面的色彩含義會從高貴、輕快變為沉靜、深遠。色彩的面積對比分為均衡面積對比和非均衡面積對比兩種。

(1)均衡面積對比

均衡面積對比是相同面積的色彩形成的對比關系。由于色彩的面積相同,因此能夠在相同的規則中向我們展示不同的視覺特點,傳達特殊的畫面含義。表現主義畫家科柯施卡在作品《音樂的力量》中,便利用了類似面積的紅色和綠色進行音樂主題的色彩表現,紅色和綠色在相同的面積下向我們傳達了優美的畫面節奏。

(2)不同面積對比

不同面積對比是由不同面積的色彩產生的對比,不同面積的色彩通過合理組合能夠構成不同含義、不同風格的畫面。梵高在作品《阿爾的朗盧橋》中使用大面積的藍色和小面積的黃色產生對比,帶給我們舒爽、浪漫般的視覺感受。

1.2.3 注意色彩的調和關系

色彩的調和是基于色彩的對比而產生的,是色彩關系的和諧與統一。色彩的調和主要包括:色相調和、明度調和、純度調和、補色調和、冷暖調和、面積調和。

1.色相調和

色相調和就是使用不同色相的色彩對畫面進行調和,使畫面主題突出、色彩明確。根據畫面中色相的種類,可以分別從多種色相間的調和和少數色相間的調和兩方面來分析。

梵高的作品《秋景》,畫面中的色相數量并不多,作者使用大面積的橙色來表現樹木和草地,而小面積藍色的天空則很好的調和了大面積暖色調給人的浮躁感,整個畫面利用少數色相間的調和為我們帶來舒爽的視覺感受、悠遠的畫面意境。

(1)多種色相間的調和

多種色相調和是指畫面中存在多種色彩,這些色相的色彩組合在一起難免會顯得有點突兀,此時,使用另一種色相的色彩對這些色相的色彩關系進行平衡,使整個色彩的關系顯得和諧、融洽。例如,雷諾阿的作品《煎餅磨坊的舞會》中,畫面存在藍、紅、綠、黃等多種色彩,使用藍色進行畫面關系的平衡,調和了其余色彩的無序感與雜亂感,使畫面顯得清新、舒適。

(2)少數色相間的調和

少數色相的調和主要針對少數色相的畫面中,當畫面的色相比較單一、乏味時,使用另外一種色彩對畫面進行調和,使畫面具有一定的色彩對比。梵高在作品《卷心菜和木鞋》中便利用黃綠色的卷心菜對以褐色為主的畫面進行調和,使畫面有了一定的靈氣,也突出了畫面的主題,突出了人物窘迫的生活狀態。

2.明度調和

明度調和就是對畫面進行合理的明度安排,使畫面層次豐富、明暗合理。明度調和主要包括:高明度調和、中明度調和、低明度調和。

(1)高明度調和

高明度調和是對高明度的色彩進行的調和,就是在眾多高明度的色彩中加入少許低明度的色彩來緩和高明度的色彩帶來的刺目感。例如,約翰·康斯太勃爾的作品《漢浦斯戴特的荒地》中,天空為大面積的藍色、白色,草地也采用了高明度黃綠色,而人物和樹木采用了低明度的色彩,調和了大面積高明度色彩帶來的刺目效果,使畫面有了穩定的因素。

(2)中明度調和

中明度調和是在眾多低明度的色彩中加入些許高明度或中明度的色彩,從而調和中明度色彩帶來的單調感和乏味感。希施金的作品《松林之晨》,松林為大面積的綠色和黃色,白色天空調和了畫面的關系,使畫面在舒適的環境中有了一種躍動與愉悅。

(3)低明度調和

低明度調和是對低明度的色彩進行的調和,是在眾多低明度的色彩中,加入高明度或中明度的色彩,從而調和低明度色彩帶來的灰暗、死氣沉沉的色彩感受。梵高的作品《在泥煤地里的兩個農夫》,畫面中采用大面積的褐色和暗綠色,顯得深沉、灰暗,中明度的黃色調和了畫面,使畫面有了醒目的色彩,同時也使畫面具有空氣的流動感。

3.純度調和

純度調和是針對純度對比而進行的,當畫面色彩對比過于強烈時,就需要進行一定的純度調和,調和后的畫面顯得鮮灰得體。

(1)高純度調和

當畫面選用高純度色彩進行調配時,過于飽和的色彩會給視覺造成一定的刺激感,長時間注視后人眼會明顯感覺不舒服,此時就需要在高純度配色中融入少許低純度或高明度色彩來降低高純度色彩的鮮艷程度,從而令畫面看起來即鮮明又不會過于嘈雜。安德烈·德朗在《船只》一作中便采用了較多高純度的紅色和橙色,顯得有些熾烈,引起視覺的不適應性,而畫面中少量低純度的綠色和藍色調和了這種關系,同時高明度的黃色提高了畫面的整體明亮度,使畫面有了相對穩定、冷靜的視覺感受。

(2)中純度調和

中純度調和是對中純度的色彩進行的調和。在大面積的中純度的色彩中,加入少許高純度色彩或高明度色彩,都能夠調和中純度色彩帶來的樸實、單調的色彩感受,從而使畫面具有一定的鮮灰或明暗對比。《房中的牌戲》是夏爾丹的作品,畫面采用了大面積的中純度配色,難免有些單調、乏味,而此時,作者巧妙運用了少量高明度的白色,還有高純度的橙色來調和畫面的中純度色彩,為畫面注入了一抹生氣。

(3)低純度調和

低純度調和是對低純度色彩進行的調和,畫面中存在大面積的低純度色彩,難免會產生深沉、灰暗、沉寂的色彩感受,而此時在低純度的色彩中加入一定的高純度色彩,能夠使得畫面具有強烈的色彩對比。卡拉瓦喬在作品《基督在以馬忤斯的午餐》中,畫面采用了大面積黑色作為背景,顯得低沉、黑暗,而人物高純度的紅色服飾在整個暗色調中脫穎而出,使得畫面有了熱烈的色彩因素。

(4)無彩色調和

無彩色具有獨特的氣質和內涵,具有含蓄、樸實、踏實、沉著等一系列視覺特點,因此無彩色具有很強的調和作用。小漢斯·荷爾拜因的作品《使節》,畫面的人物服飾采用無彩色的黑色,烘托出人物沉穩、剛毅的性格特點;讓·克盧埃在作品《肖像夏洛特》中使用無色彩的黑色作為背景調節畫面,使女子的形象特別突出,也突出了女子細嫩、白皙的皮膚效果和溫婉的性格特點。

采用大面積無彩色灰色調節畫面,畫面會產生含蓄、優雅、高貴等畫面效果;采用大面積無彩色白色調和畫面,畫面會顯得鮮明、明朗、層次豐富。蓬托爾莫在作品《約瑟在埃及》中,采用大面積的灰色調和有彩色,畫面呈現出優雅、樸實的畫面效果,具有很強的靈魂昭示效果;而塞尚在作品《多米尼克舅父》中采用大面積的白色調和畫面,使畫面顯得明亮、清朗。

(5)漸變調和

漸變調和是使用漸變的方式對畫面色彩進行調和,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色彩漸變后,色彩的之間的過渡會顯得特別微妙,色彩之間的對比也會大大減弱。波丘尼在《美術館的躁動》中使用漸變調和畫面的色彩關系,使畫面顯得細膩、柔和。他在另一幅作品《年輕女人的肖像》中使用漸變對人物進行刻畫,色彩逐漸變化,把人物形象刻畫得惟妙惟肖。

漸變調和一方面使畫面的色彩過渡柔和、自然,另一方面也能帶來獨特的視覺效果,引起我們的理性思考。波丘尼在作品《現代的偶像》中采用藍色、綠色等色相互漸變進行人物頭部和背景的表現,使人物頭部色彩具有精細的色彩變化、濃重的色彩氛圍,同時,對偶像面貌的刻畫也具有一定的諷刺意味;在《思想中的美國》中,波丘尼采用藍色到黑色逐漸過渡,代表著美國思想的深沉、冷靜的特點,各種表情的人物刻畫,突出了當時美國人民的種種思想掙扎。

1.2.4 利用色彩創造遠近層次

遠近是視覺上的前后關系,在畫面中利用色彩的明暗、色彩焦點、色彩透視、色彩面積能夠在二維的畫面中創造出三維的空間關系,在這種三維的空間中,具有遠近的層次變化。

1.色彩明暗

色彩明暗就是色彩的灰度關系,通過不同明暗的色彩表現畫面,使畫面元素具有強烈的灰度對比,能夠突出主題、展現廣闊的空間范圍,例如,雅克·路易·大衛在作品《乞討的貝里塞赫》中利用明度較高的色彩表現人物,利用比較暗的色彩表現背景和建筑,使人物、建筑、背景有了鮮明的前后關系。在作品色彩灰度效果圖中,人物的明亮和背景的黑暗、深沉產生了剛柔、虛實的對比。

通過對不同明暗的色彩進行合理組織,使不同明暗的色彩間存在一定的呼應,也能表現出深遠的空間關系。莫奈在作品《艾特達的馬納博特:水中倒影》中,前景的水面用明度較高的色彩表現,后景的小山也使用類似明度的色彩進行呼應,并用中明度的色彩進行遠處水面的表現,畫面的空間廣闊,具有很強的視覺延伸效果。在作品色彩灰度效果圖中,巖石的色彩相對周圍比較明亮,并位于視覺中心,這種安排使畫面具有一定的視覺吸引力。

2.色彩焦點

色彩焦點就是色彩的視覺集中點,在視覺焦點中使用有別于周圍的色彩進行表現,能夠展現綿長的空間效果。羅貝爾在作品《拉奧孔的發現》中,在視覺的消失點處使用高明度的白色進行表現,而白色周圍是明度較低的有彩色,明暗對比畫面的空間有深度的延伸。另外,畫面景象向后消失,屬于一點透視效果,帶來強烈的空間效應。

一般情況下,畫面消失點、光影點都處于畫面的焦點位置,利用不同焦點、不同強度的光源效果,能夠展現深遠、廣闊的空間效果。《谷倉》是建筑風景大師羅貝爾的杰作,在高大的谷倉中,從低矮的小窗射入一束強光,谷倉的遠處也有一束比較弱的光源與之呼應,畫面的空間效果一躍而出。這兩處光源正是畫面的焦點所在,也是作品的點睛之筆,使沉悶的谷倉有了一種活躍的氣氛,也襯托出谷倉中濃重的生活氣息。

3.色彩透視

色彩透視是生活經驗的一種反映,由于空氣及環境的作用,距離我們遠、近的色彩有了色相、明度、冷暖的變化,這種變化便是色彩的透視規律。

一般情況下,距離我們近的物體明暗對比比較強烈、色相明顯、色彩的純度較高;而距離我們比較遠的物體,物體的輪廓比較模糊、色彩的純度比較低、明暗對比也比較小。例如,梵高在《洋蔥地》作品中便利用色彩透視的這種規律,近處的物體純度較高、明暗對比明顯,而遠處的景物比較灰暗,色彩的明暗對比也比較弱,畫面具有很強的空間效果。

雅克·路易·大衛在作品《蘇格拉底之死》中同樣運用了色彩的透視規律,近處的人物色彩明艷、明度對比強烈、陰影突出;而遠處的人物只是用灰色色相進行表現,這樣使前景和后景產生一定的層次感,色彩透視使人物的形象宛然在目,突出了蘇格拉底樂于奉獻的精神。

色彩透視也能產生很強的虛實對比,利用虛實去表現畫面,能夠表現很強的意境效果,溫斯洛·霍默在作品《漁婦》中,人物用明度比較低的色彩進行細致刻畫,顯得比較厚重,而人物之后的海景用灰藍色去表現顯得比較輕浮,色彩的透視使人物與海景產生了一定的虛實對比,畫面的空間也隨之而出。

4.色彩面積

色彩面積是色彩分布區域的一種展現,不同面積的色彩相互交織,錯落有致、聚散合理,前后關系也會顯得非常明確,艾金斯在《玩耍的小孩》中,使用小面積的高明度黃色表現小孩,使用中等面積的橙色表現地面,而大面積的綠色表現后面的樹木。畫面中的小孩具有很強的躍進感,小孩調皮、活潑的性格也得到展現。從面積分析圖可以明顯看出,小孩分割了地面和樹林,打破了地面與樹林之間的分離感,使三者緊密聯系在一起,互為一個統一的整體,同時,小孩彎曲的形體也使畫面有了一種活氣,打破了大面積的地面和樹林產生的沉寂感。

在風景表現時,按照近大遠小的透視規律,近處的景物使用大面積的色彩進行表現,遠處的景物使用小面積的色彩進行表現,以此類推,畫面將具有強烈的空間效應。希施金在作品《橡樹》中使用大面積的綠色來表現橡樹,中景的樹木面積略小,而遠景中的樹木面積就顯得更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畫面面積按照從大到小依次遞減,產生了廣袤的空間效果,這樣表現也突出了畫家對自然的崇敬與熱愛。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山市| 河间市| 沈丘县| 乐亭县| 德清县| 寿宁县| 如皋市| 彰武县| 鸡东县| 富阳市| 南汇区| 大渡口区| 天峻县| 红原县| 龙门县| 万载县| 南城县| 霍山县| 保德县| 高清| 法库县| 尖扎县| 正阳县| 天全县| 阿鲁科尔沁旗| 泰来县| 灯塔市| 中方县| 屏东县| 随州市| 航空| 莱阳市| 许昌县| 绥德县| 锦州市| 嵊泗县| 日照市| 邹平县| 扎赉特旗| 乐陵市| 孟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