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1 野生金釵石斛種質資源調查

2.1.1 野生金釵石斛資源調查研究方法

在開展野外調查之前,先收集有關金釵石斛方面的文獻資料,包括《中國植物志》、《中國高等植物圖鑒》、《中國野生蘭科植物彩色圖鑒》(吉占和等,1980)、《中國藥用石斛圖志》(包雪聲等,2005)、《貴州中藥資源》(貴州省中藥資源普查辦公室,貴州中藥研究所編,1992)、《貴州植物志》(蘭科卷)(陳謙海等,2004)、《貴州植被》(黃威廉等,1988),了解金釵石斛的形態特征、傳統分布及生境特點。通過與專家進行充分交流,根據省內自然環境的特點,對傳統調查線路進行分析和疏理,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調查線路(如圖2.1所示)。該線路遍及貴州省境內各地,以黔西南、黔南、黔北等地為重點調查區,能客觀反映野生金釵石斛在全省的分布格局和現狀。

野生金釵石斛資源調查利用基層訪問和實地考察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在基層訪問時,采取3種方式。首先,到鄉級人民政府、村委會、農戶家中了解野生金釵石斛歷史上和現在的分布區、蘊藏量、采挖行為和方式、保護與利用狀況以及農民主要農作物的生產、副業生產等經濟情況。第二,在當地趕鄉場,向賣中草藥的農民了解野生金釵石斛作為藥材的歷史演變情況,購買其手中的金釵石斛植株,記錄其居住的鄉、村所在地,并對該地區進行實地考察。第三,尋找當地鄉鎮所在地的中草藥收購商,實地查看收購金釵石斛藥材情況,記錄過去和現在野生金釵石斛收購價格、種類、加工情況、金釵石斛來源地、金釵石斛收購的輻射面積以及其下一級石斛收購商或采挖者的情況,然后分析信息,進行實地考察。

圖2.1 石斛資源野外調查路線圖

實地考察時,在調查范圍內按不同方向選擇幾條具有代表性的線路沿線觀察,采集標本,記錄生長地海拔高度、生態環境、群落狀況、附生方式以及生長狀況和數量。

野生金釵石斛的資源蘊藏量采用估量法和實測法進行統計。估量法是指依靠當地群眾,走訪有經驗的藥農、收購員,并參照歷年資料和調查結果進行估計;實測法是參照《中藥資源學》(周榮漢,1993)藥用植物蘊藏量的計算方法和《我國藥用石斛資源調查研究》(白音等,2006)的調查方法,在野生金釵石斛生境中設立樣方(5m×5m),計算野生金釵石斛資源的分布面積和蘊藏量。計算公式為:W = X × Y,其中,W為樣方面積藥材平均蘊藏量(g/m2),X為樣方平均株數(n/m2),Y為單株藥材的平均重量(g)。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岳西县| 泗阳县| 寿光市| 阳谷县| 班玛县| 鄂尔多斯市| 安仁县| 长子县| 仙游县| 增城市| 乐昌市| 滕州市| 瑞安市| 沂源县| 乡宁县| 集安市| 莎车县| 潞西市| 吉木乃县| 水富县| 营山县| 昆山市| 青海省| 罗山县| 汉寿县| 陵川县| 北海市| 来凤县| 奈曼旗| 贵港市| 历史| 汉寿县| 保山市| 大连市| 蓝山县| 镇康县| 焉耆| 西丰县| 疏附县| 夏邑县| 会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