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夸大其詞
這是指過分夸大消極或可怕的體驗的一種觀念。夸大化思維常常與過分概括化、任意的推斷同時存在。大家都知道“杞人憂天”吧,那就是這類思維方式的結果。夸大化思維容易過分關注和夸大自己的小小失誤和過失。一個小小的失誤就會引發一連串的想法:“我絕對不能完成不了這個任務。經理必將認為我是一個無能的人。我將失業,大難臨頭!”毫無疑問,這些想法將會提高自身的壓力,增加思維紊亂出現的可能性。應激反應的提高還妨礙了自身的工作能力,激起更強烈的憂慮和害怕心理。
5.死到臨頭
死到臨頭是預期到非常可怕、災難性的后果而產生的一種想法。當一個人總是臆斷事情的發生將會是糟糕之極時,才會導致個體陷入痛苦的情緒體驗之中。持有這種信念的人,會出現各種各樣想當然的想法,如接到一個打錯的電話,就認為是惡意騷擾。不屑的眼神必定是對自己的一種憎恨或不滿,有一點不舒服就認為活不長了,頭疼是中風的先兆,胸痛意味著心臟病發作,皮膚刺痛或麻木被視為患上了多發性硬化癥,皮膚下的一個小腫塊認為必定是癌癥,喉嚨痛被認為一定是患上了流行性感冒,等等。盡管死到臨頭的思維是一種夸張和極端化的表現,但這一思維過程會立即引發嚴重的焦慮。
6.兩極分化
這是一種以“全或無”的方式看待世界的一種觀念,把任何事都看成非此即彼的單色世界。要么全對,要么全錯,沒有中間狀態。當心情不好時,就會說“我的心情總是很糟糕”,而不是“此時我的心情不好,但在他人的幫助下會好起來”;當被別人指出缺點時,就會說“人們總是批評我、為難我”,而不是“他對我的批評,有時是不公正的”等等。這種想法另一種常見的形式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要是不完美,那是無法接受的。”“沒有全對,就意味著失敗!”人無完人,金無足赤。事事要求完美的人,極易感到不滿,非常容易受到失敗和挫折的打擊。
7.只看缺點
這種思維方式表現為,看問題時,只看到不足,忽視了積極、有意義的因素,看不到成績和希望,看不到自己的能力。比如一位學生偶爾被老師批評了一次,就感到抬不起頭來,而沒有注意到自己在班級里屬于優秀學生;一位少女只因為不滿意自己的發型,而把許多同學都說她是美女這一事忘記了。老虎只因為自己不能爬樹,就忘了自己是林中之王。任何一個人,要是看不到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將會缺乏信心,最終影響處理危機的能力。
類似這種亂七八糟的想法還有很多,它只會使你的情緒越來越糟。如何戰勝這些不合理想法呢?首先你要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習慣性的不合理思維,有克服它們的明確意識,進行自我提醒,然后積極主動地尋找合理的、建設性的思維代替它們。合理的思維將使你減輕焦慮,心平氣和地應付所面臨的困難。
來看看下面這個心理測試:
①我所持的憂慮性思維是正確的嗎?
②放棄憂慮性思維是正確的嗎?
③可能發生的最糟糕的事情是什么?
④出現最糟糕的后果時,如何應付?
⑤看待這個情境最合理的方式是什么?
如果你能較為正確地回答其中的三個問題,那么你就能克服那些不健康的心理。
這些問題可以幫助你理解為什么會產生焦慮并減少心理障礙的產生。你可以尋找證據反駁憂慮性思維。請朋友或同事幫忙,有助于尋找出不合理之處。現在大膽地考慮某一情形的最壞后果。現在制定一個計劃,以應付最糟糕的情形。如果你能應付,就會有信心處理自身的焦慮。請思考一下,自己所擁有的資本和應付技巧,以及過去成功應付的經驗。考慮自己會如何改變這個困難的情境,或改變對這個困難情境的看法。還要考慮,你可從他人那里得到什么樣的幫助;可從家庭、朋友或專家那里獲得什么建議和什么支持。同樣,你可能會發現得到他人的建立和支持是非常有用的。回顧你的思維,試圖建立一種新的、合理的思維方式來看待原先的焦慮。這一技巧需要你付出一定的努力,而且在你第一次練習時還會發現它需要花費一定時間,需要你做記錄。
有意識地讓自己輕松起來,你會發現生活其實很精彩。
留些時間,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
太多的人悲嘆生命的有限和生活的艱辛,卻只有極少數的人能在有限的生命中活出自己的快樂。一個人快樂與否,主要取決于什么呢?主要取決于一種心態,特別是如何善待自己的一種心態。
生活中苦惱總是有的,有時人生的苦惱,不在于自己獲得多少,擁有多少,而是因為自己想得到更多。人有時想得到的太多,而自己的能力很難達到,所以我們便感到失望與不滿。然后,我們就折磨自己,說自己“太笨”“不爭氣”等等,就這樣經常和自己過不去,與自己較勁。
其實,靜下心來仔細想想,生活中的許多事情,并不是你的能力不強,恰恰是因為你的愿望不切實際。我們要相信自己的天賦具有做種種事情的才能,當然,相信自己的能力并不是強求自己去做一些做不到的事情。事實上,世間任何事情都有一個限度,超過了這個限度,好多事情都可能是極其荒謬的。我們應時常肯定自己,盡力發展我們能夠發展的東西,剩下的,就安心交給老天。只要盡心盡力,只要積極地朝著更高的目標邁進,我們的心中就會保存一份悠然自得。從而,也不會再跟自己過不去,責備、怨恨自己了,因為,我們盡力了!即使在生命結束的時候,我們也能問心無愧地說:“我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那么,你真正地此生無憾了!
所以,凡事別跟自己過不去,要知道,每個人都有或這或那的缺點,世上沒有完美無缺的人。這樣想,并不是為自己開脫,而是使自己的心靈不會被擠壓得支離破碎,永遠保持對生活的美好認知和執著追求。
別跟自己過不去,是一種精神的解脫,它會促使我們從容地走自己選擇的路,做自己喜歡的事。當我們心里不痛快,要學會原諒自己,這樣心里就會少一點陰影。
同自己談話,就是發現自己,發現另一個更加真實的自己。
法國大文豪雨果曾經說過:“人生是由一連串無聊的符號組成的。”的確,我們生活中大多數的時光都是在很普通的日子里度過的,有時,看似很正常的生活,可感受上卻似走進了生活的誤區。有點兒渾噩、有點兒疲憊、有點兒茫然、有點兒怨恨、有點兒期盼、有點兒幻想,總之,就是被一些莫名其妙的情緒、感受占據了內心的思想、生活,而懶得去理清。
于是,我們總是希望在冥冥之中有一個天底下最了解自己的人,能夠在大千世界中坐下來靜靜傾聽自己心靈的訴說;能夠在熙來攘往的人群中為我們開辟一方心靈的凈土。可蕓蕓眾生,“萬般心事付瑤琴,弦斷有誰聽”?
其實,我們自己不就是自己最好的知音嗎,世界上還有誰能比自己更了解自己的呢,還有誰能比自己更能替自己保守秘密呢?
朋友,當你煩躁、無聊的時候,不妨和自己對對話,讓心靈退入自己的靈魂中,使自己與自己親密接觸,靜下心來聆聽自己心靈的聲音,問問自己:我為何煩惱,為何不快,我滿意這樣的生活嗎?我待人處世錯在哪里,我是不是還要追求工作上的成就,我想要的是自己現在這個樣子嗎?生命如果這樣走完,我會不會有遺憾,我讓生活壓垮或埋沒了沒有?人生至此,我得到了什么、失落了什么,我還想追求什么?
這樣,在自己的天地里,你可以慢慢修復自己受傷的尊嚴,可以毫無顧忌地“得意”,可以一絲不掛地剖析自己。你還可以說服自己、感動自己、征服自己。有位作家說的一段話很有道理:“自己把自己說服了,是一種理智的勝利;自己被自己感動了,是一種心靈的升華;自己把自己征服了,是一種人生的成熟。”把自己說服了、感動了、征服了,人生還有什么樣的挫折、痛苦、不幸是我們不能征服的呢?
開闊而清靜的心靈空間是美好生活的一部分。相信我們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個這樣的心靈避風港。當我們在人生的旅途中走得累了、煩了的時候,不妨走進自己營造的心靈小屋,安靜下來,把瑣碎的事情、生活的煩憂暫時拋到九霄云外,輕輕地、靜靜地,傾聽自己心靈的聲音!
想要享受生活,首先敞開心扉
面對困難時,人一般有兩種反應:一種是很在乎,一種是不在乎。心理素質好的人不會把倒霉當做什么事兒,可心理素質稍微差一些的人就不同了。他們認為上天不公,于是怨天尤人,甚至心懷怨恨,于是以前一個熱情的人也會變得冷漠,以前一個善良慈愛的人也會開始生恨。
于是在陌生人問路時,他不會動動嘴,而是不理不睬或者故意指錯方向;馬路上有人丟了東西,他看在眼里,絕不會喊他一下;散步時踩到一塊石子,不是踢到路邊去,而是踢到路中間;單位來了新同事,沒有給他一個微笑,而是冷眼欺生;有人遇到倒霉事,他更加不會安慰幾句,而是站在一旁幸災樂禍;有人做了好事,他也不滿,全是一股嫉妒之心等等。
倒霉之后,是保持正常的心態,還是帶著惡意去生活,其實是一個態度的選擇,而且是一種很重要的選擇,每個人都繞不過去的。選擇善意的人心情是明朗的、愉快的、坦蕩的、溫馨的;選擇惡意的人,心境常常是陰暗的、煩躁的、猥瑣的。這種善說不上大善,這種惡說不上大惡。但日積月累著善意和惡意,卻會使人發生質的分化。向善會使人升華為高尚,向惡會使人墮落為卑劣。向善的人會生活平靜,一步步走向成功;向惡的人會事事覺得不順,一步步走向失意。比如生活中,人最討厭也最常見的“長舌婦”或者“長舌男”,幾乎每個單位都會有。仔細觀察一下,我們會驚訝地發現,這些人幾乎無一例外都是些生活中的失意者。一個家庭幸福、工作順利的人,一般不會做這種事。這類人不做正經事或者做不了正經事,就無事生非,平日連看人的眼神都不對,鬼鬼祟祟、伸頭探腦,打探別人的隱私,散布一些流言,今天搗鼓張三,明天搗鼓李四,人見人怕,還自鳴得意。但如果把精力放在這上頭,就說明他或她的日子已經不妙了。一個在生活中被人害怕的人,肯定是一個被孤立的人,在別人心里又是最沒有分量的人,當然會被人輕視。被人輕視又會造成他或她更大的失落和不如意。如此惡性循環,終至變態扭曲,狂躁不安,把自己弄得灰頭土臉。這種人既不會有家庭幸福,也不可能享受到同事朋友間的友誼,事業也難有所成。
向善,多一點生活的善意,是一種生活的選擇,也是一種人生的境界。我們日積月累的是陽光,生活自然會充滿燦爛。
人生如浩瀚神秘的大海,時而風平浪靜,一碧萬頃;時而狂飆怒號,濁浪裂岸。
人生如變幻莫測的天空,瞬息陽光揮灑,白云悠揚,彩虹飛架;瞬息烏云密布,電閃雷鳴,風狂雨暴。
人生如優美動聽的樂曲,一段高昂激蕩,震天動地,促人警醒;一段渾厚低沉,婉轉回腸,催人淚下。
人生如四季,春天鳥語花香,生機勃勃;夏天水清葉綠,驕陽似火;秋天金黃燦爛,馨香濃郁;冬天銀裝素裹,深沉睿智。
人生有喜有悲、有聚有散、有樂有苦、有得有失、有沉有浮、有愛有恨、有生有死。
為人夫者有丈夫的甜蜜和苦衷,為人妻者有妻子的幸福和辛酸,做父母的有父母的欣慰和艱辛,做兒女的有兒女的驕傲和委屈。從政者有官場上的得意和危機,經商者有商海的好運和風險,農耕者有田園的安逸和艱難,治學者有紙墨的雅趣和清貧。
人生得意時,不可欣喜若狂,目空一切;人生失意時,切忌長吁短嘆,自暴自棄。人生得意時,要珍惜生活,清醒頭腦,不管別人阿諛奉承還是獻媚恭維;人生失意時,要熱愛生活,振作精神,不管別人指手畫腳還是冷嘲熱諷。
也許一個夢難圓,一個理想未能實現。但來一次開懷暢飲,對月長歌又何妨?
笑對人生,相信生活不會虧待每一位熱愛它的人。
生命的航船難免遇到險灘惡浪,如何駕駛生命的小舟,讓它迎風破浪,駛向成功的彼岸?這就需要我們的勇氣,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以百折不撓的意志去面對困難,以一種平常心去面對挫折,自信天生我才必有用,相信我們會從“山重水復疑無路”,峰回路轉至“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迎接我們的必將是山巔的無限風光。人生難免有起伏,沒有經歷過失敗的人生不是完整的人生。沒有河床的沖刷,便沒有鉆石的璀璨;沒有地殼的底蘊,便沒有金子的輝煌;沒有挫折的考驗,也便沒有不屈的人格。正因為有挫折,才有勇士與懦夫之分,愿我們都能做不屈的斗士。記住“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這便是磨難、逆境塑造人!人的一生,需要奮斗,唯有奮斗,才有成功!幸運的花環,只屬于那些做好了準備的人。在奮斗中尋找樂趣,與天地斗,其樂無窮。當我們播撒的汗水結出豐碩的果實,我們必會體會到成功的欣喜,從而樹立自信,更加堅定地奮斗不息。
勉勵自己,關愛社會,有太多事情需要我們出手幫忙。很多人對人不尊重,對事不負責,對己不要求,對物不珍惜,對神不感恩,遇到挫折情緒就翻騰--這是拿情緒懲罰自己,拿錯誤懲罰別人。告訴自己,挫折只是一件事,不能占據我們的心,否則就是把快樂拒于門外;相對的,滿心的快樂,挫折就進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