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章 號角的又一次召喚(1)

1961年預示著未來10年的動蕩。美國國內的動蕩不安自1964年夏天開始出現,那時,距肯尼迪總統去世已有8個月了。人們后來認為如果他還活著,就不會發生這些事了,但這只是一種幻想。實際上,這場動蕩主要應由他承擔責任。增兵越南是他任職時進行的兩個主要政治行動之一,第二個就是他制訂了在20世紀60年代末之前將人類送至月球的計劃。肯尼迪的政府花費巨額資金用于空間探索,例如投入了560多億美元才把阿波羅11號送上月球,這還遠遠沒有結束。所以后面的幾屆政府都無法創造性地采取措施,或采取有長遠意義的策略處理震驚全國的種族騷亂,這些騷亂席卷沃茲及哈勒姆黑人區。這些騷亂加上抗議美國干涉越南事務的示威游行,大大地損害著美國的社會結構,損害程度是自19世紀南北戰爭以來最嚴重的一次。

越南問題和太空問題都讓肯尼迪操心不少。起初,他甚至可能掙扎在放棄邊緣,想退出中南半島。他的助手肯尼思·奧唐奈曾說過,肯尼迪計劃在其第二個任期內撤出越南,在飛往得克薩斯州的最后一次旅程之前,他已發布命令,撤回首批1000名美國軍事顧問。(據奧唐奈說,林登·約翰遜從達拉斯返回后,秘密撤銷了這一命令。)其他跡象也表明肯尼迪想全身而退。戴維·哈伯斯塔姆在這一問題上并非一個友善的批評家,他認為肯尼迪已經下定決心,但“不想突然從中抽身,以防其政府內部出現不必要的分裂。這需要時間”。

空間探索又是另外一件事。肯尼迪對此沒有開脫罪責的借口。無論是榮耀還是損失,這一決定的結果都必須歸結于肯尼迪,每年的形勢都在持續惡化,這有違他的初衷。1961年,太空競賽不再與國家安全掛鉤。矛盾的是,蘇聯擁有更大的火箭,但這恰巧證明他們在技術上處于劣勢。美國找到了一種設計氫彈頭的方法,其體積和重量僅占之前氫彈頭的一小部分,所以無須使用高能量航空器就能完成火箭發射。蘇聯科學家需要大量火箭助推器,并且是重量達到80萬磅[1]的助推器。因為他們的氫彈頭仍是制作粗糙的龐然大物。這意味著在太空探測的早期階段他們有足夠的燃料把更重的衛星送入軌道,但也僅此而已。在后期,美國技術的優越性得到了彰顯。白宮的人再清楚不過了,而克里姆林宮的人也都心知肚明。

可是普通民眾并不知情。他們只看到蘇聯正向美國耀武揚威,這或多或少威脅到了自由世界。向他們解釋軌道上3/4的衛星是美國的毫無意義。即使向他們解釋與蘇聯只發射了笨拙的人造地球衛星和月球衛星相比,美國已發射了整套的“先鋒”“發現者”“探索者”“拓荒者”,還有“薩莫斯”、“蒂羅斯”(用于氣象)、“調運”(用于導航)、“邁達斯”(紅外線導彈探測器)和“回聲”(用于通信)等各式各樣的衛星,也是白費唇舌。在公眾眼中,蘇聯更引人注目。蘇聯是第一個進入軌道、第一個“光顧”月球并對其進行拍照的國家,也是首先把衛星送上環繞金星軌道,并將金星的信息通過無線電裝置發回地球的國家。現在,顯而易見的事實是,他們將在載人宇宙航行上和美國科學家展開較量。他們已把狗送入了太空軌道,現在,他們首次把人送上了太空,這一飛行器已在咸海附近的發射臺那里準備發射。一年前,也是在這個地方,弗朗西斯·加里·鮑爾斯曾試圖在其注定要倒霉的飛行之前拍照留念。

這與美國的安全或科研都無關,而僅關乎臉面。有人尖刻地稱之為“天體政治學”。以肯尼迪的精英主義作風,美國毫無疑問將奮起應對挑戰。但是冷戰與此事的關系也不容小覷。像艾奇遜和杜勒斯,還有理查德·尼克松一樣,肯尼迪相信全世界都注視著這兩個超級大國間的競爭,每一場競爭都與他們的國家命運息息相關。美國人一想到蘇聯模式可能在亞洲和非洲的新興國家更受推崇,便寢食難安。似乎這關乎人類自由的生死存亡。這從西奧多·索倫森的回憶錄中可以看得很清楚。索倫森寫道,對肯尼迪而言,新政府繼承的“空間探索差距”是這個國家缺乏“首創性、機智及活力”的標志。

他(肯尼迪)深信美國還未完全抓住空間競賽對全球政治及心理方面的影響。東西方正在競爭,力圖說服舉棋不定的新興國家轉向自己的陣營,以及告訴他們未來的路在何方。他害怕蘇聯的巨大成就會幫助其建立不可超越的世界領導地位,尤其會在科學上遙遙領先。

這樣看來,美國擁有超級武器系統并沒什么了不起,因為它們“看起來”并不占優勢:“其他國家……認為蘇聯的空間技術領先意味著導彈技術的領先。無論這種假設是真是假,它都左右著冷戰中這些國家的態度。”這只是異想天開,似乎在第三世界人民的眼中,判定該轉向哪里的根據是外層空間的最新消息。從中得到的最重要的暗示是,蘇聯發射火箭的繁榮情形若未受到挑戰,那么美國的威信無疑會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相比之下,受壓迫的美國黑人在歇斯底里的暴動中搗毀美國城市中心區都沒有這件事更令人受挫。

這并非約翰·福斯特·杜勒斯幻想的改良版。索倫森在這一事例中很清楚地表示,肯尼迪并非像在越南問題上那樣舉棋不定:“總統比其他顧問更為堅信,在空間競賽上屈居第二,甘于人后,是同國家安全的要求大相徑庭的,也與‘新邊疆開拓’的精神不一致”。像古巴問題一樣,太空問題也變成肯尼迪1960年關心的主要議題之一。在曼哈頓的競選演說中他曾說:“這是全新的時代,要求全新的應對方案。本屆(艾森豪威爾)政府的重要抉擇是基于其國際政策、威望、力量和影響等因素的。應重視外層空間的重大意義……蘇聯如今已搶先進入外層空間了。”在愛達荷州的波卡特洛,他還說:“他們(其他國家)看到蘇聯領先進入空間。他們看到蘇聯首次繞月飛行、首次繞日飛行……因此他們得出結論,認為蘇聯日益強大而美國每況愈下。我認為是讓我們來扭轉這一看法的時候了。”在俄克拉何馬城,在他當選的前5天,他曾疾呼:“我寧可只看落后的黑白電視,也一定要在火箭推動力上勝過他們。”

4月的第二個星期一,合眾國際社開始行動,擴散莫斯科盛傳的謠言:蘇聯的火箭研究者們已將載人航空器送入太空并安全返航。雖然這一消息傳播得太早,但星期二晚上,美國中央情報局就傳來報道稱,按計劃該飛行將在當晚進行。華盛頓還在睡夢中時,莫斯科廣播電臺已用其低緩的蘇聯愛國歌曲《我們的祖國多么遼闊》來迎接新的一天了。隨后,便廣播了一個重大的宣言:“世界上第一艘載人宇宙飛船東方號已于4月12日由蘇聯發射,飛船已進入了繞地軌道。”為了緊跟動態,蘇聯各地的孩子都跑出教室,店員們離開商店,工人們走出廠房,紛紛出來一探究竟。起初,大家鴉雀無聲,異常震驚。在他們頭頂上,有一位同胞正以每小時18000英里的速度穿越星際的事情太讓人難以置信。

這位同胞名叫尤里·阿列克謝耶維奇·加加林,是位27歲的空軍少校,他被選為俄國的“航天第一人”。加加林于莫斯科時間早上9點7分(華盛頓時間凌晨1點7分)起飛。那時,他的歷史地位似乎要比實際的更高。世界上大事件的重要性往往在于當時引起的大眾反響是否強烈。1938年奧森·韋爾斯關于火星人的廣播所引起的反響就是典型的例子。1946年的“想回家”暴動及20世紀50年代初期的支持布里克修正案也引發了大眾關注。如今,不僅是俄國人,全世界的人對英雄都急切盼望,正在這時,蘇聯出現了加加林。在宇宙中航行了108個小時,其中89個小時是在軌道上運行,隨后,他從距地188英里處從天而降,這成為他之后巨大的宣傳資本。站在列寧墓旁,他受到了20發禮炮的鳴放致敬。莫斯科的一個廣場以他的名字命名,一條冰川亦以他的名字命名。蘇聯藝術家著手設計印有他肖像的紀念郵票。蘇聯報紙都用紅字印著他的名字鋪天蓋地而來。對其頂禮膜拜的蘇聯記者稱其為“加加”。有人無比亢奮地描述道:“他炯炯的目光仿佛依然閃耀著太空的星光。”赫魯曉夫在紅場上發表講話,將其與哥倫布相提并論。蘇聯全國的廣播電臺播放了赫魯曉夫與這位宇航員的談話,他最令人難以置信的一段話是:“在外層空間時,浮現在我腦海的是黨和祖國”,還有“在返回時,我一直唱著《祖國大地所得到,祖國大地心知曉》這首歌”。

美國人氣得咬牙切齒。“肯尼迪可能因此在1964年競選中失利。”一位空間工作負責人說。宇航局的科學家說:“等著吧,等著蘇聯送上去3個人、6個人,之后再送上一座實驗室,等著他們聯合起來,送回一批太空拍攝紐約的照片給我們看。”在卡納維拉爾角,一位怨氣沖天的宇航員告訴記者:“我們原本能發射載人飛船的。若兩年前高層就下達命令,我們在一個月前就能發射了。”那天下午4點,面對國務院新禮堂里的大批記者,肯尼迪回答了人們的提問。有人問他:“總統閣下,今天有議員稱他對美國在航天領域總是屈居蘇聯之后實在忍無可忍了。我想他傳達了大多數人的聲音……在這一領域,美國追上甚至超過蘇聯的前景如何呢?”肯尼迪并未正面作答,他說:“盡管有些人痛恨這種現狀,但是我比你們更加痛恨。事實是這的確需要時間(來趕上蘇聯)。我希望,像美國在其他能勇爭第一的領域奮力拼搏一樣,美國同樣能在為人類帶來更長遠利益的領域里領先。但美國的確處于劣勢。”專欄作家休·賽迪評論道,這“看起來缺少了‘新邊疆’的精神”。一則新聞雜志報道稱美國上下的情緒是“沮喪、羞愧還夾雜著狂怒”,他們還預測:“只有一次蔚為壯觀、高難度的發射,比如載人繞月飛行,才能在世人眼中超越蘇聯宇航員。”

實際上,肯尼迪在當晚得知,這一洗刷恥辱的突破只能是月球飛行,別無他法。因為在其他領域蘇聯已大占先機,太難超越。晚上7點,總統在內閣會議室召開會議尋求對策。他的顧問們依次表態,這些顧問是杰爾姆·威斯納、宇航局局長詹姆斯·韋布和他的得力副手休·德賴登博士、預算局局長戴維·埃利奧特·貝爾和索倫森。這些科學家自然比肯尼迪更懂內情。空間科技并非肯尼迪的長項,相對其他領域,對這方面的知識他的確知之甚少。當時,他還沒有聽取卡納維拉爾角發射計劃的匯報,也缺乏必要的科學背景知識讓他做出科學合理的選擇,以處理好輕重緩急。在威斯納、韋布和德賴登發言后,總統沮喪地低聲道:“我們可能永遠也趕不上了。”他說:“讓我們來看一下。有哪些地方能趕上他們?我們能做什么?”他也確實知道美國已有3枚已經造了一半的火箭,每枚成品的火箭都能產生100多萬磅的推力。總統問火箭的制造者們:“‘新星’和‘海盜’怎么樣?土星號何時能造好?我們能取得跳躍性進展嗎?”

德賴登告訴他只有一線希望,但可能需要采取一項和曼哈頓計劃相似的突擊計劃。這樣就有可能在10年內把美國人送上月球。但這可能是在賭博。而且至少要花費200億美元,甚至達到400億。總統沉默了一會兒,隨后他說:“費用是最讓我憂心的。”他滿懷期待地望著貝爾,但并未從貝爾那里得到寬慰。貝爾說空間探索是一項需耗費巨資的事業。肯尼迪問:“難道你們不能發明一種就在地球上進行的競賽,來讓我們的情況好轉嗎?”但除了到月球上露臉外,其他事都沒什么吸引力。他將手指在牙齒上敲了敲,最后讓威斯納和宇航局的官員們再研究一下。在起身準備離開時,他說:“越了解情況,越有利于我做出是否值得進行這樣行動的決定。要是有人告訴我如何追趕就好了,讓我們找到這樣的人吧,無論是怎樣的人……這才是最重要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延川县| 柘荣县| 德令哈市| 安顺市| 广东省| 乃东县| 清河县| 静乐县| 镇沅| 德令哈市| 盐津县| 河池市| 谷城县| 赤壁市| 苗栗县| 佛山市| 三明市| 会理县| 盱眙县| 土默特右旗| 开原市| 朔州市| 龙里县| 台东县| 湘乡市| 宜君县| 体育| 中西区| 靖江市| 连江县| 晋宁县| 乌兰县| 塔城市| 林甸县| 衡东县| 河源市| 洛阳市| 武山县| 东乡| 杨浦区| 星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