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第1章 史前繪畫

繪畫藝術的起源

在法國西南部和西班牙北部的洞窟里,至今還奇跡般地遺留著一幅幅精美的繪畫。受傷的野牛、飛奔的鹿群、粗壯的猛犸、機靈的山羊、豐富多彩,各具形態。考古學家利用放射性碳素測試法科學地判斷出,這些優秀的藝術品出自于距今數萬年前的克魯馬農人之手。數萬年之前,尚處于蒙昧狀態中的人類如何創造了這樣動人的藝術品?對于這個問題。自從研究原始社會的藝術以來,就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圍繞這個問題,許多西方學者進行了探討和研究,提出了種種假說。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如裝飾說,宗教說,游戲說,勞動實踐說等。

關于藝術起源于裝飾說,即認為藝術是導源于人類固有的愛美觀念和審美性。我們知道,凡舊石器時代的洞窟壁畫全部是描繪在洞窟深處的,有的洞窟低矮之處須臥地彎腰,而有的洞窟天井之上需要疊人架物。而當時的人類都住在距離洞口不遠的地方,日光能夠直接和間接照射到的地方,決不住在洞窟的深處。因為洞窟深處極其陰暗潮濕,即使白天也伸手不見五指,如點火照明勢必煙霧彌漫,何況還時有塌方之憂。其次,洞窟內的壁畫,除了極少數之外,其余大都被重疊地畫在一起,根本無法起到裝飾作用。同時,即使是原始人類的文身和最原始的“裝飾品”,也首先是它的實用價值,而不是出于一種單純的外表美的追求。實際上,人類的審美性是自然和藝術一道培養而來的,就是說審美觀點是人們在生產勞動的過程中,不斷地領會了自然固有的完善、比例、和諧等因素以后,逐漸培養和發展起來的。因此審美性并不是藝術的根源,倒是自然和藝術一道培養起人的審美觀念并使之得到發展。

關于藝術起源于宗教之說,即認為藝術是宗教的附庸,只是到了后來才逐漸開始獨立的。這一學說,現在看來很難成立。根據考古學的鑒定,我們知道最早的藝術品出自于舊石器時代晚期的奧瑞納文化期。而真正的宗教觀點是在原始社會終結并過渡到階級社會以后,才逐漸占據統治地位。在人類活動的早期,即使處于蒙昧狀態的宗教也不存在。

關于藝術起源于游戲說,即認為藝術是原始人類狩獵之余的一種游戲的沖動。這一說法,也很難經得起推敲。我們知道,原始社會人類的生產能力極其低下,人們的一切活動的目的就是為了生存,有很強的功利性。最初的藝術品是產生于人類剛剛控制了第一種自然力——火以后,這時候的人類為了生存而盡最大努力來覓取食物,如果這些洞窟壁畫,沒有現實的目的,原始人決不會花費如此大的力氣來愉悅一下自己的眼睛,游戲說未免太摩登。

到今天為止,最有說服力的說法是勞動實踐說,即勞動創造了人類,也創造了包括美術在內的一切文化藝術。

首先,人類的生產勞動是藝術產生的一個最重要、最根本的先決條件。

人類的勞動實踐不僅使人類在支配自然方面根本脫離了動物界,也使人類在體質結構方面發展成和猿類完全不同的人體體質。恩格斯的“勞動創造了人本身”,非常精辟地闡明了勞4動在人類發展過程中的偉大作用。可以說是勞動創造了世界,也創造了最初的藝術品。

藝術的產生是在舊石器時代的晚期——奧瑞納文化期。此時,人類的每天生活都包含著與野獸生和死的搏斗。這些動物在他們腦海里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從現存的洞窟壁畫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們因此而產生的異常發達的觀察和記憶能力。然而,到了農耕民族和游牧民族時,雖然在文化上高于狩獵民族,可是在造型藝術方面卻要相差很多。原因不難理解,那就是原始社會發展到農耕和游牧時代,在勞動中并不需要像狩獵時代那樣對野獸那樣完全的觀察和記憶能力,在這方面當然就有所衰退,因此寫實能力也就比較落后了。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勞動在藝術發展過程中的巨大作用。實際上,構成狩獵民族造型藝術的根本條件有兩種:一是對所表現對象敏銳和正確的觀察記憶能力;二是在制作過程中。所運用的運動器官和感覺器官的相應發展。觀察的深入和技藝的巧妙是原始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兩種特質。而這兩種特質的完善,離不開生產勞動。

其次,原始社會的人類為了生存的需要而決定了原始藝術的產生。在原始社會,生存的需要是第一位的,我們只需從當時藝術品的題材中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在舊石器時代晚期,人類尚未農耕和游牧,靠采集和狩獵來維持生活。以動物之肉作為主食。因而當時人類所關心的就是捕獲野獸和他們的繁殖。因而,在當時所表現的全是捕食動物的形象。學者們認為,對于原始人來說,他們將所描繪的動物形象看作現實動物的化身,由于生產力低下,原始人希望憑借一種“咒術”來實現殺死動物的目的。它們是一種“巫術”,一種祈求狩獵豐收的“儀式”。應該看到,它們決不是無目的的游戲,它有著嚴肅的目的,有著很強的功利性。

不可否認,藝術起源時的藝術創造與功利有關,在藝術開創之始就帶有很強的功利性;也許正如人類的起源過程中,存在著一個“亦人亦猿”的過渡環節一樣,在藝術起源的過程中,也存在著一個既非實用品,也非藝術品,或既是實用品,又是藝術品的過渡環節,用黑格爾的話說就是所謂“藝術前的藝術”。

歐洲石器時代的繪畫

歐洲舊石器時代的繪畫

考古學上通常把史前文化劃分為四個階段:舊石器時代,相當于地質上的更新世;中石器時代,現代地質時代的開始;新石器時代,大約在公元前6千年;金屬時代,即青銅時代和鐵器時代。

舊石器時代經過了從前175萬年到前1萬年之間的一個極其漫長的時期,它是人類文化最古時期,又可分為早、中、晚三期。它的早期占了絕大部分的時間,而晚期只是開始于最后的冰河期。而史前時代的繪畫藝術作品大約產生于舊石器時代晚期的奧瑞納文化期。

一般來說,舊石器時代晚期分為三個主要文化期,即奧瑞納時期(前3萬年至前2.5萬年)、索魯特時期(前2.5萬年至前2萬年)和瑪格特林時期(前2萬年至前1.2萬年)。在這三個時期的遺址里,發現了相當豐富的繪畫藝術作品,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洞窟壁畫;一類是在石頭,獸骨或獸角上的彩畫、線刻畫和浮雕,其中以線刻畫為主要特色。

舊石器時代的繪畫作品分布在極其廣闊的地域。但無論是質量和數量都以法國南部和西班牙北部為最。由于此地區被稱為法蘭克——卡塔布尼亞地區,因而,有人稱舊石器時代的美術為“法蘭克——卡塔布尼亞美術”。

1.洞窟壁畫

歐洲的洞窟壁畫主要集中在法國南部和西班牙北部的卡塔布尼亞。

一般來說,可以將此期的洞窟壁畫分為兩個發展階段:即奧瑞納的萌芽期和瑪格特林的繁盛期。其主要洞窟有拉斯科、勒公巴拉、柏梅爾、尼奧、三兄弟、勒波特、阿爾太米拉和平達爾等。索魯特文化期由于是舊石器時代最寒冷的時期,繪畫作品極為少見。

在奧瑞納文化期,西班牙卡斯提里奧洞的古象,法國豐·的·高麥洞的古象和野牛,法國拉科斯洞的鹿、馬、牛和人可為代表作品。

瑪格特林文化期是舊石器藝術的登峰造極時期。在這一時期,法國拉科斯洞的野牛和馬囤,豐·的·高麥洞的吃草馴鹿圖,西班牙阿爾泰米拉洞的野牛、鹿和豬等等可為代表作品。

舊石器時代人類最早的壁畫美術作品,其內容主要以動物為主,最常見的是野牛。動物形象之所以成為舊石器時代藝術的代表,是因為舊石器時代是原始人的漁獵時代。藝術不可避免的要與漁獵有關。在這些原始藝術中,歐洲野牛則代表了那個時期的藝術高峰。比如,阿爾太米拉洞窟壁畫,在其入口左側被稱為畫廳的洞窟里,計有15頭歐洲野牛,3頭普通野牛,3頭母鹿,2匹馬和1只狼。而其中的一個《受傷的野牛》代表了那個時代在繪畫上的最高成就。

2.線刻畫

在瑪格特林時期,原始繪畫的另一類,在石頭、獸骨或獸角上的彩畫、線刻畫,其中以線刻畫為主要特色的小美術品達到了就時代來說的完善地步。此期的線刻畫,一般都是描繪狩8獵對象的野牛和馴鹿。骨片線刻畫《渡河的鹿群》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品。它發現于法國羅爾狄洞,是刻在馴鹿角上的線9刻畫。幾匹鹿不僅形象酷似,而且對軀體上的器官和關節等,都做了細致的刻畫。特別是馴鹿奔馳的姿態,以及驚慌顧盼的神情。更表現得生動真切。在畫面的空隙處填充了一些跳躍的蛙魚,不僅表明了鹿在涉水,還增加了畫面的動蕩氣氛。

歐洲中石器時代的繪畫

中石器時代,藝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由于冰河期結束,氣候轉暖,繪畫藝術由洞窟轉向露天巖壁,巖畫成為中石器時代的主要藝術門類。

中石器時代的美術被稱為過渡時期的美術。中石器時代是人類向新石器時代過渡的時代,從這個時代的文化遺址中出土的石器來看,在制作技術上屬于從打制向磨制過渡時期,但總的看來,仍以打制為主。弓箭的發明和使用,是此一時期技術發展的重要標志。

此時的狩獵經濟得到了發展,人們開始掌握馴化動物的技術。而婦女的采集生產實踐,開始向人工種植和栽培轉變。這為新石器時代畜牧經濟和農業經濟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這一時期的主要繪畫門類是巖畫。舊石器時代的洞窟壁畫和骨刻畫,一般都描繪狩獵的動物,到了中時器時代,隨著弓箭的發明和部落與部落之間的戰爭,在巖畫上開始出現弓箭射殺獵物和戰爭的場面。

中石器時代的巖畫分布很廣,歐洲北部、伊比利亞半島地區、中亞地區和中央亞洲地區都有分布。此時的巖畫在表現方式上,由寫實轉向抽象;在表現內容上,由對動物的描繪轉向對人的描繪,以表現人類活動的情節性繪畫為主。

伊比利亞地區的拉文特巖畫是中石器時代巖畫藝術的杰出代表。

拉文特巖畫位于西班牙東部的地中海沿岸,巖畫被畫在露天的石灰質山巖的隱蔽處,以彩繪為主,刻畫很少見到;內容以人物為主。有狩獵場面、戰爭場面、反映當時婦女生活的場面,此外還有描寫處死敵人首領和部族成員的行刑場面、舞蹈場面和收獲場面。在具體表現上,人物被表現成剪影效果,以拉長的四肢和夸張的動作強調動勢,但忽略細節刻畫。構圖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

歐洲新石器時代的繪畫

新石器時代大約從公元前6千年至公元前3千年止。這個時代狩獵發展成畜牧,采集發展成農耕,人類文明取得長足進步。這個時期的文化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一是磨制石器的出現;二是種植經濟的發展;三是畜牧業的發展;四是陶器的發明;五是人類構屋而居。

此期的主要繪畫藝術是彩陶繪畫或稱為彩陶藝術。

陶器的產生,在人類文明的演進中,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意義。首先它是人類按照自己的設想創造實物的重大成果,其次,它顯示了巨大的經濟意義,說明了農耕時代的到來和進步。對于藝術而言,它為裝飾藝術的產生提供了必要的條件。隨著陶器的產生,彩陶裝飾繪畫也逐漸產生出來。

歐洲新石器時代的陶器藝術大體可以分為三個時期:早期,以單色陶器為主,陶壁多呈紅色;裝飾有簡單的刻線紋樣。中期,多彩紋樣的陶器發達,色彩以紅白黑為主;圖案多為直線紋和曲線紋。晚期,彩紋陶器逐漸消失,代之而起的是結繩紋樣的陶器。

陶器的裝飾紋樣的發展也可以分為兩個時期:第一期,主要是以線刻裝飾的陶器為主;紋樣有螺旋紋、十字紋等等;第二期,主要以彩繪為主開始是用紅黃白顏料在燒好的陶器上描繪螺旋紋,蛇形紋以及編制紋等,后來,主要是在經過磨制的陶器上描繪紅色紋樣。

彩陶藝術是新石器時代的主要繪畫藝術,它和舊石器時代的藝術相比,是一種全新的藝術,它顯示了早期人類對生活美的追求。

品牌:中版集團
上架時間:2021-05-26 10:22:56
出版社: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學苑音像出版社
本書數字版權由中版集團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珠海市| 迁安市| 攀枝花市| 武隆县| 海阳市| 井冈山市| 乌兰浩特市| 京山县| 永康市| 朝阳区| 金乡县| 三江| 綦江县| 晋中市| 遵义县| 西吉县| 绥滨县| 濮阳市| 申扎县| 临安市| 拜泉县| 南皮县| 乃东县| 元阳县| 神木县| 淮北市| 郸城县| 盈江县| 耒阳市| 铁力市| 灵璧县| 大宁县| 文安县| 会昌县| 宁海县| 岑溪市| 迁安市| 中方县| 叙永县| 茂名市| 新昌县|