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貳·人生的城市(2)

“出門預備”,茲有六事提醒:

一、出門先看天。今天會下雨嗎?如果感覺天色不對,有可能下雨,就要先預備好雨衣、雨傘、雨鞋,免得在路上果真變天下雨了,進退維谷。

二、所去有目的。今日出門,要到哪些地方,有幾件事該辦,先有個計劃。例如,第一先到甲地,第二再到乙處,第三順道拜訪丙家……把所要訪問的對象一次完成。或者今日去鄉鎮公所領戶口謄本,再到銀行存款,接著到市場購買物品……把該做的事計劃好,免得中途猶豫。常見有人把車子停在路旁商量,甚至商量時意見不一,吵起架來,這都是出門沒有預備之故。

三、時間要預算。今日出門到多少地方去,需要花費多少時間,事先要有個預算,不要在別人開會時趕到,或是別人吃飯時造訪,免得彼此尷尬。如果沒有事先約定,也不宜閑聊長談,最好把事情簡單講完就告辭,免得妨礙別人工作。

四、事先要預約。到銀行機關辦事,他們有一定的上下班時間,只要在上班時間內,事情都能辦成。如果要拜訪的是朋友,彼此各有各的事情,所以最好事先用電話預約,幾點到達,幾點離開,讓對方有個預備,不要貿然前往,成為令人討厭的客人。朋友交往、相處,要能歡喜、愉快,所以應該注意的事情,不能疏忽。

五、講話看人面。我們和人相約,有時閑話家常,有時商量議事,有時向朋友借貸,或是希望他出力相助等,必然會有不等的談話內容。談話中,要注意對方的面容、聲音、態度,他對你所說的意見、所提的要求,如果是真心相應、有心資助就好,否則宜應適可而止,不要強人所難,因為即使父母兄弟、至親骨肉,也未必都能所求順遂,何況是朋友、外人呢?

六、禮品要預備。日本人訪問朋友,非常重視禮品,現在中國社會也重視禮尚往來,相互贈送一些“惠而不費”的小小禮物,也能縮短彼此的距離,促進彼此的關系。不過送禮也要適當,不宜太貴重,免得對方收受后覺得是個負擔。

出門要預備的事其實很多,應該注意的事項也不少,其中尤以講話的內容要長話短說、具體扼要,不要翻來覆去一再重復,能夠簡單明白、彼此相談甚歡,那就出門愉快了。

忘記了什么

“健忘”是一般人共通的毛病。下雨天帶傘出門,天晴了,很多人會忘記把雨傘帶回家。火車上的廁所里,經常有被主人遺忘的手機;到餐廳用餐,飯后總會有人忘了自己隨身的手提包。甚至公交車上、出租車里,經常有乘客忘記把重要物品帶下車,所以搭乘飛機在世界各地旅行時,每當飛機降落前,空中小姐總會在廣播里提醒旅客,不要忘記隨身攜帶的物品。

平時一般人出門,也經常在車子開了一小段路之后,忽然想起來:糟糕,我忘記了什么東西沒有帶!只好打道回府,于是浪費不少時間。

健忘實在是人生的缺點,應該改正,茲有十事提醒大家:

一、昨天你對別人的承諾,還記得嗎?如果記得,即刻履行;如果忘記了,要列為自己的重大過失,不可護短。

二、父母、老師、主管、朋友跟你交代的事情,都記得照辦了嗎?照辦后有向他們匯報嗎?

三、今日出門,隨身應該攜帶的東西,如記事本、電話簿、手機、眼鏡、開會資料等,凡手提包里該有的東西都齊全了嗎?出門前最好再檢查一次,不要丟三落四、忘東忘西。

四、開車外出,攜帶駕照、身份證了嗎?過路費所需的零錢準備了嗎?所要前往的目的地,路線都事先了解清楚了嗎?

五、外出訪友,已事先電話聯絡了嗎?如系應邀赴約,能如時赴約嗎?乃至該回的電話都回了嗎?

六、出國旅游,護照、機票、藥品、當地的錢幣都帶齊了嗎?甚至換洗的衣物、隨身讀物,都不可忘記。

七、昨天聽到的善言、新知,都能記得嗎?都能將之再轉告給他人嗎?

八、每天要“日行一善”,今天實踐了嗎?做了哪些善事都能夠說得出來嗎?

一般人經常騎驢找驢,眼鏡戴在頭上卻到處找不到。健忘的人容易失信于朋友,健忘也是一種失德。一部大機器,忘記了一顆螺絲釘,其后果不堪設想。一個重要的親友,忘了一句贊美、請安、問候,后果也很難預料,所以古人說“三思而后行”。我們每天的生活不可健忘,應該履行的承諾,如約、如期、如實完成,這是做人的根本。

上街

自古以來,無論哪個階層的人士,為了購買生活所需,幾乎都有“上街”采購的經驗。時至今日,商業發達,百貨公司、購物中心,各種大賣場林立。由于業者善于廣告宣傳,經常舉辦減價促銷活動,更是吸引廣大群眾上街一游。當中不全然所有的人都是為了購物,而是另有所圖,例如:

一、滿足欲望。上街的人,不必然是為了購物,也不見得有什么目的,純粹只是為了上街看看逛街的人潮,看看櫥窗里陳列的各色商品,即使不買,看看也能滿足人類追求物欲的本性。

二、消磨時間。既然不買,為什么還要上街?除了街上人多,可以看看各式各樣的人與物之外,尤其街上人多事雜,總會有很多事情發生,借著閑暇逛街,可以看看熱鬧,消磨時間。有的父母晚間帶著兒女上街,可以就街上所見,做一些機會教育,乃至到小吃攤吃個點心,有助于親子間的互動,增加親子情誼,這也是上街的一得。

三、獵取新奇。逛街時的心情,總是興奮又好奇。走在街上,各種五光十色的商店招牌,還有電影院的影片廣告牌,令人眼花繚亂。每逢電影進場散場,人潮如織。當中有書童報販,沿街喊叫,各種小販拎著水果,滿街兜售。偶爾還有警察追趕小販,乃至女人對街相罵的場景出現,甚至古代還有官轎,抬著達官貴人出巡。逛街的人看到這一切,無不感到新奇無比。其實一些男士逛街,常是為了尋芳獵艷而來,只不知一些美麗的女郎,是否也在獵取心目中的帥哥。總之,獵取新奇是引起很多人逛街的目標與興趣之一。

四、市場調查。一個城市繁榮與否,市集街道最能反映實況。甚至當地的文化習俗、風土民情,也能從街上的活動一探究竟。因此,有些學者為了學術研究,下鄉做田野調查,或是上街做問卷。尤其一些廠商為了掌握市場需求,上街做市場調查。甚至有的人沒事上街閑逛,也能看出流行的趨勢、物價的波動、市場的行情等,因而成為“世間解”,所以市場調查也成為某些人上街的主要目的之一。

五、陪友參觀。偶爾家中有親朋好友自遠方來,陪他到遠處參觀,所費不貲,如果約他游街,邊逛街邊談天,既有所見,也有議論,而且說長道短,不必負責。所以過去的一些茶館,現代的咖啡屋,就成為逛街人士聚會的場所。

六、采購所需。上街最大的目的,還是以采購為主。一些公務人員,平時上班,只能利用假日,或是每天早晚上班前后,上街購買日常用物。有些公司團體,負責采購的總務人員,也經常列出清單,有效率、有目標地上街采購。平時一些家庭主婦,則是隨興地依家人所需,上街采購日用,上街因此成為某些人不可免的生活要務。

總之,不論居住在什么地方的人,都有“上街”的經驗。上街的往事,不但留下生動有趣的生活體驗,甚至留下很多可談的資料,成為人生的閱歷之一。

路,是給人走的,從甲地到乙地,需要有路。愚公為什么要移山?為了要把山東、山西的路打通。世界上的科學家,爭相興建海上的大橋,為的也是要有通路過去。常見消防隊無法及時救火,因為沒有通路,也曾見過有人在河邊著急,因為河水滔滔,沒有路過去。所以,路,對吾人非常重要。

世間的路,有二線、四線,甚至八線大道,也有崎嶇難行的羊腸小道。人生本來如路,有時康莊平坦,有時曲折難行。走路,也要看各人的本領。總說“路”,有下列幾點:

一、都市道路。一般城市的道路,都是經過規劃,一號道路、二號道路……依路標而行,自然到達目的地。

二、山里的路。山路大都是高低不平、蜿蜒起伏,只適宜野獸出沒。不過,樵夫、登山者、探險家,也會經常行走山路。

三、海里的路。有時候人用船只、快艇、舢板等各種海上交通工具,為人在海上搭路。自從海上有了通路,多少探險家找到探險的處女地,多少商賈找到貿易的商機,多少旅行家找到旅游的目標。

四、陸上的路。有了陸上的路,人行、車行都很方便,只是開路的辛苦、工程的艱巨,很少人會去想到。自古以來,多少開路英雄,在崇山峻嶺中打通山路;多少筑路工人,在深山僻壤里鋪設鐵軌。不管公路也好,鐵路也好,都是多少人用血汗,甚至犧牲生命換來了大家的行路方便。

五、空中的路。空中的路除了供飛機飛行,另外還有電話、網絡等,都讓世界天涯咫尺,這些都是世界偉大的發明。

六、口邊的路。老一輩的人常教導后輩——“口中就是路”,但是口邊的路也要知道目的地,還要有禮貌,尤其要有報路、帶路的人。

七、指標的路。世間千奇百樣的道路,四通八達,像蜘蛛網一樣,錯綜復雜,千差萬別,萬別千差,但是只要有“指標”,就不會走錯路。

八、心里的路。世界上什么路最難走?恐怕就是心里的路了。每一件事都有心路歷程,每一件事都需要多少心力所成。心里的道路,有的是走向佛菩薩的成佛之道;有的是向往人天的天堂之路;有時候不自覺的貪嗔愚癡、嫉妒邪惡,那就是通往地獄、餓鬼、畜生的道路了。所以,“十法界”都是我們心里的道路。

除了心外的道路之外,心內的“十法界”之路,你要走哪一條呢?豈可不慎行乎?

走路

俗語說,“路是人走出來的”。確實不錯,人從出生之后,就要學習走路。甚至雙腳走路不夠,還要發明許多交通工具,建設各種道路,包括鄉道、縣道、省道、國道。甚至陸路不夠,進而發展出空中、海上的道路等,目的無非都是為了要“走出去”。

人要走出去,才有前途,但是世間的道路并非都是平順好走的坦途,如同語言也是人與人之間溝通心意的道路,語言不當,也可能成為障礙。另外,金錢也是人生的通路,有時用之不當,金錢的道路也不容易行走。

道路不僅溝通了人際,一個國家要“貨暢其流”、“物盡其用”,還必須有好的交通。交通不便,貨物交流不暢,所以自古商人行走營商就萬分的辛苦。

世界上走路最多的人,一是商賈,二是軍人,三是僧侶,四是探險家。商賈為了讓貨物通暢交流,不惜南北經營,奔東走西,商人一生的歲月,大部分都在路上度過。

軍人為了保家衛國,出戰野外,離鄉背井,餐風露宿,尤其是行軍,不分晝夜,備極辛苦。僧侶也是“一缽千家飯,孤僧萬里游”,為了參訪問道,云水行腳,就如趙州禪師的“一句隨他語,千山走衲僧”。

探險家更不用說了,麥哲倫、庫克船長、三寶太監鄭和,甚至去西域取經的唐三藏,他們都是冒險犯難,不怕葬身魚腹,不惜埋骨山野,靠著他們行走各地,世界的文化于焉展開。

人生要“走出去”才有發展,所以走路是不能免的功課。人生的道路有好走的路,也有難行的路,茲以世間道路比喻之:

一、平路。就是平坦的大道,如一般市區道路,乃至高速公路等。

二、暗路。就是沒有路燈照明的郊區小路。

三、歧路。就是崎嶇不平、曲折錯綜,不容易認識方向的路。

四、山路。就是深山里的道路,有的斜坡高低落差很大,有的則有階梯拾級而上。

五、水路。一般過河越溪要涉水,漂洋過海要渡輪,這些都是水路。

六、邪路。有的人不走正路,例如從事不正當的邪業,這就是人生的邪路。

七、繞道。遇到河流、斷橋、交通事故等,必須繞道而行,雖然辛苦,費時費事,為了到達目的地,也不得不行之。

八、捷徑。有時不是道路,為了抄捷徑,不惜跋山涉水,甚至有時為了截彎取直,縮短路程,必須征收良田土地,重筑道路。

所謂“條條大路通長安”,其實世間的道路并非條條都是大道,正如人生的前途,有的崎嶇坎坷,有的平步青云。如何走路,也要靠吾人慎重選擇。

“走路”的重要

“走路”對百年以前的人來說,不是問題,因為生來就是要走路,不管你到哪里辦事,不走路怎么到達呢?古代的人,一半的生命都花在路上。現代人習慣乘坐車輛,腳踏車、摩托車、汽車、火車,生活一下子改變,不需要走路,而改以車代步,因此現代人的生存本能也受到影響。

例如,不走路,體能愈來愈差,精神愈來愈萎靡,這都是現代人的嚴重問題。現代醫生總是鼓勵人每天至少要走一萬步,一萬步大約需要兩個小時。一個忙碌的人,要他每天花兩個小時來走路,怎么想都覺得不值得。但是,一旦老了病了,人的老,就是從腳和腿老化開始,雖然心里想要走,但每一步路都覺得舉步維艱。到了這個時候才想要走路,已是力不從心了。所以,現代人為了增加自己的體能動力,可以把一萬步分為三次來走,每天三餐飯后,各走兩三千步,可以維持長遠的健康。

“走路”,確實很重要,述說理由如下:

一、增加健康。如上所說,走路是為了健康,所有的路,都應該叫“健康之路”。當初佛陀住世時,每天領導弟子托缽乞食,都要走路。不但托缽要走路,吃飯以后,“飯食經行”,也是要走路。之后打坐參禪,禪定起坐以后,還是要跑香走路。不但如此,佛教還鼓勵人“朝山”,三步一拜,一步三拜,都是為了增加健康,也是為了慧命的提升。

二、促進思考。走路的時候,可以借機沉淀心靈,可以在腦海里思考一些問題,例如,前途的進退,事業的做與不做,都可以借此做個長遠的思考,所以這樣的走路,怎么能說是浪費時間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含山县| 周至县| 赤壁市| 玉龙| 灌南县| 斗六市| 建德市| 新蔡县| 阿拉善右旗| 溧阳市| 武义县| 石狮市| 同江市| 河津市| 张家口市| 二连浩特市| 溧阳市| 资中县| 汝城县| 吴江市| 纳雍县| 齐河县| 阳泉市| 永福县| 闸北区| 邻水| 扶绥县| 平果县| 怀来县| 济源市| 彭山县| 静安区| 长兴县| 岑巩县| 阿克陶县| 沐川县| 古交市| 奎屯市| 和平区| 崇义县| 资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