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黔產金釵石斛種質資源狀況

金釵石斛(Dendrobium nobile Lindle)是石斛中的上品,既是一種名貴中藥材,同時也是一種珍稀植物,早已被歷史和實驗證實。

金釵石斛為蘭科多年生附生草本植物(吉占和,1999)。莖叢生,直立,粗壯,高10~60cm,直徑達1.3cm,黃綠色,上部稍扁而略成“之”字形彎曲,具縱槽紋,有節,節略粗,基部收縮,膨大成蛇頭或卵球形。單葉互生,3~5片生于莖的上端,葉近革質,狹長橢圓形或近披針形,先端2圓裂,葉脈平行,全緣,葉鞘緊附于節間;無柄;老莖上部常分生側枝(俗稱“龍抱柱”),側枝基部長有氣生根;總狀花序,腋生,花大,直徑達8cm,1~4 朵,下垂,花萼及花瓣白色略帶紫色或淡紫色,先端紫紅色;萼片3,中央1片離生,兩側1對基部斜生于蕊柱足上,幾相等,長圓形,先端急尖或鈍,萼囊端鈍;花瓣橢圓形,與萼片等大,頂端鈍;唇瓣寬卵狀矩圓形,比萼片略短,寬約2.8cm,具端爪,兩面被毛,唇盤上面具有1 個紫斑;蕊柱長6~7cm,連足部長約12cm;雄蕊圓錐狀,花藥2室,花粉塊4,蠟質;蒴果,種子多而細小如粉末;花期為4~6月,果期為6~8月。

金釵石斛在中國主要分布于貴州、四川、云南、廣西、臺灣、湖北、廣東、海南、香港、西藏等南方各省區。歷史上,金釵石斛具體分布在貴州赤水、羅甸、興義、安龍、荔波、獨山、從江、黎平、榕江、江口、正安、習水、湄潭、仁懷、赫章、畢節、大方、黔西、水城、三都、惠水、長順、貴定等縣市;四川長寧、峨眉山、樂山、合江;云南富民、石屏、滄源、勐臘、勐海、思茅、怒江河谷、貢山等地帶;廣西的百色、靖西、興安、金秀、平南、隆林、田林、凌云、樂業、西寧等縣市以及西藏東南部(墨脫)。國外主要分布于印度、尼泊爾、錫金、不丹、緬甸、泰國、老撾、越南等亞洲國家。模式標本采自云南西北部。垂直分布于海拔800~1700m的山坡林中或路邊巖石上,多為栽培。各地名稱不盡相同,如吊蘭花(海南、貴州)、扁金釵(廣西)、扁黃草、大黃草、扁草(貴州)。

金釵石斛是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的石斛原植物,也是中國藥典記載作為五種藥用石斛之一,素有“千金草”之稱,馳名中外,被國際藥用植物界稱為“藥界大熊貓”,被道家稱為中華九大仙草之首(王琳等,2004)。其莖的鮮品或干品可作中藥石斛單獨使用,也用在復方配伍中。藥材呈扁圓柱形,長20~40cm,直徑0.4~0.6cm,節間長2.5~3cm,表面金黃色或黃中帶綠色,有深縱溝,質硬而脆,斷面較平坦,味苦,具有養胃生津、滋陰除熱、明目及強腰膝的作用。石斛、人參、山藥、茯芩等26味中藥配伍而成的石斛夜光丸具有平肝、滋腎、明目的功效(中國藥物大全編委會,1991)。在列入藥典的石斛中,只有金釵石斛才具有主治五臟虛弱贏瘦、強陰益精、久服厚腸胃、定志除驚、輕身延年、健陽、補腎益力、壯筋骨等功效(吳道圣等,1998)。以金釵石斛正氣處方為配伍,除了石斛夜光丸,相繼還推出了石斛明目丸、石斛浸膏溶液、石斛清胃散等產品,對咽喉疾病、腸胃疾病、白內障、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有顯著療效。

除藥用外,金釵石斛花朵艷麗,本身也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金釵石斛還可以用做母本,與其他種類的春石斛進行雜交,培育出的雜交種具有花朵更大、更艷麗的特點,觀賞價值極高,已被引種到世界各地作盆栽花卉(王琳等,2004)。可見,金釵石斛是受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珍貴品種,在所有商品石斛中有其特殊性和重要性。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普陀区| 墨玉县| 福泉市| 阳谷县| 元朗区| 响水县| 濉溪县| 惠州市| 九龙城区| 天镇县| 三门峡市| 青田县| 绵阳市| 峡江县| 丰城市| 湛江市| 遵义县| 洛川县| 山东| 棋牌| 磐安县| 安陆市| 韶山市| 汝州市| 浪卡子县| 马龙县| 垫江县| 津市市| 清水河县| 长春市| 凯里市| 民县| 精河县| 盐津县| 都兰县| 蒙自县| 旅游| 石屏县| 科技| 揭阳市| 沁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