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身心平衡。走路看起來是身動,其實心也跟著一起活動,可以說是身心平衡的運動。不走路,只有心在活躍,身心不平衡,久而久之,體力衰退,這是當然的事。
四、遇合大眾。因為走路的關系,經常能在路上遇到同伴、熟人,大家互相招呼,也能相互聯誼。人在世間,還是要靠大眾生活,離開了大眾,什么都沒有。所謂“十八層地獄”,有一個叫孤獨地獄,孤獨的人生,最是不堪。借著走路,能夠和大眾經常相遇,促進聯誼,這也是走路的益處。
五、達到目的。走路一旦成為習慣,每天都會想要達到自己所定的目標。五千步、一萬步,就算這不是你的人生目的,但這是你對生命健康的要求,是為了達到健康所必須達成的目標,也是人生所應該做的功課。你有了功課,不達目的不罷休,如此就容易達成追求健康的目標了。
六、認識環境。坐車的人,不容易認識環境;走路的人,才能認識路。經常走路,對身邊周遭的環境容易熟悉。你不走路,坐在車子里,十年八年,隔壁鄰居是誰都不知道,你的世界就會變得很狹小。走路,世界才會廣大,所以不管為了健康、為了增廣見聞、為了身心平衡,或是為了融入大眾,都需要走路。
各行其道
一個家庭里,兄弟姊妹長大后,為了各自就業,東南西北,各行其道。一個學校里,同窗好友畢業后,為了發展前途,各自分飛,也要各行其道。
道路走遠了,還有岔路。河流流經的區域廣了,也會分出支流。士農工商各行各業當中,經商的商人,有的批發百貨,有的販賣吃的、穿的、用的,可以說萬千商人都在各行其道。農夫當中,有谷農、果農、菜農、牧農,大家各就本業努力營生,也是各行其道。
世間眾生,每天都在“各行其道”,試述如下:
一、關于交通的。現在的交通發達,有飛機、輪船、火車、汽車、摩托車、腳踏車等。有的乘人,有的載貨,有的近途,有的遠程,甚至車廂、機艙還分經濟艙、商務艙、頭等艙,此中或高價,或便宜,為了方便行商旅客,都可以任君選擇,各行其道。
二、關于做人的。人有千百萬種,有的人活潑熱情,有的人含蓄內斂,有的人剛毅正直,有的人善于察言觀色,有的人淡泊無求,有的人熱衷名利,有的人滿懷救世熱忱,有的人只求平凡度日。人因為天生性格不同,價值觀、人生觀不同,所追求的目標與生活方式也有別,但只要做人正派,一樣可以各行其道,同樣可以活出自己的一片天。
三、關于工作的。工作也有千百樣,有的人從軍,有的人行醫,有的人治學,有的人從政,有的人務農,有的人行商,有的人做工,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都出狀元”。所以在各種事業當中,每個人也都各行其道,各顯神通,各自發揮自己的才華。
四、關于能力的。人在世間要有工作才能生存,工作要各憑本事,有的人用勞力做事,有的人用技術工作,有的人用金錢投資,有的人用口才賺錢,有的人用智慧策劃。總之,人為了賺取生活所需,只得以自己的體力、心力、腦力,幫忙解決問題,才可以生存。
五、關于信仰的。世間的宗教很多,有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等,各個宗教各有教主、教義、宗旨,大家各憑所好,選擇所要信仰的宗教。甚至在佛教里,也有大乘八宗,可以選擇參禪,也可以選擇念佛。乃至“五乘佛法”里,有人乘、天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都可以任選一乘,作為自己修學的目標。總之,在宗教信仰的選擇上,大家一樣可以各行其道。
這個世間本來就是個百花齊放、多彩多姿的社會,只是在各行各業里,大家雖然可以各依所需,各行其道,但是佛教講“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行業雖多,道道不同,歸根究底都是為了替人服務、給人方便、助人解決問題。所以世間萬種的經營,百千的行事,其目的都是為了共生共榮,只要大家能夠正派、向上、勤勞、利人,所謂“講義”、“講理”,則不管哪種行業、宗教、事業,條條都可以通往成功之途。
塞車
人生的煩惱很多,不論古今,不分中外!只是現代人隨著科技進步,煩惱似乎也因此增加了不少,例如家中停電、水管不通、出門塞車等。
說到塞車,不管平時上下班,或是假日外出旅游、購物,幾乎都會遇到塞車。一般道路交通流量大,偶爾塞車一下就過去了,還算好,最怕在高速公路上,一塞沒有數小時不容易疏通。有時候長途旅行,塞在高速公路的車陣里,前也不能進,后也不能退,十幾個小時下來,肚子餓了還可忍耐,口渴數小時也還可以過去,萬一尿急,那可就真的不知如何是好了。
塞車時,如果與人約好見面,眼看時間來不及,心里的焦急也是可想而知。所幸現在有了手機,可以及時打電話通知對方,雖然還是可能誤事,但至少不至于太失禮。
多年來,我經常在高速公路上行走,自己也體會出一套行走高速公路的哲學。例如,假日最好不要上路,因為有些新手也會趁此機會出門辦事,路況不會太順。有時候某些路段,上下班時間必定塞車,最好能避開這個時候通過該路段。有時候在高速公路上遇到車禍,要知道附近有哪些省道、南北快速道等,可以提早下交流道。如果路上沒有塞車,也沒有路況,還要注意不能超速,因為不時會有交通警察出現,甚至現在照相測速,只要被照到,荷包就會“失血”。
一般人高速公路走久了,哪些路段容易躲藏警察,大都心里有數。根據我的觀察,所謂“逢彎莫快車,遇橋須慢行,戰備車道旁,兩邊有警察”,其實不管有沒有警察,遵守交通規則,才能確保自己和他人的行車安全,也可減少塞車之苦。關于塞車,也有因應之道,例如:
一、預做準備。一趟出門,車行需要多少時間,心里要有數,最好車上能預備一些面包、開水,甚至尿壺等,以備塞車之需。
二、提早出門。現代人約會要守時,開會要準時,這是應有的禮貌,不可經常以“塞車”作為遲到的理由,所以出門辦事,要把塞車的時間預估進去。寧可提早出門而早到,也不要遲到而對人失禮,這是現代人應該提倡的第一新生活運動。
三、車況良好。出門以汽車代步,非常方便,但是如果汽車拋錨了,那可就真的是“汽車”者“氣死人”也!使用汽車,要靠平時的保養,再者每次出門前不忘事先做好檢查,例如,冷氣冷度夠不夠?剎車靈不靈?汽油加滿了嗎?機油換新沒有?水箱的水足夠嗎?如果你能隨時注意保持良好車況,路上既不會妨礙別人,自己的安全又有保障,所以把車子保養好,這是自利利人的最佳法門。
四、心情愉快。開車外出,一定要保持愉快的心情,尤其喝酒不能上路。在車上也不可以抽煙,或是猛打手機,駕駛人員不要好講話,也不要急著趕時間,要從容不迫,每次開車外出,都能視同兜風旅行一樣,那么瀟灑自在。我過去一再提倡開車時應該注意:“不急不急,平安第一”、“不急不急,禮讓第一”,尤其一些開大貨車、聯結車的司機,更應該注意,不要隨便變換車道,也不要超速,因為“欲速則不達”。所謂“妻兒倚門望,安全駕駛歸”,唯有安全駕駛,才是回家唯一的路。
自行車
自行車,又名腳踏車,這是十九世紀到二十世紀之間的交通工具。人借助雙輪轉動,可以縮短走路的時間,增加行走的里程,所以曾經風行世界。一般人上下班要騎自行車,出外采購要騎自行車,自行車成了人類社會重要的代步工具。
后來,腳踏車為摩托車所取代,摩托車不需要人力,只要加油,就能加速沖刺。直到今日,摩托車還在流行,但是傷亡率高,也造成社會付出不少成本。現在經濟發展,大家為求安全起見,都乘坐四輪汽車,甚至還安裝深色的玻璃,讓外面看不到車內。慢慢地,人我之間也就越來越隔閡了。
現在歐洲的巴黎,倡導以腳踏車作為重要交通工具,每周一日實施“不準汽車上路,只準騎腳踏車”。腳踏車為何又能重獲人類青睞呢?原因如下:
一、節約能源。現在有人憂心,能源過度浪費,未來會產生能源危機。根據科學報告,五十年后的世界,汽油用罄,屆時大地一片黑暗,不知人類如何生存下去。因此,唯有現在及早節約能源,減少汽油的消耗量,改用腳踏車代步,保留一些能源,留給萬年久遠的子孫,這是值得重視的問題。
二、合乎環保。現在人類過分使用汽油,不但汽車排放的廢氣造成空氣污染,制造汽油所產生的廢棄物,也有害人類健康,所以環保人士呼吁用腳踏車代步,加強環保意識,只要人人有心,必能做到。
三、回歸簡樸。騎腳踏車,這是回歸簡樸生活的一大步,因為自行車不需要耗費油料,每日只要花一點力氣,踩動車輪,一天就能省個幾美元的油費,一個月下來就是一二百元,一年就是數千元。另外,汽車的保養、保險等花費,也是所費不貲,假如能騎腳踏車,就能減少不必要的支出,讓生活回歸到往昔的簡樸,實在是值得提倡的事。
四、有益健康。騎腳踏車不但回歸簡樸,而且有益健康。據現代醫學表示,人類最好的運動就是走路,因為走路雙腳運動,使全身的肢體,甚至五臟六腑的器官,都能運動,所以有益健康。騎自行車的效果和走路一樣,是最好的運動。俗語說,“路是人走出來的”,其實,健康也是要靠雙腳去走、去踩踏出來的,所以為了自己的健康,多騎腳踏車,盡量減少搭乘汽車的次數,可謂好處多多。
五、溝通人際。汽車是封閉式的,內外不能交流,摩托車速度太快,也不能互動。唯有騎自行車,騎在路上,三五好友可以高歌、可以對談,增加人際溝通,讓人與人之間多建立一些往來,增加友誼,增加了解,也是促進社會和諧的一件好事,值得提倡。
自行車能否再大行其道?人類能夠因它而有所獲益嗎?這就要看現代人的思維了!
游
在佛教的《觀音經》里敘述觀世音菩薩,形容他“游諸國土,度脫眾生”,這個“游”是表示自由自在、表示稱心如意的意思。其實,不只菩薩度眾生好像“游”覽世界一樣,人間各界的人士,也都因為“游”而有所增進,例如:
一、學生通過郊游,可以增廣見聞。全世界的教育,幾乎各級學校都會讓學生利用假期做各種郊游。例如,從幼兒園開始,就會到各個公園、名勝去遠足。中學生、大學生也會想出種種方法自助旅行,或是求助一些單位的獎助,到國外游學。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不但青年學子希望通過游學到世界各地游歷,以期增廣見聞,一些工商企業、團體機構,也會獎助優秀青年出國訪問、游歷,期能培養人才,厚植團體實力,可見“游”的重要。
二、商賈通過旅游,可以找尋機會。當今“全球化”的時代,工商企業人士莫不急急忙忙地游行世界,尋找商機。過去說宗教無國界、醫學無國界,現在的工商幾乎也是無國界了。中國的工商人士,現在遍滿世界,據說在世界各國投資的中國華商有四萬多戶,我想這是有登記的數字,沒有登記的還不知有多少呢!工商界的旅游,現在飛機都有商務客艙,旅館也有商務旅館,可見工商企業在旅游世界里占有重要的地位。
三、異性通過同游,可以結為伴侶。從學生的郊游,到青年的旅游,再到旅行社所辦的一些國際旅行,替男女青年牽線,讓天下有情人結成眷屬者,不知凡幾。青年人在山明水秀的地方結識異性朋友,彼此一見傾心,點燃愛的火花,譜出愛的戀曲,或者出國旅行十天、半個月的行程,在異國他鄉認識、結交,回國后魚雁往返、電話熱線,也譜出戀曲。所以,“但愿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屬”,旅行的促成,不能說沒有貢獻。此外,朋友通過同游,進一步互相了解、聯誼,促進感情,成就其他好事者,也不在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