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美國的新一代(8)
- 光榮與夢想4:1932~1972年美國敘事史
- (美)威廉·曼徹斯特
- 3281字
- 2015-08-04 15:23:41
泰勒——羅斯托的報告成為越南戰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為了抑制吳庭艷政府的衰敗之勢,報告要求肯尼迪派駐一批美國軍事顧問;更為重要的是還要派遣一個美國的步兵團,初期有8000人,之后會依據實際需要不斷增加。泰勒作為這支部隊的絕對領導者,希望總統能夠以越南問題為主題發表一次電視講話。然而他對關于進入越南的有些觀點讓人匪夷所思。比如,就此次遠征來說,他竟將越南與朝鮮相比,“美國軍隊無須過多準備就可以輕松適應越南的生活和工作”。而事實上,越南和朝鮮是大不相同的。第一點就是常規戰。敵人盤踞在邊境線附近,美國軍人就可以在這些固定區域進行他們的常規作戰部署,這對于他們來講,再熟悉不過。而越南的環境卻不是這樣。第二點是,這次是在濃密的熱帶雨林里進行的非常規軍事戰爭。此外,還有一點不可忽視,也是最重要的,韓國人民希望美國士兵能夠在當地保護他們,而越南人民根本不是這樣想的。他們認為美國的軍隊不過是其原屬殖民宗主國法國的繼任者,他們都想占有越南,而唯有越共民族統一戰線的軍隊才是他們心中真正的英雄。
政府當中的一些內閣成員及其他成員,如切斯特·鮑爾斯、喬治·鮑爾、艾弗里爾·哈里曼,也對泰勒這份聲明中的信息大為震驚。然而,只有肯尼迪總統一人有資格對此提出質疑。他拒絕在電視機前對民眾講述有關事宜,因為在他看來,這將把越南問題和柏林問題相提并論。他還明確指出,泰勒和羅斯托不像其他的參謀長聯席會成員,對美國干涉越南所帶來的積極影響持正面態度,他們只想要北越不再滲入南越,只是他們沒能提出具體可實施的措施。其實最令他傷心的是有關派遣軍人的這一提議。索倫森寫道:“越南戰爭的主要倡導者都支持這個行動,稱之為測試美國美好信念的‘試金石’,標志著美國已下定決心出兵。”但總統一人投了反對票,而且也只有他的票才最終起決定作用。肯尼迪說:“他們想要一支美國軍隊。這對于恢復自信心和保持軍隊士氣是必要的。但這就像是我們在柏林所做的一樣:大批軍隊持續進駐,樂隊仍要繼續演奏下去,而4天過后,民眾就會忘了一切,然后,我們又被告知,還得派更多軍隊去。這樣就像喝酒一樣,這次酒勁過了,下次還想再喝。”
盡管如此,總統還是擺脫不了大家的影響。他不同意派遣美國部隊,但在其他一些方面卻做出了讓步。接著,從1961年12月起,美國就開始加強在越南的武裝力量。就跟7年前的艾森豪威爾一樣,肯尼迪總統在與吳庭艷公開交換信件時肯定了這一安排。當然,這一安排也并非美國單方面的想法,并且吳庭艷也同意改革,并承認他的軍隊需要加強領導和振奮士氣。但此安排并沒有給美國規定援助的限期或者什么時候停止援助,只是含糊地說直到平定越共,逐出北越人為止。泰勒倒沒看出這里面有什么玄機。他從菲律賓發電報給總統說:“經由南越而卷入亞洲戰爭,是有這樣的危險,但還不至于太嚴重。”相反,喬治·鮑爾對此卻顯得焦慮不安。他說,吳庭艷在沒有看到美國派出的步兵之前,決不會善罷甘休。讓美國派兵才是他真正的目的,這樣,在美國幫他應戰之時,他就能夠穩固自己的政權。鮑爾預測,如果美國答應派兵,就會越派越多。他對總統說道,5年內,將會有300000美國士兵被派往越南。肯尼迪大笑道:“喬治,我看你簡直是瘋了!”
美國后來加速對越南戰爭的干預(這也證明了鮑爾和一些人的觀點是正確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在西貢駐守的美國決策人的性格。從1962年年初到肯尼迪執政的頭1000天末,有兩個人物很關鍵,一個是瑙爾汀大使,另一個是2月抵達越南的美國軍事援助顧問團新任團長保羅·d·哈金斯將軍。對這兩人的任用本身就是一個悲劇。因為瑙爾汀出身于弗吉尼亞望族,傳統守舊,對亞洲一無所知。他的任命得益于國務院強硬反共派的力薦。無論身處何種危機,他都會支持吳庭艷,而當肯尼迪真正需要他的時候,他卻跑到愛琴海逍遙度長假去了。哈金斯比他更糟糕。他是波士頓的一個世家浪子,高中沒讀完就退了學。他之所以能在軍隊得到晉升,只因為他精通馬術,是個出色的馬球隊員。在喬治·S·巴頓想要放松時,他又可以充當一個好伙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哈金斯擔任巴頓的副參謀長,那時別人給他起了一個綽號叫“推彈桿”,因為他執行巴頓的命令時雷厲風行。但和巴頓一樣,他有時也并不那么服從命令。這一點在他接到指示,要他如實向總統報告越南戰況時,顯露無遺。肯尼迪曾明確指出,一切越南戰況,不管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他都想知道。可哈金斯卻不喜歡上報壞消息,他認為這會影響自己的事業前程。相反,他所做的是讓人感覺他所報告的情況表面上聽起來都還不錯。他一到西貢,就告訴美國記者,他是一個樂觀主義者,也希望周圍的人都很樂觀,而且,他還透露,給華盛頓的每日情況匯報暫且可稱為“進展報告”。他想讓人們充分相信,在他的帶領下,打擊越共的戰爭將進行得十分順利。
瑙爾汀和哈金斯一致認為吳庭艷是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沒有他我們將無計可施。然而對他執政能力的批評只會激怒他,那時我們所有的想法都將會消失殆盡,灰飛煙滅。霍默在《紐約時報》的一篇文章中稱,這將成為美國政府與吳庭艷的生死相搏,他們的命運共生,不進則退。吳庭艷很快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他明白,此刻無論他怎么利用這兩個美國佬都沒問題,他可以肆意妄為,對著這兩個美國佬指手畫腳。
哈金斯到任之后,第一階段的反共戰斗被稱為“日出行動”,此比喻也還較為恰當。哈金斯告訴記者,他打算建立一系列堅固的“戰略村”,但這只能由國內軍事組織來操控防守。他的戰略合作人是越南總統吳庭艷的弟弟吳廷瑈。接著,美國得知這項戰略防御計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因為超過1/3的農村人都生活在戰略村,看來戰局會日趨好轉。目前來自西貢的所有報道都是好消息。對哈金斯表示懷疑的人可以從瑙爾汀的評價那里得到證實,因為他認為當地情形是令人放心的。
事實上,戰略村是一次失敗的實驗。除了身居高位的人,其他什么也沒能改變。他們依舊通過發布公共新聞來發動戰爭。從戰地發來的報道被哈金斯重新改寫,他刪掉了流露出悲觀主義情緒的語句和令人悲傷的壞信息,用完全虛構的內容取而代之。那些對此持反對意見的上校和少校都被調配到那些沒人愿意去的崗位上,其中最知名的莫過于中校約翰·保羅·范恩。而且,他們的檔案里還被寫了一些評語,這些評語可能會終結他們的軍事生涯。一次,當另一位比哈金斯低一個級別的將軍在前線巡視時,發現實際情況與美國軍事援助顧問組在電報里所描述的大不相同,于是他給哈金斯寫了份報告,講述了戰爭的實情。哈金斯在空白頁邊上草草寫道:“謊言,謊言,又是謊言。”然后,他將其扔在文件柜后面。真實的謊言就是他自己,但能夠反駁他的唯一信息源就是美國報紙上駐越南記者發回的報道信息。哈金斯稱記者為制造轟動的商販,或者,更糟糕的是,甚至罵他們是叛徒,以此遮掩事實,自我開脫。哈金斯偶爾也承認自己受挫,那是因為他有不可告人的企圖。他希望借此弄到更多的人、更多的槍支,以及更多的直升機。他還警告說,如果無法提供這些東西,就意味著民眾對軍隊已失去信心,任何記得以前中國的情形的人都會知道這意味著會有什么后果。
如果發生新年攻勢或爆發越共的游擊活動,或許哈金斯的“新聞傳播”在一開始就會被拆穿,然而,事實是,游擊隊的活動恰好有所減少,這也是所有新聞人想要的。他們宣布“日出行動”帶來了戰場上方的蔚藍天空。他們欣喜若狂,這種喜悅也感染了華盛頓的其他人。馬克斯韋爾·泰勒說道,他感受到越南將出現一場全國性的盛大運動,用以粉碎共產黨。麥克納馬拉說:“所有統計數據表明,我們就要贏得這場戰爭了。”肯尼迪總統異常驚喜,批準增加對西貢的軍隊支援,駐軍人數從2000人增加到16000人。美國軍事援助顧問組也升級為越南軍事司令部。
[1]艾克是艾森豪威爾的昵稱。——編者注
[2]1英里≈1.609千米。——編者注
[3]1英尺≈0.305米。——編者注
[4]1944年1月,美英盟軍在“古斯塔夫”防線北面的安齊奧海灘登陸,協同正面部隊突破該防線。德軍頑強抗擊,美英部隊雖盡力守住灘頭陣地,但傷亡慘重。——編者注[5]佩佩:佩雷斯的昵稱。——編者注[6]1碼≈0.914米。——編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