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心態平和是人生最大的幸福(3)
- 練習心平靜
- 閆丹丹
- 4340字
- 2015-07-17 11:33:06
一張笑臉,一個真摯的眼神,一句知心的話,都會給處于困境中的人以莫大慰藉,以融化他們心中的堅冰,鼓起生活的希望,增強生活的信心,讓漂泊在黑暗之中的心靈小舟找到停泊點。敞開我們的心扉,微笑面對生活,用一顆心去擁抱生活。
讓浮躁不安的心沉淀下來
在我們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力量使我們茫然不安,讓我們無法寧靜,這種力量叫浮躁。浮躁就是心浮氣躁,是成功、幸福和快樂最大的敵人。從某種意義上講,浮躁不僅是人生最大的敵人,還是各種心理疾病的根源,它的表現形式呈現多樣性,已滲透到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梢赃@樣說,我們的一生是`同浮躁斗爭的一生。
在浮躁的心態下,做什么事情總是淺嘗輒止,看書一掠而過,做事這山望著那山高,總是希望魚與熊掌兼得。但是事實上,這種浮躁的心情對你的成功沒有任何幫助,反會成了你的絆腳石。因為浮躁,你把應該冷靜思考問題的時間放在自尋煩惱、患得患失上,怎么去完成自己的目標?
三伏天,禪院的草地枯黃了一大片?!翱烊鲂┎葑寻?,好難看啊?!蓖降苷f?!暗忍鞗隽?,”師傅揮揮手,“隨時?!?
中秋,師傅買了一大包草籽,叫徒弟去播種。秋風突起,草籽飄舞,“不好,許多草籽被吹飛了?!毙『蜕泻?。“沒關系,吹去者多半中空,落下來也不會發芽,”師傅說,“隨性?!?
撒完草籽,幾只小鳥即來啄食,小和尚又急?!皼]關系,草籽本來就多準備了,吃不完,”師傅繼續翻著經書,“隨遇?!?
半夜一場大雨,弟子沖進禪房:“這下完了,草籽被沖走了?!薄皼_到哪兒,就在哪兒發芽,”師傅正在打坐,眼皮抬都沒抬,“隨緣?!?
半個多月過去了,光禿禿的禪院長出了青苗,一些未播種之院角也泛出綠意,弟子高興得直拍手。師傅站在禪房前,點點頭:“隨喜。”
在這個故事中,徒弟的心態是浮躁的,常常為事物的表象所左右,而師傅的平常心看似隨意,其實卻是洞察了世間玄機后的豁然開朗。
浮躁是人生最大的敵人,無論你是要獲取幸??鞓?,還是要獲取成功,你都必須要拭去心靈深處的浮躁。
要想獲得成功,就要克服心浮氣躁的弱點,克服心浮氣躁還是要注意方法。
首先,要把握比較的度。人都喜歡比較,不愿意自己比別人差,當然比較也是有好處的,正所謂“有比較才有鑒別”,比較是人獲得自我認識的重要方式,然而,比較要注意把握度。例如,相比的兩人能力、知識、技能、投入是否一樣,否則就無法去比,從而得出的結論就會是虛假的。如果一個音樂天賦一般的人跟一個鋼琴神童去比較,只能是讓自己對自己失去信心,產生焦躁不安的心理,從而變得越來越浮躁。所以,有比較的對象是好事,但是不能過火,過度的比較容易讓人產生浮躁的心理。
其次,還要培養自己的務實精神。務實就是“實事求是,不自以為是”的精神。與浮躁相對的就是務實,心浮氣躁的人缺乏的就是腳踏實地做事情的精神,他們往往是眼高手低,如果能夠培養自己的務實精神,可以幫助克服心浮氣躁的缺點。
再次,就是要善于思考。思考問題要從實際出發,不要異想天開,朝三暮四,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去制定自己的目標。
毛澤東教導我們說:“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說的就是如果我們能安下心來認真做一件事情,就沒有做不好的。我們總是在想著事情的最后成果,急于看到我們所做的工作的成果,而這些卻不是一天兩天能看得出來的,我們急于求成的心理讓我們變得心浮氣躁。
如果我們能夠真正地靜下心來,認真地去學習、工作,我們做得會比現在好很多。只有拭去心靈深處的浮躁,才能找到幸福和快樂,那么,幸福和快樂在哪里?幸福和快樂其實就在我們每個人的心里。只要你愿意,你隨時都可以支取。
在很多時候,我們都急需在心中添把火,以燃起希望。在很多時候,我們都急需在心中灑點水,以澆滅欲望。只要平靜下來,你就能體會到人生的樂趣,而沒有必要在浮躁的世界中去追求那些不切實際的東西。
好心態才會有好人生
心情好情緒自然就好,情緒好的人會懂得笑對一切。
用微笑面對你所遇到的困境,用豁達的心態面對你所遭遇到的一切打擊,那么,所有的困境和打擊都會在你的微笑面前低頭。
有個窮苦的婦人,帶著一個約4歲的男孩在轉圈子。走到一家照相館附近,孩子拉著媽媽的手說:“媽媽,讓我照一張相吧。”
媽媽彎下腰,把孩子額前的頭發攏在一旁,很慈祥地說:“不要照了,你的衣服太舊了?!?
孩子沉默了片刻,抬起頭來,高興地說:“可是,媽媽,我仍會面帶微笑的。”
試問一下,如果你像那個小男孩一樣貧窮、衣衫襤褸,甚至一無所有,你會像他一樣從容、坦然、開懷地微笑嗎?沒有任何一樣東西能比一個燦爛開懷的微笑更能打動人們的心。
無論你身處何方,無論你身兼何職,也無論你此刻陷入了多么嚴重的困境或遭到了多么大的挫折和打擊,你都要用微笑去面對一切。那么,一切的不幸和困惑都會屈服在你的微笑之下。微笑是人類最簡單、最易懂的語言,它能消除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可以化解人與人之間的堅冰。你的一個微笑也可以撫慰自己的心靈,讓你的生活充滿陽光雨露。
既然我們知道挫折、困境,甚至不幸的遭遇是人生道路上不可避免的,那我們為什么不能坦然樂觀地去面對這一切,讓我們的靈魂始終微笑呢?自強不息是我們生命中蘊含著的不可阻擋的力量。這種力量會使我們人生中所有的苦難如輕煙一般隨風飄散,然后徹底地消失。
記?。罕M量消除或減少消極和悲觀情緒。每天,都努力在你生活的周圍去尋找讓你開心和快樂的事情。
只有在絕境中仍然抓住快樂的人,才能真正領悟到快樂的真諦。
生活中的種種困境和不幸對你造成的挫敗感是否像烏云擋住太陽一樣遮住了你的視線,讓你看不到光明?你不妨試著換個角度去看待這個世界,就會驚奇地發現,世界一片光明,大自然充滿了生機和活力,生活是多姿多彩的?;钪鸵硎苌钪械囊磺锌鞓泛屯纯?,不要鉆牛角尖和自己過不去。
人活在這個世界上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或喜或憂,或成功或失敗,我們無從選擇。我們可以做的只有調整好自己的情緒,遇到任何事情都往好的方面考慮。托爾斯泰在他的散文名篇《我的懺悔》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男人被一只老虎追趕而掉下懸崖,慶幸的是在跌落過程中他抓住了一棵生長在懸崖邊的小灌木。此時,他發現,頭頂上那只老虎正虎視眈眈,低頭一看,懸崖底下還有一只老虎,更糟的是,兩只老鼠正忙著啃咬懸著他生命的小灌木的根須。絕望中,他突然發現附近生長著一簇野草莓,伸手可及。于是,他拽下野草莓,塞進嘴里,自語道:“多甜啊!”
生命的旅途中,病痛、絕望、災難、不幸都會不約而同地向我們逼近,讓我們陷入無奈的困境。不知你是否會像上面這個故事所講的那樣,在危急時刻,還能享受一下野草莓甜甜的滋味?
如果我們在逆境中可以保持理智和清醒,我們就可以因此而更加全面地認識自己的優點和不足。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面臨工作不得志,情場失意,家人朋友之間的誤會等等。其實,生活中與人相處的種種情況,就如同冬去春來,冷暖交替的變化。等到一切都煙消云散時,我們才發現,當時的行為舉動實在是幼稚、荒唐。但等到下一次類似的事情發生時,我們又一次重復地抱怨、不滿,從未想過汲取以前的經驗和教訓。就這樣我們在困惑和清醒之間游移徘徊,從原點開始,然后又回到原點,自身得不到半點的突破和成長。
生活中的逆境就如同大街上的紅綠燈一樣,偶爾限制你的前進,讓你停下來做個短暫的休息,順便看看自己是否走錯了方向,這不是一種障礙,而是為了讓你更好地完成你的旅途。
所以,當我們身處逆境時,我們應該不斷自我反省,重新認識自己。因為太多的時候,我們并不能真正地認清自己,我們總是有意或無意地否定自己內心存在著的種種困惑、孤寂和空虛。同時,由恐懼引起的各種負面情緒還使我們錯失了反省的機會。
人在順境時的得意是自然的事情,但更好的是能在逆境中保持愉悅的心境,放平心緒,去全面地認識那個平常被你疏忽的自己,從而幫助自己在生活中更好地成長。
人們都希望自己的生活中能夠多一些快樂,少一些痛苦,多些順利少些挫折,可是命運卻似乎總愛捉弄人、折磨人,總是給人以更多的失落、痛苦和挫折。
人生在世,都會遇到厄運,適度的厄運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它可以幫助人們驅走惰性,促使人奮進。因此厄運又是一種挑戰和考驗。我們的生活因厄運變得豐富而多彩,我們的性格因坎坷而錘煉得成熟。厄運來臨--與厄運挑戰--在戰斗中升華自己,這就是逆境與厄運的意義所在。
人生重要的不是擁有什么,而是經歷了什么,任何坎坷的經歷都是一個寶貴的人生財富。
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超越自然的奇跡多是在對逆境的征服中出現的?!标P鍵的問題是應該如何面對厄運與不幸。
最高的境界是在逆境中學會微笑。
要在逆境中學會微笑卻相當不易--挫折,成功,失敗,有幾個人能看透?又有幾個人能夠做到從容?
逆境中的微笑可以讓人心平氣和,不急不怒,能讓人仔細分析所處困境,理清思路,找出解決辦法,順利渡過難關。不利局面下能保持微笑會給競爭對手以極大的心理壓力,此時的微笑會讓對手心驚膽戰,不寒而栗。順境中的微笑也可以讓人保持心態平靜,戒驕戒躁,可以讓人看清鮮花叢中的荊棘,看到陽光大道上的陷阱,使人頭腦清醒,繼續勇往直前。
學會心平氣和地對待自己和他人
人的煩惱有一半源于自己,即所謂畫地為牢,作繭自縛。蕓蕓眾生,各有所長,各有所短。爭強好勝失去一定限度,往往受身外之物所累,失去做人的樂趣。只有承認自己某些方面不行,才能揚長避短,才能不讓嫉妒之火吞滅心中的靈光。
讓自己放輕松,就是心平氣和地工作、生活。這種心境是充實自己的良好狀態。充實自己很重要,只有有準備的人,才能在機遇到來之時不留下失之交臂的遺憾。
俗語有“宰相肚里能撐船”之說。古人與人為善、修身立德的諄諄教誨警示世人,一個人膽量大、性格豁達方能縱橫馳騁,若糾纏于無謂雞蟲之爭,非但有失儒雅,而且終日郁郁寡歡,神魂不定。唯有對世事時時心平氣和、寬容大度,才能處處契機應緣、和諧圓滿。
如果一語齟齬,便遭打擊;一事唐突,便種下禍根;一個壞印象,便一輩子倒霉,這就說不上寬容,就會被人稱為“母雞胸懷”。真正的寬容,應該是能容人之短,又能容人之長。對才能超過自身者,也不嫉妒,唯求“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熱心舉賢,甘做人梯,這種精神將為世人稱道。
有個人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小時候,有一天他和幾個朋友在一間荒廢的老木屋的閣樓上玩。在從閣樓往下跳的時候,他的左手食指上的戒指勾住了一根釘子,把整根手指拉掉了。當時他疼死了,也嚇壞了。等手好了以后,他沒有煩惱,接受了這個不可避免的事實?,F在,他幾乎根本就不會去想自己的左手只有四個手指頭。
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一間15世紀教堂廢墟上刻著這樣一行字:“事情是這樣,就不會是別的樣子?!?
在漫長的歲月中,你我一定會碰到一些令人不快的情況,它們既是這樣,就不可能是別樣。我們也可以有所選擇,我們可以把它們當作一種不可避免的情況加以接受,并適應它,或者,我們讓憂慮毀掉我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